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家具》2015,(5)
本文介绍了传统莲花纹样的发展,结合莲花的语义象征和历史文化列举实例分析了莲花纹样在木雕花板中的表现手法、文化寓意、雕刻方式及构图类型。通过对莲花纹样在传统木雕花板上的应用分析,为莲花纹样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创新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明式家具二十四美为背景,对传统家具纹样进行提取和分析,运用形状文法理论,经演变重构组成新的装饰图案核心要素,实现传统家具纹样的形态演变与文化传承。选取典型的明式家具主体纹样,对其在构图规律、骨骼形式和图案寓意上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其造型、配色进行提取;以明式家具二十四美的美学法则为参考依据,对提取的纹样初始形态要素进行权重赋予、空间约束;通过以上手法进行形状文法的规则演绎,生成新图案;最后,得到符合现代审美的传统家具装饰纹样核心要素,并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上,展现了明式家具传统美学意蕴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再设计的纹样元素既包含了传统文化的寓意和内涵又拥有现代审美的多元和时代感,为现代装饰设计应用传统纹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云南彝族传统纹样图案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思想内涵与文化表象,从彝族传统纹样在其本土家具中的应用入手,将彝族代表性的纹样图案进行深入剖析,分析不同形式的纹样图案在彝族家具中的造型寓意特征、具体应用方法、装饰工艺手段,挖掘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取向、地域性民族特征、民间自然崇拜等,倡导对彝族传统纹样与家具的保护与传承,并提出三种方法,(1)传统彝族纹样分录(根据其寓意特征或形态构成);(2)家具与纹样的多维扫描与数字化处理(Photo Scan三维建构、编程与算法生成);(3)信息可视化与家具纹样集(多媒介平台对接与推广,可交互式纹样集)。以期为云南彝族传统家具工艺与纹样的应用与传承提供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倪亚茹  宋魁彦 《家具》2022,(3):19-22
为探究东西方文化下纹样装饰对新海派家具的影响,以新海派家具植物纹样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收集的方法,对新海派家具上中西式植物纹样的花叶果实进行分析,归纳出新海派家具上植物纹样的装饰形态和图案寓意。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海派文化,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选取新海派家具中具有美好寓意且常见的中式牡丹纹样、西式玫瑰与卷草纹样作为设计题材,运用软件对新海派家具上的植物纹样进行提炼、演变、重组和再设计,使再设计的装饰纹样能够融入现代家具设计中,结合新海派家具的植物纹样,设计出现代烫蜡桃花心木梳妆台,为人们挑选现代家具产品提供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5.
明式家具装饰纹样因其独特新奇的设计和创意,成为中国家具纹样艺术设计的精髓体现,以其作为切入点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挖掘更加具有研究意义,将明式家具装饰纹样的气息、意味、风格、内涵融入到现代家具设计中也是新趋势所在。通过分析和归纳有助于正确理解明式家具文化的深刻寓意和内涵,找出明式家具装饰纹样在新环境下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发展举措,以期对现代家具纹样装饰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徐肖梅 《广西轻工业》2008,24(12):150-151
中国古典家具中精致多样的铜饰件,是表现传统家具风格特征的重要特点之一。明清家具中的各种铜质饰件,是在历代家具装饰传统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其品种丰富、形式多样,镂刻雕凿,精工细作,充分地体现了明清家具独特的艺术性和装饰性。特别是其造型、纹样所蕴涵的传统寓意,充满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元素,是中国传统家具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不可多得的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每一种纹样都代表着一种寓意,承载着很多美好的愿望。本文从新中式家具的传统装饰纹样的应用及创新性出发,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重新打造传统,让传统艺术延续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蜡染是苗族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艺术文化,历史悠久,纹样精致,寓意丰富。文章以苗族蜡染为研究对象,从纹样题材、构图形式、色彩特征三个方面分析其艺术特征,了解苗族蜡染制作方式和文化特色。分析提取蜡染的纹样因子和色彩因子,结合现代人的喜好偏向和审美情趣,提出苗族蜡染文化基因在现代家具设计中合理应用的思路和方法,分析了如何使用现代设计手法和美学理论将传统蜡染文化元素与现代家具设计相融合,为现代化民族特色家具产品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周慧 《丝绸》2013,50(5)
针对中国古代丝绸纹样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寓意手法——象征,阐述了象征中的“形”与“义”.对众多表达长寿主题的精致华美的丝绸植物纹样题材如桃、松、菊、芝进行了象征根源探析,通过分析这四种植物自身的特性和相关神话传说,解读它们作为长寿文化象征的内涵.希望当今艺术设计者结合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将传统元素应用于设计作品之中,以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纹样历史悠久,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累的文化精华,是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思想和民族特色,富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将中国的传统纹样与现代家具的设计结合,是我国现代家具设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我们应将中国传统纹样运用到现代家具的设计中,使现代家具更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和特色.本文从现代家具...  相似文献   

11.
五千年中华历史文化积淀形成的中国传统家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要对传统家具进行创新设计。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创新设计,旨在倡导把握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神实质,设计出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神韵的现代中式家具。  相似文献   

12.
海派家具是一个有着鲜明时代特征的家具体系,它既传承传统,又在吸收西方家具的形式方面做得十分突出。海派家具是以中国传统家具为母,西方家具为父杂交而生的"混血儿式"的家具。它改良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床榻、几案、箱柜、椅凳为主要格局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引进了沙发、床垫、软包椅、衣柜、梳妆台、陈列柜等,极大地丰富了家具的品种,并在艺术风格上融合了中式家具的含蓄凝重与西方家具的豪华开放的特点,形成了这一阶段独特的风格。海派家具是中国家具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使中国的家具迅速地转型,结合了中西文化,实现了中国传统家具向现代家具的过渡,它是研究中国家具的过去与未来不可或缺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海派家具的形成与特点(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派家具是一个有着鲜明时代特征的家具体系,它既传承传统,又在吸收西方家具的形式方面做得十分突出。海派家具是以中国传统家具为母,西方家具为父杂交而生的"混血儿式"的家具。它改良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床榻、几案、箱柜、椅凳为主要格局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引进了沙发、床垫、软包椅、衣柜、梳妆台、陈列柜等,极大地丰富了家具的品种,并在艺术风格上融合了中式家具的含蓄凝重与西方家具的豪华开放的特点,形成了这一阶段独特的风格。海派家具是中国家具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使中国的家具迅速地转型,结合了中西文化,实现了中国传统家具向现代家具的过渡,它是研究中国家具的过去与未来不可或缺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明确了新中式家具的概念,描述了新中式家具的特征,并结合新中式家具当前的情况分析了发展新中式家具的重要意义,然后对中国传统文化做了概括性的表述。文章着重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设计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对生态的关切与诉求、对待装饰的态度以及设计中的形式美和意境美等,并探讨了在新中式家具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继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国传统家具五金配件的分类、工艺、材料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对传统家具五金配件的研究于发扬传统文化、展示中华家具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顾瑜洁  李俊彬 《家具》2014,(6):77-80
中国古典家具是立体的历史,从中不但能直观地看到其用料、做工和雕刻,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宗教之间思想的交融。红木家具作为高品质古典家具的标志,在中国传统家居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现代生活中红木家具的传统元素与现代理念交相辉映的特点,并研究红木家具传承古典神韵和养生保健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哲学思想、传统美学、思维方式的角度,分析了传统精神生活文化与中式家具的文化关联。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农为本的生活方式、起居方式的变化等方面,探讨了物质文化对中式家具的影响。以期对传统中式家具的现代传承与创新有所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优秀的传统家具文化是我们骄傲,但是当前我国在现代家具设计方面处于民族特色严重缺失的状态,家具行业目前整体存在盲目模仿、抄袭的混乱状态。本文分析当前中国家具行业的现状,并从几大方面阐述如何实现从传统家具文化向现代家具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家具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家具文化。本文试着从收藏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等几方面来论述中国明清家具的现代价值,而明清家具这一物态化的产物所呈现的价值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中式家具是将新时代的灵魂寄托在传统家具之中,又是将浓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崇高的民族精神内涵传递给现代家具的一种家具设计形式。本文以卧房家具产品设计为例,介绍新中式家具设计是如何以简洁的方式将传统家具中的灵魂提炼出来并与当前时代潮流相结合来进行设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