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缓解软件危机,许多人寄希望于软件重用技术,软件重用被认为是提高软件生产率和质量的关键,本文着重介绍了作者设计开发的一个支持软件重用的一体化软件开发环境SSRE,介绍了SSRE体系结构,各部分功能,主要工作流程以及软件构件的描述形式。利用SSRE,用户能够使用此环境中重用构件库中的软件构件,高效率地开发出高质量的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agent的程序理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少锋 《计算机科学》2002,29(5):131-133
一、引言软件逆向工程的研究是软件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而实用的研究内容。逆向工程是在给定源代码的情况下理解软件结构的一个途径,其目的是标识软件系统中的构造块,抽取结构依赖关系,为系统创造另一种更高抽象形式的表示。软件逆向工程是基于以下的假设:构造软件系统的过程是从问题域到实现域的映射过程,这种映射是在正向工程中完成的,而且也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可以在不同的抽象级别上被重构。程序理解是软件逆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程序理解技术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1)对软件复用的支持,用于标识可复用的软构件;2)对软件测试的支持,有助于选择测试用例;3)用于设计验证和错误检测等;4)对软件维护的支  相似文献   

3.
软件重用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件重用是指在构造新的软件系统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软件成分,本文从实现,设计和体系一个层次上讨论了几种软件重用方法。文中指出,抽象是软件重用技术的基础;面向对象的一些机制可以有效地支持软件成分的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是目前最成功的软件重用技术。建立丰富的软件可重用成分库和建造用于管理可重用成分的软件开发环境,就可以形成基于软件重用的新的软件开发范型。  相似文献   

4.
曹奎 《微型计算机》1995,15(1):35-38
本文针对软件重用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提出了一个重用程序设计套式和程序设计模式的交互式软件重用支持系统IPSR,并着重讨论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部件库组织,部件重用模型以及重用部件的编程支持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软件行业走向工业化的主要障碍是软件生产率和厦量的提高,软件重用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软件的构件化为软件重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详细介绍了构件技术,分析并比较了三种主流的构件模式的优缺点,探讨了基于构件技术的开发过程、设计原则,以及构件库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构件由于其本身的诸多特性,正在成为软件开发的一个热点,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被视为解决软件危机,提高软件生产效率和质量的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构件重用的目标是达到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的重用.  相似文献   

7.
软件重用是提高软件生产率,降低软件的生产成本的有力手段,本文介绍了一个支持软件重用的面向对象市场需求预测系统-OOFMD,通过OOFMD系统的重用与集成机制分析,给出了软构件的定义和复合构件的复合规则,阐述软件重用和软件集成的原理和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UML和构件的ERP软件生产线描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ERP软件的开发需要借助于软件重用的思想和方法,软件生产线和构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了软件重用的实现。作为目前流行的建模语言,UML并不能很好地描述软件生产线的可变点和构件设计。本文在第2节首先分析了软件生产线的可变点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UML的软件生产线可变点描述方法;然后给出了基于可重用构件的软件生产线描述方法;最后给出了构件设计和接口设计应该遵循的几点原则。经过实践检验,该软件生产线的描述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构件的嵌入式实时软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嵌入式实时软件面临着规模大、复杂性高而开发周期相对较短,必须具备可定制和演化的能力等挑战,因此一个重用性高、扩展性和维护性好的软件框架显得非常必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构件的实时软件框架CBRTSF,它在其实时构件模型RTC的接口中显式定义了构件需要的服务——输入方法,并将接口中的每个方法赋予优先级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方法连接来描述构件间的交互,采用基于方法连接的可抢占优先级调度算法,从而得到一个全构件化的实时软件框架。最后,我们举了CBRTSF的一个应用例子,并将CBRTSF与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比较分析,说明了CBRTSF在满足系统实时性、重用性、扩展性和维护性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软件重用被视为解决软件危机、提高软件生产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传统的软件重用的活动仅限于机构或企业的内部,随着Internet应用的逐渐普及,WWW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分布式信息空间,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信息源,也对软件重用技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跨平台、分布式的特点为软件重用的应用实践活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文中提出了在WWW上开发软件重用环境的思想,并由此设计了DSSRE系统。该系统基于SSRE,并了一个分布式、面向对象的支持软件重用的开发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多Agent的Internet上JavaBean构件挖掘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构件的开发是软件重用的主流技术,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地在Internet进行构件挖掘的方法或工具.目前流行的构件库的建设方法之一是人工建设构件库并为用户提供查询接口,这种方法为用户提供了较高的查询效率但是带来了沉重的维护负担。另一种方法是按照用户的查询要求直接到Internet上去为用户搜索构件,这种方法避免了构件库的维护,但是查询效率较低。本文以Java Bean构件为研究对象,在对JavaBean构件的发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的前提下,结合多Agent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JavaBean构件挖掘方法。该方法利用及时反馈服务模式和订阅服务模式提供用户需要的分布在Internet上JavaBeans构件接口和函数信息。  相似文献   

12.
从源程序中获取可重用构件—对象和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重用被广泛地认为是提高软件生产率和质量的关键。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对象类是一种很好的可重用构件形式。为了快速获取和积累可重用构件,本文研究从源程序中获取对象类的问题,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从命令式语言程序中获取对象类的方法和规则。该方法能够从被分析的软件中提取尽可能多的可重用性较好的大粒度和小粒度的对象类。  相似文献   

13.
基于软件重用的报表构件生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IS(信息系统)中报表的处理过于烦琐,本文在基于软件重用的基础上,对各类报表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报表构件模型,使得用重用的构件组装报表成为可能,并且根据此思想,建立了报表模板库,开发出报表构件生成系统,实现了报表的构件化管理和重用,并应用于实际的IS开发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分析软件可重用性问题.利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中的对象、类及类的继承,开发可重用软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给出了基于对象重用的软件生成系统的设计。该系统是以可重用软构件库为核心的集成化支撑环境,它解决了软构件的定义、生成、组织、检索、重用等问题,能实现软件系统的自动生成  相似文献   

16.
构件是实现软件重用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一个基于Delphi多线程的串行通信构件的体系结构,提出了一个适用于该结构的多线程调度算法模型,讨论了在多任务并发执行环境下的多线程串口程序设计方法,以及基于这些模型和方法的串行通信构件实现的一般过程。所实现的构件在仓库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已成功应用,具有较强的重用性、可靠性、适应性及多线程并发控制特点。  相似文献   

17.
软件重用技术和开发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德斌  张雪松 《计算机工程》2002,28(3):83-84,116
研究和探讨了基于可重用构件库的软件开发模式,并提出了实施软件重用技术的组织结构框架和管理过程,为软件企业实施软件重用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象重用的软件生成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给出了基于对象重用的软件生成系统的设计 .该系统是以可重用软构件库为核心的集成化支撑环境 ,它解决了软构件的定义、生成、组织、检索、重用等问题 ,能实现软件系统的自动生成 .  相似文献   

19.
制造控制系统的软件构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制造控制系统软件的有效重用,提出了制造控制系统软件构件的描述模型,保证软件构件描述与可执行代码之间的一致性。通过领域分析,将制造控制系统的软件构件接口与实现分离,信息与功能分离,构件之间通信通过独立的数据对象实现。消除了软件构件之间的网状调用关系,简化了应用软件结构和软件设计,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性和重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焊接过程监测系统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焊接产品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要开发出实用的监测软件系统面临着诸如:开发周期长、成本高,系统通用性差、集成难度大等困难.软件重用技术能够为解决上述困难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事实上,在目前焊接过程监测软件开发领域中,软件重用意识不高,可重用构件和架构还很缺乏.于是,尝试运用软件重用技术对焊接过程监测系统的架构和构件进行分析和设计.实验室中的系统开发实践表明,运用软件重用技术建立领域架构和构件库并使之逐步完善,可以使得焊接过程监测系统的研制和开发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