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投饵养鱼对潘家口水库水质影响围隔试验Ⅱ:磷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文讨论了投饵养鱼对潘家口水库水体中氮素的影响,本文进一步阐述围隔试验中,投饵养鱼对磷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潘家口水库是典型的“磷限制”型水体,总氮和总磷质量浓度比高达112,投饵养鱼极大降低了水体中氮磷质量浓度比,试验结束时投饵养鱼围隔氮磷质量浓度比介于2.60~5.63;试验期间,投饵围隔中总磷、溶解性总磷和溶解性正磷酸盐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一致,其质量浓度高低排序相同:投饵>投饵单养花鲢>投饵混养花鲢和鲤鱼>投饵单养鲤鱼,除投饵单养鲤鱼围隔,其余围隔中各形态磷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围隔和水库水体。然而,颗粒态磷质量浓度顺序为:投饵>投饵单养鲤鱼>投饵混养花鲢和鲤鱼>投饵单养花鲢。假定单位质量鱼肉含磷量不随鱼体生长而改变,则捕捞可去除的磷素量分别是92.4mg(2#)、995.5mg(3#)和714.7mg (4#),分别占投放鱼饵总磷的0.5%、4.1%和3.1%。  相似文献   

2.
大黑汀水库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下游引水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黑汀水库2017年养鱼网箱拆除后水质特征,于2018年分季节采集水库表层和分层水样分析水库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黑汀水库表层水体总氮在冬季最高,总磷在夏季最高,硝态氮是溶解性无机氮中的主要成分;大黑汀水库总氮、硝态氮、总磷和磷酸盐质量浓度总体上都表现出上游最高、中游次之、下游最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氨氮和亚硝态氮则相反;垂向上主要表现为夏季总磷质量浓度底层大于表层,与温跃层及溶解氧水平有关;养鱼网箱拆除后显著降低了水库总磷和磷酸盐质量浓度,氨氮质量浓度也显著降低,总氮和硝态氮质量浓度无显著变化;氮磷比表明磷是该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因此养鱼网箱拆除能有效控制该水库富营养化进程;根据水质时空分布特征,下游引水应避免在冬季取水,引水高度上应选择从坝前中层水柱取水。  相似文献   

3.
施氮后稻田水中三氮含量的变化特征及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稻田表面水体中氨氮、硝氮和总氮(简称三氮)含量的动态变化和模式,设计了在非完全淹水条件下,具有独立排灌系统的田间试验.尿素施用后,稻田水中氨氮和总氮的变化趋势是含量迅速增加,并且达到最大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含量下降较快;而硝氮则是先升后降;氨氮/总氮、硝氮/总氮和两氮/总氮也呈先升后降趋势.总氮和氨氮含量动态变化的最佳拟和数学表达式均为指数、对数、乘幂型或二次型,而硝氮含量变化却没有合适的拟和模式.氨态氮和总氮是农田排水监测的主要氮素指标,而硝态氮可以作为辅助指标,施氮9 d以后,三氮的含量已经很少.故施氮后9 d是防止水稻田面水氨氮、硝氮和总氮大量流失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网箱养鱼是我国从国外引进的一项新的养鱼技术。自1973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开始网箱养鱼试验以来已有10多年历史。目前全国不少水库陆续开展网箱养鱼。近几年网箱投饵养鱼开展较快,其中有些水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北京市密云水库和北京市平谷县海子水库,1986年网箱投饵养鲤鱼亩产高达6万公斤,创造了全国网箱投饵养鲤鱼高产纪录实践证明,网箱投饵养鱼是一项很有开展前途的养鱼方式,也是开发利用水库大水面资源发展渔业生产的有效途径,值得大力推广。但目前我国有不少水库,特别是有一些跨区域水库水产养殖发展十分缓慢,鱼产量很低,甚至还有少  相似文献   

5.
针对源区河流氮素时空分布规律,选择位于安徽省休宁县境内上溪口地区新安江源头段作为试验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水质监测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试验区域洪水前后各项监测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揭示洪水对新安江源区河流氮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水体总氮浓度沿水流路径逐渐增加;洪水后总氮、氨氮和硝氮浓度比洪水前均有所增大,洪水期雨水对流域的氮素进行了“冲刷”;相关性分析表明洪水前硝氮和总氮受植被影响较大,洪水后硝氮与汇水面积相关,总氮浓度受高程、坡度和地质等因素影响;所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洪水前硝氮和总氮以及洪水后氨氮和硝氮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总氮和氨氮的检测时,使用较多的方法分别是《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94—89)和《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总氮的定义是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包括NO3-、NO2-和NH4+等无机氮和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胺等有机氮,以每升水含氮毫克数计算。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两者常被用来表示水体受营养物质污染的程度。理论上总氮=氨氮+有机氮+硝态氮,但在实际的实验中往往达不到理论上的结果,部分样品会存在氨氮≥总氮。下面将从两者的样品保存、实验室内部坏境、试剂药品和实验操作当中影响两者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白石水库2011—2020年各形态氮及总氮浓度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入库支流总氮输出浓度特征、水库总氮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来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水源区总氮防控对策。结果表明:近10a白石水库总氮浓度稍有增加,总体处于0.5~1.0mg/L之间;大凌河、牤牛河和凉水河等入库河流总氮浓度略高,其中面源对总氮贡献率约60%,硝态氮为总氮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8.
以天津某水库为研究对象, 分析水库不同季节无机氮的分布规律和库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探讨无机氮的形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库中位置的温度低于进水和出水。溶解氧质量浓度进水高于出水方向, 中间位置的溶解氧 质量浓度最高。夏季 ORP 低于秋季, 氧化性越强则硝化反应越强, 氨氮质量浓度低于夏季。TDS 随深度增加而降 低, 出水方向离海岸更近, 水体的 TDS 更高。秋季 pH 高于夏季。NH3-N 西岸高于东岸, 进水方向质量浓度高于出 水方向。NO2- N 多数站点随深度增加质量浓度减小, 盐度与 NO2-N 呈现出显著正相关性。氨氮和硝态氮质量浓度占比都是春季> 夏季> 秋季。溶解态无机氮( DIN) 以硝态氮为主, 平均占比 81. 97% 。  相似文献   

9.
托克托县潜水氮化物浓度空间分布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6,(8):73-76
在区域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潜水的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化学需氧量(CODMn)、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6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中氨氮浓度与Eh值呈负相关关系,与CODMn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结合区域地下水流动系统特征,揭示了潜水中NH3-N,NO2-N,NO3-N的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的原因:地下水的补、径、排特征控制着区域潜水的氧化还原环境,由补给区到排泄区氧化还原电位呈逐渐降低趋势;受地下水所处氧化还原环境影响,东南部地下水补给区潜水中硝态氮浓度普遍较高,氨氮浓度普遍较低,向西至大黑河沿岸硝态氮浓度逐渐降低,而氨氮浓度相对升高;牧业养殖废水和废物的无序排放是局部区域地下水中氮化物含量异常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总氮浓度过高是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的主要威胁,辨析丹江口水库总氮的变化趋势,研究主要入库支流总氮的输出浓度特征,识别水库总氮得主要来源十分重要。丹江口水库近10年的总氮及各形态氮浓度监测数据表明,水库总氮浓度基本稳定在1.50 mg/L左右,稍有增加趋势。16条入库河流总氮浓度普遍较高,且流域面源对总氮的贡献率达到了60%左右,总氮的主要成分是硝态氮。为此,初步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水源区总氮防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地统计学中的半变量变异函数研究了巢湖北岸六岔河流域多水塘-沟渠系统中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物 (OM) 、总氮 (TN)、总磷 (TP)、氨态氮 (NH4-N)、硝态氮NO3-N) 的空间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均符合球状模型,总磷、氨态氮、有机物空间异质性中的结构性变异大于随机变异;总氮、硝态氮的结构性变异小于随机变异。有机物、总氮、总磷、氨态氮、硝态氮等空间自相关范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变化范围为123.9~517.36m,呈现出氨态氮>硝态氮>总氮>有机物>总磷,变化范围相差4倍左右,上述差异主要与养分特性、土地利用以及多水塘-沟渠系统景观等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铁心桥试验基地内象目湖微污染水体为对象,研究总氮大于1.0 m3/(m2·d)的高水力负荷条件下,鹅卵石、陶粒、砾石、钢渣、蛭石、碎石和砂子等多种基质和再力花、芦苇、美人蕉及菖蒲等水生植物组合条件下的垂直流湿地和水平潜流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进水总氮浓度在0.793~2.662 mg/L时,种植菖蒲,填料从上到下分别为鹅卵石、碎石、粗砂和细砂的垂直潜流湿地单元(20单元)出水总氮平均浓度最低,为0.905 mg/L;总氮、氨氮和硝态氮平均去除率最高,达80.89%,43.06%和46.32%;总氮浓度从Ⅳ类水体提升至Ⅲ类。进水TP浓度在0.035~1.003 mg/L时,20单元总磷平均去除率最高,为30.59%,价格相对便宜的碎石对磷素的去除效果较好。种植菖蒲及填料组合为鹅卵石、碎石、粗砂和细砂的人工湿地处理单元可以应用于饮用水源地原水等微污染水强化处理。  相似文献   

13.
水体中的含氮化合物,大体可分为有机氮与无机氮两种,二者之和即为总氮(TN)。无机氮又包括氨氮(NH_3—N)、亚硝酸盐氮(NO_2—N)和硝酸盐氮(NO_3—N)。监测氮的含量,对于掌握水体被污染的情况及其自净作用有很大意义。总氮还是评价水库富营养化状况的重要指标。总氮可直接测定,也可用无机氮与有机氮含量相加的办法求得。  相似文献   

14.
以苏北平原河网区的盐城市射阳县某个典型圩区(面积12.73km2)为例,通过连续15个月对圩区内沟渠河流水体采样分析,研究苏北平原河网区中小河流地表水氮磷赋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中小河流水体氮磷超标严重,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所有水样品总氮质量浓度均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ρ=1.0 mg/L),79%的总氮质量浓度超过Ⅴ类水质标准(ρ=2.0 mg/L);73%的总磷质量浓度超过Ⅲ类水体标准(ρ=0.2 mg/L),39%的样品超过Ⅴ类水质标准。地表水氮素和磷素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硝态氮是溶解态总氮主要赋存形态,相应的比例约为60%,铵态氮比例最少,约为10%;溶解态活性磷是溶解态磷素主要赋存形态,约为80%。畜禽养殖相对集中区域地表水氮素和磷素浓度高于其他区域;中沟、干渠等小型河流水体在夏季存在水质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15.
周村水库大气湿沉降氮磷及溶解性有机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周村水库大气湿沉降中污染物的污染特征,通过收集周村水库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大气湿沉降样品,测定了大气湿沉降中氮磷以及溶解性有机物的质量浓度,分析了污染物的污染特征及大气湿沉降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周村水库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占全年的68.50%;降水中总氮质量浓度在1.67~7.63 mg/L之间,氨氮和硝氮是其主要组分,分别占总氮的52.91%和28.49%;降水中的硝氮和氨氮年湿沉降通量分别为772.45mg/m^2和1411.99 mg/m^2,且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单因子水质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得出大气湿沉降中的降水大多为劣Ⅴ类的重度污染水体;总磷和有机物的湿沉降通量最大值出现在夏季,与降水量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大气湿沉降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以富里酸为主,呈现较强的自生源特征。  相似文献   

16.
骆马湖水质对菹草不同生长期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观测手段研究了骆马湖菹草生长区水质与菹草不同生长期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指数生长期和石芽生成期,水体中的pH值、ORP值和DO质量浓度升高,COD质量浓度降低;植株衰亡期则相反,菹草腐烂导致有草区的水体TP质量浓度升高,但是由于反硝化作用,水体中TN与硝氮质量浓度反而下降。菹草在生长过程中直接吸收水体中的硝氮,对氨氮的去除则为间接作用,此时水体中的氮以硝氮为主;当菹草衰亡时,氨氮成为水体中氮的主要存在形态。菹草密度是影响水体各形态氮浓度的重要因素,在菹草生长时,菹草密度与TN和硝氮质量浓度显著负相关(P 0.01);当菹草衰亡时,与菹草稀疏区相比,菹草密集区TN和硝氮质量浓度更低,而氨氮质量浓度更高。指数生长期,骆马湖最优菹草密度为83.75 g/m~3。  相似文献   

17.
陈伟伟  粟晓玲  李强坤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10):1177-1178,1180
以宁夏青铜峡灌区田间土壤中非点源污染物(总氮、硝氮、氨氮)作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剖面中对其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表层土壤中各类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基本上以60 cm深度为分界线,下层变化较小,而且作物生长期前后土壤中不同深度各类污染物含量变化与灌溉过程、施肥强度等关系密切;②土壤中三氮含量变化幅度呈硝氮氨氮全氮的趋势,总氮在10月份的含量高于5月份,氨氮、硝氮在10月份的含量低于5月份。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生化工艺对河道污染水体进行修复是目前最经济的一条途径,但其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在生物脱氮过程中可利用碳源不足,从而影响其处理效果。本研究采用分段进水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来强化受污染水脱氮性能,与传统单点进水方式相比,两段进水对有机物和总氮去除率有显著提升,CODMn平均去除率从50.6%提升到66.3%;总氮平均去除率从31.4%提升到60.9%。沿程统计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硝化细菌主要集中在曝气区,数量为5.58×106,反硝化细菌主要集中在非曝气区的中后段,数量为6.49×105。同时检测沿程溶解氧和各氮素浓度,溶解氧浓度沿程降低,最后出水仅为0.2 mg/L;氨氮在曝气区转化为硝态氮,在非曝气区硝态氮还原成氮气,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区域湖泊富营养化严重,而农业非点源污染是主要影响因素,了解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化特征,对于采取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地统计学中的半变量变异函数研究巢湖流域北岸区域六岔河流域多水塘-沟渠系统中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表明,土壤中有机物质(OM)、总氮(TN)、总磷(TP)、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的空间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均符合球状模型,总磷(TP)、氨态氮(NH4-N)、有机物(OM)空间异质性中结构性变异大于随机变异,在28.8%~44.0%之间;总氮(TN)、硝态氮(NO3-N)空间异质性中结构性变异小于随机变异。机物质(OM)、总氮(TN)、总磷(TP)、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空间自相关范围具有明显的差异,变化范围为123.9m~517.36m,呈现出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氮(TN)>有机物(OM)>总磷(TP),变化范围相差4倍左右,表明影响土壤养分的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起作用,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养分特性、土地利用以及水塘-沟渠系统景观等。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密云水库调蓄南水北调后总氮变化特征,基于2015—2022年监测数据及历史相关调查资料,分析密云水库总氮、硝酸盐氮和氨氮年内、年际质量浓度变化情况。8年间,总氮、硝酸盐氮冬、春季质量浓度较高,夏、秋季较低。总氮、硝酸盐氮质量浓度每年高值大致出现在枯水期,低值大致出现在丰水期。总氮、硝酸盐氮、氨氮质量浓度年际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库区各点总氮年均值2015—2020年呈波动性上升,之后下降,总氮年均值增大从白河库区开始,逐渐向潮河库区蔓延。大部分监测断面总氮质量浓度均为表层<底层<中层。综合分析密云水库氮元素含量升高,主要是因为外源性输入,控制入库污染物总量,是目前防治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