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聚酰胺(PA66)和聚苯硫醚(PPS)共混物,对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0%φ(PA66)/20%φ(PPS)共混物的摩擦学性能最好。借助扫描电子电镜(SEM)和能量色散谱(EDS)等手段,分析认为,PA66在对偶钢环上形成了不均匀、不连续的牢固转移膜,PPS则不能形成转移膜;共混物中PA66相的存在增强了PPS向对偶面上转移的能力。“摩擦热控制模型”适用于PA66/PPS共混物体系,材料的磨损由其在对偶面上形成转移膜的能力及转移膜的性质控制。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聚酰胺(PA66)和聚苯硫醚(PPS)共混物,对材料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0% φ(PA66)/20% φ(PPS)共混物的摩擦学性能最好.借助扫描电子电镜(SEM)和能量色散谱(EDS)等手段,分析认为,PA66在对偶钢环上形成了不均匀、不连续的牢固转移膜,PPS则不能形成转移膜;共混物中PA66相的存在增强了PPS向对偶面上转移的能力."摩擦热控制模型"适用于PA66/PPS共混物体系,材料的磨损由其在对偶面上形成转移膜的能力及转移膜的性质控制.  相似文献   

3.
用DSC研究了熔融温度与熔融时间对聚苯硫醚/尼龙6共混物中两组分的结晶行为的影响。虽然熔融条件不同,共混物中PPS组分的熔体结晶温度比纯PPS的高出20~40℃随熔融温度提高和熔融时间延长而降低;但其熔点、结晶与熔融热比纯PPS的低。表明PA6熔体对PPS结晶有成核作用,PPS与PA6组分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受熔融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聚苯硫醚共混物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酚酞型聚醚酮可显著改善聚苯硫醚的冲击韧性,本工作运用差示量热扫描技术(DSC),研究了聚苯硫醚及聚苯硫醚/酚酞型聚醚酮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定量计算了有关参量。结果表明,含10%(质量)酚酞型聚醚酮的聚苯硫醚具有最高的结晶能力,据此探讨了酚酞型聚醚酮对聚苯硫醚结晶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聚甲醛/聚四氟乙烯共混物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冷压-热烧结工艺研制了一系列不同含量PTFE的POM/PTFE共混物,在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评价了共混物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利用SEM、XPS和AES对其磨损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共混物中PTFE的成分增加,不仅可以降低POM/PTFE共混物的摩擦系数,还可以增强POM的耐磨性,主要原因是共混物中POM和PTFE皆向对偶转移,形成了富集PTFE的转移膜。同时发现填加10%~20%PTTE的共混物具有较好的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7.
PPS/PA-66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X射线衍射、SEM和FT-IR研究了PPS/PA-66共混物的聚集态结构、相形态和共混体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PA-66含量增大,共混物的结晶性更好;PPS/PA-66共混体系属于多相体系,含微量支化或交联键的PPS占50%时,为分散相,PA-66占75%时,PPS成为连续相;随着PA-66含量增加,PPS的苯环C-H振动705cm-1峰位向低波数移动,随PPS含量增加,PA-66中酰胺的C=O1639cm-1峰位向低波数移动,酰胺基团与苯环上的C-H存在氢键相互作用。熔融流动性、流变性和冲击性能试验证明,共混物有良好的熔融流动性和韧性。  相似文献   

8.
PC/HBPS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C/HBPS共混物,研究了其流变特性。结果表明,此共混物属于假塑性流体,随着HBPS含量的增加,非牛顿指数增加;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表观黏度下降,但下降趋势较缓慢;随着温度的增加,表观黏度下降,但下降趋势很快;共混物的粘流活化能都比纯PC的粘流活化能高;随着HBPS含量的增加,表观黏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将丙烯酸丁酯(BA)和丁二烯(Bd)、苯乙烯(St)共聚制备P(BA-co-Bd-co-St)胶乳(简称丁苯酯),然后在丁苯酯乳胶粒子上接枝St和AN合成P(BA-co-Bd-co-St)-g-SAN接枝共聚物。将其与SAN树脂熔融共混制备P(BA-co-Bd-co-St)-g-SAN/SAN共混物,研究了丁苯酯胶乳的粒径和组成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引入丁二烯大大提高了SAN共聚物的接枝率,改善了共混物的冲击韧性,随着丁苯酯胶乳粒径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形态研究表明,丁二烯的引入显著改善了橡胶粒子在SAN树脂中的分散状况,但当粒径较小时,橡胶粒子发生了聚集。  相似文献   

10.
纳米蒙脱土/PP/PVC共混物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纳米蒙脱土(nano-MMT)/聚丙烯/聚氯乙烯(PP/PVC)共混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纳米MMT用量对PP/PVC(40/60)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入纳米MMT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也逐渐增加;当共混物中加入纳米MMT 5份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随着加入纳米MMT的增加,共混物...  相似文献   

11.
通过熔融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共聚比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嵌段共聚物(PET-PA)与聚酰胺6(PA6)的共混物,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对PET-PA/PA6共混物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PA/PA6共混物熔体为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随温度升高,PET-PA/PA6共混物熔体的表观黏度下降,非牛顿指数增大,表观黏度对剪切速率的敏感性减小,因此升高温度能改善共混物熔体的流动性能。随PET-PA中PA共聚比例的增加,PET-PA/PA6共混物的黏度减小,非牛顿指数增大,这为开发酸性染料可染聚酯纤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反应挤出法制备PPO/PA6/SEBS共混物的研究EI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 PPO- g- MA对 PPO/PA6 /SEBS共混体系的原位增容作用和 SEBS对 PPO/PA6的增韧作用。 PPO/PA6 /SEBS共混物的 TEM结果表明 ,SEBS分散在 PPO中 ,而 PPO又分散在 PA6基体中。 TEM和 SEM的结果均表明 ,PPO- g- MA细化了分散相的相畴 ,增加了界面强度 ;冲击实验的结果表明 ,PPO- g- MA和 SEBS的用量分别为 2 0 %~ 2 5 %和 10 %~ 15 %时 。  相似文献   

14.
高含H量a-C:H薄膜因能在宏观尺度实现超润滑(μ<0.01)而备受关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高含H量a-C:H薄膜的摩擦学特性对测试条件十分敏感,为此,本文研究了典型工况(载荷)对薄膜摩擦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摩擦学机制.采用球盘摩擦实验机对a-C:H薄膜在不同载荷下进行摩擦实验;使用表面轮廓仪观测薄膜在不同工况下的磨损...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润滑复合材料轴承的摩擦学性能开展实用性实验研究。采用新型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制备水润滑轴承,并测试其在水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给出摩擦因数随外载荷、转速、供水量和径向间隙之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外载荷和转速对摩擦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时,存在最佳供水量和最佳半径间隙使得轴承的摩擦因数最小、磨损最少。研究结果对新型复合材料水润滑轴承的结构设计与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聚醚共聚酰胺(Pebax1074)嵌段共聚物和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PEG400)为膜材料,采用聚合物共混和流延成膜的方法,制备出不同质量比的均一透明Pebax1074/PEG400共混均质膜.PEG400作为塑化剂与Pebax1074共混之后,改变了聚合物链段的活动性,增加了醚氧键的含量,使N2、H2、CH4和CO2渗透系数以及CO2对其它气体的选择性都得到了增加.操作条件对气体在共混膜中的渗透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塑化效应的作用,膜两侧的压差对CO2和非极性气体的渗透系数影响不同,并且随共混膜中PEG400含量的变化而变化.气体在共混膜中的渗透系数随操作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Arrhenius方程可把渗透通量与温度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7.
用FT-IR、DSC及TG研究了氯化聚丙烯(CPP)/聚氨酯(PU)二元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共混物中PU分子的C=O键伸缩振动吸收峰红移,说明PU分子的C=O与CPP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其作用形式主要为C=O键与CPP分子中C-Cl键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或C=O与CPP中α氢的氢键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CPP与PU相容的分子基础,使共混物两组分之同具有好的相容性,DSC扣TG分析结果均证明了此点。此外,加入PU可以显著提高CPP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PVC/SEBS-MAH共混物。研究了增韧剂SEBS-MAH的加入量对共混物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冲击实验和拉伸试验表明,随着SEBS加入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先提高后降低,而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则降低;当SEBS加入量为6%时,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出现最大值,当SEBS加入量为8%时,共混物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高聚物共混物熔体在流动过程中的弹性特征及规律,对不同共混物的弹性行为进行了归纳分类。发现相容性共混物体系的弹性随组成的变化是单调增减的,不相容共混物体系的弹性组成变化有几种情况:共混物的弹性参数介于两纯组分之间、共混物弹性出现最大或(和)最小值,以及弹性变化趋势和粘度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20.
魔芋葡甘聚糖/羧甲基淀粉共混膜及其阻水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溶液共混法成功地制备出魔芋葡甘聚糖 /羧甲基淀粉共混膜 ,并用 IR、XRD、SEM、力学性能和水蒸汽透过率测试研究了其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 ,共混膜中魔芋葡甘聚糖和羧甲基淀粉存在强烈的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及良好的相容性 ;共混膜的拉伸强度及阻水性能随羧甲基淀粉的加入而显著提高。当羧甲基淀粉的含量为 2 0 %时 ,共混膜的拉伸强度达最大值为 67.1MPa,比纯魔芋葡甘聚糖膜的拉伸强度提高了 191.7% ;共混膜的阻水性能也最佳 ,其水蒸汽透过率为 86.4 mg/ cm2 .d,比纯魔芋葡甘聚糖膜的水蒸汽透过率下降了 2 6.4 %。该共混膜作为一种潜在的可食性包装材料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