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乳酸链球菌素和纳他霉素都属于抗菌剂。本文分别介绍了乳酸链球菌素和纳他霉素的结构、理化性质,扼要的介绍了他们抑菌机理及使用安全性,对于他们在肉品中的防腐保鲜应用作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乳酸链球菌素与纳他霉素在低盐酱菜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萝卜为原料,进行酱菜制作,重点研究了天然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Nisin)与纳他霉素(natamycin)在酱菜加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天然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与纳他霉素复配,可有效提高酱菜保藏品质,其最优复合配方为300mg/kg乳酸链球菌素+150mg/kg纳他霉素;乳酸链球菌素与纳他霉素复合防腐剂对酱菜总酸度影响较小;酱菜在保藏3个月内,乳酸链球菌素与纳他霉素复合防腐剂可以改善酱菜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3.
研究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对调理蓝点马鲛鱼片贮藏品质的影响。不同处理蓝点马鲛鱼片在4℃冷藏条件下腌制24 h后,测定其pH、TVB-N值、组胺、大肠菌群及菌落总数。结果表明,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对于调理蓝点马鲛鱼片的pH、挥发性盐基氮、微生物和组胺均优于空白样品;纳他霉素对于调理蓝点马鲛鱼片的pH优于乳酸链球菌素处理的样品;乳酸链球菌素对于调理蓝点马鲛鱼片的微生物和组胺指标优于纳他霉素;乳酸链球菌素和纳他霉素对冷藏调理蓝点马鲛鱼片在挥发性盐基氮和感官指标方面效果相当。在0℃~4℃下,调理蓝点马鲛鱼片保质期17 d,两种生物防腐剂使贮藏期延长了1~2 d,相同状态下在这段时间内的乳酸链球菌素的效果略优于纳他霉素。  相似文献   

4.
乳酸链球菌素和纳他霉素在月饼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乳酸链球菌素和纳他霉素对蛋黄月饼的防腐保鲜效果,在蛋黄月饼的蛋黄馅中添加乳酸链球菌素和纳他霉素的复配混合液以及在月饼表皮中添加适量浓度的纳他霉素,具有明显的抑菌保鲜效果,可使蛋黄月饼的保质期延长到45天.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纳他霉素 (Natamycin)与乳酸链球菌素 (Nisin)在传统酿造酱油中的防霉应用情况 ,以及不同浓度纳他霉素与乳酸链球菌素的复合使用情况 .结果表明 :纳他霉素防止传统酿造酱油霉变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为 2 0 μg/kg ,而通过与乳酸链球菌素复合 ,可以有效降低MIC至 8μg/kg ,符合食品添加剂的卫生要求 .  相似文献   

6.
用纳他霉素0.3g/kg,分别与脱氢乙酸0.5g/kg,乳酸链球菌素0.5g/kg,脱乙酰甲壳素(壳聚糖)5g/kg用量搭配混合使用,利用它们的不同抑菌效果,比较和评价纳他霉素和其它三种保鲜剂的作用,结果表明:单独使用纳他霉素对酱卤制品抑菌效果,不如纳他霉素分别与脱氢乙酸、乳酸链球菌素、脱乙酰甲壳素(壳聚糖)协同使用时好。  相似文献   

7.
天然微生物抗菌防腐剂及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微生物防腐剂溶菌酶、乳酸链球菌素、聚赖氨酸、曲酸、纳他霉素的抗菌防腐机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作美  黄恩泽 《中国酿造》2019,38(2):169-172
以豆腐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乳酸链球菌素(nisin)和纳他霉素以提高豆腐的保鲜时间,以感官评分和菌落总数为评价指标,考察了乳酸链球菌素与纳他霉素添加量、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等对其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优化条件为:nisin与纳他霉素添加量0.12 g/kg、杀菌温度90 ℃和杀菌时间20 min。此工艺条件处理后,冷却并在37 ℃恒温培养箱中保存7 d,测得试样的感官评分为93分,菌落总数为0.53×104 CFU/g。没有添加乳酸链球菌素和纳他霉素的对照组在同样条件下保存1 d,测得感官评分在50分以下,这为延长豆腐的保质期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复合天然保鲜剂对传统自然发酵四川泡菜防腐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植物性原料中所含有的乳酸菌进行发酵,采用传统自然发酵的方式制得四川泡菜,并选取壳聚糖、纳他霉素、乳酸链球菌素、聚赖氨酸4种保鲜剂复配进行正交试验,优选出保鲜效果和感官效果较优的保鲜剂配方为壳聚糖0.6%,纳他霉素0.03%,乳酸链球菌素0.01%,聚赖氨酸0.01%。  相似文献   

10.
天然食品防腐剂对酱油防腐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纳他霉素、乳酸链球菌素、茶多酚这三种天然防腐剂复配用于酱油的防腐保鲜。试验以酱油菌落总数变化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纳他霉素、乳酸链球菌素、茶多酚在传统酿造酱油中的防腐应用情况,确定了适宜的复合配方。通过对试验的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酱油中单添加其中任何一种防腐剂,只能起到部分抑制酱油中微生物的增殖作用,不能达到对酱油的保鲜效果。三者按合适的比例进行复配,利用它们的抑菌互补特性,在保质期1年内可以有效抑制酱油中微生物的增殖,样品达到我国现行酿造酱油的卫生标准。复合配方的最佳方案有两个,其一是乳酸链球菌素0.2g/kg,纳他霉素0.02g/kg,茶多酚0.1g/kg;其二是乳酸链球菌素0.1g/kg,纳他霉素0.02g/kg,茶多酚0.2g/kg。  相似文献   

11.
pH值对乳酸菌生长和乳酸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分别用HCl和乳酸调节培养基初始pH以及在发酵过程中加入不同的酸中和剂对乳酸菌生长和乳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终产物乳酸的积累是抑制乳酸菌生长和导致乳酸产量下降的直接原因 ,该情况随发酵液中H+浓度的升高 (即pH的降低 )而增强 ,H+的积累对菌体生长和产酸的影响是间接的 ;用CaCO3 调节发酵液pH优于用NaOH和NH4OH。  相似文献   

12.
浓香型白酒与乳酸菌、乳酸、乳酸乙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维青 《酿酒》2010,37(3):90-93
介绍了浓香型白酒生产中乳酸菌的来源、乳酸菌和乳酸降解菌在白酒发酵中的作用及乳酸、乳酸乙酯在白酒中的功能。并建议通过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乳酸菌、乳酸、乳酸乙酯的变化等情况来调整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3.
对以淀粉质为原料进行直接乳酸发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利用米根霉等真菌和解淀粉乳酸细菌进行直接乳酸发酵.以及通过添加降解酶进行同步糖化发酵的三种直接乳酸发酵工艺.指出通过筛选和构建更加高效的具有解淀粉活性的乳酸细菌和真菌,同时通过获得耐受更高温度的乳酸菌来提高同步糖化发酵的温度,进而使直接乳酸发酵工艺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14.
Lactobacillus panis是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主要产乳酸微生物。然而,不同环境因子对L.panis乳酸合成及乳酸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尚未有相关研究。作者分析了温度、乳酸、乙醇及葡萄糖4种不同的发酵过程相关的典型环境因子对L.panis乳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环境条件能够显著调节L.panis的生长和乳酸产量,且乳酸和乙醇是酿造过程中其乳酸合成的关键影响因素。当添加10.0 g/L乳酸后,L.panis的乳酸产量最高,达到12.3 g/L;当添加体积分数4.0%乙醇后,L.panis的乳酸产量最低,仅为7.2 g/L。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不同条件下L.panis乳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能够显著上调包括编码L-乳酸脱氢酶和D-乳酸脱氢酶的ldhL和ldhD在内的乳酸合成基因的表达。然而,添加乙醇会导致L.panis乳酸合成相关基因的整体显著下调。分析调控乳酸合成的关键环境因素,对于白酒酿造过程中乳酸和酿造微生物群落调控及白酒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酸笋中高产乳酸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酸笋中高产乳酸乳酸菌,以柳州传统发酵酸笋为原料,利用MRS培养基对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通过溶钙圈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高产乳酸乳酸菌进行筛选,并采用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最后优化该菌种产乳酸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分离并筛选得到一株高产乳酸的乳酸菌菌株LB-1-23,并鉴定其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该菌株发酵产乳酸的最适条件为接种量2.6%,pH值5.5,发酵温度32 ℃,发酵时间30 h,葡萄糖为碳源,细菌学蛋白胨为氮源。在此优化条件下,乳酸产量为12.74 g/L。该研究为酸笋来源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Lactococcus lactis encounters 3 environmental stimuli, H+, lactate, and undissociated lactic acid, because of the accumulation of lactic acid—the predominant fermentation product.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how these stimuli synergistically affect the bacteria. Herein, we analyzed the dissociation degree of lactic acid at different pH and investigated the cellular response to cross-stress in L. lactis ssp. lactis F44 through quantit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using 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 of 3 groups: 0% lactic acid with pH 4.0 and 0% lactic acid with pH 5.0 for acid stress; 2% lactic acid with pH 7.0 and 3% lactic acid with pH 7.0 for lactate stress; and 2% lactic acid with pH 4.0, 2% lactic acid with pH 5.0, 3% lactic acid with pH 4.0, and 3% lactic acid with pH 5.0 for cross-stress. We observed that the metabolisms of carbohydrate and energy were inhibited, which might be due to the feedback inhibition of lactic acid. The arginine deiminase pathway was improved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intracellular pH. Additionally, som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associated with the general stress response, amino acid metabolism, cell wall synthesis, and regulatory systems played significant roles in stress response. Overall, we highlighted the response mechanisms to lactic acid stress and provided a new opportunity for constructing robust industrial strains.  相似文献   

17.
乳酸菌生物膜是乳酸菌为了应对不良环境而聚集形成的一种状态,在许多情况下乳酸菌都是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因此有必要加深对乳酸菌生物膜的了解和研究。本文综述了乳酸菌生物膜的形成,碳源、金属离子、pH值、抗生素、有害菌和非生物表面对乳酸菌生物膜的影响,以及多种基因对乳酸菌生物膜的调控作用,并介绍了乳酸菌生物膜在食品抑菌和发酵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乳酸菌生物膜今后的形成调控研究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0株产Nisin乳酸菌株和10株产LAB EPS乳酸菌株进行培养、筛选和测定,筛选出3株高产Nisin的乳酸菌株和3株高产LABEPS的乳酸菌株,进而对3株高产LAB EPS乳酸菌株和3株高产Nisin乳酸菌株进行复合发酵试验,最终筛选出可共生的高产Nisin乳酸菌株和高产LAB EPS乳酸菌株各1株。  相似文献   

19.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是十八碳二烯酸的异构体。通过食物摄入的CLA不能达到每日推荐摄入量,而CLA又具有减肥、抗癌、抗Ⅱ型糖尿病等多种生理功能,故CLA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与化学合成CLA相比,微生物合成CLA更具有优势。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 LAB)具有安全性和益生功能,利用乳酸菌合成CLA是一个理想的途径。目前已发现多种产CLA乳酸菌,人们使用乳酸菌发酵油酸、牛乳、植物油合成CLA,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亚油酸异构酶(linoleate isomerase, LAI)对乳酸菌合成CLA起重要作用,但其对乳酸菌合成CLA的作用机理还不明确。一些学者对乳酸菌合成CLA的中间产物进行了研究,发现乳酸菌合成CLA有多种中间产物。乳酸菌合成CLA的代谢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乳酸菌合成CLA对食品工业有重要意义,也为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了新机遇。本文主要对CLA的生理功能、产CLA乳酸菌、乳酸菌合成CLA的底物、乳酸菌合成CLA的途径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0.
主要研究乳酸湿热处理对大米粉性质及其干粉条和湿粉条品质的影响。以水磨籼米粉为原料,通过不同浓度乳酸、湿热以及乳酸与湿热联用的方法对米粉进行处理,研究不同条件下制备的大米粉的糊化特性、溶解度、膨胀率以及干粉条和湿粉条的蒸煮品质和质构品质。实验结果表明:乳酸湿热处理对大米粉糊化特性影响显著,大米粉通过湿热处理、乳酸处理、乳酸湿热联用处理后,大米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回生值都有所降低。在乳酸处理(pH=4)时,峰值黏度最高。乳酸湿热处理对大米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都有一定的影响,与原样相比,被处理过的样品其溶解度、膨胀度都逐渐降低。在粉条蒸煮品质测定中,乳酸处理(pH=4)后,干粉条和湿粉条的断条率、蒸煮损失率都达到最低。在粉条质构品质测定中,经过湿热处理、乳酸处理和乳酸湿热联用处理三种方法处理以后,湿粉条的硬度、咀嚼性均有所下降,在乳酸处理(pH=4)时,湿粉条的弹性达到最大;在湿热处理、乳酸处理和乳酸湿热联用处理中,干粉条的黏度有所下降,在乳酸(pH=4)时,干粉条的弹性达到最大。最终结果:在乳酸处理(pH=4)时,对改善大米粉性质及粉条品质的效果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