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现在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大葡萄酒消费国,不过这个庞大的一个市场大多却被外国葡萄酒占据。法国葡萄酒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从去年7月到今年6月我国波尔多葡萄酒进口量再创新高,达到4040万升,蝉联波尔多葡萄酒第一大出口国。除了法国外,德国、阿根廷、西班牙、智利等国也都在积极寻求扩大对华葡萄酒出口。尽管拉菲等波尔多产区的红酒更具品牌优势,但中国的葡萄酒企业显然不愿将国内的高端市场拱手相让。  相似文献   

2.
波尔多的列级酒庄在国内市场一度受到追捧,特别是全球闻名的顶级酒庄拉菲更是成了法国葡萄酒的代名词,其副牌酒小拉菲也坐享其名,在市场上的价格也随之上涨。其实。在拉菲暴炒前小拉菲基本是几百元级别的酒,跟随主品牌拉菲“鸡犬升天”后,甚至达到了几千元的价格水准,其上升空间确实不容小觑。然而这是在列级庄市场火热之时。  相似文献   

3.
拉菲,这个消费者眼中的葡萄酒奢侈品牌虽经历了假货困扰,价格波动的风波。但在国人心目中仍然处于进口葡萄酒顶级品牌的地位。拉菲的品牌效应促使中国消费者愿意为高端葡萄酒买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葡萄酒文化在中国的普及以及葡萄酒产业水平的提升。罗斯柴尔德男爵拉菲集团也将中国视为其重要的目标市场。2009年3月。该集团与中信华东(集团)有限公司签约。正式宣布在山东蓬莱大辛店镇丘山山谷的葡萄园投资项目。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国人将喝到自家门口产的“拉菲”。  相似文献   

4.
《新食品》2013,(2):75-75
@天使投资人吴瑞德:中国葡萄酒市场潜力巨大.如需普及还需时间培养,暴利时代也已成过去,应理性对待市场。@新浪财经:【进口葡萄酒泡沫破灭拉菲价格腰斩】小拉菲葡萄酒的价格经历了大起大落,700元一瓶小拉菲被一路炒高至近8000元后遭“腰斩”,  相似文献   

5.
《中国食品》2012,(11):36-36
面对今年以来备受争议的我国进口葡萄酒市场乱象,5月初中国首批信誉酒商(葡萄酒)联盟在京成立。上海酒类专卖局局长卢荣华表示,针对目前进口葡萄酒市场乱象,计划发展进口葡萄酒溯源系统。前段时间媒体报道,国内发现有上百个假冒“拉菲”品牌。一个空的“拉菲”酒瓶卖到2000元。对此,上海酒类专卖局局长卢荣华介绍,对于进口葡萄酒乱象,目前在执法上有难度。  相似文献   

6.
董辉  袁剑梅编 《新食品》2013,(7):100-101
近年来,随着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发展的日益壮大和成熟。各种形式成立的旨在搭建中国进口商与国外出口商、酒庄之间联系平台的机构越来越多,上海法国葡萄酒文化中心亦是其中的一员。与其他平台所不同的是,上海法国葡萄酒文化中心是以传播法国葡萄酒文化、推广法国葡萄酒产品、促进法国葡萄酒销售、服务中国葡萄酒消费者为己任的非营利性机构。从这点上看,该中心所具备的非营利性、文化推广性等特点也在为整个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近日,记者与上海法国葡萄酒文化中心联席主席何炜进行了一番交流。  相似文献   

7.
肖竞 《新食品》2007,(28):33-34
透视拉菲 追捧拉菲的热潮汹涌而至。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有人预言。狂野的拉菲风潮将成为世界其他顶级品牌葡萄酒陆续进入中国的契机,国内经销商将面临一轮新的财富洗礼。事实果真如此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新食品》2013,(17):99-99
美国权威市场数据机构IMPACTDATABANK新近公布的波尔多酒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销售额数据变化显示出中国反对公款吃喝以来。波尔多高端酒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受到严重打击。另一方面,近期有消息称拉菲和香槟王两家法国顶级葡萄酒品牌同时将目光投向中国市场,计划在中国生产高档葡萄酒……这边是高端销售的下滑,那边顶级高端酒又要进入.意欲何为?  相似文献   

9.
杨征建 《新食品》2011,(10):I0017-I0017
拉菲作为高端进口葡萄酒的代名词,在受市场热捧之后。遭遇假货泛滥、价格虚高的危机,再加上之前被央视曝光假拉菲亮相糖酒会,让其声誉再受影响。对于经销商而言,将宝完全押在拉菲上已变得不再现实。那么,除了拉菲。还有哪些名庄酒适合中国市场?经销商具体该如何操作?  相似文献   

10.
张岩 《中国酒》2012,(6):9-9
最近,名酒仿冒乱象频发,造成数万元一瓶的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开始"退烧",拉菲等一些年份酒跌幅甚至超过40%。北京媒体披露,由于拉菲在华遭遇严重假冒,不法分子或制作假拉菲酒,或"山寨"横行,捆绑拉菲(如"拉菲世族"等),使拉菲品牌和市场受到严重损害。拉菲酒生产商罗斯柴尔德男爵拉菲集团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夫·萨兰,于五月底不得不专门来中国打假。为了打击山寨版拉菲,他们还在华开通官方微博,普及拉菲知识,来提高中国消费者增长识别假冒拉菲的能力。其实,受假冒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白酒名酒。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最近在茅台镇发现假茅台  相似文献   

11.
金叶 《中国食品》2014,(7):34-35
<正>拉菲在国人眼中早已成为世界顶级葡萄酒的代名词,同时更以"卓越、精美、优雅"之姿化身高贵品质生活的象征,然而也正因为其享誉全球的盛誉而频频成为仿冒、造假的对象,让想要亲近拉菲的国人一时真假难辨,直呼"想说爱你不容易"。本期我们就来正本清源,揭开拉菲神秘的面纱,对其麾下的品牌系列进行大点兵,并分享一系列纯正拉菲的辨识诀窍,以避免落入那些华丽的陷阱。泾渭分明识拉菲放眼庞大而灿若星河的拉菲帝国,其产品系列丰富多样,但脉络清晰、定位分明,兼顾到眷恋拉菲的不同层级的消费者,同时无一不倾注着拉菲人世代承袭的酿造绝技和拳拳之心。  相似文献   

12.
田野 《新食品》2011,(17):I0016-I0017
宾杰(Barton&Guestier),作为法国波尔多历史最悠久的葡萄酒经销商。至今已有近3个世纪的历史,在伴随和见证了世界葡萄酒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其品牌和产品也遍及了5大洲130多个国家。成为国际葡萄酒市场中极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13.
拉菲的启示     
汪歌 《新食品》2007,(28):18-18
拉菲是什么? 拉菲,既不是国外金发碧眼美女的爱称,也不是国内一夜成名的明星的艺名,而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葡萄酒,其实,不知道拉菲并不意味着什么,即使在国内的酒水圈,知道拉菲其名的人也是少数,不过,本期关注《疯狂的拉菲》的发表对业内来说,是具有某些启示意义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作为在中国推广最为成功的葡萄酒,法国葡萄酒在文化方面有许多中国葡萄酒值得借鉴的地方。寻找中国的葡萄酒文化,法国葡萄酒是无法绕过的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15.
《美食与美酒》2013,(9):66-69
拉菲,一个在葡萄酒世界中永远不能错过的篇章。这两个字包含了太多的意义:它是传奇佳酿,“拉菲吉堡”是1855年被列为顶级一等的波尔多五大酒庄之一;它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代代传承的美酒事业;它是一个符号,代表了“卓越、精美、优雅”的顶级法国葡萄酒……酒评家给出了纷杂的评语,经销商更为它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6.
微@酒圈     
《新食品》2013,(3):91-91
再看拉菲来时路 @musicache:高处不胜寒,拉菲的单人舞业已落幕,相信也不会出现第二个“拉菲”。与其说是拉菲拉动了国内市场对名庄酒的追捧,不如说是这种闷骚式的追捧成就了当年拉菲;低处乱糟糟,拉菲显然是寂寞的,它的疯狂却为葡萄酒拉开了价格区间,剩下的就看百家能专媸个什么程度的“鸣”了@红酒-陈柏龙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葡萄酒市场快速成长,产销量不断增长。国际酒类展会组织VINEXPO于近日在上海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葡萄酒产销均跃居世界第七。根据统计,2005年中国首次跻身全球葡萄酒十大生产国,现已跃居世界第七。目前排在世界前列的葡萄酒生产国分别是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而智利、南非、德国也紧随中国进入世界前十。从葡萄酒消耗量统计,中国也成为全球第七大葡萄酒消耗国,年消耗量达11.56亿瓶。但人均年消耗量在1L左右,还远远落后于世界葡萄酒消费大国。目前全球葡萄酒消耗量领先的国家是意大利、美国、法国、德国、英国、阿根廷。  相似文献   

18.
媒体观点     
《新食品》2011,(1):27-27
拉菲的价格暴涨,很值得做成一个因为中国市场的需求导致价格重估的案例。过去几个月里的见闻让我相信,不仅是拉菲,整个高档葡萄酒市场都是一个泡沫。  相似文献   

19.
法国波尔多的葡萄与葡萄酒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葡萄酒产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进入调整结构、优化产品的稳定发展时期。面对加入WTO的严峻形势,我国葡萄酒行业又面临着新的考验。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葡萄酒无论在葡萄品种区域化、酿酒法规、葡萄酒产地保护等方面均有很大差距。为此,许多葡萄酒行业的有识志士呼吁,中国葡萄酒必须尽快全面与国际葡萄酒接轨,全面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因此,本刊将从本期开始连载李记明等同志的文章《法国波尔多的葡萄与葡萄酒》,该文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法国波尔多地区的生态条件、葡萄品种与砧木、葡萄栽培技术,葡萄酒酿造,葡萄酒选择与饮用,葡萄酒质量管理体系,葡萄酒庄园与等级等内容,旨在为发展中的中国葡萄与葡萄酒行业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肖竞 《新食品》2008,(9):64-65
虽然意大利葡萄酒与法国葡萄酒同为旧世界葡萄酒的代表,但意大利葡萄酒在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口碑和知名度,却远远落后于法国葡萄酒。有业内人士分析,意大利葡萄酒企业缺乏品牌推广理念,意大利政府对中国市场重视程度不够。意大利葡萄酒选择的国内代理商不够强势,这些因素造成了意大利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弱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