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黄河下游现行的几种引黄灌溉模式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科学总结,首次提出了以当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标准,将引黄灌溉模式概括为补源灌溉和非补源灌溉两大类,并对引黄补源灌溉的概念做了新的界定。这一新概念的提出,为今后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的战略转变澄清了思想和理论上的障碍。明确提出黄河下游黄灌溉战略转变的方向是大力发展引黄补源灌溉,全面阐述了实行这种战略转变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粮食安全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利民 《中国水利》2007,(13):46-48
保障粮食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灌溉。黄河流域引黄灌溉促进了农作物需水结构的调整,保证了粮食稳产高产.对流域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从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农作物需水量着手,分析了黄河下游水资源与引黄灌溉的关系.以及引黄灌区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保证黄河下游粮食安全需要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滨州市地处黄河下游,属黄河冲积平原.引黄灌溉对滨州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通过对引黄灌溉干渠大堤工程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4.
1 下游引黄现状及水库供水任务 1.1 下游引黄现状 近几年来,黄河下游年引黄总水量达108.5亿m~3(统计期为1983~1990年,下同),扣除少部分城镇生活、调剂内河、淤改用水及向外流域输水,灌溉用水约97.0亿m~3,占下游引黄总水量的89.4%。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用水主要集中在3~6月的春灌期,而此时适逢黄河的枯水季节。据统计,近年来3~6月引水约占全年引水量的51.5%,相当于同期来水的54%;7~9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发展历程与面临的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发展历程与面临的新问题。结果表明,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历程,引黄灌溉事业也经历了初办、大办、停灌、复灌、到稳固发展的几个阶段。小浪底水库投入运行,为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黄河下游河道的冲刷严重影响了灌区的引水条件,引黄灌区传统的减淤调控运行方式受到了挑战,安排沉沙区也日趋困难。  相似文献   

6.
泥沙在灌区中优化配置是引黄灌溉事业持续发展的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使河床高出两侧地面,利用河床居高临下的特点,发展引黄灌溉事业,将背河洼地做沉沙池沉沙,清水通过渠道灌溉农田。随着引黄灌溉事业的不断发展,可用作沉沙池的低洼盐碱荒地越来越少,有些灌区采用“以挖代沉”方式,把输沙渠中淤沙清淤到渠道两,民了人为沙化,恶化了环境。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境内,可以使用黄河水进行灌溉的地区是主要的棉粮产地,实现对这个区域内的作物进行有效的灌溉,能够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用水量正在不断上升,再加上气候的变化,导致黄河下游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为了尽快缓解这种现象,必须对黄河下游的引黄灌溉模式进行创新,有效地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文章对黄河下游引黄灌溉模式的创新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黄河水资源利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滨州地处黄河下游,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水资源缺乏地区。黄河水源是区内主要的客水水源,通过分析引黄灌溉主要影响因素,给出引黄灌区灌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引黄供水灌溉模式的特点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黄供水灌溉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作者就各种供水灌溉模式的工程灌溉特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从引黄形式、灌溉方式、泥沙处理和水沙综合利用等对供水灌溉模式的适用性进行了综合比较。指出供水灌溉模式并存、水沙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防洪和节水灌溉兼顾是黄河下游供水灌溉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灌区引黄灌溉需水预测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建立了黄河下游灌区引黄灌溉需水量中期预测方法。分析了引黄灌溉需水预测基本原理,阐述了作物需水量、有效降水量、斗渠以下灌溉水利用系数、引黄灌溉需水量分离等引黄灌溉需水预测的关键参数和方法。作物需水量可采用修订的Valiantzas方程进行预测;有效降水量预测可采用美国垦务局推荐方法;斗渠以下灌溉水利用系数可采用该系数与末级渠道灌溉控制单元至支渠分水口的距离、渠道衬砌率等的线性方程估算;引黄灌溉需水量的分离可采用高精度遥感技术确定引黄灌溉面积,并通过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从灌区供水水源中分离出引黄供水需求量。上述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可以为黄河下游农业用水需求预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用水户参与管理使灌区充满生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始建于解放初期的1951年,以其“新中国引黄灌溉第一渠”享誉国内外。在近50年的灌区工程建设、管理、科研等方面为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的发展,创造了许多先进经验和成果,是引黄灌区的窗口。  相似文献   

12.
大柳树水利枢纽与黄河下游断流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断流日趋严重,对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通过对黄河下游断流特点和大柳树水利枢纽运行方式的分析,说明修建大柳树工程不会加剧黄河下游断流,5—7月份加大放水还可缓解下游引黄灌溉期的供水矛盾,并提高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群的运行质量。  相似文献   

13.
论内蒙河套灌区盐碱地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内蒙河套平原的引黄灌溉事业,很早以前就享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声誉。解放后为更好的扩大灌溉效益,一九六一年建成了黄河三盛公枢纽及引水总干渠,正待进一步扩建河套灌区之际,黄河下游山东,河南省的引黄灌区提出了引黄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发展的问题。从此以后,内蒙河套引黄灌区也就跟之变成了土壤次生盐碱化的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泥沙问题。如何合理处理利用引黄泥沙问题始终围绕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发展的不同阶段。本文从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在不同发展时期面临的泥沙淤积问题为着眼点,综述了灌区发展及泥沙治理的4个历程,分别为灌区建设与泥沙处理阶段、灌区发展与泥沙治理利用阶段、灌区节水与泥沙远距离输送阶段和灌区泥沙资源化与水沙配置阶段。针对目前黄河下游引黄灌区面临的主要水文问题,指出灌区水沙资源优化配置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配置目标是共同协调配置灌区的水资源与泥沙资源,配置方法是多目标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黄振平  周振民  周兰香 《人民黄河》2002,24(3):26-27,45
针对黄河下游引黄灌区不同灌溉模式,在对模糊综合评判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优化灌溉模式评判指标,建立模糊集合评判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对各类灌溉模式进行了评价,使一直沿用的传统引黄灌溉模式定性分析定量比,使决策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影响黄河下游引黄水量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对运用双并联前向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黄河下游灌区引黄水量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双并联前向神经网络模型的计算过程及其学习方法。通过编程用计算机对黄河下游引黄水量进行了预测,预测计算结果表明:与一般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相比,双并联前向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计算精度高、泛化能力强等特点,能够正确反映黄河下游的引黄水量。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引黄泥沙处理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国安 《中国水利》2000,(10):32-32
经过40余年的引黄灌溉,历史上沿黄两岸留下的沙荒盐碱低洼地,通过引黄放淤改土大都变成了良田。两岸的洼地,也已沉沙基本利用完毕,现在沉沙征地已十分困难,但是每年从黄河引进泥沙仍超过1亿t。这已成为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亟待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引黄泥沙处理的主要途径 黄河下游均为无坝引水,由于黄河泥沙多而细,引水必然引沙。大量泥沙入渠,必须妥善处理,走综合处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道路。 1.选择合适的取水口位置 从黄河实测的含沙量沿水深分布来看,水面含沙量小而颗粒细,近河床含沙量大而颗粒粗,泥沙沿水深分布很不均匀。从各种粒径含沙量沿水深分布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人民胜利渠是建国初期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灌区,它开创了在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的新纪元。开灌三十年来,为改变新乡地区面貌、发展工农业生产以及向天津和卫河两岸城镇供水发挥了巨大作用。一九八二年四月十三日至十七日,由新乡地委领导同志主持召开了新乡地区人民胜利渠引黄开灌三十周年纪念会。水电部有关司局、黄委会、河南省水利厅、有关省地水利部门以及科研单位、大专院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不同计量时段对黄河下游灌溉引沙量计算值的影响,认为用日含沙量计算,更接近实际引沙量,并能减少一些高含沙洪水期间不引灌的影响,但计算结果偏大,由此看出,灌溉经出了水,但引水沙量并不是很大,而且加重了下游河道淤积,因此应提倡节水灌溉,最大了了减少引黄水量。  相似文献   

20.
由水电部农水司和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管理工作座谈暨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2月10日至16日在河南新乡市召开。会议回顾了黄河下游引黄灌溉走过的路程,总结了“六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