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型矿区是指随着独立矿区快速发展,周边逐步形成服务矿区的城市功能区域,导致矿区被城市包围,形成具有经济和社会功能与城市紧密相关,矿城空间粘连发展特征的矿区。随着矿区资源逐渐枯竭,城市型矿区在转型发展中具有独特的靠近城区的区位优势,矿城"协同"成为发展趋势。因此,如何优化城市型矿区空间结构和功能组织,实现矿区与城区生产、生活、生态、区域交通等协同发展是一大研究关键。论文以抚顺西露天矿为例,基于调研资料和已有研究成果,对西露天矿矿城空间演进过程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西露天矿矿城空间组织特征,通过构建西露天矿矿城空间结构协同、空间功能协同、空间发展目标协同、空间区域方面协同四大协同体系,系统化地提出了城市型矿区转型发展的四大策略。  相似文献   

2.
矿井疏干水开发利用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洪彪  吴庆深 《煤炭技术》2005,24(6):100-101
矿井疏干水开发利用是解决阜新矿区缺水和矿井疏干水污染环境的最佳选择,是矿区解决水问题的必由之路,也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探索。文中分析了阜新矿区矿井疏干水概况,提出了处理方法和设施。  相似文献   

3.
煤炭型独立工矿区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发展面临经济衰退、矿地矛盾尖锐、生态破坏等诸多挑战,矿区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热点问题。因此本文通过梳理已有文献,明晰煤炭型独立工矿区概念,追溯煤炭型独立工矿区发展历程及特征,总结其政策、经济、城市发展及生态方面的研究进展。煤炭型独立工矿区的转型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矿-城-乡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效益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今后研究重点应在矿区概念界定的进一步明确、不同生命期的矿区转型路径探讨、矿区土地综合利用的推进、综合的空间协调规划体系构建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独立工矿区经历了重点发展、逐步式微至当前转型的历史时期,如何推动独立工矿区的存量更新成为促进城市可持续性的重要议题。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聚集中心凝聚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并辐射周边,地理空间分布的差异直接影响区域城市职能与发展潜力,因此本文以空间区位为划分依据,对独立工矿区进行了分类比较,分析其形成背景与发展特征,从产业集群的视角出发对三种不同类型独立工矿区转型提出了紧跟市场需求、贴合政策环境、整合内外资源和强调文化延续四个方面的规划策略,并以晋城古书院矿、王台铺矿和凤凰山矿为例剖析了城中型、近郊型和远郊型三类独立工矿区的转型实践,以期为独立工矿区的转型发展提供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资源枯竭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城市类型之一,面临着诸多严峻的生态转型困境,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从历史演变角度对徐州城市和矿区的关系进行剖析,发现矿区作为城市的子系往往与城市呈现分离的状态,缺乏沟通协调,严重阻碍了矿区与城市的发展,是困境产生的深层原因。从系统论角度,以协同发展理论为基础,将矿区与城市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关联体,构建"矿·城"协同转型系统模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徐州)生态规划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现代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问题及趋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资源型城市是在煤矿—矿区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我国早期形成的煤矿或矿区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能源,并且这些煤矿或矿区的建设为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由此陆续经历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萌芽、快速发展、预转型和转型时期,其间煤炭资源型城市不断更替,有些城市已不再属于此类范畴,有些地区形成新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目前我国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有73个,占资源型城市的38.9%(不包括县和市辖区),主要分布于东北、中部和南部地区。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城市功能、矿城分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日益成为城市转型的阻碍,因此对城市发展而言应以国家政策为指导,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质量。  相似文献   

7.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矿区采掘过程中形成的废弃地下空间给矿区甚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转型带来许多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转型的契机。资源枯竭型城市与矿区需要协同发展,其中与城区型矿区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如何在"矿城"协同生态转型的基础上,实现城区型废弃矿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立足于城市发展的视角,将废弃矿区置于城市整体格局的层面,提出"矿城"协同转型是矿区地下空间开发的潜在模式,并依据区位因素对地下空间开发模式的限制,系统化地提出了城区型矿区地下空间二次利用的三种策略。  相似文献   

8.
废弃矿区土地资源再利用对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至关重要,是适应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建设的必然要求。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中的知识图谱分析技术,对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出的近20年的970篇和WoS核心集数据库检索的1 740篇废弃矿区土地资源再利用中英文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进展与趋势梳理。研究结果表明:(1)国内废弃矿区土地再利用相关研究具有较强的关注度,刊文量进入快速增长期,核心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关系网络体系初步建立;(2)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可视化结果显示研究视角随国家政策变化呈现多领域、多学科交叉参与境况,研究主题由废弃矿区土地复垦—生态修复—资源价值评价—景观再生设计—工业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模式等逐渐发展演化;(3)研究内容逐步转向生态价值挖掘与资源潜力评价、资源转型路径探索与创新、构建以经济与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资源开发模式。该研究可为资源型城市废弃矿区土地资源再利用与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资源与产业》2017,19(5):23-30
 在煤炭行业化解产能和转型升级背景下,探索煤炭独立工矿区转型道路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以磁县申家庄煤矿为例,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在广义地球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深入剖析矿区产业结构单一、矿乡二元结构突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利益群体矛盾突出、职工安置较为困难等问题,提出三产融合发展、矿乡统筹规划、人居环境改善、多方参与转型、合理安置职工的转型策略,力图实现煤炭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的转型。煤炭独立工矿区的成功转型,对于我国落实去产能政策、推进矿乡统筹发展、完善矿区产业体系、改善生态环境、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矿区工业废弃地自身及其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出发,采用系统分析法对资源枯竭型矿区工业废弃地再利用内外部阻力、驱动力及其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并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各动力的影响程度进行打分。通过打分评价可知,矿区工业废弃地再利用进程中,政策、资金及区域环境占重要地位,是资源枯竭型矿区工业废弃地再利用成功的保障。文章以期通过对动力的分析评价,为发挥驱动力作用最大化、抵消或减弱阻力的作用,实现矿区工业废弃地再利用,协调矿与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和区位的相对劣势制约着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选择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能力评价进行研究,构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5个地级市,即平顶山、焦作、鹤壁、濮阳、三门峡市的产业转型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产业转型能力最强的是焦作市,转型能力较强的是三门峡市和平顶山市,能力最弱的是鹤壁市和濮阳市。最后,总结了焦作市产业转型的经验,以便为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煤炭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能源支持,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模式对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确保社会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我国东部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所面临的共性难题,并以徐州贾汪区转型探索经历为例,总结城市转型的"徐州贾汪区模式",主要包括放大正向外部效应、长期坚持矿地融合、大力建设矿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三条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城市转型发展的共性问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系统性难题,必须引入系统性思维。我国东部矿区普遍人口密集,农业发达、沉陷积水是最主要的共性特征,煤炭开采产生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基本相同,转型发展模式值得互鉴。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选择山西省9个成熟型资源型城市,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其转型能力进行评价与分类。结果显示:山西省成熟型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最强的城市是大同市,转型能力较强的是阳泉市,转型能力较弱的是长治、晋城、晋中、运城、忻州、临汾、吕梁7个城市。最后,提出成熟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对策,为其他成熟型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玮  马丽娜 《山西煤炭》2012,32(3):41-42
山西省以煤为主的高碳能源结构,促使能源消耗过快增长和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本文分析了制约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必要性和制约因素,提出了低碳转型的调控对策,为山西省制定科学的转型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实现矿区工业废弃地再利用驱动力的最大化,是合理、有效地开展矿区工业废弃地再利用成为复兴矿区,缓解城市发展压力的重要途径.认为构建由政策引导、利益均衡、产业多元化、创新驱动及监管保障构成的矿区工业废弃地再利用动力机制,是实现矿区工业废弃地综合效益最大化,矿区转型与城镇协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粟巧兰 《煤炭工程》2019,51(8):149-153
目前,我国部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进入瓶颈,影响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转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有关资源枯竭型城市研究文献的回顾,阐述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转型的必要性。剖析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转型的困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转型的对策分析,旨在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转型的发展进程。最后,以广西合山市为例,分析其成功转型经验。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在战略、产业、市场、政策等各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这使得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失败率很高,风险很大。如何在产业转型前准确地对该产业转型风险进行评估,已成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前期工作的关键所在。本文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并建立相应的模糊综合模型,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风险评估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风险评估的模糊综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在战略、产业、市场、政策等各方面都存在不确定性,这使得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失败率很高,风险很大。如何在产业转型前准确地对该产业转型风险进行评估,已成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前期工作的关键所在。本文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并建立相应的模糊综合模型,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风险评估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测评了2010—2014年东北三省19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率,以期解决资源型地区的发展难题,推动产业转型,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该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并不均衡,但地区差距在缩小。阜新市、辽源市、大庆市、七台河市、吉林市的产业转型效率一直处于相对有效水平,而双鸭山市和本溪市一直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辽宁省产业转型水平相对落后,转型效率低于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人口外流及科技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约着该地区的产业转型发展。最后,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长期的掠夺式开发造成了严重的矿区环境破坏,制约了这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资源型城市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应采取的手段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