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辽河外围盆地LX地区构造复杂、干扰发育、近地表吸收衰减严重,是典型的地震资料低信噪比地区。通过可控震源滑动扫描技术、井震分区联合激发方式和海量地震数据实时质控技术的联合应用,成功实施了高覆盖、宽方位三维地震采集方案,大幅提高了LX地区地震资料品质,显著改善了深层构造的成像效果,取得了滑动扫描高效地震采集技术在辽河外围盆地首次工业化应用的成功,也证明了可控震源滑动扫描高效地震采集技术在东部探区复杂地表区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巨厚沙漠覆盖区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及侏罗系和白垩系岩性油气藏勘探需求,进行了可控震源高密度采集试验,通过采用炮点预设计、可控震源低频设计、可控震源滑动扫描、地震资料快速检查评价等技术,实现了沙漠区可控震源高效高密度三维地震采集,资料品质得到明显改善.试验证明,在准噶尔盆地腹部巨厚沙漠区采用可控震源高密度采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陈昌 《特种油气藏》2022,29(5):28-35
大民屯凹陷沙四段湖相页岩油地层岩性复杂、有效厚度薄、储层变化快,利用常规的叠后地震方法预测“甜点”的精度较低,制约了页岩油资源的经济有效动用。针对研究区页岩油地质特征,以提高“甜点”预测精度为导向,探索形成了地震资料优化处理、叠前弹性参数联合反演、有效裂缝预测等多项关键技术。在地震资料处理方面,形成了以“全程Q补偿”为核心的宽频保幅处理技术思路,道集质量和频带宽度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地震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能力;在储层预测方面,综合应用叠前弹性参数联合反演技术和AVOZF反演技术,实现了岩性、脆性、TOC含量及有效裂缝等地质参数的高分辨率预测,明确了大民屯沙四段页岩油“甜点”分布的有利区,落实Ⅰ类、Ⅱ类“甜点”面积约为143 km2。现场实践结果表明,新钻的水平井地质评价结果与储层预测吻合程度高,储层的钻遇率达66.4%。研究结果为大民屯凹陷页岩油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中国四川盆地昭通区块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丰富。为了厘清该区页岩气甜点分布,指导水平井位部署,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开展甜点关键参数研究,利用地震叠后数据及分方位叠前数据预测裂缝的发育强度和方向,利用测井交会分析建立TOC/脆性与杨氏模量×密度(E×Rhob)的关系,以叠前弹性参数反演为基础,利用弹性参数组合结果E×Rhob反映页岩储层脆性及TOC展布。最后对页岩储层裂缝、TOC、脆性展布、优质页岩厚度进行综合分析,优选"甜点"。实际研究表明,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能有效预测页岩甜点区,有效指导示范区水平井轨迹设计,降低勘探开发风险,为研究区的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吉木萨尔页岩油“甜点”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甜点"变化快、水平井钻遇率低等问题,从测井和地震2个方面展开分析。纵向上,将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甜点"分为上"甜点"和下"甜点"2个部分,类型上划分为Ⅰ、Ⅱ、Ⅲ共3类,并明确了上、下"甜点"的地震反射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敏感参数交会分析,确定了基于地震地质统计学模拟的"甜点"预测方法,预测精度得到了有效提高,预测"甜点"识别厚度由前期的20 m提至6 m,"甜点"钻遇率由87%提高至92%以上,从而实现了完钻水平井规模压裂及高效开发。通过上述研究,形成了一套针对陆相页岩油"甜点"的地震预测方法,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为页岩油水平井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黄土塬区在地震勘探中,因其地质特点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包括激发条件差、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浅表层干扰波强烈、地震施工条件困难以及地震资料处理难度大几个方面,本文主要阐述了黄土塬区的地震勘探相关技术,并选取多线地震勘探技术和非纵地震勘探技术进行详细讨论,以寻求黄土塬区地震勘探开发的高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低频可控震源是在常规可控震源基础上通过对振动器、液压系统部分进行全新设计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地震信号激发设备,它突破了传统可控震源在激发低频地震信号的技术瓶颈,实现了低频振动信号的激发。在实际应用中也展示了低频地震信号对地质效果的改善,使低频地震勘探技术得到实际验证。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富,对其进行勘探开发面临着黄土塬资料信噪比低、煤层薄且横向变化快、“甜点”预测精度要求高3方面地震勘探技术难题。为实现深部煤层气的规模效益开发,近年来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深部煤层气目标的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和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有显著进步,黄土山地区“两宽一高”(宽频、宽方位、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及“双高”(高保真、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应用为深部煤层气地震勘探构建了高品质的数据基础,使得地震勘探目的层的主频达到40 Hz,频带拓宽了10 Hz以上,成像精度稳步提高。精细构造解释及储层评价技术为落实煤层气“双甜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煤层预测厚度达到5 m,裂缝预测吻合率达到79%。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地震勘探向地质开发的有效延伸,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区块煤层钻遇率提高到97%以上,水平井的产气量达10×104m3/d,有力支撑了煤层气的高效建产。  相似文献   

9.
黄土塬区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源于常规非纵地震勘探方法,并借鉴了三维地震勘探中非纵观测能够避开部分干扰波的技术优点。本文论述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黄土塬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实施过程中,以非纵地震技术为基础,针对探区地质目标特征进行非纵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和论证,通过基于山地微测井表层结构调查的激发因素设计,并利用该设计的非纵三维观测系统完成了地震数据采集,获得了高质量三维数据体,促进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10.
要实现页岩气有效建产,首先要存在页岩气的富集区,其次要能对页岩储层进行有效的压裂改造,前者表现为页岩的地质“甜点”,后者则表现为页岩的工程“甜点”,地质工程双“甜点”的预测与评价是页岩气效益开发的基础。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某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例,根据岩性、电性、生物化石分布规律、TOC变化以及含气性等,将该储层底部优质页岩层划分为9个小层,从下到上编号①~⑨,以三维地震为依托,对该段页岩储层开展地质工程双“甜点”参数地震预测,以评价其勘探开发潜力,以期为页岩气水平井的部署论证及压裂设计提供依据。预测结果表明:①在该区页岩气勘探的初始阶段,地震主要预测页岩气的地质“甜点”,即通过平面上预测的优质页岩厚度、TOC、孔隙度及含气量等参数,结合埋深、构造样式、断裂发育情况等,进行页岩气的分区选带,以明确页岩气富集有利区;②页岩气工程“甜点”参数的运用较为微观,其在地质甜点区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施工能力,利用脆性、水平应力差异、裂缝发育情况等因素优选出压裂能产生最好效果的区域和小层,并进一步指导页岩气水平井轨设计以及水力压裂的分段分簇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中西部四大盆地碎屑岩油气地质与勘探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古生代以来,中西部四大盆地成盆演化具有"同序异时"特征,碎屑岩层系具有自生自储和海生陆储两大勘探领域。压性构造背景下碎屑岩沉积充填层序具有"二元"体系域结构,决定了碎屑岩层系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碎屑岩层系可划分内源、外源和混源3大类6个亚类成藏体系。四大盆地构造变形的差异性决定了成藏体系分布的差异性。针对裂缝性储层预测,形成了三维三分量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系列;针对致密储层和隐蔽圈闭识别,形成了实用的黄土塬地震采集处理技术等;针对川西坳陷致密裂缝性储层,形成了一系列压裂改造技术;针对鄂南致密砂岩储层,形成了补偿压裂技术方法。油气地质理论新认识与技术新进展推动了该领域大中型油气田(如川西须二气田、塔河碎屑岩油气藏和鄂南镇泾油田)和规模储量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富县北部地处黄土塬地貌区,天然气勘探程度较低。针对黄土塬地貌区地震响应微弱、适用性差、流体检测难度大的问题,采用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结合油气钻探和地质资料展开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塬地貌区检测到显著的微生物异常;微生物及地球化学成果指示延长探区具有油气并存的特点;研究区可划分为9个微生物异常区和3个有利区带,其中,中部有利区指示含气前景好,西北部有利区含气性较好,东南部有利区可能与天然气富集有关。综合研究表明,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黄土塬地貌区的含油气性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黄土塬地貌区油气有利区带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平井地震导向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综合地质、录井、测井和随钻实时地质评价等多种资料,为钻井工程提供靶体预估、趋势预判及风险预警等信息,即包括入靶导向(目标地层埋深预测)和水平钻进导向(地层倾角、小断层和微幅构造预测等)。然而,由于非常规储层地质特征不同,其水平井地震导向的难点或侧重点也不同。以滇黔川五峰—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和松辽盆地泉四段致密油水平井地震导向为例,由于页岩分布广、箱体薄、成层性好,其地层埋深、地层倾角及小断层和微幅构造精细预测是难点,也是导向的关键问题;而致密砂岩相对较厚,其地层埋深、地层倾角、小断层和微幅构造在地震导向中的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砂体叠置关系复杂,横向变化快,是导致水平井出层的主要因素。所以,准确预测河道砂是其导向的难点和关键问题。根据储层地质特征分析,建立地质模型,通过钻探实例详细分析不同储层地震导向的关键问题,并基于水平井实时钻探的特点,应用动态地震勘探理论,建立“动态速度”,不断提高深度域地震数据精度,以解决页岩气地震导向关键问题;通过建立“动态属性”,不断提高致密砂体预测精度,解决致密油地震导向关键问题。这些手段有助于提高水平钻探效率和甜点钻遇率。  相似文献   

14.
延安气田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效益开发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与该盆地北部的气田相比,储层更薄、物性更差,气藏叠置关系复杂,加之地表为黄土塬地貌,储层地震预测难度大,现有的气田开发配套工程技术适应性差,亟须优化气田开发方式与开发技术。为此,延长石油集团经过近十年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在储层预测、井网优化、钻完井、储层保护、压裂改造、地面集输等方面,形成了一套适合延安气田复杂致密砂岩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体系:(1)融合多尺度静、动态研究成果,建立了基于动态知识库的有效储层预测技术,大幅度提升有效砂体钻遇率,实现了对厚度3~5 m稳定单砂体的准确追踪;(2)形成了以不规则菱形井网为基础,丛式井多层合采、水平井单层动用的混合井网立体动用模式,较规则井网井数减少6.9%,井网控制程度提高8%;(3)形成了易伤害塌漏同井储层高效钻井技术,有效提高了井壁稳定性、缩短了钻井周期,保护了储层;(4)实现了直/定向井一趟作业多层大跨度压裂、水平井CO_2+水力压裂技术,单井天然气产量显著提高;(5)形成了以井下节流、枝上枝井间串联和集中注醇为核心的黄土塬地貌中压集输技术,减少了工作量,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以上关键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延安气田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的效益开发,建成了年产气50×10~8 m~3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5.
致密油资源是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主体,具有连续性成藏的特点。利用地震、钻井地质和测试资料,结合勘探实践,对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泥灰岩致密油成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束鹿凹陷致密油藏的形成主要受优质烃源岩、致密储层的控制;具有源储一体、近源成藏特征,具备形成致密油的良好条件;平面上,凹陷洼槽中心区与斜坡带低部位是泥灰岩致密油主要分布区,纵向上集中于沙三下亚段厚层泥灰岩段,具有纵向上整体含油、平面上局部富集分布特征。研究区存在围绕中洼和南洼的两个泥灰岩致密油规模分布区,目前多口井已钻获工业油气流,资源潜力大,为下步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6.
非常规油气勘探、评价和开发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商业开采潜力大,北美页岩油气已经实现工业化和商业化成功开采.因不同于常规储层的低孔、低渗等特征,非常规储层的勘探、评价和开发需要一套新的技术和方法.在对北美已经商业化生产的Eagle Ford,Marcellus和Hawkville等区块的页岩勘探、评价和开发技术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针对非常规油气勘探、评价及开发的方法.首先通过二维和三维地震技术以及试验井勘探,识别盆地形态和边界、储层厚度和面积;其次通过岩心数据对测井曲线进行校正,获取包含测井资料、岩石物理分析成果和“七性关系”处理的测井解释综合成果图,并结合地震识别技术,对有利储层及“甜点”区分布进行预测;最后,应用地质导向技术,引导水平井钻井在相对高品质储层中持续安全稳定的进行,并结合三维地震技术,针对不同地质储层情况设计不同的压裂增产方案,达到有效增产效果.这些新方法的成功探索,能为中国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及煤层气的勘探、评价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成功率,以川西坳陷合兴场-丰谷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为例,建立了以地质综合研究为指导,地震、地质紧密结合的精细勘探技术。合兴场-丰谷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精细勘探的核心,是在砂组精细等时划分及对比的基础上,以砂组为单位,将生产动态资料与静态地质特征相结合进行典型气藏解剖,明确气藏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通过加强地震预测、钻井跟踪、测试选层及工程工艺过程中的地质综合研究,完成油气富集区预测及井位部署,且在钻井跟踪过程中即时修正认识,提高钻探成功率。精细勘探的结果显示,研究区气藏具水溶脱气特征,为古构造-成岩圈闭气藏,控制成藏的关键因素是古构造高部位,其中须二段的CH148-CH137-GM3井区和GM2-CG561井区及须四段的GM2-CG561-GM4井区和CF563-CF175井区被预测为有利油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18.
火成岩储集层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新领域,已引起石油界和学者的关注和兴趣,但火成岩为孔隙和裂缝双重介质储层,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仍亟待完善和丰富。在对相关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我国火成岩油气藏分布情况、勘探历程及勘探开发现状。对成熟的火成岩油气藏地震勘探、岩性识别、岩相分析、储层岩性测井识别、裂缝预测等勘探技术,火成岩油气藏空气钻井、欠平衡钻井、控压钻井、复合钻井和自动垂直钻井等技术,火成岩油气藏完井技术,火成岩气藏、裂缝性稠油油藏、储层改造等技术进行了介绍。从火成岩油气藏形成机制、勘探的难点、开发的瓶颈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火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面临的挑战。从国家能源需求、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先进技术的保障、前沿交叉学科、国外先进的经验等方面展望了我国火成岩油气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9.
综合配套的勘探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近十多年来,我国既在地表条件极其恶劣,地下构造极其复杂的新区寻找新油气资源,也在老油区滚动勘探增加新储量,在未来的油气勘探中,不仅要选好选准勘探领域,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掘和应用先进而适用的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3亚段(以下简称山2~3亚段)为该盆地重要的天然气勘探目的层,但该亚段储层薄、厚度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和勘探目标优选难度大。为了准确预测该亚段煤系地层致密砂岩气甜点区、提高天然气勘探成功率,针对该套储层的特征和预测难点,提出了90°相移技术识别河道外形、模型约束波阻抗反演刻画砂体厚度和子波衰减梯度属性识别含气砂体的地震逐级预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山2~3亚段上覆5号煤地震强反射层,下伏储层地震反射能量弱,加之为稀疏二维地震测网、井控程度低,致使致密砂岩气甜点区预测难度大;②所提出的技术方法通过地震逐级预测约束,可以有效地刻画河道砂体分布并识别有效含气储层,提高了对勘探开发目标预测的精度;③基于该技术方法指导部署的勘探开发目标实钻效果好,地震预测结果横向分辨率高,真实地反映了河道及河道砂体的变化特征。结论认为,采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二维地震勘探区煤系地层强非均质性、薄储层致密砂岩气甜点区预测的地质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