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岩溶储层特征及展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预测和评价四川盆地震旦系有利岩溶储层发育区,进而指导该盆地震旦系天然气勘探,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区域露头资料,对四川盆地30多口探井的录井、测井、岩心等地质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①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发育岩溶储层,岩溶储层以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溶洞及裂缝,形成裂缝孔隙或裂缝孔洞型储层,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非均质性强;②控制储层发育的成岩作用主要为岩溶作用,岩溶作用有3种类型,分别为沉积期岩溶、风化期岩溶和埋藏期岩溶,岩溶作用机理为大气淡水溶蚀和有机酸溶蚀;③沉积期岩溶在该区震旦系灯影组普遍发育,风化期岩溶对储层质量影响较大,主要发育于灯四段和灯二段;④纵向上,有利储层主要发育于灯四段和灯二段;⑤根据岩溶作用形成时的古地貌特征,预测了有利岩溶储层平面分布区为雅安—成都—资阳—自贡—南充一带。 相似文献
2.
对四川盆地川西南部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储集空间特征、储层性质及储层主控因素研究认为:嘉陵江组纵向上具多产层、多储盖组合特征,因孔、洞、缝发育程度的差异,使嘉五1、嘉四1、嘉二1—嘉一各段以发育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嘉四3亚段、嘉三段主要发育裂缝-孔隙型或裂缝型储层;沉积相控制了有利岩相带的时空分布、储层物性、储层次生孔隙的发育和储层的几何形态,白云石化、溶蚀作用控制了次生孔、洞的形成和分布,而构造作用影响了裂缝的发育程度。汉王场、大兴场等构造处于加里东古隆起的斜坡带,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
震旦系灯影组为四川盆地已发现天然气藏最古老的层系。四川盆地地质历史中经历了多旋回构造运动,但至今仍有大规模天然气藏存在,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晚期成藏。通过对天然气组分、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特征的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得出四川盆地灯影组天然气晚期成藏具有3个显著特征:①广泛烃源(古油藏裂解气、水溶解析气)供给为晚期成藏提供物质基础;②气烃包裹体普遍发育反映喜马拉雅期天然气大范围充注;③喜马拉雅期油气重新调整、聚集,形成新气藏。依据喜马拉雅期构造变形特征,可将震旦系灯影组气藏分为3种类型:原生型、残存型和调整型,最有利的为原生型气藏,其次为调整型。对四川盆地震旦系等古老层系天然气勘探中应高度重视喜马拉雅运动对成藏的影响,其中构造相对稳定的古隆起区及斜坡带具有良好的保存条件,是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4.
川中古隆起灯影组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及展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区深层最古老的震旦系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储层宏观、微观特征观察及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的深入研究,表明灯影组储层为"丘滩相+岩溶"复合成因类型,储层发育受丘滩相的控制,岩溶叠加改造扩溶或新增孔隙(洞)是现今储集空间的主体。同时提出桐湾期灯影组岩溶为早成岩期层控(受丘滩相约束)型风化壳岩溶,川中古隆起区丘滩相与区域性岩溶作用的大面积叠合是灯影组储层大规模连片发育的关键。受丘滩相发育程度和岩溶改造强度差异的影响,古隆起区不同区带储层发育程度存在差异,高石梯构造-磨溪构造西侧南北向带状区为储层发育"甜点"区。灯影组储层预测的关键在于丘滩体的有效识别和岩溶地貌的精细刻画,寻找与磨溪-高石梯类似的丘滩体和岩溶残丘-岩溶陡坡叠合区。 相似文献
5.
泌阳凹陷油气展布及运移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位于我国河南省南部唐河与泌县之间的泌阳凹陷是新生代富含油气的小型断陷。其主要的生、储油层段为核桃园组 ,展布面积达 970 km2 ,最大生油层厚度达 73 0 m。通过对研究区油气运移的分析和地层剥蚀对油气分布的影响推断 ,泌阳凹陷除在凹陷中心发育有生油中心外 ,在双河和井楼之间还发育有一个次要的生油洼陷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已发现普光、黄龙场等大气田,是礁滩重要的勘探领域。为了进一步明确海槽东侧长兴组台缘生物礁发育特征,利用钻井、地震资料,以台缘生物礁外部轮廓、内部形态、平面展布为基础,开展海槽东侧台缘带、台缘生物礁发育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开江—梁平海槽东侧台缘依据坡角差异性可划分为陡坡型和缓坡型,平面上具有分段特征,且发育缓坡退积型和陡坡叠加型两种模式,以缓坡退积型为主;台缘生物礁发育主要受海平面变化、同沉积多级断裂及区域拉张共同作用;缓坡台缘生物礁发育经历微古地貌形成期(吴家坪晚期)、缓坡滩发育期(长一期)、弱镶边台缘礁滩发育期(长二早期)、镶边台缘多排礁滩发育期(长二中期—长三期)4个演化阶段。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长兴组缓坡多排礁分布面积广,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是天然气勘探值得关注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东北缘米仓山前带胡家坝灯影组古油藏主要分布于灯影组四段,越靠近顶部丰度越高,储层沥青主要为油层沥青和运移沥青。油源对比分析表明,胡家坝灯影组古油藏油气主要来自于侧向的优质筇竹寺组烃源岩,不排除灯影组三段泥质烃源岩供烃的可能。川东北地区筇竹寺组烃源岩在晚志留世进入初期生油阶段;在二叠纪末进入生油高峰,此时油气侧向运移至胡家坝灯影组储层中形成古油藏;在中三叠世有机质演化进入高成熟阶段,古油藏中原油裂解;晚白垩世至今,构造抬升剥蚀使得古油藏遭到破坏,形成现今残留古油藏。胡家坝灯影组古油藏的发现对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油气勘探有重大意义。灯影组四段主要为一套台缘丘滩相沉积,优质储层发育,以一、二类储层为主,灯影组四段上覆筇竹寺组作为区域和直接盖层,封盖条件好,表明川东北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青山口组超压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新隆起带南部青山口组普遍发育超压,超压与源下油气成藏关系密切。根据录井、钻测井及室内分析测试等资料,结合沉积埋藏史及生烃史,对该区青山口组超压成因、分布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山口组超压主要分布在青一段、青二段,“层控”效应明显,超压层测井响应具高声波时差、低密度、低电阻率的特征;下斜坡区超压为欠压实作用与干酪根生烃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属二元成因型超压,而上斜坡区超压则以欠压实作用为主导,属单一成因型超压;单井压力剖面呈钟形,自上而下,压力系数与剩余压力均呈递增性变化;纵向上,青二段压力系数为1.2~1.65,剩余压力为2.5~9MPa,表现为低-中超压,青一段压力系数为1.5~1.85,剩余压力为4.5~11MPa,表现为中-高超压,超压极值分布在青一段;平面上,自长岭凹陷至扶新隆起带方向,随着埋深变浅,超压强度减弱,下斜坡区超压明显高于上斜坡区,剩余压力高值中心主要集中在R48井、R39井及R26-1井等井区;青山口组超压分布呈现较强的非均质性,这种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埋藏速率、暗色泥岩厚度及品质、超压层埋深和断层启闭性等因素控制。超压特征研究可为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油气成藏认识、盖层封闭性能评价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南部嫩江组-泉四段油气运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很多学者分别研究构造应力场、温度压力、断裂、有机质的成熟度等因素对油气运移的影响,但大多数学者是研究单一因素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本文以松辽盆地中浅层为对象,研究上述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共同效应.研究认为,松辽盆地南部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第三系初期的喜山运动影响,本次构造运动带来第三次热流高峰,使青山口组大量生烃,构造应力和大量生烃产生的超压是油气运移的动力,以断层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聚集成藏,主要成藏期是明水期末-第三纪.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工业》2021,(10)
目前,上震旦统灯影组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热点,但关于其风暴沉积特征的研究则较为薄弱,缺乏系统性认识。为此,基于剖面详测和镜下观察结果,在系统分析四川盆地周缘灯影组典型风暴沉积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灯影组风暴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并且揭示了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周缘风暴沉积构造主要有底冲刷构造、砾屑层理、粒序层理、平行层理、丘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等。(2)共识别出6种风暴沉积序列,其中序列Ⅰ主要由侵蚀底面及砾屑段(A)和远源风暴浊流沉积(E)构成,沉积环境处于风暴浪基面附近;序列Ⅱ主要由粒序段(B)和平行层理段(C)构成,沉积环境应处于正常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并且靠近正常浪基面;序列Ⅲ由粒序段(B)和远源风暴浊流沉积(E)构成,沉积环境应处于风暴浪基面之下;序列Ⅳ由侵蚀底面及砾屑段(A)构成,沉积环境应处于晴天浪基面附近;序列Ⅴ由侵蚀底面及砾屑段(A)和丘状交错层理段(D)构成,沉积环境应处于风暴浪基面之上;序列Ⅵ由侵蚀底面及砾屑段(A)和粒序段(B)构成,沉积环境应处于正常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并且靠近正常浪基面。结论认为,四川盆地周缘在灯影期处于低纬度地区,同时紫阳麻柳剖面、宁强高家山剖面、绵竹清平剖面和峨边先锋剖面都位于台缘地带,为灯影期的岩相古地理提供了约束,并且佐证了绵阳—长宁拉张槽在灯二段沉积期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油勘探》2016,(6)
川西北地区经历多期的构造运动,构造样式多种多样,构造特征复杂多变,对油气勘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川西北地区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和露头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总结,结果表明:其构造样式主要包括基底冲断与滑覆叠加构造、叠瓦扇逆冲断层、断层相关褶皱、反冲断层和背斜构造。以构造样式形成时间可划分出3个构造变形阶段:(1)印支期逆冲推覆阶段;(2)燕山期逆冲推覆阶段;(3)喜马拉雅期逆冲推覆—滑覆阶段。结论认为:各大构造样式当中,断层相关褶皱和高陡背斜可以形成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是目前实际的勘探目标;反冲断层组成的构造三角带可以形成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是潜在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南海南部发育多个大型沉积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Crocker扇是南海南部盆地中规模最大的沉积扇体,对其物质组成、物源演变和沉积充填过程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扇体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基于野外露头观察、重矿物组合分析、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综合示踪技术,对婆罗洲地区Crocker扇的沉积物组成及其潜在物源区开展了系统的"源-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晚始新世Crocker扇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Rajang群之上,底部为少量底砾岩,其为岩浆岛弧近源剥蚀、搬运和沉积的产物,物源区为古南海向南俯冲形成的局部隆起。晚始新世—早中新世,Crocker扇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表现宽广多峰的特征,可识别出明显的印支期主峰和燕山期、海西期—加里东期、晋宁期、古元古代等多个年龄次峰及少量太古代年龄低峰,扇主体沉积物源主要来自马来半岛地区。婆罗洲地区西侧的曾母盆地广泛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浅海三角洲相沉积,婆罗洲地区东侧的文莱—沙巴盆地发育深水浊积扇,砂体规模大,沉积物粒度适中,具备形成优质储集体的物质基础,是南海南部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中深层的油气勘探实践表明,沉积构造演化对油气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即勘探目的层关联的烃源岩(包括下伏或上覆的烃源岩)生成油气之前存在古地貌高-隆起-褶皱(局部构造)-良好的保存等条件,一般钻探获气的成功率高。涪陵地区灯影组的油气勘探虽是一块处女地,深层的油气勘探资料较少,通过现有的资料分析,认为该区基底存在隆起,局部构造发育,直接盖层良好,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4.
震旦系灯影组是四川盆地海相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近年来在高石梯—磨溪古隆起北斜坡阆中地区的天然气勘探中,灯影组四段储层内发现沥青呈广泛分布,但对其地球化学特征及相关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分析沥青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阆中地区灯影组储层沥青的成因和来源,探讨了沥青对古油藏规模和相关油气成藏条件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阆中地区灯影组储层中的沥青为正常埋藏演化过程中热裂解作用成因,其质量含量、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和δ13C平均分别为1.36%、4.29%和-32.3 ‰。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对比分析表明,震旦系灯影组沥青与下寒武统烃源岩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沥青主要来自阆中地区西侧拉张槽内下寒武统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并经裂解作用而形成,灯影组四段下伏的灯影组三段和陡山沱组泥质烃源岩可能也有一定贡献。阆中地区的古油藏规模约为32.3×108t,裂解生气强度可达49.23×108m3/km2,天然气的保存条件是控制阆中地区灯影组四段现今气藏规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古岩溶地貌恢复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川中高石梯地区新钻井资料,以及四川盆地及周缘150余条野外露头剖面资料和30余口钻井的地层划分及对比结果,结合区域地震资料,采用"印模法"恢复震旦系灯影组古岩溶地貌,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古地理格局及油气勘探意义。灯影组沉积期末四川盆地周缘为古陆/水下高地环抱,具体包括西部的康滇古陆、西北部的松潘古陆、北部的汉南古陆、东南和东北部的黔江—正安、镇巴及巫溪—建始水下高地。盆地向东南和东北分别接入江南盆地和古秦岭洋。在盆地内部,受南北向梓潼—筠连裂陷槽以及北东向阆中—通江、重庆—开县坳陷分隔的影响,南北向存在"三隆"(镇巴、川中、黔江—正安)"两坳"(阆中—通江、重庆—开县),而东西向被分隔为相对独立的两个古隆起体系:南北向的绵阳—乐山—西昌古隆起、近北东向的川中古隆起。灯影组古岩溶地貌控制了区内的古岩溶地貌格局,形成了岩溶高地、台地、斜坡、洼地和盆地5个二级岩溶地貌单元,其中岩溶台地和斜坡为岩溶型储集层发育区,为大型气田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准确的岩相古地理恢复对于预测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中组合白云岩储层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从分析古构造背景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出发,基于对大量钻井岩心和岩石薄片的观察结果,结合测井岩石结构组分解释、单因素图分析、地震资料解释等成果,建立了该盆地马家沟组中组合沉积模式,并客观地恢复了马五5、马五7、马五9这3个亚段的岩相古地理。结果表明:(1)马家沟组中组合具有隆、洼相间的沉积特点,中央古隆起东侧发育乌审旗—吴起和神木—榆林—延安2个南北向展布的次一级低隆带,在二者之间发育台内洼地,至盆地东部米脂地区则为潟湖沉积;(2)该盆地元古代发育4条北东向展布的裂陷槽,对奥陶纪沉积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控制了马家沟组中组合台内颗粒滩的展布;(3)受隆、洼相间沉积格局和元古代裂陷槽的共同影响,中组合台内颗粒滩主要发育在神木—榆林—延安和乌审旗—吴起2个低隆起带上,并呈北东向近似雁列式分布。结论认为,上述2个低隆起带是该盆地马家沟组中组合优质白云岩储层的主要发育区。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川西地区前陆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多种油气资源类型,由于受多期构造裂缝与岩性复合控制和改造,该区油气藏富集规律复杂多样。为此,基于全油气系统新概念,诠释了它们的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特征与形成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全油气系统具有多层系垂向叠置,以裂缝与低孔渗储层构成的立体成藏系统,是原生气藏和次生气藏共存、常规和非常规共存的陆相天然气富集区;(2)由北向南,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侏罗系气藏压力系数降低、产层层系具有向浅层(向上)变迁的趋势,且甲烷含量和甲烷碳同位素特征具有增加趋势;(3)垂向上,须家河组至侏罗系气藏具甲烷含量和天然气干燥系数逐渐增大、非烃组分(CO2和N2)含量减小趋势,且山前带—前陆坳陷—斜坡带气藏垂向发育层系也具有明显的不同性,体现出山前带更加易于多套成藏组合垂向常规—非常规气藏叠置。结论认为,川西前陆坳陷—前陆斜坡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全油气系统常规和非常规气藏富集共存区,邛崃—新津隆起带为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垂向多层系富集带,其规律性认识对于川西前陆坳陷的不同类型油气资源分布预... 相似文献
19.
对长岭断陷腰英台—查干花地区营城组主要探井油田水常规化学组分特征和微量元素特征进行了分析.该区NaHCO3型水占总样品数的80%,CaCl2型水主要分布于YS1和YS2井区;ρ(HCO3-)、总矿化度、脱硫系数等参数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匹配性,矿化度高值区对应脱硫系数低值,反映地层封闭性好、水交替作用缓慢,有利于油气聚集及保存.钾含量高可能是储层储渗性能好的一个标志,钡含量较高则反映了其地层处于较强的还原环境中,可能具有更为有利的天然气保存环境.结合该区构造活动的影响,表明根据油田水水文地质特征能有效地判断油气储集和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20.
渤海地区构造展布特征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星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7,(1):45-54
渤海海域是华北盆地的一部分,新生代以来,由于地幔上隆,海区经历了从断降到坳陷的发展过程。该区的构造展布,有三组不同方向和叠隆、叠坳、早隆晚坳、早坳晚隆等四种叠置构造型式,除叠隆区外,其它三类均有良好的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