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实验室模拟废水为进水,在SBR反应器中利用好氧颗粒污泥进行N、P的去除效率研究.研究表明:在运行周期约为4h,进水COD控制在500~1200 mg/L之间,室温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对COD、氨氮、硝氮、TP的去除率稳定维持在97%、95%、92%、86%,说明好氧颗粒污泥特有的结构特性和生物特性有利于脱氮除磷. 相似文献
2.
新型合成材料及其脱氮除磷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天然沸石和泥炭作为原材料,水泥既作为粘结剂又作为原材料,同时添加一定量的外加剂,研制了一种具有一定抗压和抗拉强度并同时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新型环保合成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天然沸石:泥炭质量比为7:1,合成材料的耐水性能良好,其抗压强度高于混凝土实心砖等级标准中的最低等级MU15,抗拉强度高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标准中的最低等级C15,对氨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良好,遵循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及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4.
MBR的脱氮除磷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厌氧/缺氧池/好氧MBR工艺处理模拟的城市生活污水,就系统主要的运行参数对氮磷去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N、TP、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80%、90%、95%以上,出水各项指标完全满足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6.
7.
8.
城市污水生物除磷脱氮工艺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城市污水生物除磷脱氮工艺方案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供选择的主要工艺类型及特点 ,并针对我国的污水排放标准和污水水质特点 ,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城市污水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概述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同时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几种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的原理和研究现状,并认为随着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研究和开发经济、高效、低能耗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将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同时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几种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的原理和研究现状,并认为随着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研究和开发经济、高效、低能耗生物脱氯除磷技术将成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12.
13.
人工快渗(CRI)系统是一种广为人知的无动力生态处理技术措施,但传统CRI系统存在对氮、磷去除率普遍较低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海绵铁、沸石、火山岩、红壤土和杂沙作为填料,构建了一个改良型CRI系统,在水力负荷为1 m~3/(m~3·d)的条件下,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试验进水,进行为期20天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运行16天后出水TP、TN和NH_3-N浓度均趋于稳定,稳定后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0.21 mg/L、8.38 mg/L和2.34 mg/L,能分别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的0.5 mg/L、15 mg/L和5 mg/L的限值。TP、TN和NH3-N三项指标的总平均去除率为84.44%,远高于传统CRI系统的44.06%总平均去除率。该研究成果为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提供了一项行之有效的生态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氧对厌氧氨氧化菌有毒,但在颗粒污泥和生物膜中的厌氧氨氧化菌对氧有较高的耐受能力,并且聚磷菌能消耗影响氧氨氧化菌生长的氧。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无需有机物的参与,聚磷菌释磷需要吸收有机物,少量有机物的加入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活性影响不大。亚硝酸盐是厌氧氨氧化菌氧化氨的电子受体,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对反硝化聚磷有抑制作用,但合适浓度的亚硝酸盐(该浓度可以通过驯化来提高)可以作为反硝化聚磷菌吸磷的电子受体。厌氧氨氧化过程中有硝酸盐生成,反硝化聚磷菌能利用这部分硝酸盐。另外,两类菌都适宜于中温略偏碱性的环境。因此,通过创造同时对厌氧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聚磷菌有利的微生态环境,发挥两者在脱氮除磷方面的协同耦合作用,达到高度脱氮除磷,是极有前景的废水厌氧(缺氧)处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将单细胞蛋白核小球藻和活性污泥按照V藻∶V泥=1∶1的比例包埋于聚乙烯醇中制成小球,形成固定化藻菌共生系统,用来去除模拟污水里的氮磷。实验表明,不同的小球浓度的脱氮除磷效果不同,最佳效果的藻菌小球浓度为V球∶V水=1∶4 5,在60h的周期中,TN去除率为76 79%,TP的去除率在90%左右,小球浓度太低(V球∶V水=1∶9)和太高(V球∶V水=1∶3,1∶2 25,1∶1 8)则TN和TP的去除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研究探讨了壤土和砂土上施用城市污泥对地下水中氮和磷的影响。以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生污泥和庞各庄堆肥厂的堆肥作为土壤施加的污泥源,采用自制土柱淋溶模型的方法研究壤土和砂土上施用不同污泥量时灌水对土柱中pH、氮、磷的淋出情况,测定分析淋滤液中的pH值、总氮和总磷。实验设计4种处理,分别为污泥施用量占土壤干重的0(不施污泥,对照处理)、2%、4%和6%。实验结果表明:淋滤液的pH值显著变低;总氮和总磷以波动方式逐渐降低,并随淋洗次数的增多逐渐低于空白对照水平,而且壤土和砂土中淋滤液的变化规律不同。污泥添加2%时淋滤液氮磷含量最低,堆肥添加4%时淋滤液氮磷含量最低。污泥施用到壤土和砂土上,适量时不会造成地下水氮磷的污染,同时有益于土壤养分的保持,减少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