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素质教育的推广给学校建筑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学校建筑满足多样综合化的功能和灵活多变的空间,空间的动态适应性设计应运而生.本文研究了现有教学模式与教学空间的对应关系,分析现有教学空间的局限性和空间适应性设计的必要性,探讨新教学模式下教学空间的形态布局与教室的适应性组合形式,最后总结教学空间动态适应性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石河子大学公共教学楼为例,在全面分析人、环境与建筑三者关系的基础上,从"建筑造型与校园环境的融合、教育理念与教学建筑的印证、封闭空间与开放空间的渗透"三个方面,阐述了寒冷地区公共交流空间的设计理念,提出了"围合式"建筑的设计构想。同时,在设计中本着"尊重自然环境、服从校园规划、满足教学功能、促进师生交流"的设计原则,采用具有中国传统空间观念的"书院式"设计手法,营造了一个四季如春、安静幽雅的学习环境和便于交流的共享空间,体现了现代教育建筑的实用性、适宜性、整体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3.
建筑布局、交通主廊、庭院绿化共同创造了大学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实验楼立体的多层次交流的教学空间。  相似文献   

4.
论建筑空间与空间装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探讨了壁画与现代建筑空间的关系,包括不同空间类型对壁画的不同要求,以及壁画的诸种形式要素对于建筑空间创造的重要作用。文章认为,好的壁画不仅丰富了建筑空间,更将功能空间转化为文化空间。文章最后指出,随着建筑不断发展的多样性,壁画与建筑空阎的统一性也在不断深化,建筑空间创造与壁画创作正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日益融为一体,共同创造出符合人性的现代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5.
营造交往空间——中国石油大学教学楼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勇  张琳 《建筑学报》2006,(10):66-68
未来高等教育理念呈现出许多新特征,交往空间成为大学教育不可缺少的场所,通过中国石油大学教学楼设计,对大学教学建筑中的交往空间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董国红 《新建筑》1995,(4):32-36
建筑是文化的积淀和综合体现;对旧建筑进行更新设计,使之既能满足现代生活的要求,又能保持和延续建筑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归纳总结出七种旧建筑空间环境的再创造手法,并结合大量实例进行了较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7.
在建筑院校建筑教育深刻变革的今天,苏州科技大学也进行着较为深入的教学改革和研究。本文提出了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空间观培养的重要性,并以空间认知、空间想象和空间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探讨了教学体系中相对应的调整和革新。  相似文献   

8.
孙丹 《山西建筑》2004,30(20):19-20
针对现代居住建筑中邻里关系冷漠的问题,分析了现代居住建筑中如何改善邻里间的交往空间,并提出了各种交往空间都应该满足的三种场所心理。  相似文献   

9.
李进才  李宁宁 《建筑知识》2013,(11):84-84,86
现代图书馆运用环境行为及心理学理论,通过对图书馆建筑设计基本原则,图书馆的基本功能,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图书馆业务组织环境空间影响的学习和了解,有效规划和组织图书馆建筑空间,以满足现代图书馆备项功能要求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探索了重庆穿斗式建筑的起源与现状,对现有的空间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在现今时代对于建筑内部空间的实质要求,从建筑学空间出发,以具体的设计手法,呈现出满足时代需求的新生命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吉志伟 《华中建筑》2002,20(5):47-49
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学建筑的设计中我们不能仅限于特定功能空间的安排,还应注重创造有利于广泛交流的非特定功能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以吕梁学院新校区综合教学楼为例,阐述了新校区的总体规划布局形式,就建筑形态、建筑空间在现代大学教学楼中的设计进行了探讨,以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3.
马菁 《中外建筑》2014,(11):90-91
目前我国高校从单一的教学场所,逐渐发展成集教学、居住、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社区,高校空间导向系统的设置可增强校园可别性,同时也是校园形象建设的必要环节。结合高校导向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建高校空间导向系统设计应遵循系统性、功能性、文化性、人性化原则,从而提升高校的校园形象和综合实力,为设计者和参与者提供行之有效地建议。  相似文献   

14.
邓卫琼 《城市建筑》2014,(23):11-11
在比较复杂和紧张的基地条件下,如何解决玉溪师附中教学楼及实验楼的使用功能,组织学生人流并创造良好的园林式的校园空间环境,为学生提供休息、交往的室外空间,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孙维群 《中外建筑》2013,(4):102-104
为了适应现今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人们对教学建筑空间也有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教学建筑廊道空间的组合方式,空间特性和功能特性,提出教学建筑廊道空间在功能和形态上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6.
校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友谊的建立,是培养完善人格的需要,是现代教育方式的需要,也是校园景园环境设计思想的着眼点所在。本文以建筑空间为切入点,对如何营造校园环境氛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探索高校交往空间的适应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周雪峰 《华中建筑》2009,27(6):82-85
首先对我国高校交往空间基本状况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在概括地介绍了适应性设计的基本理论思想后,从原则和内容两个方面提出交往空间适应性设计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并从整体规划、步行交通系统、空间系统设计出发,深刻分析高校交往空间的适应性设计方式,指出当前我国高校校园交往空间设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吴思  汪杉 《华中建筑》2008,26(11):54-59
由于对交往活动认识不够或对交往空间的本质缺乏必要的了解,教育建筑交往空间的设计常常不尽如人意该文针对三栋教学楼,分析不同使用者对不同空间环境感受的差异及其原因,得出较为全面的空间环境评价结果,从而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建筑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并提出优化意见.  相似文献   

19.
田立  梁俊 《中外建筑》2013,(12):138-139
越来越多的国内大学也陆续引进国外开放式空间学校建筑的观点,将不同院校同筑在一起,更加合理有效的创造科学性的空间,实现公共区域的空间服务共享。本文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大楼方案设计为例,试图研究大学校园建筑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校园建筑应该呈现怎样一种建筑形态,大学校园建筑将有什么样式的新趋势发展。并通过对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大楼的设计探讨校园建筑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建筑开放与交互式空间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