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牛心坨油田是一个深层、致密、裂缝、高凝稠油油藏,开采难度大。依据油藏特性,对油藏完井投产措施、井网部署、注水方式、动态调整等采取了有效的办法,解决了低渗裂缝高凝稠油油藏注水开发中的一些难点,为特殊油气藏的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牛心坨油田经过二十多年注水开发,存在油井含水上升快、水窜严重等问题,在该区块开展了弱凝胶调驱技术,取得一定的稳油控水效果,但在调驱现场效果评价方面经验较少,无法实现精细评价。为此,开展了调驱现场效果评价技术研究,包括液流方向监测技术研究、调驱剂各组分对胶体影响、成胶体系性能评价及调驱剂驱油效果评价等。这些评价技术在调驱现场施工过程中,有效指导了调驱配方及施工参数动态调整,提高了牛心坨油田调驱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岩心分析、测试资料、火山岩岩石化学分析结果为基础,对各种火山岩的岩性测井响应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了牛心坨油田坨33块中生界火山岩储层的岩性判别标准;以试油、试采资料为基础,建立了储层划分的测井标准,为储层分类评价提供了依据,从而有效地指导了该区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4.
牛心坨油田为典型的低渗透、高凝稠油油田,先后经历天然能量开采和注水开发2个阶段.针对油藏治理前存在的开发矛盾和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动态分析及水淹规律、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时采取注采结构调整、针对性措施挖潜及实施分层系调整等措施,提高了油藏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 ,对辽河盆地牛心坨油田牛心坨油层的 8个层序进行了储层特征分析及地质统计学定量模拟 ,并结合沉积相展布特征对其中的层序 进行详细分析 ,建立了 0°,4 5°和 1 3 5°三个方向上的变差函数模型。模拟结果表明 ,层序 的储层砂体在 1 3 5°方向最为连续 ,其次为 0°方向 ,4 5°方向的砂体连续性最差。这与沉积相分析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
牛心坨油田储层中的裂缝段在声波时差、自然伽马、深浅双侧向、感应、密度等测井曲线上有较好的显示,根据裂缝发育带的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该区裂缝性储层的参数解释模型,并利用所建模型对水心坨油层及其裂缝进行了定量解释,确定出裂缝发育层段,通过与取心井的对比检验,说明所建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该油田的裂缝性储层。  相似文献   

7.
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牛心坨潜山构造裂缝型变质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实际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给出了表征储层裂缝的八个定量表征参数;然后利用单井测井资料进行特殊处理,给出了单井裂缝方位及纵向上裂缝分布规律;最后应用三维有限元技术,在储层裂缝形成期(沙四期)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进行构造裂缝的三维定量预测,给出了裂缝的方位.以及裂缝密度的三维分布状况,为该油藏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也为类似油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岩心观察基础上,在辽河牛心坨油田牛心坨油层组中识别出18种岩石相,结合测井资料对该区沉积相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总结了其沉积相平面演化规律。结合物性资料统计分析,认为扇三角有缘的砂质分流河道和砾-砂质分流河道砂体产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9.
牛心坨油田低渗高凝稠油稳油控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牛心坨油田已进入注水开发中高含水期产量快速递减阶段的系列问题,2007年以来重点加强该块稳油控水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综合治理工作,研究应用了一套综合开采技术体系,包括油层改造、解堵、增注、堵水、调剖调驱、注入水水质处理等各项措施,确保了牛心坨油层稳油控水综合治理效果,有效提高了水驱储量控制及动用程度,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10.
牛心坨油田属于高凝稠油,主要采用闭式热水循环工艺和电加热工艺开采,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这两项工艺暴露出的能耗大、维护费用高等问题,为此通过对油井原油黏度分析、含水分析以及化学降黏、配套工艺等方面实验研究,制定了一套新的开采工艺,成功实现了油田开采工艺的转换,实现了牛心坨油田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1.
空心杆电加热举升工艺在牛心坨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心坨油田属于高凝稠油油田,原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粘度高,主体采油工艺为闭式热水循环,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有必要开展举升工艺转换研究,以保证油田有效开发和产量稳定.通过研究对比各种不同降粘工艺的优缺点,最终确定空心杆电加热举升工艺替代热水循环井的主体生产工艺,并优化了电缆的下入深度及油井动态参数...  相似文献   

12.
徐明旺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3):63-65,138,139
针对牛心坨潜山油藏在直井注采开发方式下存在水窜严重、采收率低的问题,在储层分布研究基础上,开展储层分类综合评价,综合运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确定利用水平井重新构建油藏注采系统的二次开发思路,纵向上分段部署水平井,实现油藏立体开发。目前先导试验取得较好效果,油井产量是周围直井的2.5倍,水平注水井吸水指数是直井的4.3倍。  相似文献   

13.
针对牛心坨油田坨33区块的火山岩,根据岩石中铀、钍、钾含量的不同,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通过对曲线数值的相对大小、曲线相对位置和曲线形态特征三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出各种岩性的不同响应特征,从而可以有效地判别岩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贤鸿 《河南石油》2007,21(6):41-43
针对牛心坨油田坨33区块的火山岩,根据岩石中铀、钍、钾含量的不同,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通过对曲线数值的相对大小、曲线相对位置和曲线形态特征三个方面的研究,总结出各种岩性的不同响应特征,从而可以有效地判别岩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辽河盆地牛心坨油田牛心坨油层属扇三角洲-湖相(湾)沉积,其沉积环境的差异导致夺储层存在较严重的非均质性。岩心描述和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及压秉资料研究表明,牛心坨油层的岩石类型芳要为岩悄长石砂岩;砂岩储层以前扇三角洲的远砂坝、扇三角洲前缘的砂岩流河道砂、砾-砂质分流河道砂及河口坝砂的物性最好,状砂、滩坝砂和前缘砾质分流河道砂、前缘砂次之碱角洲平原的砾质水道砂、砾=砂质水  相似文献   

16.
牛心坨油田为低渗裂缝稠油藏,油井生产采用闭式热水循环降粘采油工艺.由于受热水循环管柱封闭结构的制约,无法测取油井液面.针对牛心坨油田抽油机型及其抽汲参数特点,应用功图测试资料检测油井泵况,并用于产量计算、油井杆柱使用状况监测、油井抽汲参数调整及合理确定油井间开周期等.在确保油井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提高了油井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原油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依据岩心,测井资料,采用T-R旋回划分方法在年心索地区下第三系沙四段牛心索油层识别出8个T-R旋回,建立起这区的层序格架。在此基础上开展全区地层对比,指出沙四段主索油层总体上是水体加深的沉积序列,其有利的含油气层段是层序Ⅳ,Ⅴ和Ⅳ。  相似文献   

18.
牛心坨油田油品性质较差,具有高凝、稠油双重油品特征,因此绝大多数油井投产初期即采用闭式热水循环工艺.随着新井投产、老井复产等措施的实施,油井开井数不断增加,使单井循环水量不断下降,油井作业井次增加,油田生产管理难度加大.通过开采方式转换工艺的实施,在保证油井正常生产的情况下,缓解了循环水排量不足的矛盾,减少倒井,延长油井检泵周期,对进一步提高油井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在常规生产较为成功的油井上,利用小修的机会提出同心管柱,节约了管材运输及作业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李树山  王伟林 《特种油气藏》2009,16(3):28-30,34
在对牛心坨地区油藏地质特征精细研究基础上,从油气生成、运移、生储盖组合等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入手,对区内成藏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牛心坨地区早期断裂控制洼陷的形成及储层的沉积,晚期断裂控制油气运移和聚集,中央构造带为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牛心坨油层为主要含油层系,近距离运移及生、运、储相处一体是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对牛心坨周边所有圈闭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有利圈闭3个,具有钻探部署潜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辽河坳陷牛心坨洼陷牛心坨油层低孔、低渗砂砾岩储层测井评价的难题,在研究区内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物理分析.通过四性关系研究,确定了牛心坨地区砂砾岩储层的含油性下限、岩性下限以及物性下限.根据试油、试采资料建立了本区的油层识别图版.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岩心分析资料标定测井建立孔隙度解释模型;应用岩电分析资料确定了本区含油饱和度计算过程需要的参数,分别利用阿尔奇公式以及压汞资料求取砂砾岩储层的含油饱和度.研究过程中形成一套有效的砂砾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提高了测井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