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神农是华夏文明史前期的一半人半神始祖,神农氏以火德王,被后世尊号为炎帝,早于轩辕黄帝。神农时期在天文方面已奉祀大火。神农炎帝与大火,应为天文、人文始祖或文明萌始的标志。据今约在12000-25000年前。史前期的考古实践表明,学界对前人活动能量估计偏低,因而,对史前文化与文明突破性进展或发现,仍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2.
神农是华夏文明史前期的一位半人半神始祖。神农氏以火德王,被后世尊号为炎帝,早于轩辕黄帝。神农时期在天文方面已奉祀大火。神农炎帝与大火,应为天文、人文始祖或文明萌始的标志。据今约在 12 000~25000年前。史前期的考古实践表明,学界对前人活动能量估计偏低,因而,对史前文化与文明突破性进展或发现,仍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3.
神农是华夏文明史前期的一位半人半神始祖。神农氏以火德王,被后世尊号为炎帝,早于轩辕黄帝。神农时期在天文方面已奉祀大火。神农炎帝与大火,应为天文、人文始祖或文明萌始的标志。据今约在12000~25000年前。史前期的考古实践表明,学界对前人活动能量估计偏低,因而,对史前文化与文明突破性进展或发现,仍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4.
神农是华夏文明史前期的一位半人半神始祖。神农氏以火德王,被后世尊号为炎帝,早于轩辕黄帝。神农时期在天文方面已奉祀大火,神农炎帝与大火,应为天文、人文始祖或文明萌始的标志。据今约在12000-25000年前。史前期的考古实践表明,学界对前人活动能量估计偏低,因而,对史前文化与文明突破性进展或发展,仍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5.
神农是华夏文明史前期的一位半人半祖始祖。神农氏以火德王被后世尊号为炎帝,早于轩辕黄帝。神农时期在天文方面已奉祀大火。神农炎帝与大火,应为天文,人文始祖或文明萌始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在传说和史籍记载中,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领导的原始氏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开拓了华夏文明,也孕育出管理思想的萌芽。论述了炎帝神农氏首创原始农业并教民耕种、发明和改进农业生产工具和方法等农业方面的管理思想,在制度方面规定男耕女织的性别分工制度、首辟原始市场和交换制度、创立择地而居的定居生活制度等制度管理方面的思想;分析了炎帝精神文化中的务实精神、公平和谐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以及勇敢拼搏和无私奉献精神对中国管理思想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他(她)首创种植业,发明耒耜等农业生产工具,削木为弓,制作陶器,发明医药,奠定了原始纺织业基础,提出了地理观念,创立了原始天文历法学,首创煮盐法,建立集市,发明牛耕,凿井取水,发明原始乐器,为中华远古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炎帝神农时代大约距今8000年至6000年左右.炎帝神农氏的诞生地,史籍有“生于烈山“说和“长于姜水“说.炎帝的陵寝史籍记载只酃县一说.葬在“长沙茶乡之尾“炎帝陵的是第一代炎帝.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的关系是同源共祖、前后相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炎帝神农氏部落的迁徙,是炎帝后裔遗迹多地俱存、炎帝传说遍布南北的一个重大原因。以文献记载为基本史料,以地方遗迹为参照,以炎帝神农氏迁徙的线路为线索,分析炎帝部落迁徙的原因、活动的范围,这对厘清炎帝部落迁徒脉络、科学分析各地争议缘由极具价值。  相似文献   

10.
茶陵是神农氏炎帝的安寝之地,其野生稻系我国现今分布在北纬26°线以北的普通野稻之一,此前尚未有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专门研究。本文通过对茶陵野生稻进行物理形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初步揭示了其与现代栽培稻各品系、稻种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探索茶陵野生稻在稻作农业起源与炎帝文化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取得了具有深刻意义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现代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和汉文与古彝文古籍记载,以及民族古文字学、历史地名学、稻作和旱作农业起源、制陶和造船工艺史、原始夭文历法、原始宗教、血型遗传学等多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来看,炎帝文化是炎帝氏族于约1万年前在洞庭湖畔与楚湘丘陵地区的石器时代晚期燧石文化基础上发群起来的新石器早期文化,是中华文明与世界远古文明的原胚,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农耕文明与世界农耕文明的诞生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洞庭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湖”,也是世界文明的“母亲之湖”。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萧何前期对其时政治局势的认识,通过萧何所立诸功以及三次为刘邦所疑所释,塑造出一位处惊不变、思想明智,又懂得明哲保身的严明政治家形象。  相似文献   

13.
汉武帝独尊儒学,实际上是独尊《公羊》学,公羊学属齐学。齐学的权变特征,与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的个性是十分合拍的。汉武用人,绝非“独用儒生”,所谓“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这是汉代所崇尚的“霸王道杂之”的治国之术在取士制度上的反映。并不能因此将武帝政治的开放理解成“独尊儒术”的产物。充其量可以说,“独尊儒术”开武帝政治开放之一途。武帝政治开放归根到底是将政治从汉初军功集团的独霸状态中解放出来,但又并非向全社会的开放,而只是将政治的军功集团独占向皇帝个人专断的让渡。  相似文献   

14.
陈毅在长期的中国武装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其富有时代特征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一是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人民的知识分子,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的论断,为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作科学定位;二是尊重知识,重视知识分子在军事、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三是为知识分子提供工作条件和生活便利,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5.
密切联系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决定着党的事业成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政治文明,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要实现的目标。坚持群众路线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在本质要求、价值取向、实践主体和发展路径等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6.
1964年,中共中央与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形势做出开展“三线建设”的决定,至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形势逐渐缓和,“打仗”的危险逐渐解除,“三线建设”中建设的工厂逐步转型,称为“军转民”。吉林省的“三线建设”过程与全国大体一致,自1965年开展自身的“小三线建设”,同时向其他“大三线”地区派出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支援;1970年建设“五五工程”后也出现了省内的“大三线建设”。吉林省的三线建设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吉林省的支援建设、吉林省内的“小三线”建设和“大三线”建设等方面厘清吉林省三线建设的史实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三线建设”的开展过程和情况以及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相关的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以中原汉族为核心、以农业文明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国家。农耕特色和儒家伦理秩序的结合,形成中国特有的历史文明。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描绘了中国人与土地的关系,虽然这部作作品颇受争议,但是赛珍珠牢牢把握住了几千年农业文明和封建文化整合而成的中国人的传统生存状态,她以“土地”为媒介描写中国,目的就是要将真正的中国介绍到西方。  相似文献   

18.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目前高层建筑的发展情况,结合国内外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经验教训,通过分析深圳大信大厦等工程实例,对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关键问题和如何贯彻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作了探讨,指出了深圳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东南天子气”之演生与江南区域政治格局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一如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然而,自先秦至两汉,中国政治的重心是在黄河流域,但在这一历史的漫长岁月中,江南地区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政治势力的演生不断加剧。汉魏之际,随着中原统一王朝的崩溃,江南地区便日益成为传承中原封建文明的正朔所在。着重探寻秦汉四百年间,江南地区政治势力与区域格局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