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本新生代建筑师在日本建筑文化的全球化输出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已经不需要贴着日本的标签,对于他们来说关注当下、顺应社会动向、设计出好的作品才是重要的.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作为日本新生代建筑师的代表,在解决建筑与城市问题时提出了建筑"原始的未来",城市建筑与森林树木产生了一定的类似性,在建筑类型学的角度,这与新理性主义建筑师阿尔多·罗西提出的"类似性城市"具有同质性.不同的文化语境催生了建筑师不同的内在建筑思想,国内正面临经济转型,城市与建筑产生的社会问题亟需建筑设计师解决.文章将从类型学的角度着重讨论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法、实现设计思想的手段及所营造的空间意境,试图为国内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创作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型,既有建筑立面的更新和改造也成为了解决城市更新过程中"城市病"的有效方法。文章首先对"城市修补"的概念理论,背景以及内涵进行解读认知,然后提出了现今城市发展过程中既有建筑立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城市修补的视角,提出了既有建筑可读性的保留和突出建筑地域性等设计理念,为城市肌理的保留和城市风貌特色的提升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里院建筑"是青岛本土形成的特色居住建筑形式,是青岛城市历史记忆的载体,然而当今城市化进程正严重威胁着这种特有空间的存在。保护好"里院建筑",传承和复兴里院文化,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动态和区域联动的方法,从物质、经济、文化等层面对其重新建构,以达到对里院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使其在多元的建筑和文化中重获新生并由此复兴,进而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 "标志性建筑不仅应该是城市的地标,更应该是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代表".我们参加梧州西江明珠塔投标时,这段话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要充分体现出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比如巴黎的卢浮宫、悉尼的歌剧院,这些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如今已成为现代城市的象征."西江明珠"作为梧州的标志性建筑,如何将梧州的文化历史特色和观光旅游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设计者突破传统"塔"的概念,大胆舍弃了传统"塔"的造型,而采用能够体现梧州特点的大门和宝石作为设计元素,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10月24~25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主办,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联合承办的"伦理视域下的城市发展"第五届全国学水研讨会暨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2015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爱林指出,北京是一座失去建筑哲学的城市。"大城市病"的根源是缺乏城市整体设计研究,也暴露了城市设计水平差、价值取向有问题。目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必须融合哲学、建筑学、规划学、环境学、管理学等学科力量协同解决。中国伦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海滨在致辞中指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既需要战略发展的系统研究,也需要研究具体城市问题的空间解决途径。以重庆江北CBD设计为例,探讨通过人工建筑途径解决城市能源、环境、特色问题的方法。方案以"5分钟城市"为基础,设计集约化簇群格局,鼓励步行交通、构建生态网络、改善城市热能流。  相似文献   

7.
回溯了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用以解决深圳面临中小学学位激增问题发起的"新校园行动计划"、为校园量身定制设计方案的建筑实践"8+1建筑联展"。介绍了为解决施工期间师生日常教学临时安置问题的校舍腾挪项目的缘起、策划和实施过程。分析了以深圳梅丽小学为典范的多所校园腾挪,如何快速破解城市学校改扩建难题,并总结为"福田样本"。  相似文献   

8.
赵立志  张曦沐 《建筑科学》2008,24(5):99-101
"创意产业"与旧工业建筑及其地段再利用相结合,是保护与再利用旧工业建筑、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创意环境的一种良好的方式。文章探讨了"创意产业"与旧工业建筑及其地段再利用相结合的优势,通过实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伴随城市建设发展,建筑垃圾已成为城市管理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也日趋严重,同时城市建设也使城市周边的砂石等原材料消耗殆尽。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将是解决这两个矛盾的必由之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展利用再生骨料配制M5-M20再生砂浆试验研究,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快速更新的语境下,旧工业建筑如何冲破局限高效地融入当前城市环境是一个问题。文章将以新空间"介入"的形式,将旧工业建筑整合成有机整体并与城市环境融合共生,引入"中介空间"的概念,解决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完成空间之间的过渡。以建筑群组为对象,从城市、建筑两个层面分析旧工业建筑中介空间的组织模式,分析各种组织方式的特点,以期为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建筑文化——浅析旧城改造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 《福建建筑》1994,(4):19-20
本文通过阐述城市、建筑和文化三者相互之间内在的联系,结合实际工程,探讨了在旧城改造中对诸如“现代”与“历史”、“现代建筑”与“古建筑”、“开发利用价值”与“文物保护价值”等一系列矛盾的解决办法;着重阐述了如何解决旧城改造中的交通问题;阐明了旧城改造中应树立的“保古创今”、“古为今用”的“古城新貌”观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自组织占主导地位的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提倡变换城市规划角色,从他组织(城市规划)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发展模式转换为自组织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发展模式。他组织需要站在更高的位置,对自组织进行调控,以此充分发挥城市系统内部机制的协调作用,以遵循自然规律的方式来解决各种存在的或即将产生的城市病。  相似文献   

13.
《城市规划》2020,(2):77-86
城市发展史就是人类对未来城市持续追求的历史,尤其是百年前,为应对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问题而开始探索"未来城市",随后长期延续着高技术指向性的发展特征。如今面对迅猛的技术进步,技术导向的"未来城市"陷入了误区,我们当重新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建构人、自然、科技协同的新型未来城市。进入新时代,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面对世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中国亟需改变传统城市的发展模式,有责任、有义务向世界贡献未来城市的"中国方案"。本文以杭州"未来城市实践区"为案例,从发展路径、生活方式、空间营建、技术支撑、文化精神与善治等方面,阐述了对未来城市的理解和规划实践探索,以期对我国城市发展思路、模式、路径的转型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汪笑梅  种培芳 《园林》2021,(5):42-49
滨水景观作为城市边缘地带,是城市自然资源和生物类别最为丰富的区域,对于城市风貌的打造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其采取生态保护措施能够更好地促进景观环境和谐发展。以兰州黄河风情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勘探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剖析滨水景观类型,探讨现存问题,从滨水景观生态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景观优化措施和生态修复策略。旨在解决兰州黄河风情线滨水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为城市滨水景观发展提供重要的生态保护支撑,探寻现代滨水生态景观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3,23(3):306-309,313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解决比较现实的问题是城市交通与城市环境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城市绿地与城市交通问题 ,提出地下交通与城市绿地复合开发的模式 ,认为此举是我国城市解决绿化用地不足、城市交通污染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王智晓 《城市勘测》2012,22(3):34-36
数字城市是城市发展方向的一种描述,是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数字城市动画是数字城市的一种表现类型,是用动画技术以及艺术手段动态的表现城市空间与风貌。本文以南宁市数字城市建设中的"水城"项目为例,详细阐述了"水城"项目运用动画技术进行制作表现的全过程,为南宁市数字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类似的经验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沈丽君  马文军 《华中建筑》2010,28(12):10-12
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是缓慢渐变的,传统问题导向的规划往往不能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因而总是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介于此,该文通过借鉴医学诊断和企业诊断的研究方法,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进行诊断研究,尝试建立较为系统的诊断基础框架,以期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进行动态、持续的控制,更高效地管理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规划与社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伦亮 《规划师》2004,20(8):61-63
中国城市社会问题主要有:城市发展的结构性变化引发的社会问题、城市的盲目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城中村”和“边缘村”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以及城市资源分配存在不公、城市规划缺乏公众参与等。对策为:摈弃中国城市规划只注重“形体规划”的观念,更加注重研究城市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城市改造和开发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和兼顾多数人的利益;积极倡导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9.
高效低耗集约化的城市综合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瑛  潘莹 《华中建筑》2010,28(6):36-39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也加速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无限扩张和人口的集中也带来许多不可忽视的城市问题,特别是城市交通、城市环境的恶化和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这也间接导致社会的两级分化,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发展集约紧凑型城市是近年来针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一条城市发展策略,多功能集约、高效低耗的城市综合体正是具有这些特点和优势而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也逐渐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20.
李新娟 《城市建筑》2013,(12):33-34
建筑作为城市一个不可分割的空间体系,同时也是城市历史的延续。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作为一个旧建筑改造项目。本文就如何延续历史记忆、融合当地的地域文化,打造当地特征的城市风貌,以及在设计中采用现代设计手法和技术,解决相关设计难题做了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