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该文从宣化店古镇的形成因素出发,结合古镇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洞悉古镇演变历程。对防御型的平面格局、"带状线性布局"的古镇空间形态、"一主街、一次街、多支巷"的历史镇区空间结构及其街巷空间序列和"四门、两楼、一庙、一馆"节点空间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古镇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物质载体面临巨大的破坏,鉴于这种不利局面,笔者提出了对古镇街巷空间规划保护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2.
苏震 《山西建筑》2007,33(27):52-53
以北京四合院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间-房-院-巷-街等空间的研究,对居住空间中所含有的教育功能属性进行分析,希望以教育为基点对居住环境的精神价值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3.
基于亚文化的研究视角,对重庆市主城区内具有典型山地空间特征的传统巴渝风貌街区进行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选取北碚区同兴传统风貌街区开展深入调研,从街、巷、场、院等四类空间要素综合分析街区的外部空间特征,并尝试挖掘不同外部空间要素所映射的亚文化内涵,进而从码头商市、作坊兴业、川戏茶话和原本生活四个亚文化层面来提出外部空间与亚文化价值耦合的保护与整治策略,旨在唤醒和彰显特定地域环境下巴渝传统风貌街区的亚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空间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种变化首先是从对旧城道路系统的改造开始。在这种变化中,小尺度的城市交通系统逐渐消失,同时依附于这种小尺度空间的城市生活也逐渐消失。也就是说,老城中的"街、巷、胡同"体系逐渐被"主、次干路"交通体系所取代,同时这种被官方赋予各种意义的"大马路"交通系统以同心圆环路的形式向外城扩张。老北京城的内部被一系列重新规划的道路所分割,街、胡同体系的  相似文献   

5.
鉴于高校招生人数逐年递增,加之大学新校区选址的郊区化,学生街成了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场所。文章以华侨大学"后街"和集美学村学生街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在城市设计的视角下,采用"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策略,分别从高校学生街的空间主体和客体来分析学生街的公共空间,以此总结出目前学生街室外公共空间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6.
何智亚 《重庆建筑》2014,(1):F0003-F0003
正善果巷重庆渝中区较场口呈缓坡向下……清末,此处居民为方便过往行人,自发凑钱买油点灯,以善有善报之意得名善果街,后改为善果巷。善果巷与十八梯临近,下与月台坝、储奇门大巷子连接,上与黄土坡相通。善果巷大致还保留着原有空间格局和肌理。巷子从较场口呈缓坡向下,中间有不少石梯和堡坎,地面铺装的还是几十年前的老石板。巷子里保留着一些砖木结构的老房子,由于年代久远,房屋表面已经风化剥蚀。部分老房屋改建成三四层的清水砖房,没有贴瓷砖,与狭窄的街巷空间和风貌还基本协调。  相似文献   

7.
街·巷·庭院     
赵科亮 《新建筑》1999,(2):42-43
街、巷、庭院空间是中国传统城市空间的精髓。在汕头老市区一个典型街坊的重建规划中,力衅使以平房米体的二维街巷庭院空间融入现代多层住小区的三维城市空间设计中。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街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城市文化的集中反映,对塑造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不仅要保护其物质层面的遗产,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其造血功能,使其成为生机勃勃的活态城市遗产,而非"物质躯壳"。本文以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在研究国内外历史街区更新理念的发展的基础上,以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再生的视角,梳理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变迁的特征、影响因素与历史街区空间重构等核心问题与困难,并通过实践研究从历史街区更新的价值认知和更新技术判定为技术手段,继而提出了"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城市口袋公园建设现状的分析,以长沙市太平街街尾绿地改造为例,探讨了互动关系在口袋公园的建立,得出了应在人际交往空间、创意互动景观、场地文化氛围、空间情境体验四个方面进行互动性的探索,建造出富有人情味、趣味性、文化性、参与感的城市口袋公园。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南宁市"三街两巷"历史街区遗产,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建立评价体系,对南宁市三街两巷的物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建立了该地区的文化遗产综合评估模式,为三街两巷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虹 《规划师》2008,24(7):63-66
荆州市三国文化步行街规划设计为突出“三国文化古玩街”的文化特色,划分茶楼休闲区、古玩字画区等4个街区,用“一街两道”的道路系统串联各功能区和各院落空间,采用荆楚民居建筑风格,通过强化历史文化标志、设置雕塑小品等手段,营造古朴大方、文化氛围浓郁的多功能传统文化步行街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青海省西宁市传统商业街水井巷的调研,归纳出其街区空间特征、景观设施、交通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使用者的特性、行为心理和环境特性几个方面阐述了人性化设计的依据,最后结合水井巷改造实践提出了对传统商业街区人性化改造模式的建议,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南京市街巷路整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整治街巷路的对策建议。应从服务百姓和完善路网两个层面上,高度重视街巷路整治,以优化环境和完善支路街巷系统为目标,按照规划先行、拓改并举、综合整治、成片改造、联片推进、长效管理为原则,推进街巷整治,形成大、小循环相联通的道路系统,提高道路利用率,消除道路网络功能性缺陷,避免“大路宽而挤,小路窄而堵”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变历史遗产统计和保护脱离地理真实位置的现状,应用ArcGis,以长沙太平街街区为例,通过现实调研、图形绘制、数据整理,建立街区数据库,从而对其进行历史风貌的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15.
秩序与意义的重构——对当前历史街区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艳 《规划师》2006,22(9):73-75
历史街区中的"秩序"是指历史街区空间的韵律、规则、逻辑关系.历史街区的"意义"是其包含的思想与文化,是映射于大众心理的生活环境,能满足人们的某种精神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的不同,历史街区中"秩序"与"意义"的重构可分为三类:意义重构--秩序未变,意义重新解读;秩序重构--意义未变,空间秩序重新组织;秩序与意义的双重重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通过对三个版本《清明上河图》中有代表性的几种主要街道空间结点与在街道上的各种生活场景的研究,详细探讨中国传统城市街道空间结点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系列细部特征,和其对以街头文化为代表的城市日常生活形态各不相同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城市环境中的共通和差异之处。力图通过研究,还原中国传统城市街头文化的空间基础,以加深对中国传统城市空间形态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7.
李光旭  李雅静 《山西建筑》2005,31(14):15-16
阐述了街道与广场是城市空间最明确的两种基本元素,也是城市生活的主要场所,从综合的观念出发,介绍了在设计城市街道空间和广场空间时,为体现“以人为本”而应采取的一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刘曼曼 《山西建筑》2012,38(26):7-8
结合有机更新、微循环式、小规模渐进式等理念,以北京南锣鼓巷商业街为例,阐释了商业街建筑保护与更新的思想和方法,以期对当前历史街区的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杨丹  罗谦 《山西建筑》2012,38(3):23-24
从文殊坊历史街区的空间关系、街区肌理特征、街巷建筑的空间形态、建筑与街区空间界面、建筑与街区空间节点这五方面解读了文殊坊历史街区物质空间形态环境,旨在展示文殊坊历史街区丰富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20.
现代城市"生态街道"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回顾了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演变历程 ,分析了城市“生态街道”的内涵 ,提出了建设现代城市“生态街道”的设计准则 ,指出城市街道的生态化设计是城市街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