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钢筋混凝土梁粘钢加固承载力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粘钢加固的破坏机理分析 ,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梁粘钢加固的计算方法。粘钢加固有粘钢板加固和粘型钢加固两种形式。粘钢板加固时 ,钢板的宽厚比、胶层厚度和锚固方式决定了加固梁的两种典型破坏模式 :弯曲破坏和钢板剥离破坏。粘型钢加固在梁高不受限制时 ,能大幅提高梁的极限承载力 ,粘胶和植筋能保证型钢和钢筋混凝土梁共同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探讨粘钢加固法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的因素,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建立8个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加固钢板长度和钢板厚度对钢筋混凝土梁加固后的极限承载力和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于梁纯弯区长度的加固钢板能够显著提高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能力,并有助于提升梁加固后的初始刚度及刚度退化率。在粘钢加固长度一定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钢板厚度,可以使加固后梁的极限承载力、刚度及其变化有所提升,为进一步探究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粘钢加固技术主要应用于桥粱和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在水利工程等领域也可以推广应用.粘钢加固技术不仅可用于墩柱、工作桥等钢筋混凝土结构还可用于钢闸门等钢结构.本文主要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粘钢加固技术的施工及技术要求做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分离模式钢筋混凝土梁的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对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梁—粘结剂层—加固薄钢板的层叠结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动力学特性分析与动力响应计算。  相似文献   

5.
郑茂金 《四川建筑》2015,(1):135-136,140
在简要阐述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墩柱优点和先进性的基础上,回顾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墩柱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钢筋混凝土梁裂缝的外部粘钢固为例,论述了加固工艺,通过实际观测证明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外部粘钢加固技术是一项比较先进、实用的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四根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单调加载静力试验,测得了粘钢中固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受拉粘钢底板,粘钢侧板,粘钢箍板及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变和梁的挠度等数据。并通过理论分析计算了粘钢加固梁的正截面承载力,斜截面承载力及刚度,挠度等,通过试验和理论计算,探讨了粘钢加固梁的受力机理,分析了有效的加固方案,并对炽钢另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合理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在弯矩作用下的承载力和变形计算,采用分层有限元法求解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荷载挠度全过程曲线,并编制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大加固量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9根粘钢加固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对采用厚钢板和高强钢板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以及不同加固方式下加固梁的受力性能及刚度、抗裂性能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工程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利民 《工程质量》2013,(12):64-66
结合体外预应力加固和粘钢加固的优点,介绍一种新的加固普通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方法——预应力粘钢加固法。通过实验及实际施工,证明了预应力粘钢加固法是可行的,能显著提高普通混凝土梁正常使用阶段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王诗强 《山西建筑》2011,37(21):41-42
简要介绍了外包角钢法的概念、适用范围、工艺特点,具体阐述了钢筋混凝土梁柱采用湿式外包钢加固时截面受剪承载力及强度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包角钢法在建筑加固改造中的具体应用及相关计算,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一栋带结构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比较了板式、梁式转换层的优缺点,同时分析了钢筋混凝土转换梁与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的差别,提出了适用于本工程的型钢混凝土主梁转换与钢筋混凝土次梁转换相结合的主次梁转换方案,分析了型钢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通过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的设计计算要点,对同类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蔡静  贾金青 《混凝土》2012,(7):49-50,63
改善高强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对提高结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对高强混凝土梁、型钢高强混凝土梁及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的研究现状及存在且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结合预应力钢筋、型钢和超高强混凝土的优点,对预应力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梁的可行性及优越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钢牛腿式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节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高层钢结构建筑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的梁有钢梁、劲性梁或混凝土梁等多种方式。目前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节点的研究较少,针对钢牛腿式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对受力性能进行了1∶2缩比例的试验研究,同时采用了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结合试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研究了该节点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该节点有很好的极限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5.
文中对带梁式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进行了整体分析,利用ANSYS结构分析软件对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和型钢混凝土转换梁进行截面设计,并分别对带普通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及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的结构进行了动力分析与比较。分析表明,在材料的用量和抗震性能方面,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都优于其它2种型式的转换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榀柱中内置型钢和1榀梁柱均内置型钢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竖向反复荷载试验, 研究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的破坏机制、滞回特性、延性、刚度和耗能等性能。结果表明: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是梁铰破坏机制,极限状态时 “拱效应”提高了框架梁的承载能力;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滞回曲线饱满,变形恢复能力小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位移延性系数均值为4.8,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的为4.18,均有较好的延性;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介于0.258~0.323之间,说明2个试件破坏时截面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参数分析表明,试件延性系数受含钢率影响不大,随内置型钢截面高度与梁截面高度比值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对两榀1/6缩尺内置钢构架钢骨混凝土转换深受弯构件模型进行试验研究,分析这种新型转换构件在竖向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破坏形态,研究构件在受力过程中裂缝的开展规律、钢筋和钢构架的应变变化特点、传力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内置钢构架钢骨混凝土转换深受弯构件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变形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内置钢构架钢骨混凝土转换深受弯构件的破坏形态有显著的改善,避免了普通钢筋混凝土转换梁(尤其是深受弯构件)的脆性破坏形态,表现出良好的塑性。内置钢构架钢骨混凝土转换深受弯构件充分利用了深受弯构件的拉力拱传力机理,设置钢构架实现了以最短、最直接的传力路线和方式传递上部荷载。  相似文献   

18.
基于ABAQUS的型钢混凝土梁三维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ABAQUS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讨论了型钢混凝土梁三维非线性分析的建模方法及模型参数取值,针对一箱形型钢混凝土梁试验模型进行有限元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从而说明本文选用的基于ABAQUS的模型及参数可对型钢混凝土梁的静力学性能进行较为准确的模拟.  相似文献   

19.
火电厂主厂房型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中存在由于错层、变梁变柱截面引起的异型中节点,选取5个代表性节点进行1∶5缩尺拟静力试验,研究该类节点的滞回性能、耗能能力、延性、刚度退化以及承载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受强梁弱柱特性的影响,4个型钢混凝土异型中节点主要发生不利于抗震的柱端塑性铰破坏,而钢筋混凝土异型中节点由于梁柱刚度比较大主要发生核心区剪切破坏;大小梁错层高度对型钢混凝土异型中节点的承载力、延性性能与刚度特性均有一定的影响,但规律并不明显;型钢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异型中节点的耗能能力强于钢筋混凝土异型中节点,但受破坏模式的影响,其承载能力、延性与刚度等均低于钢筋混凝土异型中节点;相比采用钢筋混凝土梁的型钢混凝土异型中节点,采用型钢混凝土梁的型钢混凝土异型中节点的开裂荷载高,初始刚度较大,但承载力、延性与耗能能力并未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六种不同类型的梁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锈蚀对钢筋混凝土梁的影响,通过向混凝土梁环境中添加氯化钙加速锈蚀,分析了由于钢筋的锈蚀,对钢筋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及跨中变形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