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层次分析法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静  杨建华 《华中建筑》2014,(8):96-101
对现状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品质的准确评价与判断是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并结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的特点构建一套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评价因素体系,即7个一级评价因素,25个二级评价因素;为今后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的评价,规划设置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并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施评价对景观设施规划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银堂 《安徽建筑》2022,(10):22-23
城市滨河公共空间是多层面要素公共构成的一个复合体。对于构成复杂的城市滨河公共空间而言,对空间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对空间品质分析评价方法进行选取、优化整合,并最终建立一套科学的、全面的、可操作性的城市滨河公共空间品质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根据评价体系结合相关的评价方法,评价方面不仅局限于某种特定的研究方法,而是多方面的、综合性更强的可量化的评价方法。文章基于场所空间理论,对影响城市滨河公共空间品质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确定以使用者需求为主,同时兼顾设计者及管理者等角色需求的城市滨河公共空间评价原则,最终提出一个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城市滨河公共空间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作为代表城市形象活力和空间品质的典型区域,滨水公共空间可能存在活力与空间品质不匹配的问题,与城市的发展不协调。该文以成都市二环内府南河为例,从游憩服务品质和空间环境品质两方面,构建滨水公共空间品质评价体系,进一步分析活力与空间品质的协调程度。初步研究结果验证了研究区内空间品质与活力存在局部失衡,揭示了这种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品质营造对人群活力的供容和承载能力不足。最后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为提升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品质和活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安全友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儿童友好型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尤其是生活性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线性要素,是儿童成长习得的外部场所,也是儿童使用最为频繁的公共空间。以武汉市具有代表性的两条生活性街道为例,分别从街道周边环境、街道自身物质空间及儿童行为活动需求3个方面探索生活性街道空间品质,结合多源开放数据与环境行为调研方法,层级归类并构建生活性街道品质影响因子量表,通过儿童友好型生活性街道品质评价模型,试图识别影响其品质的关键要素。基于评价的结果,提出街道空间品质提升的优化设计思考,以期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街道空间品质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解读人本治理内涵和城市公共空间认识的基础上,解析人本治理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以广西贺州市平桂新城为例,通过梳理其公共空间本底及发展现状,总结当前贺州市平桂新城的问题与不足,并以问题为导向对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提出从人本规划、顶层设计、公园城市、共享元素4个方面的发展策略及建议,希望能加快推进贺州市平桂新城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以期为贺州市其他片区和国内其他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城市内部以提升公共空间的活力为主要任务,为人们创造更加高品质的城市空间。城市的活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何在控制空间品质的基础上,提升公共空间的活力成为城市发展和规划中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本文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城市空间品质视角下提升公共空间活力的具体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划》2020,(5):62-73
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岸是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的总体目标,因此,对滨江公共空间项目开展综合评价极为必要。本文选取黄浦江两岸地区11处文化活力型公共空间项目,与纽约滨水区域两处公共空间项目一同开展综合评价,采用多源数据支持的评价技术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滨水公共空间的功能效用和建设品质为评价内容,以城市精细化治理为价值导向,全方位把握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成效,并与国际一流水岸的公共空间进行横向对比。通过量化评价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造对策和建议,为更好地推进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城市中心商圈是一个城市经济、社 会、文化发展的中心,也是一个城市综合发 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 间之一。为使城市中心商圈拥有更好的为公 众服务的空间品质,对城市中心商圈空间品 质评价进行了研究。深入挖掘了开展城市中 心商圈空间品质评价研究的重要意义,总结 了城市中心商圈的7大特点和其空间的9大特 征,详细阐述了城市中心商圈空间的经济、社 会、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评价目标 和评价要素,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整理出共 3个层次,由2个目标层指标,12个要素集合 层指标和68个要素指标层指标组成的城市中 心商圈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 能对影响城市中心商圈空间品质的各要素进 行科学的判断、评述,并成为不断改进城市 中心商圈空间品质的要素选择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存量发展的时代,对城市街道公共空间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探索其内在规律对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带动城市活力有着指导性的意义。但目前对城市街道公共空间的研究缺乏量化的数据支撑,对其品质和活力之间的关系和其影响因子缺乏定量的研究。该文以北京市展览路街道为例,利用大数据获取和计算各类影响街道公共空间品质和活力的影响因子,通过皮尔逊相关值分析方法,比较其对街道公共空间品质和活力影响的相关性,将各影响因子分类,最后分别比较其对不同类型的街道公共空间品质和活力的影响关系,以指导不同类型街道公共空间活力和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民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衡量城市广场品质的要素除了视觉景观外,物理环境要素也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厦门市五一文化广场的主客观环境调查,探讨了该广场的物理环境现状,并着重研究了广场内的声景元素构成,针对人们对各声景元素的喜好度评价及对物理环境满意度评价提出优化策略。相关结论可以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和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改革不断深入,城市建设领域打破传统界限,私人经济介入公共领域,厦门城市滨水空间也正面临着这样的挑战。文中选取厦门大学周边4处不同典型形态的滨水公共空间进行研究,通过建构公共性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体系,运用公共性观察法分析空间可获得性与空间活动可支持性程度,定性描述公共性程度;采用公共性模型评价法,定量分析不同维度的公共性评价。分析总结公共性缺失的原因,并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政府管理,提出以公共性为导向的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引言城市化进入下半场,各地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品位提升都非常重视。无论是增量新建还是旧城更新,政府和市民都对城市空间品质提出了新要求、高要求。城市空间品质提升不仅需要高水平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水平建设,还需要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高水平植入。本文以城市空间品质提升为指向,以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赋能为切入口,探索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赋能城市空间的创新路径,重点就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当前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时代责任和实施的创新路径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规划师》2017,(2)
街道空间品质影响着人的行为习惯、公共健康水平和城市文化的塑造。为了进一步深化已有的街道空间品质研究,提升特大城市街道环境品质,文章引入街道空间品质量化评价方法,利用街道微观尺度的图像数据,通过要素客观构成分析和使用者主观评价,对北京和上海的街道空间品质进行了测度,发现两地的街道空间品质整体一般,尚需改善。  相似文献   

14.
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生活重要的空间载体,其空间品质直接影响市民的使用感受和使用频率。本文引介了澳大利亚学者新近开发的以远程遥感数据分析替代传统实地观察分析的"公共开放空间品质远程桌面评价工具",系统地介绍了该工具的发展背景、数据源获取、评价项目选择以及评价方法,分析了该工具针对大空间范围内分散多样本情景的优越性以及在数据精度等方面的局限性,并对其在国内公共开放空间研究的可行性进行了适当展望。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大量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文脉络被割裂和遗忘。因此,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宜兰的城市公共空间为例,基于人文视角,对宜兰的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总结出了五种空间营造策略,希望能为建造富有人文气息的城市公共空间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6.
城市小微公共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弥补了大型城市公共空间的分布局限,对于服务社区、街区有明显优势。内厝澳片区作为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一部分,需要不同类型的小微公共空间满足游客和居民的需求。该文以鼓浪屿内厝澳片区为例,通过空间特征、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形态类型解析、使用特征与评价对内厝澳小微公共空间解析;针对其小微公共空间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历史国际社区保护、社区小微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提供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新建筑》2015,(4)
揭示一个城市公共空间自上而下不断显微的过程,观察上海中心区三个轨交站域中公共空间特性对停留性活动的影响。研究分别选取公共空间供应、微观品质的三个指标,分析它们对城市活力的影响。公共空间供应指标包括公共空间面积、公共空间密度和公共空间系数,微观品质指标包括空间围合性、商业界面和座椅。研究发现,公共空间供应和微观品质都对停留活动具有重要影响,都能很好地预测城市活力,二者在轨交站域这样高强度开发的环境中扮演着同等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进入存量规划阶段,城市研究的重点逐步从关注城市建设的速度,向关注城市发展的质量转变。城市公共空间品质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关注的重点与难点。手机数据、传感器数据和社交媒体等新数据及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新技术为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研究提供了很多新的机会。本文基于人本尺度,从出行行为、主观感受、主观认知度等方面系统性地梳理了近十余年来新数据、新技术在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新数据、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对城市空间品质精细且深入的刻画,也为城市空间品质的提升和优化提供了定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城市私有公共空间是城市外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规划设计和建设监管过程中往往出现商业化、品质差、使用频率低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将私有公共空间纳入城市外部环境统筹考虑,以漳州港开发区为例分析城市开发区公共空间架构,梳理私有公共空间存在问题。探讨建立以"宏观把握、协同建设、公众参与"策略的私有公共空间建设管理方法,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性,提高私有公共空间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方式和社会的改变,公共生活和城市空间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人们对公共空间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世界各地许多成功的范例中(不论是历史上自然而然形成的,还是当今设计师精心设计的),人们可以体会和感受到充满人情味的公共空间所具有的魅力。概括而言,简单但却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品质评定标准,可以帮助人们分析、评估和评价广场、街道和其他城市空间。就开放空间的设计而言,防护性、舒适性和享受性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