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秦山核电一期棒控棒位系统经数字化改造后,采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现逻辑控制功能,建立人机界面对系统状态进行在线监测和授权参数修改,控制部分采用冗余配置,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对模拟电路进行修改,采用故障双保持的电路设计;控制棒控制系统和棒位指示系统间通过冗余配置的... 相似文献
2.
秦山一期核电厂300 MW反应堆功率棒控棒位系统为模拟仪表控制系统,由于设备老化、维护困难和可靠性下降等原因需要改造.系统改造采用基于CPU冗余、电源冗余和ControlNet现场总线冗余的控制方案.利用PLC控制技术,对其棒控棒位模拟仪表控制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设计,克服了系统参数不能实时调整、抗干扰能力差等缺陷,增强了系统的通信能力、集中监控能力及系统可维护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模块化的程序设计,增强了程序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减少了程序扫描时间,保证了系统响应速度.实际反应堆的运行效果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4.
广东岭澳核电二期工程数字化棒控棒位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广东岭澳核电二期工程控制棒控制系统和控制棒棒位监测系统(以下简称棒控棒位系统)采用基于法国AREVA的安全级仪控平台TXS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以及冗余设计技术手段,实现了反应堆温度和功率的集中控制.采用大功率晶体管实现了对控制棒的"一带一"控制;采用分组编码探测器对控制棒在堆芯中的位置进行监测.本文对其设计要求和设计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将没计结果与岭澳核电一期和秦山二期棒控棒位系统的设计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岭澳二期的棒控棒位系统能为运行人员和维护人员提供丰富的信息,方便了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棒控棒位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国产化棒控、棒位系统的主要功能、设计过程,设备制造以及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过程,取得的经验和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善的地方.通过现场调试和试验运行表明,系统和设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和指标.功能正确,电流波形好,满足了秦山核电二期工程的要求.同时为将来新电站国产化棒控、棒位系统的设计和设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可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简单介绍了棒位探测器的功能,重点介绍了棒位探测器运行多年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提高其可靠性的改进措施,并对改进效果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7.
“华龙一号”作为当今世界核电市场接受度最高的三大堆型之一,对反应堆的设计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现有的二代核电棒控棒位系统在动态控制性能、测量精度、设备功耗、系统可操作性、设备可用性等系统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还需一步提升,从而满足三代核电厂长期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基于“华龙一号”棒控棒位系统质量提升需求,综合利用了TRIZ理论中的“矛盾矩阵”和“物质-场”分析法来定位每个质量创新技术发明点的创新原理,从而找出技术创新的突破口。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完成了棒控棒位系统中多模式自适应控制、数字化测量信号动态补偿、低功耗高稳定驱动、智能化系统参数调节等多项技术创新,全面提升了棒控棒位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自主性等质量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CPR1000和AP1000反应堆控制棒位指示和监测系统的组成、功能及探测原理,并对两者的特点进行了初步对比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P1000的棒位指示和监测系统与CPR1000的运行模式和功能类似,由于AP1000的棒位指示和监测系统引入了冗余设计、数据通讯技术等设计理念,提高了可靠性,显著减少了安全壳电气贯穿件数量,具有优于CPR1000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棒位探测器是核反应堆中棒位检测的主要设备,其检测精度直接影响核反应堆的安全正常运行,因此针对核反应堆用多线圈电感式棒位探测器提出了一种高精度棒位解算方法,分析了多线圈电感式棒位探测器的结构与测量原理,并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多线圈电感式棒位探测器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每段检测线圈的感应电压存在一段特定区域,该区域的电压峰值呈线性变化。基于该特性提出了多线圈电感式棒位探测器的分段线圈的棒位解算方法,通过实时采集控制棒运动在不同位置时每段检测线圈当前周期内峰值,再根据棒位解算区域中感应电压峰值与棒位的关系进行棒位解算。最后,通过ANSYS和MATLAB/ Simulink软件搭建模型对理论分析和棒位解算方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棒位解算方法能够使棒位探测器测量误差检测精度<0.2 mm,满足对控制棒进行高精度棒位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棒位采集编码卡故障模拟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在棒位采集系统的配合下,通过模拟编码卡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经系统测试后表明,该模拟系统能快速分析编码卡故障数据,有助于定位和找到故障卡件,并通过仿真结果验证系统测试的有效性。此系统不仅能降低卡件维修时机柜内工作误碰其他卡件或电缆的概率,还可减少工作人员接受辐照剂量风险和检修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检验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规范书的要求,完成驱动机构的出厂试验,设计了控制棒驱动机构试验装置.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下简称PLC)的控制棒驱动机构试验装置实现了控制棒的提升、保持、下降和报警综合等功能.文中介绍了控制棒驱动机构试验装置的原理和实现方法,通过和驱动机构的联调试验,证明控制棒驱动机构试... 相似文献
12.
从事件原因和事件后果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核电厂发生的25起数字化仪控系统相关运行事件,找出了安全级和非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我国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并提出了需要关注和进一步改进的方面,为后续新建核电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自编码数字式控制棒位置测量指示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自编码式棒位测量系统。该系统的棒位探测器由数段导磁材料制成的控制棒驱动轴和少量测量线圈组成,每个测量线圈输出一位地址代码。用8031CPU实现地址码到棒位值的转换。该系统适用于水力学驱动控制棒提升系统,也适用于压水型反应堆磁力驱动控制棒提升系统。 相似文献
14.
结合AP1000的数字化棒位指示系统,通过分析AP1000控制棒的组成、控制棒驱动机构和棒位测量探测器布置,并从数字化测量角度指出了非接触式传感器测量、探测线圈的冗余设计和数字化数据传输等可靠性技术的应用,确保了AP1000反应堆棒位测量精度和棒位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本文叙述了反应堆保护系统停棒与汽轮机降功率子系统的系统功能、保护参数和秦山核电站控制棒组插入监测器的设计与参数选择,确定了控制棒提升上极限值和在不同工况下棒插入低位、低-低位整定值,并在热态零功率条件下加以验证。试验证明参数选择是合理的,为功率运行阶段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在实验物理和工业控制系统(EPICS)平台上开发远程监控系统,其实现的功能包括:远程监控硬件设备电压、电流、风扇转速、环境温湿度等,从而保证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探测器在满足实验需求的环境中正常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并正常运转。NIM8304高压机箱监控系统采用基于数据流的设备通讯驱动软件模块Stream Device,Wiener机箱监控系统与温湿度探测器监控系统分别采用了SNMP协议和Modbus协议进行通讯,其底层IOC(Input/Output Controller)驱动通讯模块都采用了EPICS平台上的C语言开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