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管壳式换热器壳侧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传统的弓形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存在的问题,对各种强化壳程传热的传热管换热器、纵向流、螺旋流、射流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强化传热机理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管壳式换热器壳侧强化传热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汪红 《甘肃化工》1998,(4):9-13
本文概要介绍国内外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原理,性能,适用范围及工业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管壳式换热器管程强化传热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管程的强化传热是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的一个重要方面。简述了管壳式换热器管程强化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几种强化传热管的研究情况。最后指出了国内外近期开发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管壳式换热器壳程强化传热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江楠  易宏 《化肥工业》1998,25(6):27-32
根据国内外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在壳程强化传热方面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新型高效换热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马晓驰 《化工进展》2001,20(1):49-51
简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换热器的发展概况,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中管理,壳程的强化热研究以及国内外推出的各种新型换热器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6.
管壳式换热器振动疲劳与强化传热技术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明了利用流体诱导振动来强化传热和开发新型复合技术对换热器优化运行的重要性,并结合工程实际给出了振动疲劳的定义.分别对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体工作流速的一般分析方法和双程强化传热技术进行了评析.以换热器内能量平衡的观点为依据,给出管束长期在振动疲劳效应下工作时,计算壳程流体工作流速的一般流程.最后,确信必须通过应用新型传热元件、利用计算机技术、完善专家系统和丰富故障诊断经验,才能更加有效地利用流体激振的能量强化传热,进一步延长管束的使用寿命,使整个换热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8.
9.
从传热公式出发,分析了管壳式换热器传热强化的主要途径;从强化传热的原理出发,介绍了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常见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强化传热元件与高效换热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强化传热元件与高效换热器的研究概况,扼要报道了强化传热元件和新型壳程结构的匹配与高效换热器的开发进展。  相似文献   

11.
新型高效螺旋扁管换热器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春兰 《化工机械》2005,32(3):162-165
介绍了螺旋扁管换热器的传热强化原理,进行了该设备的传热计算和结构设计。其良好的传热及抗结垢性能适合于高粘度流体的换热要求。  相似文献   

12.
微型换热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红  陈旭  朱企新 《化工机械》2004,31(4):244-248,243
介绍了微型换热器的特点、材料及形式。理论研究表明电子冷却微型换热器存在最佳外形尺寸 ,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求解方法。还对微型换热器的冷却方式及其应用研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高温热管换热器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世梅  张红 《化工机械》2004,31(2):116-118
根据高温热管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列举了几项高温热管换热器成功应用的实例 ,并对其应用前景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一种新型高效型板换热器 ,对型板换热器的传热特性及阻力降性能等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 ,型板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比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系数高 5 0 %~ 10 0 % ,阻力降值比传统的列管式换热器低 ,与型板内流体流速的 1 4 4次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流量分布不均匀对板式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并联联箱流量分布精确解的结果 ,对流量非均匀分布导致板式热交换器典型运行工况下传热性能的下降作了计算和分析 :当冷、热流体进出口均位于换热器同一侧时 ,各分支通道的传热量不均匀性相当严重 ,但是总传热量变化不大 ;当两流体进出口分别位于换热器两侧时 ,传热分布的均匀性虽然有了明显改善 ,但总传热量却比按均匀分布计算偏低近 2 0 %。此外 ,还发现两侧流体流量的相对变化没有对传热量的分布状况带来明显的影响。实测结果亦表明 ,上述理论分析和计算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赵吕明 《化工机械》2002,29(1):36-37,39
针对列管式换热器中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接头失效原因分析 ,在该设备结构设计和制造方面 ,提出并实施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炳成  黄亮  李庆领 《化工机械》2009,36(6):529-530,561
通过实验对异形定距柱螺旋板式换热器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热质比拟萘升华技术,测量了Re=4200-7000范围内的圆形定距柱和两种椭圆形定距柱柱面及通道底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得出了椭圆形定距柱螺旋通道的传热规律,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强化型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崔海亭  姚仲鹏 《化工机械》1999,26(3):168-170,175
从强化传热的强化机理出发,对各种强化型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强化效果、适用工况及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正确选择强化管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指出了当今强化传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对目前国内长度最短的与最长的高温热管翅进行传热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根高温热管翅具有相似的起动温度曲线,起动温度均比理论值高出约30℃左右;理论分析发现,高温热管翅主要受到声速传热极限和携带传热极限的制约;进一步研究表明,最长高温热管翅的传热系数值约是最短高温热管翅的10倍。  相似文献   

20.
波纹管换热器若干设计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凌  周剑秋  尹侠  赵萍 《化工机械》2006,33(2):118-121
通过对波纹管换热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有别于普通列管换热器的技术问题,如管板设计计算、膨胀节的设置分析、折流板间距与厚度、波纹管的稳定性以及技术要求等结构设计计算与使用要求问题进行分析,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一套波纹管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