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连接器主要用于实现电信号的传输,该功能的实现是通过接触件之间的弹性接触来实现的,而接触件弹性接触的可靠性是通过接触件的分离力来进行表征。本文主要阐述连接器冠簧插孔分离力的计算与影响因素,并通过三维模型对插孔合件分离力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芯数小批量军品的实际质量保障要求,对军品成品的分离力测试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已实施的方法存在的弊端并进行新的方法探索研究,经试验、实践、批量推广进而确定了一种更为高效方便的检测工装. 相似文献
3.
4.
5.
以35 kV屏蔽型可分离连接器为研究对象,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可分离连接器安装电缆段的结构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电场较为集中的位置和产生电场集中的原因。根据数值仿真结果,对可分离连接器的结构和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强度分布更为平均的电场。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分析了构件组装技术,提出了基于软件体系结构连接器的构件组装方法及基于连接器的构件组装应用原型,并将这一原型应用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为优化连接器的插拔手感,针对滚珠推拉连接器进行插入过程分析,建立插入力静力学模型。通过设计实例和插拔力实验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滚珠推拉快锁连接器插入力受到接触件插入力、锁紧弹簧引起的阻力和界面密封垫的影响,在打开锁紧弹簧时发生突变,插入力在锁紧弹簧压缩到极限位置时达到最大,弹簧锁紧力、斜面倾角和摩擦系数对插入力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光纤连接器的表面检测属于精密仪器检测,因此工厂环境中的大量灰尘会影响连接器表面的复原效果。然而现有的检测技术运行时间长,对于图像细节的保留能力差,并且难以克服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干扰。因此提出一种优化超限学习机的自识别降噪技术。首先对于干涉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其次,采用AdaBoost算法优化超限学习机对噪声点进行定位;最后通过滤波算法对噪声点位置进行修复。实验得出,基于AdaBoost-Elm的自识别降噪算法具有较高的噪声识别能力,其平均噪声识别率达97.33%。此外,采用基于AdaBoost-Elm降噪算法得到BBS的平均值为131.14,NRIQAVR的平均值为2.61,降噪效果均优于全局滤波算法。最后,通过模拟工厂环境,采用基于AdaBoost-Elm的中值滤波算法在不同光强条件下对重度污染的光纤探头进行3D复原测试,其BBS达到130左右,NRIQAVR低于2.57,对比基于Elm的中值滤波算法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脱落(分离)连接器解锁后(电磁解锁、机械解锁),产品顺利分离的受力系统的设计研究。着重探讨锁紧机构释放后,如何确定分离弹簧力的大小,使其足以克服系统摩擦阻力确保产品顺利分离。在此基础上提出基本设计方法、要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电连接器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技术系统及大型系统的电气中枢中,起着传输能量和信号的重要作用。本文统计了分离脱落电连接器现场失效案例,根据四种失效模式对其进行分类。确定了主要失效模式是接触失效和绝缘失效,并对上述两种主要失效模式进行失效机理分析。根据分离脱落电连接器加工工艺流程,分析得出影响分离脱落电连接器失效的关键工艺,并从工艺角度提出改进和提高分离脱落电连接器可靠性的相关建议。针对插针收口这一关键工艺,选择其中一种典型失效案例,应用所提出的相关建议对工艺进行优化,对比优化前后插孔数据的均值,可得到优化后插孔外径尺寸均值的极差和方差都显著减小,其波动情况得到了改善,进一步验证了提出优化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18.
电磁分离是脱落电连接器的一种重要分离方式,电磁分离主要依靠电磁铁来实现,电磁铁产生的吸力大小直接影响到产品能否可靠分离。当电磁铁产生的吸力过小时,会造成产品无法解锁分离。本文以某型号分离电连接器的电磁铁为研究对象,使用三维软件建立其仿真模型,使用MAXWELL有限元软件分析其电磁吸力特性,分别分析了电磁铁与挡铁的气隙、磁路截面积和磁路长度对电磁分离特性的影响,确定了影响电磁吸力的关键设计参数,为后续的电磁铁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安装在电缆与开关类设备连接处的可分离连接器,对内部接点过热的缺陷不能及时发现。分析了具备温度在线监测功能的智能型可分离连接器的研发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型可分离连接器的设计方案,并分析了智能型可分离连接器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连接器的接触电阻和插拔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影响插拔力的因素进行了定性的研究,对提高连接器的电气性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