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李晓岸 《住区》2022,(2):101-106
近年来众多复杂形体的建筑在世界各地作为地标建筑建成,其背后是不断成熟的数字设计建造技术为建筑的高完成度提供保障.数字设计建造工作流程是复杂形体建筑设计建造的核心工作,保证了建筑设计数据和模型信息能够准确建立、分享和使用,搭建起设计各阶段之间、设计与建造之间的桥梁,提高复杂形体建筑设计、建造工作的效率和精度,降低建造成本...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数字建造教研室对数字建造技术下材料、工具和设计三者关系的思考。同时,文章简要介绍了该教研室自2005年以来的6组教研实验项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6)
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设计领域中的数字设计技术从以往关注前期的概念设计发展到现在的从虚拟设计到实际建造的全过程。该文作者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探究形态生成技术、机器人3D打印技术以及编程技术等数字设计与建造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数字孪生建造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建造技术,实现了数字模型与物理建造交互共融的需求,是促进建筑产业升级的重要推手。文章总结了数字孪生建造的起源、内涵和优势,分析了国内外的学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通过代表性案例介绍了数字孪生建造的方法和关键技术。最后以近年来笔者团队进行的两个建造实践为例,具体阐述了数字孪生建造虚实交互的运行机制和实时优化的工作流。以期能够给从事数字化设计与建造的建筑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姚明球 《广州建筑》2021,49(3):51-55
智能建造和智慧建造的实质与基本是数字建造,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的协同发展必须做好数字建造工作.本文较为详细介绍了数字建造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实施路径,并以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装配式建筑工程为例,详述了数字建造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碰撞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及效果.通过采用数字建造技术,项目工期缩短20%...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设 计领域中数字化及建造技术的应用从仅关 注数字概念设计发展到更加关注“从虚拟 设计到实体建造”的完整过程。结合同济大 学数字建造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探究了形 态自生成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环境性能分 析技术、数控加工技术(CNC)以及传统材 料多维表达技术等数字化设计与建造技术 在景观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建筑业经历了20年的高速发展后进入回落期,经济、人口、劳动力等多重因素交织叠加之下,传统建造模式难以为继,急需寻找新模式。本文从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出发,探讨了传统BIM技术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局限性。提出的DFC数字建造模式,补齐了BIM技术的短板,探索出一条面向成本的全过程数字建造解决方案。文章汇总了DFC数字建造的实践路径、应用成果、经济效益和业界评价,从而对我国建筑数字化转型提供新思路,开拓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数字建构学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回顾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数字建造方面的实践,并提出数字建构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在清华建筑学院2012年"建筑体验实习"课程中进行的一次数字建筑实践。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和33名同学在2周的时间内完成了一个实验性亭子的设计和建造。在这个作品中,试图探索数字建筑语境下的结构形态创新的潜力。经过数字化设计、结构模拟与优化、数控加工与建造等完整的数字建筑实践过程,一个由60块三角形木质面板和201个金属合页组成的亭子被建造出来。本文介绍了这个项目的设计概念和设计、建造的全过程,并对项目的过程和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建筑参数化设计理念和新的建造方法给整个建筑领域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其影响力超越了上个世纪20年代的现代主义运动、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与90年代的解构主义革命。今天的数字化技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辅助绘图和方案的虚拟展示,而是参与到前期方案设计与后期建筑建造甚至建筑的使用与管理的各个环节。本文对参数化设计理论以及数字建造技术发展做了阐述,并对一次从参数化设计到数字建造的研究实践做了解析、  相似文献   

11.
住宅智能化,这是一个近十来年才发展起来新行业。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住宅智能化,主要是基于单体别墅的智能化.内容包括IT技术、节能.环保.资源再生等诸多方面.甚至还包括建造方法和维护。  相似文献   

12.
《建筑数字化建造》和《建筑数字化编程》两书(以下简称《建造》和《编程》)将数字化建造技术和数字化编程视作研究建筑学问题的基本工具,书中收录的建筑师通过理解和使用这些工具,研究数字化编程和建造工具与传统设计方法和建造方式的区别,并发现了一些新规则。读罢两本书,再重新审视当前数字建筑研究,根据建筑师是否在新规则的框架内工作,可以将其研究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13.
借助算法技术和计算机模拟工具,性能参数能够被转化为生成逻辑融入到设计流程中,从而辅助建筑师获得合理的建筑形式和有效的建造途径。研究梳理了基于结构性能、材料性能、建造性能的设计方法、流程、常用算法和工具,解读了性能驱动设计的代表性案例。文章介绍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数字化设计与建造项目"褶皱",该项目首先通过物理实验研究柔性材料的受力分布和三维形体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生形逻辑、性能模拟、数字运算,建立了各项性能和几何形式之间动态关联的参数化模型,最终完成了设计–建造的全流程。  相似文献   

14.
北支江水上运动中心项目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管理粗放、施工效率低下的问题,搭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建造框架.在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建造平台的驱动下对整个建造过程进行实时优化控制.搭建的智能建造平台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方案设计阶段与实时修正阶段的优化,实现了全局管理的智能化和高精度.施工过程中,以智能建造框架为基础,融合了 BI...  相似文献   

15.
胡骉 《室内设计》2014,(6):32-35
湖南大学DA L数字建筑实验室, 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教学思路,与 ZHA|CODE、WAX等设计研究机构合作, 每年举办数字建造工作营,参与的教师和学 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了解了数字建筑设计的 理论与方法,掌握了基本的参数化设计软件和 数字加工设备在设计中的运用,实现了物理模 型的制作和空间构筑物的建造,完成了从数 字设计到数字建造的全过程。DAL总结工作 营的教学经验,对学院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教 学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成果,为今后的设 计课程数字化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工匠"和"工具"的概念辨析开始,一方面探讨了计算机算法作为模拟、迭代、优化以及建造的核心技术正在极大地介入并改变着建筑设计、研究与实践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也指出物联网架构下的智能设计与建造工具正在不断增强人类的思维能力、建造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并在未来形成不同的人机合作的建造工艺,"数字工匠"的概念由此而来。人机共生的设计建造方法与体系将不断赋能给建筑师以及整个建造产业,形成更强的创造力并促进建筑生产体系的升级与提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各要素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对于未来城市街区而言,将会更多地从技术层面发生革新,智能化建造将会取代传统的建造方式。文章通过建立智能化的街区建造,实现对城市街区更新塑造,以提升街区活力,满足新的时代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8.
李卓衡  林森  罗康  刘占省  刘司博 《建筑技术》2023,(22):2793-2796
智能建造是建筑行业在新时代转型的关键途径,它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将传统的建造过程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高效、精准、可持续的建筑施工。以雄安启动区大学园图书馆项目为例,将多种关键技术融合应用于建筑领域,构建了数字孪生驱动的智能建造框架,阐述了BIM等信息技术在雄安启动区大学园图书馆现场施工的应用。通过运用BIM等技术,确保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效率,提高了施工的质量,为智能建造技术在工程上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袁烽  柴华 《新建筑》2022,(4):9-14
面对高质量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需求,建筑的智能建造与工业化日益成为装配式建筑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建筑机器人智能建造装备的批量定制生产能力能够有效应对装配式建筑大批量、柔性的生产需求。定制开发的机器人工具端为灵活高效的建造工艺体系奠定了基础;机器人智能感知与反馈技术提高了生产系统对多样化的复杂建造任务的适应能力;基于计算设计平台的机器人控制软件直接将几何逻辑转译为建造逻辑,推动装配式建筑设计与建造一体化发展。文章以木构建筑的机器人装配式建造为例,诠释面向批量定制的装配式建筑数字建造技术体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王祥  袁烽 《建筑技艺》2021,(7):57-62
通过五座实验性数字建造步行桥的设计推演和技术解析,研究了思考模式、策略选择和技术整合在设计建造一体化工作流程中的重要性,探讨了数字建造在建筑形式之外对未来建筑发展的意义,尤其是建造模式升级为建筑工业化带来的影响.五座实验性人行桥均使用了新型材料、工艺和建造方式,融合了数字设计技术和优化实现技术,展现了新型工艺探索和具体工艺约束下对建造策略的思考,得出了数字工艺在建筑表达中的内蕴化策略.同时,对传统建造工艺的效率进行了再思考,展示了数字建造技术对传统工艺升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