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进一步探明云南者桑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综合分析者桑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构造特征,认为矿区主要有NE向断裂构造控矿、次级褶皱构造控矿、岩体接触带构造控矿3种控矿构造类型。这些控矿构造为该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源、驱动力、运移通道和富集空间。矿区经历了多次构造演化,主要有加里东期运动、印支期运动和燕山-喜山期构造活动,使得控矿构造具有多期活动性,使成矿元素多次被活化,导致成矿作用的叠加是者桑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的典型特征。根据者桑金矿的构造控矿特征,下一步找矿工作应围绕与NE向断裂近于平行的断裂破碎带、次级褶皱膨胀带和岩体接触带、断裂深部进行,尤其石英发生的二次碎裂是良好的成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金是湖南的重要矿种之一,找矿潜力巨大。为满足国内外对金矿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深入研究湖南省金矿的控矿因素和富集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介绍了湖南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资源特征、控矿因素及矿石类型,结合实际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湖南省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时空分布特征,划分了矿床成矿系列,总结了湖南金矿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3.
通过地质资料收集、综合整理,开展泌阳—确山一带萤石矿床(点)调查评价、典型矿床特征研究等工作,重点研究与萤石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区域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矿产分布等成矿地质特征,总结研究区萤石矿控矿因素、成矿规律,进行了成矿预测;研究区萤石矿床主要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体)主要受断裂构造及燕山期花岗岩体控制,赋存于北西—南东向主体断裂构造及次级断层中。以羊册—明港大断裂为主划分了3条成矿带、7个成矿远景区,圈定了3个找矿靶区,为今后该区萤石矿床的找矿勘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吴志国 《现代矿业》2020,36(11):1-3
澜沧老厂—孟连茶场地区位于昌宁—孟连多金属成矿带,研究区域成矿规律对找矿突破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在综合分析研究地质背景、化探异常、矿产分布等特征的基础上,将该地区划分为老厂、拉巴、孟连矿(化)集区。老厂铅锌矿床是区域上的典型矿床,其在化探异常、矿床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低中高温成矿分带的特征。以该矿床分带特征入手,指出老厂矿(化)集区在地表以低温成矿元素为主,而拉巴、孟连矿(化)集区在化探异常、矿化特征均以低中温成矿元素为主,空间上分带特征不明显。该地区化探异常、矿(化)体分布特征,均表明区域上成矿温度、成矿标高由北至南均具从高到低的降低趋势,认为其可能与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差异性有关,指出老厂外围、拉巴深部是找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5.
文山~麻栗坡断裂带是滇东南重要的区域断裂之一,其力学性质及构造型式与文山巨型旋钮构造体系一致,属平移压扭性构造,该断裂控制了文山~麻栗坡一带区域构造格局及成矿条件。断裂中段红石岩矿田内的几个矿床具有相近的成矿特征,其中典型矿床有小洞锑矿、甘沙坡铅锌(铜)矿、红石岩铅锌铜矿、荒田钨矿、马安山铅锌重晶石矿等,矿床(点)的空间分布及元素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该区成矿作用方式及找矿规律。  相似文献   

6.
文山-麻栗坡断裂带是滇东南重要的区域断裂之一,其力学性质及构造型式与文山巨型旋钮构造体系一致,属平移压扭性构造,该断裂控制了文山-麻栗坡一带区域构造格局及成矿条件。断裂中段红石岩矿田内的几个矿床具有相近的成矿特征,其中典型矿床有小洞锑矿、甘沙坡铅锌(铜)矿、红石岩铅锌铜矿、荒田钨矿、马安山铅锌重晶石矿等,矿床(点)的空间分布及元素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该区成矿作用方式及找矿规律。  相似文献   

7.
青龙沟金矿床已发现多处金矿(化)点,其矿床规模和资源储量具有一定规模。以青龙沟矿区地质特征为背景,得出,变质作用是金成矿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变质作用对区内金乃至多金属成矿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区内先后发现了3个金矿带,分别为青龙沟金矿Ⅰ矿带、Ⅱ矿带及Ⅲ矿带;研究了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控矿因素主要为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矿床成因主要与构造和闪长岩脉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8.
金是湖南的重要矿种之一,本文通过对湖南近年来金矿床勘查进展及其主要类型、主要成矿时代、主要矿集区等的分析与归纳,总结了湖南金矿成矿规律。湖南金矿床具有类型多、成矿时代杂、线性分布的特点。金矿成因类型主要为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矿床、岩浆热液型矿床(层间破碎带型)、岩浆热液型矿床(微细浸染型或卡林型)、变成型石英脉-交代石英岩型矿床、变成型蚀变破碎带型矿床、砂矿型矿床。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共同控制金矿带的分布及金矿床的定位。金矿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和新生代,集中分布于21个五级成矿带内,划分为3个成矿系列组,13个成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9.
城门山铜矿地质特征及深部三维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旭辉  田九玲 《金属矿山》2016,45(6):113-116
结合城门山铜矿地质勘查成果,对矿区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分别从矿体特征、矿体地球化学特征2个方面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探讨。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探究矿区深部矿体分布规律,结合MapGIS-TDE三维可视化系统,提取了矿区328个钻孔的数据资料,建立了城门山矿区三维地质成矿模型。基于该模型,对区内资源潜力和深部成矿条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矿区深部及边缘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矿体整体呈柱状展布,受岩体就位空间控制,略向NW倾,向深部仍有较大延深,最大见矿厚度达269.10 m(仍未揭穿),预测结果与实地勘查资料基本一致,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深部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查布干山地区研究区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和阿鲁科尔沁旗辖区内,区内已发现铜、银、金、铅、锌、铁多金属矿(化)点27处,矿(化)点分布受地层、构造、岩浆岩控制明显,成因类型以岩浆热液型为主。为探讨内蒙古查布干山地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根据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化)点分布规律、矿产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化探异常分布特点,研究区圈出老鹞子山-化匠营子、红土井子-好来宝山、西新井-先锋西山、张家店-白音敖包山、凤凰山-双山子等5个成矿预测远景区和胜龙窝铺、孤山子北、好来宝山、红土井子南山、孤山子南山、西新井、少蒙沟、索贝山北、先锋西山、张家店等10个找矿靶区,为下步找矿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地处北山成矿带东段的蓬勃山—交叉沟地区金矿源层发育、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强烈,矿床(点)、矿化点广泛分布,金地球化学异常面积较大、且分带较好,金成矿潜力巨大。本文在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的的基础上,通过对区内典型金矿床(点)成矿地质特征的对比研究发现,该区金成矿受地层、构造、侵入岩三重因素控制。结合该区金成矿规律、矿(化)点分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优选出蓬勃山北、蓬勃山南、砂坪滩、黑石山、交叉沟5处有利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2.
铜石杂岩体为中生代燕山早期的浅成-超浅成中偏碱性杂岩体,立体形态呈塔松状,由3个阶段的岩浆活动产物(二长闪长岩质岩石、二长斑岩质岩石和隐爆角砾岩石)组成,外围为古生代寒武纪碳酸盐岩,已发现的众多金矿床(点)分布于铜石杂岩体内部及边部。在分析区内成矿带矿化特征、控矿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内找矿远景,结果表明:①区内金矿床(点)可分为2组近正交的成矿带,即走向约35°的钢联-磨坊沟-小广泉成矿带和走向约300°的卓家庄-十字庄-归来庄成矿带,走向约30°的和气庄-董李-东大湾成矿带和走向约295°的张里东岭-银洞沟-马家宅子成矿带,矿区大多金矿床(点)受控于与该2组成矿带平行或正交的构造破碎(裂隙)带。②区内找矿重点应集中于“一带一区”,即铜石前火山杂岩体的北外环带和次火山杂岩体周边外缘张性断裂发育区,区内金矿的形成与二长斑岩有直接关系,与下寒武统朱砂洞组丁家庄段地层关系较密切。上述研究成果对于鲁西铜石地区的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大兜 《现代矿业》2020,36(9):6-11
胶莱盆地位于牟平—乳山金成矿带,构造岩浆活动频繁,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优越条件,是胶东地区又一重要的金及铜铅锌等多金属成矿区。为探讨该金矿区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通过对龙口—土堆金矿及周边金矿床矿化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来源进一步探讨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得出:胶莱盆地东北缘金矿床总体受控于区内北东向的桃村断裂、龙口—土堆断裂、朱吴—崖子左行走滑断裂构造系统及其形成的拉分盆地边缘的铲式滑脱构造系统控制。成矿物质来源于深源岩浆的混合区,含矿流体在向上运移的过程中萃取了荆山群地层中的成矿物质。在(120±10)Ma沿盆缘北东走向的滑脱构造系统及其次级断裂内交代、充填成矿。在酸性流体环境下形成以硅化、绢云母化蚀变为主的黄铁矿化蚀变岩型金矿。提出了胶莱盆地东北缘金矿集区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收集内蒙古地区主要金矿床的最新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初步总结了内蒙古金矿床区域成矿规律,将全区划分为6个金矿成矿远景区;运用成矿系统理论,结合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在该区提出了9个金矿成矿系统;另外分析和总结其控矿因素及分布规律,认为内蒙古金矿床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集中的特点,大部分金矿床分布于华北陆块北缘及华北板块北部大陆边缘金矿床成矿带中;矿床成矿时代为元古代、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和燕山期4个时期,主要集中在华力西期和燕山期成矿。根据金矿床成矿特点及其控矿因素,进一步提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对青海省曲麻莱县龙木地区金矿区域地质背景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康前砂金矿点、大场岩金矿床以及加给陇哇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赋存规律和矿床类型等特征。结合资源形成地质背景和区域成矿规律,圈定1处格强勒脉—抗日建金成矿远景区,再根据调查区内的地质矿产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结合化探异常特征,在远景区内进一步圈定了5个找矿靶区。龙木地区具有较好金矿成矿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五龙沟金矿是青海省东昆仑成矿带最具找矿潜力的矿床。在搜集五龙沟地区金多金属矿床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区域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区内典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分别进行了描述,然后从地层、岩浆岩、构造等方面对区内金多金属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从矿床成矿时间、空间分布及成因等方面对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①五龙沟地区金多金属矿床产于构造韧性剪切带中,受构造及其演化控制明显;②金矿床在时间上具有多阶段性和长期性的分布规律,在空间上严格沿3条韧性、脆-韧性剪切带分布,各剪切带内矿床具有等距性和平行性的分布特点;③多金属矿床多分布于剪切带与后期NE-SW向的断裂带交汇部位,往往成群成组分布;④金矿体形成于多金属矿之前,以深部岩浆为主的壳幔混源、壳源是金多金属矿的重要成矿物质来源,伴随构造演化使成矿物质进一步活化并富集形成金多金属矿体。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金多金属矿、构造热液蚀变型矿床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位于青海三江北段成矿带沱沱河地区的雀莫错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矿床赋矿围岩主要为二叠纪拉卜查日组碳酸盐岩,是铅锌矿的有利源层,相对富集Pb、Ag、Zn、As、Sb、Cd等成矿元素;2矿体明显受控于断裂构造,次级断裂构造与矿化关系密切,伴有硅化、重晶石化和碳酸盐化;3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中低盐度和低密度等特征,矿区地质特征及矿石同位素特征反映出成矿流体有岩浆热液活动的参与;4目前所发现的8个铅锌矿体中,Pb品位为1.65%~7.17%,Zn品位为1.13%~5.7%,Pb+Zn(334)金属量为18.88万t,矿床达中型规模,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区内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因素、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矿床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并从地层、构造、蚀变、矿化、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总结了找矿标志。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区内铅锌矿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北属秦祁昆造山系,青南属三江造山系,成矿带青北属秦祁昆成矿域,青南属特提斯成矿域,石墨矿较为丰富。省内石墨矿床主要分布于青北秦祁昆成矿域柴达木周缘地区,该区元古代变质老地层分布较为普遍,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发现了众多的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点),找矿前景较好。对柴达木周缘地区成矿地质背景、石墨矿分布以及典型石墨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成矿远景区、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时代、成矿温压条件、碳质来源、矿床成因、成矿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对区内石墨矿的可利用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①柴达木周缘石墨矿的赋矿地层柴北缘主要为古元古代达肯大阪岩群,柴南缘主要为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富含有机质,碳同位素测定表明,碳质来源为地层沉积的有机质;②石墨矿沿元古代变质老地层及构造带分布,受岩浆活动影响,规模总体一般,但矿化规模较大,矿体规模一般,品位较高,矿石质量一般;③柴达木周缘主要可以划分为3个石墨成矿带、4个成矿亚带、6个成矿有利区段;④柴达木周缘晶质石墨矿的成矿阶段可以划分为沉积成岩阶段、区域变质作用阶段、构造-岩浆叠加改造作用阶段,具有区域变质+构造-岩浆改造的特征,成矿温压条件具备,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矿床成因属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床;⑤大通沟南山、黄矿山北和巴勒木特尔等地区的晶质石墨矿床选矿回收率较高,有一批具有工业价值的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床,可利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冯进喜 《现代矿业》2018,34(9):33-37
某金矿是位于广东省德庆县境内的一个中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是继河台大型金矿床之后在广宁-罗定成矿带上的又一重大金矿找矿突破。为研究该矿床矿石特征及金赋存状态,对矿区矿石进行了大量系统采样,并进行了化学多元素分析、矿物组分分析、矿物扫描电镜分析以及岩石矿物显微镜鉴定。研究表明:该矿床金以自然金为主,少量黑铋金矿,微量Jonassonite;矿床中金主要以金铋固熔体、以硫铋络合物为载体的形式随还原性的硅质成矿流体运移,而后叠加于韧性断裂带上的脆性断裂空隙中分离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20.
卡尔却卡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段祁漫塔格地区,伯喀里克—香日德印支期金、铅、锌(铜、稀有、稀土)三级成矿带的最西端,区域矿产呈NW—SE向带状分布。前人对区内研究侧重于矿物学、矿床学和岩 石地球化学,缺乏找矿预测研究。通过系统总结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特征,建立了铜多金属矿找矿预测模型,开展了找矿预测。研究表明:①卡尔却卡地区典型矿床为铜多金属矿,主要成矿时代为印 支期,含矿层位为奥陶纪祁漫塔格群,含矿岩性为矽卡岩、大理岩,接触带为最主要的控矿构造、次为断裂,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与区内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矿石矿物为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钼矿等。②硫化 物氧化带是重要的地表找矿标志;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可引起正负伴生、强度大、形态规则、连续性好的强磁异常;局部重力异常达0.2~1.0 mGal,围岩密度较高时出现一级异常叠加更高的次级异常,围岩为较低密度 岩体时,表现为幅值较大的似尖峰状异常;激电异常往往表现为低阻高极化特征。③依据已知矿(化)点、矿化线索及重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和遥感异常,结合含矿建造,容矿岩石、重要控矿构造特征,圈定 了6处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可为区内开展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