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国产声波全波测井仪的改进和结构特点,叙述了仪器的室内刻度、调校方法以及现场操作经验。本文还讨论了全波记录曲线显示的基本特征和资料解释的方法,并对现场解释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专利申请号:CN201210307873.8公开号:CN102828744A申请日:2012.08.28公开日:2012.12.19申请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本发明涉及一种四极子源短源距声波全波测井仪,发射器采用四极子声波发射换能器;接收器用四个以上的偶极换能器或四极子接收换能器;所述四极子声波发射换能器既作单极子发射,又作四极子发射,也可交替发射,当选 相似文献
3.
改进部分1.扶正器:仪器出厂时,扶正器是滑轮式的。在机械结构上,每一根腿就是一个总成,不便于安装、使用、维修和保养,特别是经常切割头子的引线造成返工。如果把仪器提捞帽的外径由89毫米改为69毫米,装上通用的三叉形橡胶扶正器,再用压环顶住,上紧顶丝,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而且成本低,材料来源广。 相似文献
4.
SKC—B大数控声波全波测井仪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SKC-B大数控声波全波测井仪是国内20世纪90年代研制的产品,本文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计算了井中不同地层的全波波形,用波形的二维谱对全波波形中的纵波、横波及伪瑞利波和Stoneley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纵波的固有频率因仪器的存在而增大,纵波幅度还受地层的纵、横波速度比的影响。当地层的声速度低,横波速度与井内流体的声速接近时,伪瑞利波的频散特性减弱,速度逐渐接近于地层的横波速度;全波波形中,横波的幅度比较大,而Stoneley波的幅度、速度均比较小,与横波是分离的。 相似文献
5.
6.
7.
声波全波测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提高声波全波测井资料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开发了包括杂波区“归零技术”、频谱分析应用技术、滤波技术等在内的声波全波资料预处理技术。快速专家辅助计算机自动拾取信息波初至的方法解决了信号弱的软地层信息波的初至拾取问题。在充分分析了气层在声波全波测井及常规测井不同信息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天然气综合判别指数法,利用此方法比较容易识别含气层。通过实例分析,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第五普查勘探大队测井队 《石油物探》1975,14(3):26-39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们遵照“工业学大庆”和《鞍钢宪法》的指示精神,抓大事,促大干,经过四个月的努力,试制出声波累计时间测井仪。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五十三周年前夕,第一次测井试验获得了初步成功。从几次测井的试验资料看,仪器设计方案是可行的,测量精度基本达到了原设计要球,为解决石油勘探中急需的地层速度资料,进而代替地震测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10.
孔隙地层声波全波测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岩石是由孔隙和骨架颗粒组成的,用孔隙地层的全波测井理论更能揭示井中和地层中声波传播的特征。本文用修改过的Biot波动理论计算全波测井的合成波形,分析了渗透率、孔隙率、泥质含量、地层泊松比对波形的贡献,以及慢波受渗透率和孔隙率的影响。并指出在声源中心频率较低时(≤5kHz)用斯通利波求渗透率较合适,在声源中心频率较高时用伪瑞利波爱里相求渗透率较合适(但要消除孔隙率、泥质等因素的影响);用纵波和横波时差可确定孔隙率或泥质含量;用纵波后续波可确定地层泊松比。 相似文献
11.
井眼成像技术是石油工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先进技术之一。井眼成像技术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应用是现代的油藏工程,提高了油气采收率,加深了对低渗油藏增产和深探井的地质研究。西方阿特拉斯测井公司已把看来相互独立的两种普通成像测井仪(微电阻率和声波)合并为一种井下仪器。为了定量解释成像测井资料,同时验证数值模拟的结果,建立了一个井眼老石模型,用于研究成像测井仪对已知地质特征的响应。本文给出了声波成像测井仪模拟模型的结果。一套用于电阻率成像仪和声波成像仪的模型装置已建起来。设计用该装置测量传感器对微小或复杂地质特征的响应,如孔洞、裂缝、倾斜断块、薄层和泥饼等。这些复杂的地质特征很难用普通的数值模拟模型进行模拟。用装有成像仪中声波成像部分的旋转平台进行声波成像模拟。模拟模型结果表征了仪器对地质特征的响应,并可用于发展成像资料的定量解释软件。这些结论也有助于独立地核实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2.
13.
14.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1996,(5)
对于井间排列共炮点道集,2.5D模型垂直切片上声波速度、密度和品质因于(Q)分布的全波场反演已经实现。所用的波场外推是三维的,因此,几何排列、散射、反射和透射效应都可正确地得到自动补偿。为了保持未知数易处理,应用局限于几何形状已知的2.5D模型,另外还对确定地层几何形状的第一步处理(如层析成像)作假设。模型有了固定的几何形状后,用仅仅是二个不相关的震源的合成数据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