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影响,油藏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平面非均质性,特别是对于陆相沉积断块油藏,从而会影响不同注采方式的水驱开发效果。针对某断块油藏,平面非均质性主要考虑平面上储层厚度、油层的几何形态及渗透率分布的不均匀.研究表明油藏砂体厚度差异程度对不同注水方式的水驱开发效果影响最大,渗透率极差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
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经过强化注水挖潜、精细油藏描述、多次整体调整之后,地下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和隐蔽,剩余油分布状况不清晰和难以有效动用是制约现阶段提高开采效果的主要矛盾。本文通过分析描述高含水期影响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提高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再认识,指导现场开发挖潜,见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油田进入开发后期,经过强化注水挖潜、精细油藏描述、多次单元整体调整之后,地下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和隐蔽,剩余油分布状况不清晰和难以有效动用是制约现阶段提高开采效果的主要矛盾。本文通过分析描述影响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提高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再认识,指导现场开发挖潜,见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油田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经过强化注水挖潜、精细油藏描述、多次整体调整之后,地下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和隐蔽,剩余油分布状况不清晰和难以有效动用是制约现阶段提高开采效果的主要矛盾。本文通过分析描述影响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提高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再认识,指导现场开发挖潜,见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己取得明显进步,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不断拓展,由早期的非均质分类、储集体描述向储层非均质对剩余油形成与分布、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领域由常见油藏拓展到潜山油藏、礁灰岩油藏、岩性油藏、窄薄砂岩油藏等复杂油藏:研究方法与技术不断进步,储层非均质综合表征的兴起,非均质建模技术的发展,实验测试技术的进步,使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更加符合油藏真实情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正在朝着应用多种不同尺度的资料,综合多个学科,基于多种先进技术的储层非均质综合表征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凹陷低孔低渗储层的层内、层间及平面三个层次的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现象,找出储层渗透率非均质与性剩余油分布状况问的关系,为该区日后指导生产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张艳 《中国科技博览》2013,(33):594-594
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经过强化注水挖潜、精细油藏描述、实施三次采油调整挖潜之后,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和隐蔽,剩余油分布状况不清晰和难以有效动用是制约现阶段提高开采效果的主要矛盾。本文通过分析描述高含水期影响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提高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再认识,指导现场开发挖潜,见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曙光油田稠油油藏主力区块已进入蒸汽吞吐开采后期,后备资源不足成为制约油田发展的瓶颈。优选曙1-38—32块大凌河油藏开展水平井部署研究,实施水平井与直井组合式井网开发。通过油藏地质精细描述,落实储层的展布规律,结合动态和静态资料及数值模拟结果对井间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认识,并对水平井注采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现场应用表明,曙1-3832块为块状非均质油藏,实施水平井与直井组合式井网整体开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经过强化注水挖潜、精细油藏描述、多次整体调整之后,地下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和隐蔽,剩余油分布状况不清晰和难以有效动用是制约现阶段提高开采效果的主要矛盾。本文通过分析描述高含水期影响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提高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再认识,指导现场开发挖潜,见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油层非均质性非常严重,具有多层系的特点。油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多油层开发部署和开发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油藏开发过桓中,充分考虑到非均质性,能够高效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油藏的可采储量。此外,能够合理地划分与组合开发层系是在开发部署上解决多油层油田层状非均质性的基本措施。在层系划分的基础上,实现分层注采,分层测试,分层改造,分层堵水,是非均质油藏开发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底水油藏在我国油藏中占很大的比例,其储量相当丰富。除了有大量的天然底水油藏外,随着油田进入二次开采,更多油田的开发特征不断趋向于底水类型的油藏。当产量低于临界产量时,在地层中将形成稳定的水锥。了解地下的水锥形状以及低水突破时间对于油气井寿命,油气开采等等意义重大,这对于底水突破后的治理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非均质秸秆纤维复合材料保险杠蒙皮的刚度性能.方法 采用试验与模拟分析的方法,通过共混挤出与化学发泡注塑工艺制备微发泡秸秆纤维/聚丙烯(SF/PP)复合材料试样,通过试验测试非均质结构试样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通过有限元分析手段建立非均质微发泡秸秆纤维/PP复合材料结构分析模型,并分析非均质材料保险杠蒙皮的刚度...  相似文献   

13.
任懿  杨海天  汪春霆 《功能材料》2013,44(6):761-765
实际工程问题中常会涉及非均质材料时间相关的力学、传热分析。这类问题的数值模拟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背景与理论探讨价值。一种直接的方式是分别考虑非均质材料组分的物理/几何特性,将问题在空间/时域离散后进行计算,这往往会导致计算量过大,甚至不可行。一个变通的策略是将非均质材料考虑成一种宏观均质材料,进行等效求解,从而大幅降低计算量。分别以粘弹性节理岩体及非均质线性瞬态热传导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非均质材料时间相关的等效数值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某油田非均质油藏为例,通过对中高含水期稳油控水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探析了相应的应用效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油田开采已进入高含水后期,水驱三次加密调整的主要对象为三角洲外前缘相中的表内薄差层和表外储层。本文以取心井资料为依据,通过对不稳定型外前缘相席状砂、滨外坝外前缘相席状砂、远砂坝外前缘相席状砂及稳定型外前缘相席状砂四种不同成因砂体的平面、层内、层间的非均质特征的研究,为油田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深部难钻地层岩石硬度大、可钻性差等问题是制约深层非均质硬地层钻井提速的瓶颈问题,深入研究其切削破碎机理对于提高钻进速度、降低钻井成本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离散元PFC2D—GBM (Particle Flow Code 2D—grain-based model)来模拟硬脆性的非均质花岗岩,研究了不同液柱压力、晶粒尺寸、晶粒随机分布特性、钻齿倾角、切削深度和速度等条件下的单齿切削破碎花岗岩机理。研究发现:晶间剪切裂纹和晶内拉伸裂纹是切削过程中花岗岩产生的两种主要裂纹类型;切削力随着切削行程表现出明显的波动,切削力大小急剧增大和降低,并且随着液柱压力、切削深度和切削齿倾角的增大表现得更加明显;液柱压力、晶粒尺寸和晶粒的随机分布特性对切屑形态有很大影响,相比之下,与上述三个因素相比,切削深度、刀具前角和切削速度对切屑形态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认识花岗岩切削破碎机理有重要意义,可为改进破岩钻头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非均质材料瞬态热传导的时域自适应等效分析,提出了一种分析线性非均质材料瞬态热传导的等效模型,用来预测等效性能并评估宏观温度场的等效行为;基于时域自适应算法,将瞬态热传导方程在时段上展开,结合渐进展开均匀化技术,得到递推格式的等效热传导方程,再利用有限元方法得到等效瞬态温度场求解模型.在实现等效分析的计算中,可通过自适应计算避免时段大小变化时可能出现的计算误差.通过数值算例,将等效分析的计算结果与基于ANSYS的有限元非均质解进行了比较,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XT油田加密井网产量递减快的问题,从相渗曲线、油层非均质性、井网密度及调整措施等方面分析了XT油田各套井网产量递减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缓各套井网产量递减速度的对策建议,指导各套井网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某公司使用燃气炉进行铝及铝合金圆棒均质化处理的情况,详细介绍了燃气均质炉在均质工艺改善及节能方面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非均质地基上条形基础动力阻抗函数的简化分析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平面应变条件下,给出层状半无限地基动力阻抗函数的简化计算模型。在分析中,假定基础下部只有一定范围内的土体有效地参与波的传播与能量传递,同时略去水平与摇摆振动中的耦合影响。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地基不均匀性以及土料特性的变化对动力阻抗函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