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CeO2对激光熔覆Ni60合金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稀土元素CeO2对激光熔覆涂层性能的影响,以45#钢为基体、Ni60和Ni60+CeO2粉末为熔覆材料,采用激光熔覆多道搭接工艺制备了含不同含量稀土氧化物的熔覆层。通过对熔覆层着色探伤、显微组织观察、显微硬度测定的试验,分析不同含量的稀土氧化物对熔覆层表面裂纹数量、显微组织、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eO2的最佳掺杂质量分数为0.004;适量稀土元素CeO2的掺杂,可使熔覆涂层裂纹数量减少,熔覆层的显微组织更加均匀而细小;熔覆涂层表面显微硬度远高于基体,维氏硬度是基体的3.6倍,搭接区域硬度值是基体的3倍左右。这表明稀土元素的添加可以抑制裂纹、细化晶粒,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熔覆层硬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体YAG脉冲激光对预置一定配比的Ti/B混合粉末涂层进行激光熔覆,在TC4钛合金表面原位合成TiB2陶瓷增强相.利用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观察以及显微硬度测试等手段,分别对熔覆样品的物相、组织形貌和显微硬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功率为64W(其中电流140A,脉宽8~10ms,频率12~15Hz),扫描速度1.O~1.2mm/s,离焦量2mm时,可原位生成TiB2陶瓷涂层.金相观察结果表明,熔覆层与基体结合处为波形界面,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显微硬度沿截面纵向呈梯度分布,熔覆层的硬度较基底平均提高了3~4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300M钢表面激光熔覆316L不锈钢修复的实验研究,探究激光熔覆修复层的组织及性能,本文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选用316L不锈钢粉末作为熔覆材料,开展变功率激光熔覆对比实验研究。采用金相分析、EDS分析、XRD分析、电化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激光功率对熔覆层宏/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激光功率为15 kW时,在300M钢基体上熔覆得到质量最优的316L不锈钢熔覆层;熔覆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底部为平面晶组织,中下部是胞状晶/柱状晶,中上部是树枝晶/等轴晶,表层主要是等轴晶组织;激光功率为15 kW时,熔覆层硬度为基体硬度的25~3倍,更加适合具有摩擦及冲击的实际工况,且熔覆层腐蚀电位最低,为-46265mV,自腐蚀电流最小,为363×10-3mA,因而其耐蚀性能最好;不同激光功率熔覆层的阻抗大小排序为:15 kW>20 kW>10 kW。  相似文献   

4.
利用3 kW光纤同轴激光熔覆设备将Fe-Cr-Mo-Si合金粉末熔覆到Q235钢表面,制备出了耐磨的铁基合金熔覆层,通过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计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备研究了Fe-Cr-Mo-Si熔覆层的显微组织、硬度及摩擦磨损行为.结果 发现:Fe-Cr-Mo-Si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均匀致密,且无气孔、裂纹等缺陷;熔覆层主要由树枝晶组成,熔覆层/Q235钢结合面处形成了细小的平面晶组织,熔覆层与基体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熔覆层的平均硬度为642.2 HV,约为基体硬度的4倍;当载荷为50N时,熔覆层和基体试样的平均摩擦因数分别是0.621和0.512,熔覆层的磨损量仅为基体的14.6%;摩擦因数随载荷的增加而减小,磨损轮廓尺寸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大;熔覆层的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而基体的磨损机制以黏着磨损和疲劳剥落磨损为主.试验结果表明,在Q235钢表面激光熔覆Fe-Cr-Mo-Si合金粉末能够显著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5.
纳米CeO2对激光熔覆Ni基合金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传旺  李明喜 《激光技术》2006,30(3):228-231
为了研究纳米CeO2颗粒对激光熔覆层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了加入不同量纳米CeO2的Ni基合金熔覆层,利用OLMPUS PME-3型光学显微镜,XD-3A型X射线衍射仪,HV-1000型显微硬度计,MM-200型环-块磨损试验机和扫描电镜等对激光熔覆层显微组织、相结构、显微硬度、磨损性能和磨损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光熔覆层中添加纳米CeO2能够细化组织,改变凝固组织的形态。当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纳米CeO2时,熔覆层凝固组织形态为等轴树枝晶;生成了含Ce的新相Ce2Ni21B6,明显提高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熔覆层磨损由严重磨损转化为轻微磨损。但是加入过量的纳米CeO2,硬度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使用2kW半导体激光在工具钢表面熔覆高速钢粉末。在同轴送粉的粉末汇聚点与激光的聚焦点可获得无裂纹的熔覆层。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熔覆层厚度和粉末利用率增加,同时基体对熔覆层的稀释率下降。获得的熔覆层的硬度达到800Hv0.3,基体硬度200Hv0.3,表明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在表面熔覆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NiCrBSi-TiC复合涂层的组织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采用CO2 激光在TC4合金表面进行了NiCrBSi TiC混合粉末的激光熔覆试验 ,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对熔覆层的组织进行了分析 ,测试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 ,在优化工艺参数下可获得连续、均匀、无裂纹和气孔的熔覆层 ,熔覆层由TiC ,γ Ni,M2 3(CB) 6,CrB ,Ni3B等相组成。在激光熔覆过程中TiC颗粒边缘发生了溶解 ,冷却时以细小的枝晶形式析出 ,熔覆层显微硬度的平均值为Hv980。  相似文献   

8.
CeO2对镍基碳化钨激光熔覆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激光功率条件下不同含量的氧化铈对镍基碳化钨金属陶瓷熔覆层宏观质量、显微组织及熔覆层横截面硬度的影响。CeO2的掺入均能使镍基碳化钨金属陶瓷熔覆层中的相组织得到细化,裂纹大大减少,宏观质量得到显著改善。随稀土氧化物加入量的增加,稀土的细晶变质作用效果更加明显。当CeO2的含量为0.16wt%时,熔覆层的硬度达到最大约为900HV0.3~1300HV0.3,裂纹基本消失。激光功率对熔覆层的宏观质量、显微硬度及微观组织均有影响,当激光功率低于1.5kW时,难以得到连续光滑的熔覆层;当激光功率高于2.0kW时,熔覆层的晶粒长大,硬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激光熔覆过程中重熔功率对熔覆层的形貌和性能影响,采用激光重熔技术,在Ti6Al4V钛合金表面制备了铁基/TiC复合涂层。采用着色渗透探伤剂和金相显微镜观察了熔覆层表面裂纹和气孔的分布情况,利用维氏硬度计和摩擦磨损测试仪表征了熔覆层的截面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重熔功率的增加能够有效地抑制熔覆层的裂纹和气孔;在力学性能方面,重熔后的熔覆层维氏硬度约是Ti6Al4V钛合金基体的8倍,当重熔功率为1 200 W时,所制备的铁基/TiC复合涂层的平均维氏硬度达到最大值,约为1 188 HV;此外,随着激光重熔功率增大,铁基/TiC复合涂层在磨擦磨损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阻止磨粒和摩擦副对熔覆层的微切削与塑性变形,同时,熔覆层的磨损量降低,摩擦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10.
针对42CrMo材质舰船艉轴等海工装备在高盐、潮湿、重载环境下的表面腐蚀、磨损问题,本团队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2CrMo基体表面制备FeCoNiCrNb0.5Mo0.25高熵合金熔覆层,探究了FeCoNiCrNb0.5Mo0.25高熵合金激光熔覆层在不同激光功率下的组织共晶化及其对耐磨性与耐蚀性的强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FeCoNiCrNb0.5Mo0.25高熵合金激光熔覆层呈现由FCC相和Laves相组成的不完全共晶组织形态;适当提高激光功率可以促进组织的共晶化,特别是当激光功率为1400 W时,高熵合金熔覆层中部呈现为层状间距约为86 nm的纳米共晶组织;过高的激光功率导致基体中的Fe元素对高熵合金熔覆层的稀释作用增强,减弱了Mo和Nb对组织共晶化的促进作用;激光熔覆功率的增加会增强基体元素对熔覆层的稀释作用,降低熔覆层的平均硬度,当激光熔覆功率为1200 W时熔覆层具有最高的显微硬度665.8 HV1.0(约为基体的2.34倍);与基体相比,FeCo...  相似文献   

11.
U74钢轨表面激光淬火工艺及其对耐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U74钢轨表面激光淬火工艺及其对表面耐磨性能的影响。激光淬硬层分为表面过热区、均匀相变区和过渡区。淬硬层深度约为0.5-0.8mm,单道淬火宽度约4mm,表面硬度可达Hv850-Hv1000,淬硬层组织为高碳马氏体,细晶混合马氏体和少量奥氏体。激光淬火造成的组织细化和大量高碳马氏体的形成是硬度提高的主要原因。在扫描速度为6mm/秒,离焦量60mm的条件下,U74钢轨表面激光淬火的最佳功率约为1.8kW。在该功率下,可以获得最高硬度、最大硬化层深度和最佳能量利用系数。摩擦学试验表明,经过激光淬火,钢轨表面的耐磨性能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扫描速率对激光熔覆层组织及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激光扫描速率对镍基熔覆层组织及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喷涂预置涂层与不同扫描速率下激光重熔工艺在Q235低碳钢表面制备了镍基合金熔覆层,利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对熔覆层表面宏观形貌和微观组织形貌进行了观察,利用显微硬度计和电化学腐蚀法对熔覆层显微硬度与耐蚀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其它条件不变,随着激光扫描速率...  相似文献   

13.
FV520(B)钢叶片模拟件激光再制造成形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鼓风机用FV520(B)钢叶片根部气蚀裂纹的激光再制造,采用正交化试验方法优化再制造工艺参数;通过分析FV520(B)钢叶片模拟件根部破损情况,制定激光扫描修复方案,观察和分析修复部位金相显微组织及物相组成,并对熔覆层硬度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激光功率1.1 kW、扫描速度250 mm/min、送粉速率8.10 g/min及载气流量150 L/h为该再制造系统下该材料优化工艺参数;采用多种扫描路径相综合的修复方式,减少层间热累积效应,使修复件尺寸精度保持在0.8 mm之内;熔覆层和基体为良好的冶金结合,熔覆层表面显微硬度最高,平均值达到675 HV0.2,结合界面处硬度值达到610 HV0.2,具有较好的组织结构和硬度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2kW横流CO2激光器在45#钢表面上激光涂敷蒙乃尔合金与稀土陶瓷混合粉末,利用HX-1000型显微硬度计及金相显微镜来分析观察涂层表面硬度分布情况及涂层与基体之间的金相显微组织形貌。结果表明,由于稀土陶 粉末的加入,涂层表面的化学成份、显微组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涂层与基体之间的冶金结合强度大幅度提高,对实际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荣禄  牛伟  刘录录 《中国激光》2007,34(s1):12-15
采用5 kW横流CO2激光器,在ZL102合金表面熔覆Al2O3颗粒增强的Al-Si合金复合涂层,探索了激光熔覆工艺参数对涂层质量的影响,分析了涂层的微观组织,测试了涂层的硬度和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优化工艺参数下可以获得连续均匀、无气孔和裂纹的涂层,涂层的组织是在α固溶体和α固溶体+Si共晶的基体上均匀地分布着Al2O3颗粒,Al2O3颗粒尺寸在10~20 μm之间,与涂层基体结合紧密。涂层与基材之间呈典型的外延生长界面,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涂层的硬度在Hv190~260之间,比基材提高了约2倍,涂层的耐磨性能比基材提高了约4倍。  相似文献   

16.
碳钢表面激光熔覆WC-TiC-SiC-Co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思玉  王必本 《激光技术》1994,18(2):110-113
本文介绍了在20用表面利用大功率CO2激光束熔覆WC-TiC-SiC-Co的研究,对熔覆层进行了物相分析,用扫描电镜观察并分析了处理后样品的显微组织,对熔覆层的硬度分布和耐磨性能进行了测试,同时对熔覆层形成的机理作了初步的讨论,结果表明:利用大功率激光束可在低质钢材表面熔覆WC-TiC-SiC-Co,它是提高全属材料表面性能的优异方法。  相似文献   

17.
碳钢表面激光熔覆WC-TiC-SiC-Co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在20用表面利用大功率CO_2激光束熔覆WC-TiC-SiC-Co的研究,对熔覆层进行了物相分析,用扫描电镜观察并分析了处理后样品的显微组织,对熔覆层的硬度分布和耐磨性能进行了测试,同时对熔覆层形成的机理作了初步的讨论,结果表明:利用大功率激光束可在低质钢材表面熔覆WC-TiC-SiC-Co,它是提高全属材料表面性能的优异方法。  相似文献   

18.
K418合金激光熔覆Ni-Cr-Ti-Al涂层的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球磨法获得混合均匀的Ni-Cr-Ti-Al熔覆材料;并利用CO2激光器在K418镍基高温合金表面制备了不同化学成分的Ni-Cr-Ti-Al涂层;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探讨了不同成分涂层与基体合金的结合情况。分析比较了Ni,Ti和Al含量对熔覆涂层的组织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熔覆过程中,Ti,Al合金元素与Ni相互作用将形成Ni2TiAl,Ni3(Al,Ti),Ni3Ti和NiAl金属间化合物相;Ni-Cr-Ti-Al熔覆涂层以Ni3(Al,Ti)相形成的枝晶组织为主,Ni2TiAl,Ni3Ti及NiAl相分布在Ni3(Al,Ti)枝晶间;其中,Ni66.11Cr7.35Ti14.39Al12.15熔覆涂层形成了TiAl合金与K418合金之间成分和性能的良好过渡,为实现TiAl合金/K418合金异种合金间的扩散连接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9.
黄哲  杨广峰  崔静 《激光与红外》2022,52(9):1322-1326
为解决航空发动机热端叶片的高损耗现状,提高叶片的表面性能以延长服役寿命,通过对镍基高温合金K417G表面进行变参数激光熔覆制备GH3536涂层,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RD衍射仪等仪器对熔覆层的宏观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并结合EDS能谱仪元素分布及偏析结果综合检测结果研究激光功率变化带来的熔覆层的成型质量以及性能影响。分析了熔覆层表面区域以及和基体结合区的裂纹缺陷程度以及缺陷形成原因,并通过对比激光功率变化带来的元素偏析影响与裂纹分布的关系,达到工艺参数优化的目的。熔覆层与基材结合界面呈波浪状,且于一定范围内,随着激光功率提升,熔覆层与基体组织交界区域的裂纹明显减少。熔覆层中元素偏析情况,随激光功率降低愈发明显以及伴随晶枝组织的生长方向偏转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