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对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原则进行了简单概述,并对影响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各项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重点阐述了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规划与设计方法,旨在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优化城市内部居民的出行结构。  相似文献   

2.
徐丹丹  姚博 《山西建筑》2011,37(27):27-29
对城市公共交通换乘枢纽体系的效率评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确立了换乘枢纽评价体系、明确各评价指标,提出了完整的评价方法,并依据此方法对城市公共交通换乘枢纽效率进行评价,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换乘枢纽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城市中心地区枢纽综合体由于特殊地理区位具有区别于一般交通枢纽的特征,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及方法也应有所差异。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案例经验基础上,分别从交通设施布局、物业综合开发、人行流线组织、空间布局设计等层面系统分析了中心区枢纽综合体的布局特征,以前海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为例,探讨了中心区枢纽综合体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同类型交通枢纽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急速膨胀,我国许多城市几乎都亟需建设集约化的公共交通枢纽。同时,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传统的交通建筑已难以适应当代的新需求,公共交通枢纽早已从单纯的交通节点成为生活节点,并由此产生了大量不同功能需求,传统的交通建筑设计理念也逐渐被城市交通枢纽与建筑综合体一体化设计理念所取代。文章正是基于以上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城市交通枢纽与建筑综合体一体化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推进,各区域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对于城市交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其承担着将交通体系各系统紧密相连的作用,确保乘客可以安全快捷出行。进行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布局研究,对于建立安全快捷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以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解读公共交通枢纽一体化内涵的基础上,围绕公共交通枢纽规划、交通组织、建筑空间和功能、信息系统等,探讨如何将一体化思路应用到公共交通枢纽设计中。  相似文献   

7.
城市对外客运交通枢纽是城市综合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相关规划设计理论还较为缺乏,不成系统。本文通过阐述城市公路对外客运枢纽外部交通组织的特征,提出其设计原则,归纳总结了外部交通组织设计的若干模式,以期为城市公路对外客运枢纽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伴随我国进入高铁时代,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正在不断涌现,以高铁枢纽为依托的城市新区设计也成为了目前规划界关注的热点。乌鲁木齐市在2011年初邀请了6家国内外优秀设计单位对高铁片区进行城市设计国际招标,经过专家评审,最终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获得国际方案征集第一名,并继续进行深化工作。本文以此为例,对高铁枢纽周边地区的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轨道交通枢纽接运公交规划是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效率的有效措施。该文通过深入研究接运公交的客流预测方法以及相应的服务线路需求分析,探索适合于轨道交通枢纽模式下的接运公交规划方法,并以上海市不夜城地区汉中路轨道交通枢纽站为例,对该站点接运公交规划做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枢纽规模功能、客流情况、布局设计、交通组织以及与轨道交通站点关系等方面,分别介绍香港和上海迪士尼乐园西公共交通枢纽,并就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对比。针对香港迪士尼乐园公共交通枢纽在设计和运营上的特性,分析上海迪士尼乐园在相关设计、运营上改进之处和需要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发展和人群的不断聚集,原有的片区综合交通设施难以满足城市当下的发展和片区在城市中的定位,需要将其改造成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本文对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模式在公共轨道交通站点规划建设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民众生活质量,并基于TOD模式提出以生活质量为导向的发展理念(QOD理念),探究其具有的3个特征;同时以深圳黄木岗枢纽为例,从道路轨道交通、慢行系统、枢纽造型与地下立体空间、片区动静结合4个对城市枢纽与片区融合方面的阐述,解释QOD理念在具体设计中的应用,并为同类城市枢纽综合体设计、建设以及枢纽与周边片区的融合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程宇光  陈天 《山西建筑》2007,33(32):5-6
结合交通枢纽改造实例,通过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改造以及其带来的城市设计诸要素的整合作用的研究,探讨了通过交通枢纽的改造对于城市的土地使用功能的整合、城市空间环境的整治、交通设施的梳理、景观环境的改善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综合交通枢纽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广泛应用和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分析综合交通枢纽中一种特殊形式的枢纽——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对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的概念、功能、相对于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优势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合国内外典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案例,分析它们各自的特色,总结了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经验。以上海十六铺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为案例,分析其规划方案、设计思路以及换乘方式,提出十六铺地下综合枢纽未来发展建议,论述了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天津西站是京沪高铁重要站点之一,位于天津中心城区,建成后将实现高速铁路、城区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是典型的现代化大型城市中心综合交通枢纽。通过对天津西站南广场地区从地区功能定位、城市门户形象、立体交通组织、城市文化延续等四个方面的分析,介绍了现代城市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的城市设计方法。通过实践与探索,实现枢纽广场由单纯交通疏导向多功能公共空间的转变,带动区域城市功能和整体形象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虹桥枢纽将成为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高速交通中心,长三角网络城市形成的关键性与战略性的节点。作为集空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磁悬浮、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的交通枢纽,在分析其建设机遇、战略及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其集疏散系统的关键问题并确定集疏运交通模式,并针对枢纽外围快速集疏运通道、本体配套交通设施及枢纽交通组织方案进行研究,为以后类似大型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树立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我国第一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福田枢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学军 《华中建筑》2011,29(6):59-62
该文全面介绍了我国第一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福田枢纽的规划、设计及建设情况;探讨了在城市中心区进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基本思路、原则及采用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王丽 《山西建筑》2014,(36):19-20
分析了目前山西省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研究了加快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的必要性,并借鉴国内发达地区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的经验,提出加快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设计和建设以方便乘客换乘为主要目的、考虑功能的实现等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黎晴  徐泽 《城市规划》2012,(8):92-96
对我国的城镇密集地区而言,区域层面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建设重点已由高速公路网络转变为城际铁路网络。新的区域交通方式对城市意味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而枢纽能提供的服务能力与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有密切的关系。交通枢纽的服务能力则取决于与城市中心的结合程度。在上述战略认知的指导下,对宁波2030年的铁路总图布局做了规划安排,并特别做了对城际铁路上的交通枢纽与城市中心结合的考虑。  相似文献   

19.
宗传苓  谭国威  张晓春 《规划师》2011,27(10):23-29
由于需求与供应特征的不同,高铁车站的选址理念会不同,依托高速铁路车站建设的高铁枢纽在规划设计理念上也各有鲜明的特色.广深港客运专线深圳境内车站——深圳北站和福田站的综合交通枢纽就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模式,前者选址于城市副中心,采用的是一般综合交通枢纽的选址、建设方式,属于典型的功能定位高、基础条件好、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