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金达煤业二采区10号、11号煤层埋藏情况,结合矿井现有的开拓系统及采区巷道情况,分析了二采区巷道布置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依据采区巷道布置原则,设计了2种二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经技术及经济比选最终决定:刷扩原南翼运输巷和南翼回风巷,由副井井底车场新掘二采区轨道大巷,并向南平行布置二采区南翼运输大巷、二采区南翼轨道大巷和二采区南翼回风大巷至井田南部边界;刷扩原二采区辅助运输下山和辅助回风下山,并在二采区东翼轨道大巷北侧平行布置二采区东翼运输大巷至井田东部边界。  相似文献   

2.
辅助运输系统按大巷运煤的不同方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电机车运输,另一种是用胶带输送机。当采用电机车牵引各种矿车运输煤炭,巷道坡度保持3‰左右,一般开拓底板岩石运输大巷,辅助运输分大巷和采区两部分,即构成大巷(电机车)—采区两段运输,将出现井底车场和采区下部车场。由于采区尺寸的加大,并要求设立较大的采区煤仓,因此,在大巷和煤层之间会有较大的高差。此时采区下部车场最好作成顶板绕道式,使上山与大巷间不出现大倾角的巷道。这样,有利于选用齿轨车牵引列车进入采区,即为直达运输。另外,可以选用柴油机的卡轨车或单轨吊,在采区下部车场  相似文献   

3.
一、石门揭突出煤层的危险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生产机械化水平和掘进速度的提高,一些生产矿和新设计矿井都对采区巷道布置进行了改革,广泛采用集中上山和区段集中平巷,实现了采区巷道联合布置,并将运输大巷、采区集中上山、区段集中平巷等,布置在煤层、煤组或煤系的底板坚硬岩石中.这对解决巷道支护,改善巷道维护条件,减少维护费用等是有利的.但是,对于有煤和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用石门揭突出煤层的机会增多了.  相似文献   

4.
动压区域回采巷道布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翼采区回采工作面上采下掘,存在下方工作面回风巷道受上部工作面采动压力和采后区段支撑压力的双重影响,使相向掘进的下部工作面回风巷发生变形甚至破坏。通过改进巷道布置和施工顺序,解决了上采下掘巷道施工的技术难题,极大地提高了巷道施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钱家营矿为水平大巷上下山开拓布置系统,由于上山系统煤水较多,造成采区下部车场煤泥淤积,因此,在各采区下部均设有煤水沉淀池,经集中沉淀后,再排入大巷。但受工程量所限,沉淀距离仍比较短,煤泥不能完全沉淀,造成大巷水沟长距离淤积,且造成水仓清理频繁。另外,现在只有一条水沟,在水流较急的情况下,清理水沟,稍  相似文献   

6.
安徽潘二矿东二采区胶带机巷受两侧轨道巷和回风巷的影响,掘进过程中产生了大变形,围岩稳定性难以控制。采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研究了该矿东二采区井底车场巷道群在不同开挖顺序下围岩应力场、位移场及塑性破坏区的分布特征,并结合深部岩巷支护理论提出了胶带机巷的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案。研究表明:(1)巷道围岩应力大小、分布状态和扩散形式受开挖顺序的影响较小;(2)3种开挖顺序(轨道巷→胶带机巷→回风巷(方案Ⅰ),胶带机巷→轨道巷→回风巷(方案Ⅱ),轨道巷→回风巷→胶带机巷(方案Ⅲ))对应的巷道群最大位移值均出现于胶带机巷拱顶和底板中部,胶带机巷是该矿东二采区井底车场巷道群围岩稳定性控制的重点对象;(3)底板是巷道围岩破坏深度最大的部位且在巷道施工过程中得不到及时支护,故而选择对于底板破损范围最小的方案Ⅲ为巷道群施工的最优开挖顺序;(4)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案实施后,巷道围岩变形速率小于0.1 mm/d,巷道水平收敛、拱顶下沉和底鼓趋于稳定,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控制该矿东二采区胶带机巷围岩稳定性,可为类似地质赋存条件的巷道支护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鹤煤集团三矿42采区是矿井的接替采区,原设计准备巷道岩巷工程量较大,为保障矿井正常生产,提出了42采区两个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对比.通过对采区设计进行优化,在42采区轨道上山中部和-800 m水平北大巷南段掘一条辅助轨道上山,使42采区提前形成排水和通风系统,提前布置42采区工作面,加快采区投产,为保证矿井稳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现阶段区段平巷布置方式,提出了回收煤柱沿空留巷区段平巷布置方式。此种巷道布置方式融合了双巷布置和沿空留巷的优点,通过沿空留巷保留上区段的运输平巷作为本工作面的回风平巷,区段间留设50~60 m的大煤柱,回采期间将工作面和大煤柱联合布置回采,实现回收采区内全部的煤炭资源。根据现场经验,对留巷费用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的区段平巷布置方式进行比较,留巷所需费用不及所留煤柱产生利润的1/3,而且煤价愈高、工作面平巷愈长产生的经济效益愈显著。  相似文献   

9.
马智勇 《中州煤炭》2020,(8):178-182,191
针对厚煤层开采时矿压对巷道的影响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位于厚煤层内的区段集中巷、采区上(下)山及大巷整个服务期间采动影响过程中的矿压显现规律和围岩变形,以及厚煤层巷道的维护技术。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分析了采动条件下厚煤层区段集中平巷顶板压力规律以及采动条件下厚煤层区段集中平巷顶板位移规律。提出要掌握巷道的围岩性质及其对巷道维护的影响,合理确定护巷煤柱宽度,在邻近煤层开采中,采用上部煤层在厚煤层上方跨采,或者厚煤层巷道开掘之前上部煤层预先开采等卸压措施。从而避免了厚煤层开采过程中矿压对巷道的影响,保证了煤矿的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10.
单忠刚 《煤炭技术》2005,24(5):85-86
沿空留巷又称沿空护巷,是指区段运输平巷采用单巷布置,随回采工作面推进,在紧靠平巷上帮处砌4~6m宽的防护带,或利用木垛或密集支柱代替矸石带,加强平巷的支护,以保留上区段的运输平巷作下区段回采时的回风平巷用。在煤矿K开采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留下许多煤柱而不能采出。煤柱中数量最大的损失就是各类巷道的保护煤柱,尤其是采区中的采、准护巷煤柱。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柱宽度将越来越大。为提高回采率,减少资源损失,降低开采系统掘进率,缓和采、掘衔接关系,因此探讨沿空留巷技术在中厚煤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本条件及情况:该上山为利用谢三号斜井布置,因有一上山不规则,现拟利用其中一条已砌旋的斜井作为运输机上山及轨道上山,并已与矿局取得协议,根据要求只作下部车场,为此请教专家.专家谈话:采区上山及车场的布置应按上中下车场的通风、  相似文献   

12.
《煤矿爆破》2007,(4):29-30
鄂庄煤矿207运输巷下山全长1300m,倾角8°~17°,平均13°,其穿层布置于七层煤的顶底板附近,上部自-300西翼回风大巷开门,下部与-530二采石门联系,主要担负整个采区的运煤及回风任务。运输机位于207采区中部,布置在二采区的二、四层煤下山保护煤柱下。巷道为直墙半圆拱形断面,  相似文献   

13.
1.本设计包括缓倾斜煤层的上、中、下部车场及急倾斜煤层的下部车场,共为四个部分,设计条件如下: ①运输方式:出煤上山用皮带运输机,送材料上山用车滚筒绞车.②大巷运输采用60MM轨距,1吨标准矿车及6.5吨架线机车或8吨蓄电池机车.③巷道规格按苏联版53年矿山巷道考虑.2.缓倾斜上部车场.  相似文献   

14.
《煤炭技术》2017,(6):58-60
近距离煤层下行开采时,下层煤回采巷道的位置至关重要。针对106煤矿7#煤回采巷道的布置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研究得出:当考虑11采区上山与7#煤回采巷道连接时,7#煤层11701工作面回采巷道应采用垂直布置;当考虑6#煤层采动影响时,11701工作面的回采巷道应采用内错布置,11701的运输平巷由11601运输平巷向内平移15 m,11703的回风平巷由11603回风平巷向内平移25 m。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矿地质构造特点和生产发展需要,将原东翼4个盘区上山的巷道布置方式,改为走向长3000m(为井田一翼全长),倾斜宽300m的分段连续式布置。一分段2117工作面可采5号和10号两个煤层,5号煤厚3.5~4.5m,10号煤平均厚为1.5m。分段连续式布置的每个分段内,再划分为若干区段,各区段均有独立的通风、运输系统。下部有分段运输大巷、上部有分段总回风巷,  相似文献   

16.
针对神农煤业15号煤三采区煤层赋存情况,结合采区位置和采煤方法等,提出了两个三采区布置方案。通过对两个方案的优缺点、大巷开拓工程量和投资金额进行分析,选取了科学合理的三采区大巷布置方案。该方案开拓系统简单,运输顺畅,且减少了巷道煤柱损失、初期大巷开拓工程量和投资金额。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巷道维护,煤柱损失,采区生产能力,运输和巷道掘进等技术经济因素的分析,研究了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的区段集中平巷的合理布置.由于各方案的区段平巷与回采空间相互位置关系的不同,使回采所引起的矿山压力显现对巷道维护的影响显著不同.文章根据在各矿的观测资料,阐述了各方案的区段集中平巷受采动影响后的维护特征,分析了它们在维护上的差别,并计算了各方案的吨煤巷道维修费用.按照改善巷道维护和降低煤柱损失等观点,提出了确定各方案区段煤柱的形状和尺寸的若干原则,并计算了区段煤柱损失率和分析了煤柱损失的经济价值.此外,还根据煤炭运输、巷道掘进等计算了各方案区段内的吨煤总费用.通过各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后认为,在厚煤层内用煤柱维护区段集中平巷的巷道布置,因巷道维护极其困难,煤柱损失很大,不宜采用.区段内无集中平巷、各分层依次采掘的方案,虽存在不少缺陷,但它的区段平巷较易维护,并可显著地降低区段煤柱损失,因此在目前还不具备开掘岩石区段集中平巷的条件下,仍可采用.煤层分层数三个以上时,将区段集中平巷布置在较稳定的底板岩层里,在技术经济上一般均优于上述区段平巷沿厚煤层布置的方案.缓倾斜厚煤层(三个分层)与邻近薄或中厚煤层的间距不超过20~30米时,将区段集中平巷布置在下部较稳定的邻近煤层内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8.
对于先后共同同一中车场,且采用沿空送巷的相邻回采区段,通过对现有回采工作面回风巷与采区中车场中间轨道巷在终采线以内联接方式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更为简捷实用的联接方式-平行错位联接方式,从而彻底解决了上部未开采的相邻回采工作面运输巷在后期生产时与对应的中车场上的区段溜煤眼不能保持直线运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大佛寺煤矿4#煤西部大巷掘进过程中,通过在4#煤西部大巷顶板上部煤层合理布置顶板瓦斯抽采钻孔,配合区域预抽、掘前预抽技术,对高瓦斯区域掘进工作面进行联合抽采,成功解决了高瓦斯区域巷道掘进期间风排能力不足和巷道两侧施工钻孔抽采范围有限的问题,确保了4#煤西部大巷掘进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双道变坡的采区轨道上山上部车场与单道变坡的轨道上山上部车场比较,具有车场工程量小、通过能力大、工人劳动强度小等优点,但由于过去设计的双道变坡的采区上部车场斜面多采用对称道岔,提升钢丝绳磨损对称道岔的岔尖,矿车运行到岔尖处容易失稳翻车,见图1。斜面道岔采用单开道岔的双道变坡上部车场,均采用与提升中心线重合的线路作为高道上提中心线;岔道为低道,作下放车线用。钢丝绳在矿车下放与上提时,在变坡点处过不到提升中心线上,往返磨高道处的巷道底板,造成矿车运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