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湿法磷酸预处理的生产工艺优化方案,引入二级过滤流程,使磷的回收更加充分,该工艺在磷的利用率上,较其他湿法磷酸类的流程提高2-3%,提高了作为稀缺资源磷的利用率;同时二级过滤回收的五氧化二磷引入磷矿石浮选工序作酸碱调节剂,实现了磷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对以活性炭和碳酸钠为脱色剂和脱氟剂的一步法脱色脱氟净化湿法磷酸工艺中脱氟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以Gore膜为过滤介质,确定了湿法磷酸~步法脱色脱氟工艺中最佳脱氟工艺条件: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90min,活性炭添加量为湿法磷酸处理质量的0.3%,碳酸钠添加量为湿法磷酸处理质量的2%,静置时间1d。在此条件下,湿法磷酸脱氟率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3.
湿法磷酸-步法脱色脱氟工艺中脱氟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活性炭和碳酸钠为脱色剂和脱氟剂的一步法脱色脱氟净化湿法磷酸工艺中脱氟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以Gore膜为过滤介质,确定了湿法磷酸一步法脱色脱氟工艺中最佳脱氟工艺条件: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90 min,活性炭添加量为湿法磷酸处理质量的0.3%,碳酸钠添加量为湿法磷酸处理质量的2%,静置时间1 d.在此条件下,湿法磷酸脱氟率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化学沉淀法对湿法磷酸进行预处理,脱除湿法磷酸中的硫酸根以及重金属砷。考察了搅拌速度、脱硫剂种类、脱硫剂用量、脱砷剂用量等因素对湿法磷酸中硫、砷的脱除率及磷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化学沉淀法可以有效降低湿法磷酸中的硫及砷的含量,磷酸经化学沉淀法预处理后,脱硫率可达60%,脱砷率可达73%。  相似文献   

5.
脱氟渣是湿法磷酸化学沉淀脱氟过程产生的固体废渣。分别用甲醇、乙醇和丙酮浸取脱氟渣来回收脱氟渣中的磷酸,研究了浸取时间、温度和液固比对于五氧化二磷、氟的浸取率以及浸出液磷氟比[m(五氧化二磷)/m(氟)]的影响,得到了适宜的浸取条件。浸取液经蒸发浓缩回收浸取剂后,浓缩液均可满足饲料级磷酸氢钙生产对于湿法磷酸磷氟比的要求。综合考虑浸取剂成本、五氧化二磷浸取率和浸出液磷氟比,确定甲醇为优选浸取剂,并用响应面法对甲醇浸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工艺条件下五氧化二磷的浸取率为97.13%、浸出液磷氟比为51.62,甲醇在5次循环回收利用后对脱氟渣仍有较好的浸取效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磷精矿粉脱氟法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介绍其脱氟原理、生产工艺流程,按脱氟净化生产净化磷酸,萃取过滤生产粗磷酸,石灰乳中和过滤生产饲钙,分别说明其工艺控制指标,并与两段中和法对比,说明该方法生产饲钙的特点是P2O5回收率高,磷矿、硫酸、石灰乳消耗低。  相似文献   

7.
饶轶晟  杨晓健  张红  胡国涛 《化工进展》2020,39(z1):219-224
随着食品、医药及电子行业的不断发展,磷酸及磷酸盐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并且对磷酸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湿法磷酸中砷杂质的要求,湿法磷酸中砷的含量将直接影响其在磷精细化工领域的应用,因此湿法磷酸中砷的高效、安全去除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对湿法净化磷酸脱砷技术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比较了几种湿法净化磷酸脱砷工艺的优缺点,介绍了较常见的化学沉淀法、结晶法,以及新兴的电沉积法、垂直区域熔融法和微反应器脱砷工艺的应用前景,并指出这些新兴的脱砷工艺将成为今后湿法磷酸的净化脱砷的发展方向,如能解决将这些脱砷工艺在实际中的问题,将会对磷酸工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湿法磷酸脱氟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开展相应的优化改造,包括提高原料品质,优化磷酸预处理工艺,提高脱氟温度,串联耦合脱氟工艺。改造后,脱氟磷酸产量提高58.6%,脱氟成本降低39.23元/t,实现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活性炭和碳酸钠为脱色剂和脱氟剂,一步法脱色脱氟净化湿法磷酸,研究该工艺中影响磷酸损失率的因素。以Gore膜为过滤介质,确定了一步法脱色脱氟净化湿法磷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90min,活性炭与碳酸钠添加量分别为湿法磷酸处理质量的0.3%和2%,静置时间为1d。在此条件下,磷酸损失率在6%以内。  相似文献   

10.
简要分析磷矿贫化对二水法湿法磷酸生产的影响,提出在湿磨装置增加化学法脱镁工序,在过滤磷酸料浆前对磷石膏进行旋流分级,在稀磷酸陈化过程中补加磷矿粉回收剩余硫酸等技术措施,以应对磷矿贫化对湿法磷酸生产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云南天安化工拥有完整的黄磷和湿法磷化工产业链,公司技术创新,将湿法磷酸淤渣添加到磷矿粉中应用于黄磷生产。介绍配加湿法磷酸淤渣生产黄磷的试生产情况、工艺路线的改进及运行效果。结果表明,该法磷炉运行总体平稳,各项参数指标可控,生产环保、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开拓了湿法磷酸淤渣利用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对二水法磷酸生产中的磷损失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适度降低萃取槽磷酸浓度、对磷石膏进行二次洗.涤过滤、全部回用酸性水等提高磷收率的技术途径,并结合基本化学化工理论说明了理由.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磷酸中杂质对磷化工产品的不利影响,提高湿法磷酸产品的附加值,研究了湿法磷酸氧化-吸附-沉淀法脱色和除铁的净化技术。研究表明,采用氧化-吸附-沉淀法处理可使湿法磷酸脱色率达92.3%,可有效降低磷酸中铁含量。  相似文献   

14.
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对磷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和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磷石膏中含有少量磷、氟以及有机物等有害杂质影响其应用性能,不能直接利用。因此,通过采用石灰中和、水洗、浮选3种净化除杂预处理工艺研究了云南安宁某公司磷石膏中水溶磷、水溶氟的脱除规律。结果表明,石膏调浆-石灰-母液循环预处理技术能有效脱除磷石膏中的水溶磷、水溶氟,脱除率分别为74.95%、76.20%,质量分数可降至0.090%、0.043%,满足GB/T 23456—2018《磷石膏》的二级品指标限值要求;三级逆流水洗工艺也能有效脱除磷石膏中的水溶磷、水溶氟,脱除率分别为78.81%、89.94%,质量分数可降至0.087%、0.018%,预处理后的磷石膏质量也可达到GB/T 23456—2018《磷石膏》的二级品指标要求;而“一粗二精”正浮选工艺不仅能实现石膏和石英的高效分离,而且也能实现水溶磷、水溶氟的有效脱除,从而提高了产品纯度,并且达到GB/T 23456—2018《磷石膏》的一级品指标要求。从经济可行性角度和当前磷石膏的低值化利用途径分析,研究形成的石膏调浆-石灰-母液循环磷石膏预处理工艺更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表面活性剂在湿法磷酸萃取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法磷酸生产中磷石膏结晶的好坏直接影响料浆过滤性能和晶间磷损失,从而影响磷矿萃取率。在萃取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磷石膏结晶。综述了国内外在此方面的一些研究,简要阐述了表面活性荆在影响磷石膏结晶方面的作用机理,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16.
回顾国内黄磷及磷酸盐的发展现状;概述湿法磷酸净化几种主要方法的原理、工艺流程及技术特点;分析对比热法磷酸、净化湿法磷酸的生产成本。认为,用湿法磷酸制饲料级、工业级和食品级磷酸盐产品,采用新化学净化湿法磷酸投资少,净化成本低;引进湿法磷酸净化技术生产净化湿法磷酸与具有矿、电、磷一体的黄磷成本比较,不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溶剂萃取法净化湿法磷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浓缩湿法磷酸为原料 ,研究了溶剂萃取法净化浓缩湿法磷酸工艺 (粗磷酸的预处理 ,萃取剂的选择 ,净化工艺流程 ) ,考察了振动筛板塔用于湿法磷酸净化的适用性及适宜的工艺条件 ,净化磷酸质量达到工业级热法磷酸标准。  相似文献   

18.
硫酸钠法生产氟硅酸钠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钠离子、硅胶固形物和叫(H2SO4)3%~5%的硫酸.氟硅酸钠废水综合回收利用技术采用沉降分离固形物,上层清液加热后用于二水物湿法磷酸过滤系统,然后返回萃取槽,回收其中的硫酸。该项技术回收硫酸和节约处理氟硅酸钠废水费用达1348万元.折每吨P2O5节约成本22.42元。  相似文献   

19.
磷石膏滤饼再浆(酸化)水洗的降磷效果及实践中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石膏中P2O5含量是磷石膏能否被建材工业利用的控制指标之一。对湿法磷酸生产流程中串联再浆(酸化)水洗的降磷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水溶性磷大幅降低,酸洗时不溶性P2O5有所下降,但磷石膏的晶间P2O5保持不变,处理后的磷石膏质量指标均不满足标书要求,不难理解国际上高质量的磷石膏多数是通过再结晶获得。在再浆的磷酸装置,由于80%被磷石膏带走的钾、钠盐,通过再浆大部分又返回磷酸系统,造成磷酸过滤系统出现严重、十分反常的结块现象,文中谈到对此问题的处理办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简述化学法除去湿法磷酸(WPA)杂质净化原理及其净化过程;分析传统净化WPA生产三聚磷酸钠(STPP)的技术之不足;介绍不用钡盐脱硫减少硫酸用量、回收氟硅酸盐、节约原辅材料消耗等新技术。WPA化学净化肥、饲钙和磷酸盐联产新技术的优势是:降低生产饲钙和磷酸盐的原料和能源消耗,提高WPA使用和其净化副产物利用的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该新技术的能耗和生产成本比以黄磷(P4)为原料或溶剂净化WPA下降10%~40%。新技术也可用于磷酸钾、磷酸铵盐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