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光纤传感器的性能、工作原理及其相对于传统传感器的优点,并介绍了传感器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大物博,地质条件复杂,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频发,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为了能有效保护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提出合理防控地质灾害问题的建议.本文首先阐述地质灾害的常见类型与成因,包括滑坡和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其次,较为详细地探究了防控以上问题的有效方法;最后,以提升地质灾害问题防控效果为目标,探究几点切实可...  相似文献   

3.
从目前我国城市垃圾现状出发,综述了垃圾填埋法在岩土工程研究方面国外和国内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目前的卫生垃圾填埋场的设计现状进行总结,对填埋场的设计应综合考虑的内容和因素做了简要的阐述,并对我国今后填埋场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支持向量机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智能岩石力学的研究方法中,专家系统方法是基于专家和经验判断进行问题求解的非数值分析方法,因为领域知识获取的困难,限制了其发展;而神经网络方法是基于大样本的一种方法,其推广能力较差.为了克服专家系统知识获取的“瓶颈”问题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推广能力差的问题,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支持向量机方法为岩土工程的智能化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主要介绍了支持向量机方法及其在岩土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指出其理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GIS在环境岩土工程中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自1985年提出环境岩土工程的概念以来,许多专家学者根据自身的补,对其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了GIS在环境岩土工程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实践,包括工程勘察管理及评价,地质灾害规划和分析,核废料处置等等。探讨了国内与国外该项研究的现状及差距,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指出,将环境因子加入到传统的岩土工程研究当中,使其相互协调发展是环境岩土工程的本质所在,GIS在环境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岩土工程勘察作为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在不同的建设项目中,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本文以商品房和物流园岩土工程勘察为例,从项目概况、勘察手段、场地基础地质条件、勘察举措等方面,细致全面地比较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在两种建设项目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结合工作实践,初步介绍电子表格EXCEL在岩土工程监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和论述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于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勘察中所获得的大量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基本概念、数据统计的步骤与方法及函数型式的检验等问题,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人工神经网络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神经网络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与评述。大量研究表明神经网络用于研究岩土工程问题是有效可行的,与传统方法比较有其独特的优点,这必将引起工程界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0.
结合某滑坡工程实例,介绍了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始终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过程及由此而取得的质量保证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强调了勘察工作中的质量意识和有关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表界面理论的沥青路面水损坏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沥青混合料水损坏是沥青路面主要破坏形式之一。基于表界面理论,推导出沥青在矿料表面的粘附模型和水损坏模型;通过柱状灯芯技术和插板法,测得2种矿料和2种沥青的表面能参数指标;带入模型分析得出,沥青在矿料表面的粘附趋势以及发生水损坏的趋势;讨论了沥青和矿料的表面能参数对粘附及水损坏的过程的影响;最后分析了石灰石与沥青抗水损坏能力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有效利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的多源传感器数据信息,进而提高复杂结构健康状况的正确诊断率.方法将BP神经网络与数据融合理论中的证据理论有机融合,提出一种决策级数据融合损伤识别新方法.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用1栋7自由度剪切型建筑模型的6种损伤进行了检验.结果研究发现,将BP网络和D-S证据理论相结合的综合诊断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一些损伤模式的诊断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结论笔者所提方法优于单一信息建立模型的识别能力,表明它具有较好的容错性和识别精度,用于健康监测和损伤检测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装备战损评估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战损评估是"基于效果的作战"的关键环节;根据导弹装备战场损伤评估中的难点,运用粗糙集理论研究了适于装备损伤评估的实用方法;简要介绍了粗糙集理论的基本原理;用基于分辨矩阵的属性约简方法,给出了一种装备战场损伤的评估模式;结合一个导弹装备战损评估实例介绍了一个完整的评估步骤,并给出了评估结论,对开展装备损伤评估定量研究和定性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用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建立了交互式结构损伤智能识别系统。详细阐述了软件设计的思想及其实现,并对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将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用于结构损伤识别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延拓非确定损伤理论研究以揭示损伤力学蕴涵的复杂机理.方法基于损伤、概率、模糊隶属度在[0,1]区间上协调一致性,提出了模糊随机损伤力学观念;构造解释了3类损伤变量模糊性态及对应模糊映射分布,即降半分布、“秋千”分布和组合“秋千”分布,实现了随机损伤变量模糊化自适应生成与构建;依据扩张原理及随机损伤变量满足β概率分布,对模糊集上随机损伤变量的CDF、PDF积分修正,结合当量正态理论,将三类模糊随机损伤泛函引入本构方程,完成了模糊随机有限元可靠度与模糊随机损伤同步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基于全面统计评价的初始损伤场建立,避免了常规损伤力学分析中试验及模型构造的困难.结论借助可靠度理论所得的模糊随机损伤力学模型,可全面揭示复杂工程对象在损伤模糊演变过程中具有的随机变异本质,实现局部损伤发育与结构宏观可靠度的耦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土工中常见的反复荷载下的残余变形、非均匀应力下的孔压特性。反复应力下的临界应力水平和堤坝施工中的沉降等问题。并运用室内或现场测得的资料验证了灰色预测值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自适应共振理论的结构损伤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基于自适应共振理论,提出一种基于ART2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以实现结构损伤识别的自主学习.方法采用一种改进算法来解决ART2方法中对输入矢量必须是非负实数的要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网络的输入矢量进行降维处理.结果通过对健康监测基准问题模型的计算表明,所采用的改进算法使得网络的输入扩展到整个实数域,且主成分分析方法有效地降低了输入矢量的维数,减少了网络的学习训练时间,从而提高了网络的泛化和判别决策能力.结论基于ART2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具有自组织、反馈式增量学习机能,能够在不破坏原有记忆样本的情况下,学习新的样本,可以在较强噪声环境下快速准确地识别损伤,适宜于结构损伤的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8.
提出运用变时基原理解决脉冲激振试验中的频率分辨率与时域波形精度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激励与响应之间,特征时间与特征频率的差异太大的问题。结合裂缝简支梁的脉冲激振试验,表明变时基原理能够得到较为完善的激励与响应的时域和频域波形。将激振试验结果用频率变化平方比法来进行裂缝损伤位置检测,找到了裂缝损伤的位置。结果表明,变时基原理能够较好解决脉冲激振试验中的频率分辨率与时域波形精度的问题,拓展了脉冲激振试验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高效神经网络训练及其在桁架损伤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应变模态相对变化率作为损伤指标,探索了与人工神经网络结合对桁架结构进行损伤识别的方法。利用ANSYS的命令流语言APDL编写二次开发程序,实现结构不同损伤工况下的模态自动求解过程,并定义APDL中多维数组参数,将不同损伤工况下计算得到的模态参数存储于外部设备。在人工神经网络训练阶段,再借助于Matlab软件的外部文件调用功能,将模态信息加以批量提取。数值仿真表明,本文的方法是一种高效的人工神经网络训练模式,且仅用一阶应变模态改变率就可实现对桁架结构的损伤识别,便于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漳州和黄石地区2种结构性软土进行单向与等向压缩试验,根据原状样和重塑样的压缩曲线确定了先期固结压力和结构强度.研究表明,漳州软土结构应力比在1.1~1.2之间,黄石软土在1.2~1.3之间,说明在沉积过程中产生的结构屈服压力与上覆压力基本成正比.结构强度随埋深、试验的加荷间隔、加荷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由单向压缩试验曲线得到的结构强度大于等向压缩试验曲线得到的结构强度;卸载再加载过程对结构性强弱影响不大.计算得到漳州软土结构破损系数为17.7%,黄石软土结构破损系数为14%,说明黄石软土结构性略强于漳州软土.从微观角度解释了土的结构破损主要是由颗粒间的连接方式的改变与孔隙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