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委托,长江科学院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承担了“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制度研究’’项目。根据项目研究需要,水资源所于2009年6月4日至6月5日组织相关技术骨干,赴三峡水库消落区开展长江干流消落区考察工作。考察组对三峡水库干流消落区的分布特点、土地及植被类型、消落区的利用方式进行了全面考察。随后考察组人员对如何加强消落区管理以及消落区管理体制与制度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为更加全面地制定符合实际的消落区管理制度奠定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全面分析了三峡水库消落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特征,提出并探讨了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总体思路和技术措施,同时还借鉴国内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生态防护带建设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运行后,消落区的生态屏障功能被大大削弱或丧失,在消落区及其以上临近区域构建生态防护带可以有效削减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降低水土流失程度,有利于三峡水库的水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利用。针对三峡水库的水位节律变化特点,依据国内外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研究成果与管理经验,探讨了三峡水库生态防护带的定义、功能定位和宽度估算方法,并提出了三峡水库生态防护带建设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水库消落区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生态系统,是控制周边陆域与水域生态系统的关键区域。在总结概述三峡水库消落区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现状与主要问题,阐述了植物筛选与配置的研究结果,以及多种消落区保护与生态修复模式的实施效果。并且,针对性提出了对三峡水库消落区实施分级的保留保护和生态修复,强化对现状及变化趋势的监测评价,并积极开展消落区湿地生态修复相关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引起的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与岸线安全稳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实施消落区岸线环境综合整治早已成为业内共识并将陆续进入项目实施阶段。通过对库区沿线部分拟建、在建及已建消落区岸线整治项目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了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了消落区岸线整治的原则与思路,以期为三峡水库消落区岸线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库建成后将在库区两岸形成较大面积的消落区,以巫山县大昌镇消落区为案例,分析了综合治理的必要性,阐述了消落区治理的若干方案,为实现库区生态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地防护利用规划及其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地资源十分丰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是一项造福于库区人民的大事。消落区土地利用可分为防护利用和消落季节利用,如何优化利用方案,应从实际出发,按照“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科学合理地作出评价。消落区土地的工程利用在三峡水库区有着广阔的前景库区17506.7hm^2消落区的土地中,目前进行规划利用的只有1397.7hm^3,占消区耕园面积的8.0%。若消落区土地能采取灵活多样的工  相似文献   

8.
龚文婷  李帅  胡挺  邢龙  王玮玉 《人民长江》2022,53(9):187-194
随着长江上游大型水库相继建成投运,各水库间汛前集中消落矛盾日益突出。为探究梯级水库合理消落方式,以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梯级(以下简称“金下梯级”)和三峡水库为研究对象,拟定3种消落方式(提前消落、均匀消落、推迟消落),对比分析不同消落方案下梯级水库消落期综合效益,提出梯级水库最佳消落次序。结果表明:消落期间,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在防洪安全得到保证时,采用乌东德-白鹤滩梯级均匀消落、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推迟消落、三峡水库推迟消落方案,五库总发电量最大,为1 039.22亿kW·h;梯级水库均推迟消落时,出库流量低于最低下泄标准的风险最低;乌东德-白鹤滩梯级均匀消落、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提前消落、三峡水库提前消落时梯级水库补水利用率最高,对应弃水量为22.45亿m~3。综合发电、航运、生态、补水等多方面效益,推荐最优消落方案为金下梯级均匀消落、三峡水库推迟消落;在来水极端偏丰或偏枯时,应结合预报及时调整为均匀消落方式。研究成果可为发挥长江上游水库发电、航运、生态、补水等综合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三峡水库建成运行对胡家坝消落区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按照综合整治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与思路,制定了治理开发方案,即对地势较低的区域进行开挖,将高程降低到三峡水库汛限水位以下,使其常年保持淹没状态;充分利用工程开挖料和料场开挖料,对地势较高的区域进一步回填垫高,作为干地加以利用;在工程措施的基础上,配合生态护坡措施。实践证明,胡家坝消落区的综合整治方案既没有对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产生较大影响,又增加了奉节县城市开发用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枯水期面临的持续低水位对湖区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三峡水库枯水期增加下泄流量为洞庭湖生态补水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定量描述三峡水库枯水期不同运行方式对洞庭湖生态补水效果的空间差异,拟定3种水库典型消落方案,即提前消落、均匀消落、高水位消落;依托构建的江湖一体化耦合水动力模型分析不同消落方式对洞庭湖补水效果的空间分布格局,并评估不同方案对发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前消落和高水位消落方式对洞庭湖水位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对东洞庭湖北部影响较为明显,而对于东洞庭湖南部、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影响较小;提前消落较均匀消落方式城陵矶水位平均提高0.12m,对应的三峡发电量减小0.30%,而高水位消落方式城陵矶水位平均降低0.09m,发电量增加0.28%。研究成果可为兼顾洞庭湖生态补水的三峡水库消落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正处于消落期的三峡水库水位持续下降,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获悉,5日8时,三峡水库水位已降至159.99m,消落目标已完成过半。按照计划,三峡水库水位将继续消落至145m左右,预留防洪库容。防洪是三峡水库的首要功能。按照调度规程,三峡水库在每年汛后蓄至最高水位175m左右,以便冬季枯水期发电,以及改善长江中下游用水条件;而在第二年汛前,将逐步消落至防洪限制水位145m左右,以便腾库防汛。  相似文献   

12.
土壤是三峡水库消落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位涨落对消落带土壤的影响也是消落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三峡水库周期性蓄水引起的水位涨落对消落带土壤的容重、孔隙度、粒径、持水性、抗侵蚀能力等物理属性,pH值、养分、金属含量等化学性质及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等生化特性都有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再加上波浪、降雨径流等侵蚀营力的...  相似文献   

13.
<正>6月10日8时,三峡水库坝前水位降至146.03m,达到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批准的汛限水位(浮动范围144.9~146.5m),这标志着三峡水库2014年汛前水位消落工作圆满完成,水库转入汛期正常调度运行。根据国家防总批复的相关文件,2014年三峡水库水位从年初的173.33m开始消落,到6月10日8时146.03m,水库水位消落达27.3m,累计向下游补水199.64亿m3。梯调中心面对长江上游水库调蓄、  相似文献   

14.
<正>6月4日,2019年黄河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森林草原防灭火和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和2019年水库安全度汛视频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8年工作,分析2019年黄河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面临的形势,部署年度水旱灾害防御工作。6月6日19时,三峡水库水位消落至144.98m(汛限水位145m),提前4天消落到位,腾出防洪库容221.5亿m~3。纳入长江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的40座控  相似文献   

15.
寸滩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不仅影响重庆附近防洪形势,亦关系到三峡水库入库洪峰和水量计算的准确性.重点分析了洪水峰型、洪水形态、河道断面变化及三峡水库坝前水位等影响因素,选取长江上游多场历史典型洪水,基于实况比较及数值模拟手段,量化分析了不同水力因素影响下寸滩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规律,为保障重庆市主城区和长江流域的防...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三峡水库设计洪水、特征水位、运行方案变化调整过程,综述三峡水库运行调度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和分析来水来沙变化情况。分别采用最可能洪水地区组成法和非一致性洪水频率分析两种途径,推求考虑上游水库群调蓄影响的三峡水库运行期设计洪水及特征水位。结果表明:近10年三峡入库泥沙量比初设成果减少了84.4%,宜昌站水文情势IHA-RVA综合指标为74%、发生了重度改变,三峡水库运行期1000年一遇7~15 d洪量减少了约81.5亿~142.8亿m3,初设确定汛限水位的主要制约因素(防洪、泥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单站设计洪水及确定的三峡水库175-155-145 m运行方案,已无法满足新时期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需求。建议把三峡水库运行方案调整为175-160-155 m,主汛期水位在155~160 m区间动态控制运行,长江中下游梅雨结束后应考虑提前蓄水,8月底蓄至163 m左右,9月底蓄至165 m,10月底蓄满。该方案在保证大坝和下游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汛期减少弃水并增加枯水期补水量,预计可增发10%左右的发电量;抬高运行水位也有利于库区航运和减少消落带;9月份尽量不蓄水或少蓄水,可减少蓄水期对下游河道及两湖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效益。当预测预报长江流域可能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时,尽快将库水位消落至汛限水位145 m,确保大坝和下游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7.
消落期三峡水库库尾泥沙冲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锣峡至涪陵河段位于三峡水库库尾,长约110km,以该河段为研究对象,在深入研究河段内泥沙冲淤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冲淤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落期该河段的泥沙冲淤变化主要受消落前期泥沙冲淤量、入库水沙条件、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及其消落速率等因素影响,其规律十分复杂;研究提出了三峡水库库尾河段复杂因素影响(包括床沙组成、水沙条件、三峡水库运行调度方式等)的走沙条件,为三峡水库的泥沙调度提供了必要的参考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长江流域水资源年际、年内均发生变化。利用不同趋势分析和突变分析法,选取1890—2020年三峡坝址来水资料分析来水变化趋势以及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水库建库前后三峡坝址处年均、消落期、汛期、蓄水期来水变化。结果表明:三峡坝址在年均、汛期、蓄水期来水减小趋势显著,消落期减小趋势不显著,三峡坝址来水变化趋势突变时间在1960年左右。溪洛渡和向家坝水库在枯水期向下游补水导致三峡坝址来水增加,造成溪洛渡、向家坝建库后三峡消落期来水比历史反向增大,说明巨型水库对长江上游及金沙江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专门论述三峡水库泥沙淤积的控制,它是解决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的关键之一,首先介绍了根据多年研究,提出的利用水库长期使用方法,控制库容淤积,从而能保证绝大部分防洪库容和调节库容。其次提出按照水库积和回水的相互作用,利用防洪限制水位控制库尾回水抬高、筘辊重庆市洪水位抬高,以尽可能减少中、后期淹没,第三、着重阐述了在三峡水库泥沙研究中为了增加水库航深,首次提出航运控制调度的概念,以限制枯水期水位消落,增加其航深,在此基础上从水库淤积控制角度论述了三峡水库运用水位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正截至6月2日19时,三峡水库水位已消落至149.08m,释放库容超196亿m3,占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的近九成。目前三峡水库正按计划有序消落至145m汛限水位。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防洪限制水位145m,最大防洪库容221.5亿m3。三峡水库在每年汛末蓄水,在枯水期至次年汛前逐渐释放并腾出库容,汛期利用221.5亿m3防洪库容,对主要来自上游的大洪水进行调节,通过拦洪、削峰、错峰等措施来实现防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