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西式火腿蒸煮工艺的确定,传统的方式:蒸煮器首先进行预热,然后将带模火腿(方火腿)在特定环境温度中加热到所需的中心温度。蒸煮工艺和前面各工序的协调才能保证顺利有效的生产,工艺条件不当将会使制品的品质劣化,费用增高。国内目前生产西式火腿的工艺,一般采用75℃~80℃进行煮制4~5小时。蒸煮时间受装模量、蒸煮温度制约。但存在一个普  相似文献   

2.
《粮食与油脂》2017,(5):12-15
通过浊度分析研究了不同加热时间下米糠蛋白聚集体的变化,以及考察了米糠蛋白聚集体和多糖的体积比、pH和环境温度对米糠蛋白聚集体与阿拉伯树胶、壳聚糖形成静电复合物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处理可以导致米糠蛋白变性,不同加热时间形成的米糠蛋白聚集体结构不同,在加热3h后蛋白聚集体的结构变化不是很明显。加热3h后形成的米糠蛋白聚集体和阿拉伯树胶(壳聚糖)的混合溶液在体积比为0.5:1、pH为3(5.5)、环境温度为25(35)℃条件下,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我厂1979/80年生产期开始利用二、三砂煮糖汁汽加热渗出汁。所用渗出汁加热器是立式列管加热器。传热面积150米~2,安装在结晶罐上面。渗出汁经除渣器进加热器,加热后流入计量桶。汁汽通加热器的加热室,剩余部分进冷凝器。凝结水排入冷凝水水箱。加工冻甜菜时,渗出汁温度低于15℃,用饱和温度为57℃的汁汽(真空度630毫米汞柱)加热,其温度可保持在48℃以上,从而  相似文献   

4.
采用同轴探针方法分别测定了(20~80)℃,频率(20~4500)MHz内大米、稻谷和稻壳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失率,分析了介电参数随频率和温度变化的规律,探究了稻谷和大米的介电参数对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RF,27MHz)加热温度的影响,讨论了RF和微波在大米、稻谷和稻壳中的能量穿透深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米、稻谷和稻壳的介电常数随着频率增加而减小,减小段都出现在小于50 MHz的低频段。大米、稻谷和稻壳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失率均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大。同一频率同一温度下,稻谷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失率最大,大米次之,稻壳最小。稻谷和大米介电常数的介电损耗率差异,在RF加热时,体现为稻谷的升温速率是大米的2.34倍。RF加热大米时,穿透深度在50℃出现极大值,加热稻谷和稻壳时,穿透深度随温度的升高均减小。微波加热大米、稻谷和稻壳时,穿透深度随着温度的增加都减小。同一微波频率下,稻壳的穿透深度最大,大米次之,稻谷最小。RF加热同一物料时的穿透深度是915 MHz微波加热时穿透深度的(40~70)倍,是2450 MHz微波加热时穿透深度的(80~140)倍。表明RF加热更适合用于稻谷加热,并可获得比微波加热更为均一的加热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胜 《啤酒科技》2008,(4):52-52
1润滑油进入冷却设备的原因 压缩机运转时,排出的氨气温度很高,一般在70~150%,在这样的温度下会有部分润滑油蒸发成油蒸汽。排气温度越高,油的蒸发率越高。实验资料表明:在80℃时油的蒸发率3.13%,100℃时为7.68%,120℃时为16.03%,140%时为34.68%。  相似文献   

6.
陈明全 《啤酒科技》2004,(10):46-47
活塞式冷冻机耗油量大的问题是我们公司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机械因素:缸套、活塞、刮油环磨损严重;二是操作因素:操作工在操作时曲轴箱油量加得过大,放油次数过少,润滑油过多地进入系统;三是系统因素:氨气在压缩机中被压缩时所产生的温度很高(一般在70~145℃之间),在此温度下将有部分润滑油蒸发为油蒸汽;另一方面,由于氨气运动速度很快(排汽速度一般在12~30米/秒之间),有可能携带一定大小的油液微粒。  相似文献   

7.
为了测定鰤鱼鱼片的介电损失率,通过LCR(heinrich lenz-capacitor-resistance)测试仪直接测定了通电加热过程中鰤鱼鱼片的电导率,并利用电导率计算得到了用于加热(如通电、微波、射频加热等)模拟所需的重要参数-介电损失率,考察了频率(50~20 000 Hz)、温度(15~80℃)、水分及脂肪含量(白色与红色鱼块)、电流方向与鱼块的摆放方式(并联和串联)对鱼片介电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介电损失率随频率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脂肪含量少的白色鱼块的介电损失率较脂肪含量多的红色鱼块更高;并联模式的介电损失率较串联模式更高,膜的存在会影响电子的移动,降低电导率,使介电损失率降低。样品结构变化、加热过程中蛋白质变性和汁液损失也是介电损失率变化的影响因素。蛋白质变性导致汁液流失,汁液损失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80℃时可达14%左右。鱼片中膜的存在是影响其介电损失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也会影响通电加热时的加热速率。  相似文献   

8.
冷镦线材的退火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先鸣 《金属制品》2012,38(5):43-45
介绍紧固件用冷镦线材的退火工艺。退火工艺控制要点:(1)完全退火需加热至Ac3以上28℃,碳素钢选用Ac3以上30~50℃,合金结构钢选用Ac3以上50~80℃。(2)球化退火将中碳钢、低合金钢加热到Ac1以上20~40℃或Ac1以下13~26℃,保温后缓冷至550℃以下、空冷或在Ar1以下长时间等温后冷却。(3)中间退火。再结晶退火是将钢材加热至Ac1以下约13℃,碳素钢一般为650~700℃;去应力退火一般将钢材以100~150℃/h的速度升温至500~650℃,保温2~4 h,随炉缓冷至200~300℃出炉。球化退火工艺节能、环保、生产周期短,是未来紧固件生产和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加热装置与防寒服系统的最优组合方法,以满足人体热舒适性及提高加热效率为原则,选用市场上已有的服装加热装置,采用暖体假人着装测试,在环境温度为-11.8 ℃,假人静止站立条件下,探究加热装置与防寒服系统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加热装置适宜放置在前胸、肩部、腹部、前臂和小腿等5个部位,且均为防寒服内胆的里料外侧,并推荐加热温度范围在腹部37~40 ℃、肩部40~44 ℃、前胸44~49 ℃、前臂和小腿49 ℃以上时,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加热效用,满足人体的热舒适性;另外,隔热值越高的服装,其搭配加热装置后的加热效果越好,研究结果为加热服热功能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热泵系统无法在低温工况下工作的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在空气源热泵系统中增加一个经济器,引入强化补气(EVI)技术。采用闪发器前节流的热泵系统可以实现更佳的制热效果与可靠运行;涡旋压缩机结构简单且容积较小,广泛应用于小型户式空气源热泵机组的研究;采用改变环境温度的实验方法研究系统的中间补气量,发现不同环境温度下,均存在一个最优补气量且数值均不同;采取控制参数法、划分系统切换区域研究经济器的控制策略;采用微元控制体分析法等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系统仿真,研究仿真误差因素;将经济器应用到中高温工况下的热泵系统与单级吸收式系统,其应用效果都比较良好。对经济器的控制策略将是研究重点,除湿工况下经济器的应用将作为今后研究工作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针对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运行工况随着加热水温的变化而变化,系统稳定性较难确定,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存在能效比C_(COP)变化区间较大的问题。采用力控组态软件为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并搭建了一套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试验台。通过研究系统在变工况下运行时各个参数的变化趋势,分析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以期改进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始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加热水温的上升,系统的瞬时能效比C_(COPins)不断减小,在加热后期过热度接近0℃时减小幅度加剧。整个运行过程过热度都在不断减小,0℃时压缩机进入吸气带液状态,吸气带液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压缩机的工作性能,但长时间的吸气带液使蒸发器侧换热一直不充分,反而使系统的运行性能进一步恶化。通过研究系统整个非稳定运行中的变化过程,表明过热度是影响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树脂版是一种有一定使用期限,对环境温度有一定要求的版材。树脂版的保存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树脂版的存放温度:树脂版存放在温度10℃~35℃之间的干燥房间内。一般情况下当室内气温低时(0℃以下),树脂版的感光度降低,为此,制版时曝光时间可适当延长。当树脂版在室温40℃以上条件下保存时,由于受温度的影响在曝光后冲洗时非图纹区有冲洗不掉的可能。2.树脂版的存放时间:以普  相似文献   

13.
以法系伊拉肉兔为原料,研究加热中心温度对兔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中心温度的加热处理兔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加热处理过程中,随着兔肉中心温度的升高,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中心温度的加热处理兔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心温度为70℃时,兔肉粗蛋白的含量达最大值,且与其他中心温度组差异显著(p<0.05);兔肉加热至中心温度为70℃以上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心温度70℃以上时,兔肉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加热至中心温度80℃以下时,兔肉中钙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加热至中心温度80℃与90℃时,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加热处理兔肉中铁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心温度为70℃时,铁的含量最高;加热处理对兔肉中灰分和氯化钠含量影响不大。从保持兔肉营养成分和节约能源的角度,建议兔肉加热处理时中心温度以70℃为宜。  相似文献   

14.
猪肉在接触式通电加热和浸泡式通电加热中的电导率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接触式和浸泡式通电加热实验装置对猪肉进行了通电加热,比较了两种通电加热方式对猪肉电导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通电加热方式中猪肉的电导率曲线(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基本相同,在60℃以上时,接触式通电加热中猪肉的电导率略高于浸泡式通电加热中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大部分纺织企业对冬季缺热工序(如前纺和络筒)均采用加热器加热来补充车间热量的不足.加热器大多是用光管式蒸汽加热器或干烧式电加热器,向车间补充热量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2012年和2013年,我公司利用放假停车时间,将五万锭和十万锭细纱车间的部分电机热排风通过管道回收并转移到前纺和络筒工序.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不同加热温度(180℃,220℃和260℃)及不同加热时间(0.5~10 h)对家庭用菜籽油及工业用棕榈油中脂肪酸的组成研究,分析工业用油与家庭用油反式脂肪酸形成和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种油加热至260℃时,其反式脂肪酸含量是原油的5倍以上,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或加热时间的延长,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种类和含量都增加。因此,通常家庭用油不会长时间加热,但工业用油的长时间加热会使油脂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7.
《肉类研究》2015,(8):13-16
研究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处理对鸡爪筋胶原纤维超微结构的影响。加热组将新鲜鸡爪筋剪碎匀浆后分别在50、60、70℃条件下水浴加热10、20、30 min;冻藏组将新鲜鸡爪筋分别在-20、-80℃条件下冻藏5、10、15 d,通过对处理后的样品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成像的方法研究鸡爪筋在不同温度及时间处理后的胶原纤维周期长度和粗糙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胶原纤维周期长度随加热温度升高、加热时间增长而变短,随冻藏温度降低,冻藏时间的延长而变长,其中760、-20℃变化最典型。60℃时,当加热时间由10min增至30min,周期长度由(72.20±2.58)nm减至(71.00±1.78)nm;-20℃时,当冻藏时长由5 d增至15 d,周期长度由(69.70±2.60)nm增至(73.00±2.90)nm。冻藏时间增加,鸡爪筋胶原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增加;加热时间增加,50℃加热时,鸡爪筋胶原纤维的粗糙度先增后减;60℃加热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8.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在常年高温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市场,为了使系统性能最优化,提高能源利用率,利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实验台,模拟夏季高温下室内环境,对其系统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比不同环境温度下、不同循环水流量和不同电子膨胀阀开度下系统参数的变化,得出一系列结果:系统能效比C_(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随周围环境温度上升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变大;周围环境温度越低,压缩机排气温度越高;在实验温度为23~35℃区间内Ccop平均值在4.0左右,最高可达到5.2。通过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节制冷剂流量,可准确控制蒸发器出口过热度,解决了系统变工况下运行不稳定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能效比C_(cop)。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变频微波和水浴两种低温加热方式对牛肉加热过程中嫩度、保水性和微生物杀死率的影响。以牛大腿腱子肉为实验材料,在两种低温加热方式下经不同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处理后,检测肉品各项指标。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时间短;微波加热温度每降低5℃,加热时间缩短且节能10%~15%。微波加热牛肉的肉汁渗出率明显小于水浴加热。两种加热方式下牛肉的剪切力都是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呈波浪形趋势;加热温度为60℃时,剪切力达到最大值,继续升高到65℃,剪切力为最小值。微波加热牛肉的剪切力小于水浴加热;当微波加热温度为65℃保温4~6 min时,剪切力较小。牛肉水分保留率与肉汁渗出率密切相关,线性方程为y=-0.323x+99.49(R2=0.927)。两种加热方式下,温度高于60℃都能杀死99%以上的微生物。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在变频微波500 W、控温65℃条件下加热42 g(±2)牛肉4~6 min,肉品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分离检测大豆油不饱和脂肪酸高温加热异构化形成的反式脂肪酸(TFA)种类及含量,并比较分析TFA与酸价、羰基价和极性组分等油脂理化指标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大豆油经220℃高温加热后形成了大量的TFA,加热12 h时TFA含量由对照组的0.075 g/100 g增加至5.691 g/100 g,其种类主要为反式亚油酸和反式亚麻酸。酸价、羰基价和极性组分等理化指标在220℃下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极显著增加(P0.01),且需要较长的加热时间(48 h以上)才能超过限量值。TFA的含量在加热时间12 h内积累到推荐限量(2 g/100g)的2倍以上。本研究结果为建立高温烹调来源的食用油中TFA限量指标及其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