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家峡水库自1968年蓄水到1991年底,库内共淤积泥沙12亿m^3,占总库容的21%,威胁着电站的安全运行,本文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并结合数学模型计算,对刘家峡水库的淤积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水库中泥沙的冲淤,取决于当年的进出库水沙条件,高水位高低及前期淤积状态等,其中兆河入库流量的大小对兆河库区的冲淤起决定性作用,本文还就根本解决刘家峡水库泥沙问题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小水电站水库一般应通过建立泥沙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预测水库建成后泥沙冲淤情况,但对于小水电投资业主,往往不太愿意委托有关单位完成泥沙淤积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试验。在此情况下,应用类比、经验法对罗闸河一级水电站工程水库泥沙淤积进行分析论证,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在工程枢纽布置、水库泄洪及泥沙调度方式设计中应用。图5幅,表3个。  相似文献   

3.
水库淤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泥沙大量淤积,使水库有效库容逐年减少,蓄水调节性能相应降低;同时水库淤积引起回水上延,造成对水库上游工程的影响,同时威胁沿河两岸工农业生产安全;还会引起下游河道冲刷下降,造成水库管理工作困难等问题。在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中允许受到资料限制时可采用类比法和经验法对水库泥沙进行冲淤分析计算。在此以漾洱水电站工程水库的泥沙冲淤分析为例来说明,主要包括水库淤积形态分析、水库淤积计算、回水对上游影响分析、防止泥沙淤积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4.
盐锅峡水库泥沙淤积测验基本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毅 《大坝与安全》1999,13(1):14-21
本文介绍了盐锅峡水库建库以来泥沙淤积测验基本情况,对水库泥沙冲淤变化规律及淤积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控制水库泥沙淤积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库泥沙淤积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江河大多泥沙量大,所建水库淤积严重,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库容损失影响水库效益的发挥;淤积上延影响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库变动回水区的冲淤对航运带来不利影响;坝前泥沙淤积影响枢纽的安全运行;水库下泄清水对下游河道河床的冲刷以及附着在泥沙上的污染物对水库水质的影响等。本文对我国水库泥沙淤积研究的状况和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内容包括水库淤积观测资料和分析、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理论、水库异重流、高含沙水流、水库淤积形态、水库排沙及运行方式、变动回水区的冲淤、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形,以及水库淤积数学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葛洲坝水库冲淤规律及航道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葛洲坝水库近20a水文泥沙观测成果,分析了库区水力条件的变化,阐述了水库泥沙淤积的动态特征与基本规律,浅滩演变与航道变化。葛洲坝枢纽运用一期,库区淤积即基本平衡,经过多年冲淤冲淤调整与交换,水库平衡淤积量约1.5亿m^2,库区淤积主要在常年回水区的宽谷段,其淤积末端距坝120km处,库尾河道及浅滩仍保持蓄水前的演变形势,库区险滩水流条件及航道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中小水电站水库一般应通过建立泥沙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预测水库建成后泥沙冲淤情况,但对于小水电投资业主,往往不太愿意委托有关单位完成泥沙淤积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试验。在此情况下,应用类比、经验法对罗闸河一级水电站工程水库泥沙淤积进行分析论证,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在工程枢纽布置、水库泄洪及泥沙调度方式设计中应用。图5幅,表3个。  相似文献   

8.
水库淤积市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泥沙的淤积,使水库有效库容逐年减少,蓄水调节性能相应降低,对水库上游工程造成影响,同时威胁沿河两岸工农业生产的安全,还会引起河道冲刷下降,给水库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困扰.因此,对水库进行泥沙淤积计算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规范,允许在受到资料限制时采用类比法和经验法对水库泥沙进行冲淤分析计算.以万两河枢纽工程泥沙分析计算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汾河水库泥沙冲淤计算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汾河水库上游为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水库泥沙淤积速度较快.对汾河水库上游无站控制流域面积的水沙量,经过系统分析建立了与上静游水文站的相关关系,并通过入库泥沙的级配及水沙平衡关系确定了淤积泥沙的平密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水动力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一维泥沙冲淤计算数学模型,根据汾河水库建库以来实际的来水来沙条件及水库运用情况,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李定,并利用各库段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该模型的建立为今后预报不同运用方案或不同来水来沙情况下水库的冲淤变化情况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7,(5):21-25
对于多沙河流上水库的排沙方法,前人已有较多研究,但通过模型试验来模拟水库高淤积后的排沙研究较少。通过水工动床模型试验,对呼图壁河渠首拟建水库高淤积状态下的泄空冲沙进行了研究,根据冲淤前后的断面变化情况,对泄空冲沙过程中的溯源冲刷和沿程冲刷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泄空冲沙的规律及运用原则。通过对泥沙冲淤的数值分析,建立了溯源冲沙的概化图形,推导出了一套适合该水库的泄空冲沙公式。经验证,建立的泄空冲沙公式可以用于呼图壁河渠首工程水库排沙形态预测及排沙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11.
刘家峡水库泥沙淤积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刘家峡水库运行初期、低水位运行期和高水位运行期以及1968—2005年洮河库段、黄3—黄9-1库段及坝前黄0—黄3库段的淤积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影响洮河库区淤积的主要因素是汛期水位的高低,与来沙量的关系不大,控制汛期水位是减少该库段淤积和降低沙坎淤积高程的关键;②黄3—黄9-1库段淤积形态也受汛期平均水位和最低水位的较大影响,与洮河来沙量的关系不大;③坝前库段泥沙的冲淤主要取决于水库异重流排沙的效果,解决坝前库段泥沙淤积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坚持异重流排沙。  相似文献   

12.
黄河干流梯级开发构架与泥沙控制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实测资料分析表明,黄河流域主要的产沙区间为河口镇至潼关区间,黄河支流按入黄沙量大小排序为渭河、无定河、窟野河、北洛河、祖厉河、皇甫川、延河、清涧河、洮河、汾河等。对黄河干流36个梯级开发工程、13条主要来沙支流224座水库研究表明,干流龙羊峡、刘家峡、大柳树、碛口、古贤、三门峡、小浪底等七大骨干工程的总库容为944.97亿m3,总有效库容为472.26亿m3,拦沙库容为466.65亿m3,分别占36个梯级水库拦沙总库容的91%9、3%、90%。小浪底水库虽然具有巨大的拦沙库容,但是其上游水库或者未建、或者淤满、或者位于来沙区上游,因此其拦沙压力巨大,剩余拦沙年限仅10余年。小浪底水库淤满后,黄河泥沙将失去控制,会对黄河下游防洪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3.
刘家峡水库洮河异重流预报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家峡水电站的泥沙问题主要是由洮河泥沙所致,加强洮河异重流排沙工作是缓解洮河库区与坝前段淤积及电站泥沙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运用数学模型对洮河异重流的产生、运行、排沙等进行了预报计算,通过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符合,因而此数学模型对刘家峡水电站提高异重流排沙效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潼关高程演变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潼关高程在历史时期是上升的,三门峡水库建成后上升加剧,工程改建后,稳定在326.64m。1986年以来,潼关高程上升原因有:降雨量偏估;龙、刘两库,蓄水使进入潼关水量减少;水保工程和用水增加等引起潼闫上下游河道淤积促使潼关高程上升;改善潼关高程应采取综合治理,多途径处理泥沙问题。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上游龙、刘、盐、八、青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324.4万kW,占西北电网总装机的30%左右,是西北的骨干电源,但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份黄河宁,蒙河段防凌期间,由于刘家峡水库出库流量受到严格限制,使该梯级电站发电量大幅度降低,而本段时间正是西北电网用电高峰期,因此供需矛盾加剧,缓解这一矛盾的的一个可行办法就是本时段初刘家峡水库预留一定库容,以利龙羊峡水库在防凌时段内加大出库流量,增发电量。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上游梯级水库联合运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上游干流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梯级水库(电站)群装机规模大,梯级电站之间水力联系密切,是西北电网的骨干水电基地。梯级水库群中具有优良多年调节性能的龙羊峡水库和具有良好年调节性能的刘家峡水库。  相似文献   

17.
王进学 《西北水电》2004,(3):56-57,83
黄河宁蒙河段,在刘家峡水库投运前的1950-1967年间,宁蒙河段凌汛灾害引起堤防决口8次。刘家峡水库投运后至今,仅在开河期发生9次小范围决口,未造成较大的损失。梯级水库对宁蒙河段防凌的作用较为巨大。黄河龙~青段梯级电站调节运行需要防凌库容:词水前约为22亿m^3,调水40亿m^3情况下约为33亿m^3。刘家峡水库或黑山峡水库均能满足防凌要求。  相似文献   

18.
水库淤积控制与功能恢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洪  刘春晶 《水利学报》2018,49(9):1079-1086
世界上几乎所有水库都面临着泥沙淤积问题,淤积造成水库功能性、安全性和综合效益的降低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已建水库的库容长期保持和可持续利用,以及已淤损库容的有效恢复,已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水库淤积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从减少入库泥沙、水动力减淤和淤损库容恢复三个方面论述了水库淤积控制与功能恢复技术。未来需要加强水动力和人工措施共同作用下水库泥沙运动过程研究,研发淤损水库库容恢复及淤积物处理利用技术,建立水库功能影响评价模型,提出不同类型区水库功能恢复措施及策略。  相似文献   

19.
At Broa hydroelectric reservoir 82% of phosphorus (P) input is from rivers, 12% from groundwater seepage input and 6% from direct rainfall. The reservoir retains 15% of incoming P, corresponding to 73 mg/m2/year sedimentation. Proportions of water input are 36% from groundwater seepage in the dry season and 68% from seepage and 3% from direct rainfall in the rainy season; the remainder comes from rivers. Average P concentration during the 1996 rainy season was 27 μg/L in rain, 6.1 in groundwater, 68.54 in rivers and 33.56 in outflow.  相似文献   

20.
The sedimentation behaviour of Getalsud Reservoir in the Jharkhand State of India was studied, and its useful life and performance forecasted. The quantity of sediment and its vertical distribution over different reservoir elevations have been estimated using standard methods. The study results indicate the provisions made for sediment deposit in the reservoir are sufficient, and the useful life of the reservoir will be longer than its design life of 100 years. The trap‐efficiency of the reservoir is not anticipated to vary much until the year 2250, after which it is expected to rapidly decrease. In the first 100 years of impoundment, the reservoir loses 60% of its dead storage, 13% of its live storage and 24% of its gross storage. At its present sedimentation rate, Getalsud Reservoir may become fully obsolete by the year 25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