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里格气田地面工艺技术,通过大量实验和不断的改进完善,从“保证安全、降低投资、提高效益”的目标出发,形成了“井下节流,井口不加热、不注醇,中低压集气,带液计量,井间串接,常温分离,二级增压,集中处理”的“三低”气田地面集输总流程,是继四川气田(单井中压集气工艺)、长庆靖边气田(多井高压集气工艺)之后的第三种气田地面工艺模式。2006年,该工艺技术在苏里格气田产能建设工程中得以成功应用,建成了天然气年生产能力10×10^8m3,平均单井地面建设投资与同类型气田相比下降了50%,且这种能耗水平低于邻区靖边气田采用模式的能耗水平。  相似文献   

2.
气田单井移动计量分离器橇装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气田单井移动计量分离器橇装技术的应用研究,提出降低气田地面工程投资的突破点,形成针对多井数的单井集气工艺的特殊建设模式和技术,为国内气田地面建设探索简化流程、优化设计的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气田的集气管线水合物防治是气田地面工程需解决的普遍问题之一。国内各大气田,在集气生产过程中,采用高压集气工艺、井下节流低压集气工艺等多种集气工艺技术,防止管线冻堵,保障气田生产。东胜气田属于低渗透气田,单井产量低、压降速度快。通过开展先导试验并结合苏里格气田、大牛地气田生产经验分析,认为高压注醇集气工艺、井下节流低压集气工艺适用于东胜气田。并以东胜气田2015~2020年规划产建目标为基础,经过对高压注醇集气工艺和井下节流低压集气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对比,以及结合气藏特征及环境条件,推荐东胜气田采用井下节流低压集气工艺。  相似文献   

4.
根据鄂尔多斯气田特点及相邻区块的开发特点,国家对延长气田提出了经济合理、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规模效益开发的地面集输工程建设要求。对延长气田已有试气参数进行分析,将天然气集输系统与管输压力系统相结合,充分利用气井能量,提高气田集输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通过高压集气、中压集气和低压集气三种集输方案的论述和对比分析,确定了合理的集输方案,即按照中压集气方式对志丹双河地面工程进行技术方案设计和实施,顺利完成了地面工程的建设投产,实现了延长气田规模效益开发。此天然气集输工艺方案对其他类似区块的效益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井下节流工艺在低渗透气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单井产量低、单井压力下降快、集气压力低的低渗透气田,传统高压集气工艺难以满足气井低压生产的实际工况,针对这种情况,在某气田井区进行了井下节流工艺研究和现场应用,简化了地面工艺,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上发展并完善了低渗透气田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6.
苏里格气田南区块天然气集输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南区块单井控制储量小、稳产期短、非均质性强,属于典型的低渗透致密岩性气藏。针对该区块的地质特征和特殊的开发方式(采用井间与区块相结合的接替方式开发),采用了以下天然气集输工艺:①井下节流、井丛集中注醇的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工艺;②管道不保温;③中压集气;④井口带液连续计量;⑤常温分离;⑥两次增压;⑦气液分输;⑧集中处理。形成了“中压集气、井口双截断保护、气井移动计量测试、气液分输、湿气交接计量” 等一系列工艺技术,有效降低了地面工程的投资成本,提高了气田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对类似气田的开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克拉2气田集气工艺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克拉2气田是西气东输工程的主力气田,日产天然气3 000×104m3,单井产量300×104~400×104m3/d,气田具有异常高压、高产、高温、高含CO2及高含盐的特点。介绍了克拉2气田内部集输集气工艺的优化情况,具体包括集气管网布置、气液混输、水合物防止、井口计量、腐蚀控制等方面的选择确定。  相似文献   

8.
经过近十年的勘探开发,延安气田进入了快速上产阶段。为了探寻合适的地面集输工艺,基于延安气田分阶段分区块对多种集输工艺的试验情况,分析了高、中、低压集输工艺以及橇装LNG集输工艺的特点,并对试验过程中存在的单井计量无法满足要求,注醇不合理,管线积液严重,泡沫排水影响下游生产,信息化、标准化、数字化程度低等问题,展开了技术革新和研究,最终形成了"以中压集输为主,低压集输和橇装LNG集输相辅"的地面集输工艺技术,极大地提高适应性和经济性,推动地面工程向着标准化、模块化、信息化、安全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何沛 《断块油气田》2004,11(4):80-82
结合白庙气田“十五“规划开发部署和远期发展目标,在充分分析气田集输工艺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对气田天然气地面集输工艺和处理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气田地面集气方案和气田天然气外输及处理方案.该方案远近期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设施,优化了集输工艺,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大庆油田徐深气田自2004年试采建设以来,地面工艺采用了多井集气、单井轮换的简化集气工艺.随着气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将陆续动用一些高压低产区块,如果按照现有开发模式,已经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开发,需要加强技术攻关,降低投资,控制成本,实现气田开发效益的最大化.为此,以地下地上一体化技术为核心,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徐深气田地面...  相似文献   

11.
塔中Ⅰ号气田是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酸性凝析气田,地面工程包括井口至油气处理厂的油气集输、天然气脱硫脱水脱烃、硫磺回收、凝析油处理和各种产品外输等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公用工程,工艺装置复杂。介绍了塔中Ⅰ号气田油气集输工艺和油气处理工艺。气田集输采用气液混输工艺,设置了高、低压两套集气系统,较好地适应了碳酸盐岩凝析气田压力及产量衰减较快、单井生命周期短的特点;油气处理工艺采用MDEA(甲基二乙醇胺)脱硫工艺、注醇+丙烷制冷脱水脱烃工艺和CPS(中国石油硫磺回收法)硫磺回收工艺,硫磺回收率可达99%,适合塔中碳酸盐岩凝析气田中低含硫的现状,为其他同类酸性凝析气田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延安气田采用中压集输工艺的已投产井区地层压力衰减过快,部分单井因输压过低难以并网生产,同时受黄土原沟壑地貌影响,集输管道起伏较大,积液问题严重,对此采用井口增压和管道通球虽然可以在短期内缓解该问题,但依然难以达到设计的稳产年限,需要整体提前增压,造成较大的投资浪费。X井区原工艺路线为中压集气,采用“集中注醇、单井进站、井口计量、返输用气”模式,通过对试采数据分析及多方案比选,通过降低集输系统压力,采用“井间串接、二级增压、移动计量、站内自用”的工艺路线,减少发球井场40座,采气管道133 km,取消井口固定计量、注醇和返输气管道,同时无需建设注醇配套设施及水处理装置,直接减少投资2 368.29万元,同时避免原方案稳产期末再投资增压设施12 781万元,整体上X井区方案优化后投资可减少15 149.29万元,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土库曼斯坦某气田集输增压方案比选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库曼斯坦合同区某气田集输采用了多井高压集气、单井节流、集气站加热节流、后期增压和气液混输工艺。根据气田单井分布、单井压力和产量递减情况,对各气区集中增压和天然气处理厂集气装置集中增压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考虑了不同增压工艺对集气干线管径、流速和压缩机组装机功率及配置的影响,同时对两种增压方案的优劣和经济性进行了比选,推荐采用各气区集中增压方案。建议在方案比选中考虑增压方案对站场设备和管道流速的影响,避免由于压力和产量的波动而严重影响设备和管道的正常运行。结论认为:该气田集输增压方案应综合考虑集气干线、压缩机装机功率和机组配置、站场设备和管道适应性分析3大因素,使优选出的增压工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确保气田平稳开发和运行。  相似文献   

14.
吐哈油田探明及发现的气藏均为凝析气藏,具有低孔低渗、井口温度低、单井产量低、凝析油含量较高、地层压力下降快、地形地貌复杂、地面自然条件恶劣等特点,因此天然气地面集输极为困难。针对其集输工艺的难点,对单井集气工艺及集气站主要工艺技术进行了多方案优化研究论证,提出了适合于该气藏地面集输工艺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其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苏里格气田是中国致密砂岩气田的代表,具有单井产量低、地面投资控制难度大、单井压降速率快、稳产能力差等特点。为了进一步有效降低致密气藏的开发投资费用,满足致密气藏低成本规模开发的要求,研发并应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对该气田地面集输工艺进行了优化简化:①对地面集气装置一体化集成并组合成橇,研发了天然气阀组一体化集成装置,优化了串接工艺,把原来的井间串接改为阀组间串接,井口天然气通过采气支管输送到阀组,再通过采气干管输送到集气增压站增压,最后通过集气支干线输送至天然气处理厂集中处理;②研发了井组增压一体化集成装置,降低了井口废弃压力,提高了单井的累计产气量;③采用气液分输工艺,24h连续输送,增加了防冻措施,稳定了运行工况;④应用非金属管道,降低了地面开发成本和运行费用。这4项致密气藏低成本地面工艺优化简化技术带来了该气田的经济、高效开发,也将给国内其他类似气藏提供了成熟的建设思路和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6.
延长气田属于"低渗透率、低压力、低产气量、低丰度"岩性气藏,地形条件复杂、环境恶劣,地面集输十分困难。针对延长气田现状,在总结先导试验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地面集输优化技术,建立了适用于延长气田的地面集输工艺系统,提高了集输工艺技术的适应性。介绍了延长气田延气2-延128井区先导试验工程及延长气田一期地面集输工程的工艺流程、工艺特点及适应性。通过在延气2-延128井区的应用实践,中压集气工艺具有投资低、操作灵活、运行稳定、维护方便等优点,目前系统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17.
东胜气田气井排水采气时存在单井产液量无法计量、泡排加注制度不明确、低压气井排液难度大、高产液井水淹后复产困难等问题,对上述存在问题及技术难点进行分析,分别提出井下节流器井流温流压测试、橇装计量单井产液量、应用抽油机排水采气工艺、完善气井气举施工工艺流程、"井下隔热+地面节流"工艺等措施,取得一些关于低压集输下排水采气工艺上的认识和成果,为东胜气田稳定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并为同类气田在低压集输工艺下的排水采气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气田生产系统一般由气藏、采气井、地面集输等子系统构成,目前相关研究基本上都是将各个子系统单独分开研究,没有考虑它们是一个连续流动封闭系统,IPM软件为其提供了一个生产系统一体化模拟分析平台,以整个油气开发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将气藏、井筒、管网连接起来形成生产系统一体化模型,为气井优化配产提供依据。该模拟技术在PG气田得到了成功应用,把气藏划分为4个分区,建立了37口单井模型,将其与16座集气站、1座集气总站等地面管网流程进行连接,通过历史数据拟合,建立了普光气田生产系统一体化模型,按照生产需求进行单井优化配产,为气田合理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提高了气田开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延长气田延气2-延128井区先导试验区建成投产后存在井口设备和地面集输管线承压高、安全风险大;容易生成水合物、注醇量大;集气半径小、单个集气站纳入井数少、站点多和永久占地多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对续建的一期地面集输工艺进行了优化和创新,提高了集输工艺技术的适用性。优化后,集输站集气半径增加1.4倍,单个集气站纳入井数增加2.3倍,集气站数量减少8座,集气站减少用地面积约15%,运行费用降低20%以上;平均单井采气管线长度减少50%以上,管线工程量减少54.6%;单井注醇量减少50%,单台注醇泵注醇效率提高约150%。地面集输工程投资降低了2.8亿元,单口气井地面工程投资降低42.3%。2014年工程项目顺利投产,目前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20.
塔中六凝析气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集气系统采用多井集气与单井集气相结合、轮换分离计量与连续计量相结合、气液混输的集气工艺。塔中六天然气地质储量84.38×108m3、凝析油地质储量62.3×104t,处理厂建设产能为天然气日产量86.0×104m3,凝析油日产量63.25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