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电、冷三联供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赖艳华  吕明新 《动力工程》1999,19(4):305-308
利用现有热电联产系统发展集中供热,供电和供冷为一体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该系统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引入到热电厂的热电联产系统中,可增加热电厂的夏季热负荷,从而使冬夏热负荷平衡,保证热电厂更经济高效地运行。通过调查和计算,将热,电,冷联产与热电和冷量分供系统加以比较,表明该系统不但可节能,而且具有增加电能生产和保护环境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热电冷联产的节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辉  郑贤德 《节能》2002,(10):4-6
随着节能的不断深入发展 ,在热电联产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新的形式———热电冷联产联供。本文从火用的角度出发 ,比较了热电冷联产和热电联产电动制冷两种方式的能源利用率 ,指出热电冷联产节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玉军 《中国能源》2004,26(10):31-33
本文论述了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过程及其现状,我国热电联产已经从以燃煤为主向循环流化床锅炉电站,燃气蒸气联合循环热电厂,分布式热电冷联产等综合发展;指出热电联产的特点及其优越性,是城市治理大气污染和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的重要措施,针对我国目前热电联产还存在的资金来源、行业管理、供热成本及热价等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热电联产的建议,进而论述了我国热电联产的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现有能源结构进行深刻变革。提高原有燃煤热电联产机组灵活调节能力是保障新能源电力安全并网的重要内容之一。  方法  分别从燃煤热电联产系统灵活调节需求、潜在储能应用现状以及耦合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评述。  结果  分析认为深度“热电解耦”仍是提高燃煤热电联产系统的关键内容。其次,为满足“源–荷”匹配性,储能技术将在燃煤热电联产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具有应用潜力的储能技术主要包括储热、蓄电以及飞轮储能。  结论  最后根据燃煤热电联产机组耦合储能技术的应用特点,提出了储能性能老化、新能源消纳、扩容区域热电负荷中长期变更、初投资与回收期的经济性分析四个方面的建议以及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系统已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国内大部分的联合循环机组均要求热电联供,为工业用汽或城市采暖提供蒸汽。本文介绍了东方汽轮机/三菱重工M701F4燃气轮机“二拖一”联合循环热电联供系统及其特点,分析了供热设计条件下该系统的热电负荷特性,供工程设计和电厂运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机组灵活性,提出了一种热电联产机组、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AA-CAES)系统和热网耦合集成的储能型燃煤热电联产系统。对某350 MW热电联产机组与30 MWAA-CAES系统耦合集成系统的能流特性进行数值研究,分析了独立运行及耦合运行2种模式下系统的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和调节范围。结果表明:以80%额定供热负荷为例,在同等供热量时,集成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可提升1.10百分点,最小负荷率降低了11.69百分点,最大发电能力提升22.24 MW(约为额定功率的6.35%),单次循环节煤27.26 t;其他供热工况下结果与此类似,证明该先进储能型燃煤热电联产系统在热电解耦、提高灵活性、清洁供暖、能源利用等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能源辞典     
能源辞典李大骥,徐长福摘编东南大学热能研究所热电联产热和电的联合生产即为热电联产。以单纯发电为目的的凝汽式汽轮机,在由热能转变为功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凝汽热损失。蒸汽在经过膨胀作功后进入凝汽器,由冷却水把凝汽潜热全带走了,这部分热量损失约占燃料能...  相似文献   

8.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在热电厂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英强  甄仌  甄秀语 《节能技术》2007,25(6):541-543,565
通过分析从热电联产(CHP)向热电冷联产(BCH P)发展的趋势,以及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轻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方面的优势.从公司事业部安装的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系统的实践出发,分析在热电企业中,利用现有管网的优势,根据需要利用溴化锂吸收式空调改造成为热电冷联产,以提高热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热能和电能都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使用的基本能源形式。热电联产是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梯级利用的高效的生产方式,与热电分产相比,热电联产的热效率要比纯凝汽式发电和纯锅炉房供热高得多,可以大量节约能源,显著提高燃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五十多年中,在电力发展过程中一直对于发展热电联产予以高度重视,并有了极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热电联产的节能分析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可以节约大量能源,合理地利用能源,同时还可以减少城市的环境污染。推广热电联产,是我国能源工业的基本方针和发展目标之一。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我国用于供热系统的能源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5%、燃煤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但供热系统的热能利用率不到30%。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及工业生产规模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以热电冷联产系统的供电煤耗,燃料节约量,当量热力系统作为评价标准,对热电冷联产系统的节能效益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临界供电煤耗概念,作为判断在热电冷联产系统中节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分布式能源     
<正>国际分布式能源联盟(WADE)对分布式能源的定义为:安装在用户端的高效冷/热电联供系统,该系统能够在消费地点(或附近)发电,高效利用发电产生的废能生产热和电;现场端可再生能源系统包括利用现场废气、废热以及多余压差来发电的能源循环利用系统。国内对分布式能源认识存在不同的表述,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如下两种:第一种是指将冷/热电系统以小规模、小容量、模块化、分散式的方式直接安装在用户端,可独立地输出冷、热、电能的系统。能源包括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燃料电池和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等多种形式。第二种是指安装在用户端的能源系统,一次能源以气体燃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中型制浆造纸厂生产的特点,采用热电联产多是供热电站,并具有以汽定电的性质,用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改善环境,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将起一定的作用。制浆造纸厂的装备特点和工艺要求,决定了耗汽压力的档次,一般分为两档:第一档为0.9至1.3兆帕,供蒸煮等设备使用;第二档为0.2至0.4兆帕,供抄纸、漂白、洗涤、蒸发等设备使用。为此,在热电联产工程中,选用汽轮发电机组时,必须符合此耗汽的要求。装备单台的汽轮发电机组,最好是抽汽背压式,装备多台的汽轮发电机组,也应考虑各种型式相互搭配,满足耗汽的要求。 热电联产成本计算方法多样,由于造纸工业耗汽的特殊要求,增加了成本计算的复杂性。究竟如何计算更准确值得探讨。本文以一台装机额定容量为3000千瓦,抽汽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原抽汽量为5吨/小时,后改为8吨/小时),配备一台额定容量为35吨/小时,压力为3.9兆帕的中压锅炉,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水处理、供煤出渣、静电除尘等辅助设备。发汽量发电量除站内自用外,其余全部外供为实例计算热电联产成本。 一、耗汽参数要求与技术参数计算: 为满足制浆造纸厂生产工艺的需要,本文以生产平均耗汽量为28吨/小时为计算依据,其中抽汽部分压力为0.9兆帕,过热温度为303℃,8吨/小时供高压设备耗汽;背压部分压力  相似文献   

14.
郭雯 《能源工程》2003,(5):22-24
热电联产在意大利的应用比较普遍,但中小型热电机组的发展则比较缓慢。介绍了意大利的能源政策、法规及市场自由化对热电联产的影响,还介绍了意大利环境方面法规,意大利在热电(冷)联产方面的激励措施等。  相似文献   

15.
俞增盛 《上海节能》2004,(4):24-24,23
在上海市夏季电力供应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上海市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上药集团抗生素事业部先锋药业厂实施的热电冷联产系统项目上,实现了能源梯级利用、节约能源的目标;同时利用溴化锂制冷代替电制冷,可节约电力负荷1600kw,为上海市迎峰度夏,迎峰让电作了贡献,也满足厂内生产需要,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6.
热电联产是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但其热经济指标的计算并不容易.其中,热化发电率和分项热经济指标是评价热电联产技术完善程度的指标,在所有热经济指标中占有重要地位.拟将热电联产机组的热力循环分为凝汽循环和供热循环,对两种循环利用热力系统状态方程原理,得出其各自的热状态参数,在此基础上计算供热机组的热化发电率及分项热经济性指标,使这两类的指标计算得以简化,并能方便地应用于工程实际之中.  相似文献   

17.
采用冷热电联产分布能源系统,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想初步归纳为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浙江节能》2010,(1):62-62
从乌鲁木齐市建委获悉,乌鲁木齐计划投资约21亿元集中进行供热项目改造,承担供暖任务的燃煤锅炉将逐步被热电联产和清洁能源供热系统取代。  相似文献   

19.
郭少博 《工业加热》2021,50(2):16-20,23
热电联产机组负荷变动频繁、供热流量变化大,凝结式机组冷端模型不能有效指导现场生产.为此以330 MW热电联供机组为例,研究其冷端优化模型,分析影响真空度的关键因素,建立适合热电联供冷端优化数学模型,最后结合现场试验确定循环水泵最佳运行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机组最佳真空度受低压缸排汽量、循环水流量、循环水入口温度三个因素共同...  相似文献   

20.
针对热电联产机组在供热抽汽减压环节普遍存在的火用损大、整体经济性较差问题,提出基于背压汽轮发电机组回收供热蒸汽余压,接带厂用电系统,实现供热蒸汽能量梯级利用的方案,并以一超超临界1000 MW和亚临界300 MW燃煤供热机组为研究对象,采用EBSILON热力建模软件分析了工业供汽和居民采暖余压梯级利用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