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1)
小学英语教学要按照美的规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建立对美的审视,重视审美教学。教师布置小学英语家庭作业,要利用网络让学生领略语言的美;要结合美术对小学英语家庭作业进行创新,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要让学生走进音乐艺术,体验旋律的美。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9)
<正>"关注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化学习积累中获得深刻感知"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基石。课文课堂好似社会,有许多值得研究探知的地方,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深度探知和主动探寻中挖掘有价值的意义内容。突出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情感和想象,引导学生在深入探知美的过程中发现精彩,更利于其在实践运用中获得真实心理体验,感受文字背后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一、语言美:要言不繁"有的"体味文字背后的有趣故事能发现文字是如此多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3)
目前全国各高校对美育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学生欠缺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推广经典诵读能推进高校美育建设,帮助学生捕捉"形象美"、感受"韵律美"、追求"情感美"、回味"意境美"、获得"理性美",追求美好的人生趣味和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2)
<正>随着世界贸易的飞速发展,作为通用语言的英语,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阅读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利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行,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热题。将英语原版小说应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能有效解决该教学难题。教职人员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自主进行英语原版小说阅读,使学生在小说阅读中感受西方文化氛围,了解英语文化之美,有助于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5)
<正>审美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产生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语文学科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美,感受美,获得美的陶冶,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一、主题交际,体会表达艺术在组织学生参加审美实践活动的时候,我首先鼓励学生参与到主题交际中,让学生学会在欣赏美的同时表达对美的感受。感知是进入审美体验的门户,感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2)
<正>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语文作为人文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基本职能。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中开展丰富的美育活动,来滋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美,并掌握创造美的方法。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美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和效果的好坏。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生活,丰富阅历,把握作品的形象美,感悟语言的韵律美,品味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22)
文章立足于文本再构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针对现行小学英语PEP教材本身的局限性,采用行动研究法,探讨了基于现行小学英语PEP教材进行文本再构的策略。作者提出应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挖掘"原版"资源,让学生感受英语语言之美;创设相关情境学习文本,从而引领学生体验英语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3)
语文属于小学课程中比较感性的一门课,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入美育。文章从美文朗读,引导学生体验语境美;美文解读,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美文想象,引导学生激发创造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11)
<正>教学改革深化的背景下,美育备受关注,教师在注重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也应挖掘知识中的美,对学生进行美的启发,以促进课堂教学品格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阶段,英语是重点学科,阅读则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之中应具备长远的眼光,也应放大课堂格局,注重培养初中生的审美,使初中生在英语课堂上获得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5)
语文课文凝聚了中华优秀文学宝库中的美学气息,具有语言美、形象美、境界美等特点。语文教育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用语言美引导学生认识语文的审美世界,用形象美来构建学生的美学品格,用意境美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