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通过分析铅酸蓄电池组串联充电不均衡的产生原因,采用不对称半桥和Buck两级主电路结构,结合三段式充电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充电器设计方案,解决了充电不均衡的难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实现蓄电池组的并联均衡充电,避免电池性能差别的扩大,不对称半桥的零电压软开关也提高了充电器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分析了零电压开关准谐振降压变换器,单端正激变换器,半桥变换器的工作过程,详细介绍了零电 开关准谐振变器控制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还介绍了150W、500KHZ零电压开关单端正激变换器,零电压开关半桥变换器的实际应用电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分析了零电压开关准谐振降压变换器、单端正激变换器、半桥变换器的工作过程,详细介绍了零电压开关准谐振变换器控制器(UC3861~3868)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还介绍了150W、500kHz零电压开关单端正激变换器、零电压开关半桥变换器的实际应用电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不间断中小功率电源的需求,设计了两路输出分别是4.2V和12V的不间断直流电源,主要由多路输出正-反激变换器、Buck充电电路、单环稳压控制电路及锂电池放电切换电路组成。具体实现方法是,市电正常供电时,通过UC3845芯片控制正-反激变换器实现三路电压输出,其中两路分别是4.2V 和12V的稳压输出,另一路输出由ARM控制给锂电池分 阶段充电,在市电断电时,通过ARM智能控制继电器使锂电池切换到放电状态,利用同一个变压器再次通过反激变换器方式实现两路稳压输出,并且由ARM控制器采用 PID算法实现主路输出的稳定,完成相应的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了电路设计和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实现了不间断双路输出直流电源各项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5.
反激式变换器原边漏感引起的电压尖峰对功率器件和电路性能影响很大,本文基于抑制漏感尖峰影响的目的,考虑到次级反射电压也为箝位电路提供能量,同时箝位电容电压并非不变量,采用了一种改进的箝位电路的设计方法,推导出的表达式,结合反激变换器应力、效率和传导干扰实验,得出了随着箝位电阻值的增大,变换器的效率会提高、传导干扰会变差的结论.根据反激变换器对效率和EMI的侧重点不同,选取箝位电路参数可以满足反激变换器不同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吴限  王强  蒋云杨 《微电子学》2015,45(4):492-496
准谐振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有源箝位电路与常规的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结构类似,但实际工作过程存在许多差异。通过分析准谐振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工作过程,研究了准谐振有源箝位正激变换器的开关管零电压导通的边界条件,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李俊  陈涛 《电力电子》2009,(4):23-25,29
目前蓄电池的快速充电器大多采用脉冲充电方式,充电周期中包括正脉冲充电时间、停止充电时间以及负脉冲放电时间。本文中充电器由反激变换电路和充放电电路构成,反激变换电路提供输出电压,实现电气隔离,充电回路是可控的双向buck/boost电路,可以工作在正脉冲充电和负脉冲放电模式。并且在反激电路后加PFC控制芯片,采用平均电流法控制,从而提高系统的功率因素。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个用于多屏拼接等离子显示系统的专用电源。该电源采用两级变换,前级AC/DC变换采用Boost型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后级变换器对于不同的回路根据功率的大小分别采用全桥变换器和单端反激变换器。对传统Boost型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提出了一点改进,有效抑制了传统Boost型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大功率时开关管开通时二极管上瞬时大电流。后级变换器中主回路采用一种次级无源箝位ZVZCS全桥变换器,适宜大功率的输出且有效降低了开关损耗。  相似文献   

9.
在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负载基本恒定的情况下采用前馈控制既可以减小变换器体积,又可降低变换器的成本。文中在分析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LM5025器件的前馈控制特性,深入研究了基于LM5025的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前馈控制的实现方案,设计了前馈控制电路的参数,完成了有源前馈反激变换器电路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有源箝位反激变换器前馈控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章治国  唐艳 《微电子学》2008,38(3):377-380
设计了一种工作在不连续导电模式(DCM)下的高压输出反激变换器.详细分析了工作在连续导电模式(CCM)和DCM的反激变换器稳态输出/输入传递函数,比较了这两种模式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电压输出能力.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在一定的负载条件下,工作在DCM状态的反激变换器比工作在CCM状态下的反激变换器更适合高压输出电路.在试验电路上对这一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