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沣河沣峪、沣河口、严家渠、三里桥4个监测断面2001—2009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和沣河秦渡镇的水文资料,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方法,对CODMn、BOD5和NH3-N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上游监测断面的水质变化趋势不显著,下游断面的CODMn、BOD5和NH3-N均呈显著减小趋势;整条河流的CODMn、BOD5和NH3-N均显著减小,年平均减小速率分别为0.5460、.330、0.031 mg/L;水质变化主要是由入河污染物量的变化引起的,受流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河流上下游控制断面非点源污染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深入研究河流上下游断面非点源污染的特征及其变化,以及同一断面不同年份的非点源污染特征,以渭河的支流沣河上游大峪口断面和中游秦渡镇断面为研究对象,根据两控制断面2009-2011三年的非点源污染水质水量同步实测资料,运用平均浓度法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并结合河流断面控制流域的土地情况、人类活动等情况,分析了河流上下游控制断面的非点源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非点源污染是沣河的主要污染源,河流上游区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所占比重大于下游区域;河流上下游断面非点源浓度基本相当,下游点源浓度大于上游;下游COD、TP和NO2—N的非点源负荷量是上游的10~20倍;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点源排放对中下游河流水质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沣河控制断面非点源污染年际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河流控制断面非点源污染的年际变化特征,以渭河支流沣河为例,利用秦渡镇断面1992-2011年长期水质监测资料和该断面的径流资料、以及2009-2011年的非点源污染水质水量同步监测数据,运用平均浓度法计算出该断面1992-2011年氨氮、2003-2011年COD、正磷、总磷及总氮的点源和非点源浓度、总负荷量、非点源负荷在总负荷中所占的比重,并拟合了污染物年际非点源污染所占比重与地表径流量、总负荷量和综合污染指数的相关关系,分析了年际非点源污染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氨氮和TN的非点源负荷所占比重受地表径流量和总负荷量影响比其他指标显著;河流总负荷量的年际变化趋势与流域地表径流量的变化趋势相似;氮污染的非点源比重在年际变化中呈下降趋势,COD和TP的非点源比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渭河干流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2001—2010年渭河水质监测资料,对渭河干流陕西段水质主要污染指标CODMn、NH3-N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渭河陕西段水质污染严重,其中以中游西安段、下游渭南段污染更为严重;13个监测断面中,NH3-N污染比CODMn污染更为严重,且变化幅度较大;渭河流域的CODMn、NH3-N污染呈下降趋势。进一步分析得出近10 a来渭河流域水质改善原因:一是工业污染点源削减成效显著,入河污染物有较大幅度减少;二是城镇生活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同时渭河水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6,(8):55-59
以钱塘江杭州段22个监测断面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001年至2013年不同水期11个水质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识别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关键污染因子及来源变异特征,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不同水期关键污染因子空间差异性分析。枯水期关键污染因子为来源于城镇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等点源的营养盐类污染物TN、TP、NH3-N,平水期关键污染因子为来源于造纸及纸制品业等点源的BOD5、CODMn和F-,丰水期关键污染因子为NH3-N、CODMn、TN、BOD5。不同水期关键污染因子污染程度存在空间差异性,22个监测断面丰水期和平水期污染程度一致,灵桥为重度污染,中埠、浦阳江出口和尖山为中度污染;枯水期灵桥和将军岩属于重度污染,兰江口、中埠、窄溪上港、浦阳江出口、猪头角和七堡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6.
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在滦河干流水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分析滦河水质变化趋势,并进行污染源识别。结果表明:滦河干流CODMn和NH3-N 2个指标的浓度、污染物输送率及流量调节浓度均没有明显变化;通过流量调节后上下游各站点浓度变化趋势趋于一致,同一站点CODMn和NH3-N的变化趋势也较一致,流量调节浓度趋势分析能够更好地反映水质变化趋势。5个监测站点中只有三道河子和乌龙矶2个断面的CODMn浓度出现小幅上升;5个监测站点NH3-N输送率均未出现上升趋势,三道河子、乌龙矶和滦县3个监测站点CODMn输送率呈现上升趋势。郭家屯监测站点以上CODMn和NH3-N主要受面源污染影响;郭家屯以下的4个监测站点受点源和面源污染的双重影响,以点源为主。总体上,滦河干流水质有所好转,污染源中含氮有机物浓度在不断降低或稳定不变,有机污染物总量呈增长趋势。指出郭家屯监测站点以上要积极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滦河下游要加强对点源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7.
根据1991~2002年渭河陕西段水质监测资料,对主要污染因子CODMn、NH3-N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渭河流域CODMn、NH3-N的污染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3个断面中,卧龙寺桥、虢镇和兴平NH3-N污染较为严重,成阳铁桥CODMn污染最严重;1995年之后渭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其中以1995~1997年最为严重;不同水期NH3-N与CODMn平均含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枯水期远高于丰水期.分析了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污染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对三角洲网河区上边界三水水文站流量监测的基础上,对月均流量取对数并与前航道海珠桥水质断面的COD、NH3-N和总磷3个参数的对数做相关性分析,数据显示三水水文站月均流量对数与3个参数的对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5、-0.57和-0.24,呈负相关关系,表明珠江网河区上边界来水对降低下游水体中COD、NH3-N和总磷浓度具有一定效果,其中NH3-N最为显著,COD次之;并对中大河段水质断面水质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收集2013—2020 年汉江中下游区11 个典型断面水环境数据,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及水污染指数法,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前后11 个断面水质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调水后汉江中下游区11 个典型断面的月尺度污染指数呈不同程度的增大,其中罗汉闸和新沟闸污染较为严重;各断面的水质超标次数均增加,水体污染程度加重;TN 是汉江中下游各监测断面的主要污染物;TP、CODMn和NH3-N 水质污染自中游至下游沿程呈加重趋势,下游新沟闸断面污染最为严重。除受调水影响之外,汉江中下游水质变化还受到水利枢纽、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里运河底泥COD和NH3-N空间分布及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里运河底泥中污染物质的含量分析,阐述了不同深度底泥中COD和NH3-N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城区段底泥中COD和NH3-N的含量约为非城区段的2倍,表层(0~30 cm)和次表层(30~60 cm)底泥污染较深层(150~210 cm)污染严重,0~60 cm底泥中的COD和NH3-N平均含量分别是深层底泥COD和NH3-N的2.5和2.1倍。同时通过对表层底泥和对应断面水质的比较分析,得出了表层底泥中COD和NH3-N的含量与水质有较好的相关性(R=0.76,n=12),说明底泥中污染物质的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里运河的水质。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浑河沈抚段水污染特征,提升水环境治理有效性,2015年3月—2016年2月对浑河沈抚段进行水环境调查。根据丰、平、枯3个水期的pH值、电导率、COD、NH_3-N、BOD及COD_(Mn)等水质指标,运用改进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识别出主要污染因子,并分析浑河沈抚段水质污染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pH值在一个水文年变化范围为6.42~8.06,较适宜水生生物生长;水体在枯水期的电导率最高,丰水期最低。浑河沈抚段水体受沿岸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影响,流域枯水期和平水期各监测断面的综合水质均未达标;从上游到下游4项水质指标的综合水质指数增大,污染逐渐加重,主要污染指标为COD和NH_3-N。  相似文献   

12.
基于江苏省2007年、2009—2011年4次污染源普查资料,选取COD和NH3-N为研究因子,统计江苏省太湖流域2007年、2009—2011年污染物排放变化规律;根据已核定的区域纳污能力以及总量控制值,对研究区域入河量及排放量进行削减分析(以2010年为现状年)。结果表明:12007年、2009—2011年江苏省太湖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其中城镇点源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面源比例呈增长趋势;2"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太湖流域COD和NH3-N的入河量削减率分别为20%和65%;3"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太湖流域COD和NH3-N的点源排放削减率分别为27%和35%。  相似文献   

13.
选取广州市中心城区典型纯雨水排水口进行了18场降雨的径流污染监测,分析了在典型小雨、典型中雨及典型大雨场次下排水口各水质指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雨水口的COD浓度峰值一般不超过55 mg/L,均值通常介于20~30 mg/L雨水口水质随降雨过程的变化规律较为复杂,初始冲刷效应最明显的水质指标是SS,其次是COD,NH3-N和TN基本没有初始冲刷效应。  相似文献   

14.
长湖纳污能力及水产养殖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CODMn、NH3-N、TN、TP作为污染指标,采用湖库均匀混合模型、狄龙模型和合田健模型对长湖纳污能力进行计算,并针对目前长湖水产养殖污染较重的特点,采用排污系数法、污染负荷率法对长湖水产养殖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长湖CODMn、NH3-N、TN、TP的纳污能力分别为8 523.15 t/a、1 495.57 t/a、1 932.70 t/a、96.64 t/a,长湖水产养殖所产生的COD、NH3-N、TN、TP污染负荷量分别为3 724.10 t/a、51.98 t/a、279.96 t/a、26.42 t/a。水产养殖对于长湖COD、TP的污染贡献较大是导致长湖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15.
Reservoir regulation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water quality. However, when water quality requirement is considered, reservoir operation is complicated due to tidal regimes in the tidal river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tidal river reach between Dongjiang Hydro-Project and Shilong in Dongjiang Riv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eservoir regulation on water quality, a two-dimensional hydrodynamic model combined with water quality has been developed. Under the scenarios of differrent flood discharge from the Shima River and different release discharge of Dongjiang Hydro-Project, water quality is simulated using the two-dimensional model. NH3-N and COD concentrations are taken as the major indicators for water quality.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water quality is related to the tidal fluctuation, NH3-N and COD concentrations increase at flood tide and decrease at ebb tide; (2) There is no obvious over-limit of COD concentration, NH3-N concentration is found as the main pollution impacts water quality at water intake; (3) flood discharge from Shima River flows back to the upper reach of water intake during higher high tidal period, NH3-N concentration non-compliance occurs, flood tide is the main factor which impacts water quality; (4) reservoir regulation of Dongjiang Hydro-Project cause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n water quality, release discharge of Dongjiang Hydro-Project is determined to insure the water supply safety, which keeps tidal-induced backwater always flowing to lower reach of the water intake. The study provides a hydrodynamic perspective on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due to reservoir regulation in the tidal river.  相似文献   

16.
渭河陕西段河水水质COD、NH3-N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渭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是重要的地表水体。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农业用水量不断上升,排入渭河的污染物质逐年增加,致使渭河的水质污染不断加剧,已基本丧失了其原有功能。分析渭河水质变化特征对于防治渭河水污染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渭河干流的19个监测断面以及渭河(陕西段)断面的COD和NH3-N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渭河的水质总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的遏制,但渭河干流仍有1/2的监测断面没有达到水环境功能的要求,2007-2011年虽然渭河一些断面的水质仍为劣Ⅴ类,但COD和氨氮的浓度呈逐年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渭河8个断面2015年4月和9月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表层底泥间隙水和上覆水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并对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丰水期时上覆水中TN、NO_3—N、NH_3—N及COD含量均高于平水期,其中采样点D5(泾河汇入前渭河干流处)的污染物含量很高;间隙水中TN、NH_3—N、NO_3—N变化趋势相似,丰水期TN、NH_3—N、NO_3—N含量均高于平水期含量,采样点D5、D7(泾河汇入后干流处)丰水期总磷、COD含量很高;相关性分和上覆水中TN、COD浓度在丰水期高度相关,说明间隙水中TN、TP、COD的浓度是其上覆水中TN、TP、COD浓度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落蓬湾断面目前水质不能稳定达标。为进一步提高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进而开展落蓬湾断面水质达标及胥河水环境容量计算研究。根据现状水文、水质和污染源资料,分析落蓬湾断面水质超标原因。采用控制断面达标法计算得到入胥河的最大允许排污量。结果表明:胥河COD、氨氮、总磷的近期水环境容量分别为3011.8、195.0、99.2 t/a,远期水环境容量分别为1738.7、135.9、70.0 t/a。基于胥河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结合研究区域内入胥河的污染物量,确定研究区域各类污染物的削减比例,为胥河的水环境整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京杭运河五牧断面的水质达标率及水体环境健康,依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综合考虑水文、水体污染来源等因素,对整治范围内入运河的污染源进行概化,通过建立一维水量水质数学模型确定模型参数,计算五牧断面水质达标时各概化排口的允许排污量,进而得到该研究区域的水环境容量,与现状污染物入河量对比,确定污染物削减量,为改善京杭运河水环境质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确保京杭运河五牧断面水质达标情况下,研究区域近期COD、氨氮、总磷水环境容量分别为47 216t/a、5 376.1 t/a、508.1 t/a,远期COD、氨氮、总磷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8 977.3 t/a、2319.1 t/a、301.1 t/a。污染物削减率与水质超标率对比二者差距在30%以内,说明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