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借助多个3GHMC1500/1100型重介质旋流器单机检测数据,获得了精煤实际产率与邻近密度物δ±0.1含量的回归方程和二段分选密度增值△δ,以此对设备的分选指标创立了一套简便的计算方法,有助于煤炭分选方案咨询和论证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超细粉碎技术在降低精煤灰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炼焦煤选煤厂总精煤产率,提出了通过降低浮选精煤灰分,提高选煤厂总精煤产率的技术路线,即超细粉碎煤泥中间产物,致使其中的无机矿物和有机可燃体充分解离,采用絮团浮选的方法分选出灰分较低的浮选精煤,在保持现有总精煤灰分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提高重选的分选密度,提高重选精煤的灰分,由此达到较大幅度提高全厂总精煤产率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持全厂总精煤灰分不超过9.50%时,重选精煤的产率由现有的69.25%提高到75.79%,全厂总精煤产率增加了6.54%.  相似文献   

3.
牛祯 《煤炭工程》2022,54(4):172-175
在较低的床层密度下,干扰床的精煤分选效果不佳。为了提高干扰床分选机的分选床层密度,增强按密度分选的作用,进而提高干扰床分选效果,研究了干扰床层添加重介质的分选效果,分析了干扰床层内密度变化和干扰床层内Hδ50位置,并进行了变径重介干扰床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重介质前,床层的平均密度和分选密度分别为1.18g/cm和1.46g/cm,添加重介质后分别为1.295g/cm和1.45g/cm|添加重介质后精煤产率提高2.36百分点,精煤灰分降低0.17百分点|干扰床内,随着高度的增加床层密度逐渐降低,密度越高降低速率越大|随着密度增加,Hδ50升高,干扰床床层密度的梯度场变化增加,密度稳定性变差,Hδ50波动增大|变径干扰床分选效果优于普通干扰床。  相似文献   

4.
《煤炭技术》2017,(12):277-279
为提高新型液固流化床分选粗煤泥的效果,考察了主要参数对新型液固流化床分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精煤产率和精煤灰分随着上升水流流量增大而增大;精煤产率和精煤灰分随着脉动频率和脉动幅值变大呈现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选煤技术》2022,(2):86-90
为解决三河口选煤厂重介质旋流器分选过程中PID控制对合格介质密度控制调节能力有限等问题,采用系统辨识构建合格介质密度与精煤灰分数学模型,建立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的智能密度控制系统,提高了合格介质密度控制精度,改善了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效果。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在合格介质密度控制中应用效果良好,有效抑制了重介质选煤环节随机性干扰,实现了合格介质密度的稳定、动态调节,使精煤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大大降低了精煤灰分波动幅度,稳定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解决粗精煤产率偏低和灰分较高问题,对影响干扰床分选效果的各因素进行了择优实验。结果表明,分选密度和上升水量均是影响粗精煤产率和灰分的显著因素。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分选密度和上升水量分别为1.47g/cm3和107m3/h时,粗精煤灰分为14.65%,其产率为64.21%,综合精煤灰分降至要求值以下,其产率提高近0.6%,分选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正> 选煤的理论可选性曲线是从理论上推算选煤效果,与实际的选煤效果有一定差异。实际可选性曲线若与理论可选性曲线组成复合选煤曲线(β、β’、λ、λ’、θ、θ’、δ),就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生产管理和选煤厂工艺流程计算。本文论述了实际选煤曲线的绘制方法及复合选煤曲线的应用。用其配合“快灰”结果或设计给定的精煤灰分,可及时得出精煤、中煤、矸石等产品的产率、灰分、分选效率和可选性。  相似文献   

8.
实现重介质选煤自动化,可以稳定精煤灰分,提高精煤产率,文中针对重介质分选系统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较为全面的对重介质分选系统的信号测量,运算控制和执行仪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煤炭部颁布的《中国煤炭可选性评定标准》(MT56-81)(以下简称为《标准》),规定可选性等级采用“分选比重±0.1含量法”进行评定.±0.1含量按理论分选比重;理论分选比重按指定的精煤灰分确定;当采用的理论分选比重小于1.7时,则以扣除沉矸为100%计算±0.1含量.该《标准》经过两年多的应用,遇到如下问题:一、使用不方便.因为理论分选比重按指定的精煤灰分确定.这个指定的精煤灰分,一般不可能与浮沉组成表上的浮物累积灰分相一致,理论分选比重也就不可能从浮沉组成表上直接查得.这样,就需要根据浮沉组成先绘制β、σ等理论可选性曲线图,然  相似文献   

10.
对沙曲选煤厂不同选煤方法及分选指标的评休,认为把握好跳汰机操作制度,调整好精煤灰分是提高精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湖南第一工业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某储配煤基地工程概况,主要包括系统能力设计、受煤系统设计、储煤系统设计、配煤系统设计以及装车系统设计等,详细描述了各系统的主要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煤化工基地原料煤配煤中心一期工程的设计概况,主要包括系统能力设计、卸煤系统设计、储配煤系统设计、输煤系统设计、配煤专家系统设计及建构筑物设计等,详细描述了各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设计特点和操作方法等。配煤中心一期工程的建成投产,为其它大型煤炭储配煤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宁超  杨振宁 《煤》2011,20(2)
文章通过对陕渑煤田区域地质和煤层发育情况的研究,分析了区内二1煤层聚煤特征、厚度变化规律和影响二1煤层聚煤特征及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二1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聚煤环境和后期构造形变。该研究对区域煤炭资源预测评价及煤田地质勘查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云南瑞气化工有限公司15万t/a二甲醚项目采用碎煤加压气化(鲁奇炉)工艺技术,煤种选用云南小龙潭褐煤。设计就其备煤的筛分、破碎、输送等进行了系统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煤炭液化技术发展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煤炭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的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该领域的一些新理论、新观点及其前沿技术,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在该领域技术研究开发的方向,阐述了该技术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临涣选煤厂结合生产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煤质管理工作,提高了煤炭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郑继荣  张俊  张苗苗 《煤矿安全》2012,43(10):170-173
结合焦作煤田煤层渗透率的现场测试结果和实验室测试结果,分析了煤体结构、煤层裂隙、构造作用、煤化程度、煤岩组分和煤层埋深6个控制因素对煤层渗透率的影响,预测了焦作煤田的煤层渗透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与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相关的煤质指标,着重就煤阶指标、煤岩指标、反应活性指标和环境指标等对煤液化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的规律并探讨了不同煤质对煤液化工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薛锋 《煤炭技术》2013,(6):98-99
选煤工艺作为煤矿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各选煤厂关心的重要课题。文章针对上述问题,对我国的选煤设备与技术做出了相关研究,首先对我国选煤工艺的发展做出了介绍,然后阐述了我国选煤工艺中的相关设备的应用,最后对我国选煤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大量调研讨论基础上,首次构建了包括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煤制烯烃(MTO)、煤制甲醇4种工艺路线的较为完整的煤制油化工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体系。通过实际调研国家能源集团内外企业相关煤制油化工项目运行数据与在建和规划的新建项目设计数据、大量对标分析和专家论证研究,确定了煤制油化工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参数的合理取值。提出了可供决策参考的决策指标与参数,构建了用于投资建设项目评估的建设指标与参数,参数取值充分考虑了国家政策、规范与相关标准对项目建设规模、能效、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体现了煤制油化工项目建设、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先进理念。研究成果可为煤制油化工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决策及项目建设、项目评估提供支撑依据,也可为国内其他相关企业煤制油化工投资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