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围岩松动圈与巷道支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围岩状态和现状实际分析论述了巷道支护的主要对象是围岩松圈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碎胀变形力,给出了巷道支护围岩松动圈分类表,依据围岩类别分别了锚喷支护机理。  相似文献   

5.
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君 《矿业快报》2004,20(12):17-18
围岩中由于井巷掘进造成应力重新分布而产生松动圈,掌握松动圈的范围可以避免支护的盲目性。文中阐述了利用超声波测试技术探测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工作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巷道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及测试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巷道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产生的一种软岩巷道支护理论,此后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以围岩分类、支护理论、测试技术、支护设计与施工相结合的一整套支护理论体系,实践支护效果显著,应用广泛.本文主要介绍了巷道松动圈支护理论的基本内容,阐述了几种常用围岩松动圈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地质雷达在测试围岩松动圈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测试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围岩松动圈巷道支护理论的基本观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8.
方华欣 《锚杆支护》1998,2(2):27-29,20
本文简述了查庄煤矿井巷支护设计设计理论及其不足,根据围岩松动圈地护理论采用BA-Ⅱ型围岩松动圈测试仪松动圈测试,  相似文献   

9.
10.
巷道支护的围岩松动圈分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济二煤矿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分析了松动圈的影响 及松动圈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围岩松动圈形态和变化范围是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价与支护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探究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松动圈变化特征,以裴沟煤矿深部42采区为地质背景,采用地质雷达方法通过现场实测,获得了深部延伸42采区轨道下山沿线典型区段两种主要岩性断面松动圈的主要量化参数,发现泥岩和灰岩两种不同岩性巷道围岩松动圈对应位置范围具有较大差异性。研究结果对42采区巷道围岩支护类型的选择及安全生产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围岩状态和现场实际分析论述了巷道支护的主要对象是围岩松动圈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碎胀变形力,给出了巷道支护围岩松动圈分类表,依据围岩类别分别阐述了锚喷支护机理。  相似文献   

14.
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5.
宝山煤矿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围岩松动圈理论及其在巷道支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介绍了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 ,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验证了该理论作为确定巷道支护形式依据是合理的、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目前国内外现行的巷道围岩松动圈测试技术,本文对应用较广的测试技术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和分析,预测了发展趋势。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超声波法技术稳定可靠,仪器可多次循环利用,但测试工作量大且不适于软岩层中使用;地质雷达法、钻孔摄像法测试精度高,测试设备携带方便,但价格昂贵;多点位移计法可实时监测围岩位移量,但需要大量布置钻孔测点,且测量精度差;地震波法测试精度高但探头安装困难;电阻率法快捷、经济,是一种无损的检测技术。每种测试方法都有局限性,使用时要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8.
巷道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   总被引:193,自引:4,他引:193  
基于多年对围岩松动圈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并论述了松动圈支护理论、松动圈围岩分类方法和锚喷支护机理三个问题,现场实践和实验室研究表明:地应力与围岩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大小不同的围岩松动圈;松动圈扩展过程中产生的碎胀力及其所造成的有害变形是巷道支护的主要对象;松动圈尺寸越大,巷道收剑变形也越大,支护越困难。而在现场条件下,支护对松动圈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取松动圈尺寸作为围岩分类指标是科学的、合理的、已经  相似文献   

19.
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在云驾岭煤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松动圈巷道采用锚网喷组合拱可塑支护,成功地对-150m水一运输大巷进行了返修,收到良好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巷道围岩松动圈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并分析了旨在研究巷道围岩表面裂隙的几个松动圈理论,以便在实践中加深对围岩松动的研究、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