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亲水休闲建筑的设计理念为依据,通过对长沙泉水湖景区亲水休闲建筑"照月轩"的分析,从室内外空间交错、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交错、建筑边界的模糊等方面,提出了亲水休闲建筑体验空间营造的设计方法,为同类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筑叙事是依靠叙事逻辑启发设计者的设计构思过程,建立设计者与体验者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叙事技巧组织故事内容,唤起体验者的某种情感或引起共鸣的设计方法。基于当代建筑大师王澍的作品,对建筑空间的叙事结构的几种形式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3.
作为建筑空间设计的入门教案,"院宅"设计包含了空间与生活的双重性理解:既是一种内外空间的组织模式,也是一种应对自然和社会的居住模式,因此同时连接了抽象空间与具体生活两个重要方面。在此框架下,"院宅设计"以新的方式重新诠释现代主义的"方盒子"问题,将其置入当代中国城市之具体现实,引导学生从现实感知与体验出发,学习建筑空间的基本语言,由此步入空间设计之门径。  相似文献   

4.
建筑空间的场所体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对当代建筑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哲学家对普遍世界的关注也使哲学向建筑学拓展。空间是哲学与建筑理论以及许多领域都共同关注的问题,建筑空间的精神表现就是场所,建筑与场所有着文化、气候和形而上的联系,建筑空间的精华就是一种可以体验的场所。  相似文献   

5.
王立防  朱翔 《华中建筑》2020,38(8):37-40
该研究基于参数化设计的基础上,探寻商业展示空间情感体验表达的新形式,利用参数化技术设计出具有体验性、互动性、多感知性的情感体验空间。结合当前参数化在展示空间运用的相关案例,从情感体验三个层次,即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分别进行设计研究。参数化设计的介入,为展示空间带来了新颖的空间造型、趣味性的空间规划和多感知的空间营造,为顾客的情感体验创造了一定条件。以参数化设计理念的多学科逻辑算法系统的构建,为展示空间情感体验的快速定位,个性化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其他室内空间类型的设计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筑,是凝结了建筑师的情感的。在传统美学中,它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结合,注重体量、色彩、比例、尺度、材料和质感等视觉审美要素及空间给人的心理感受。具有代表性且为世人所传诵的作品皆出自大师之手,因为他们独具各自的风格,美妙的构图、精致的比例、完美的空间组合无不给人美的感官享受。人们在使用城市与建筑空间的同时,都会进行着不自党的情感交流,从而获得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感受,因为建筑是有情的,空间是有情的,环境是有情的。建筑情感空间和色彩空间,是建筑空间视觉语言环境的同一体。它是通过人的审美体验,与人发生直接的情感诉求,从而展示其凝聚的各种不同情感建筑情感设计和表现。建筑通过其特有的空间结构关系和艺术表现力传递建筑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建筑空间体验的过程就是认知主体对建筑空间的知觉、认知和评判过程,这一过程以肉身化的身体为基础,内在于现象身体,发生于现象空间,并程伴随着意义的产生。文章基于梅洛庞蒂的理论成果对具身化的建筑空间体验进行分析,试图运用现象学的理论来理解人对建筑空间体验的发生机制,揭示出建筑空间体验和认知的具身性。建筑师应该"具身"地思考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学生对于建筑空间的认知,学习建筑空间序列的创作手法,将中国古代建筑群体、中国古典园林与当代极少主义建筑作为空间分析经典案例,引入建筑空间序列的教学当中。指出“有所变化的情感空间序列”是中国古代建筑和部分当代极少主义建筑的审美重点,应该为现代建筑设计所借鉴。在此基础上,指出路径和节点的设计是取得“有所变化的情感空间序列”的途径,并将其运用到建筑设计课程当中。  相似文献   

9.
体验与交融--领悟建筑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阳 《华中建筑》2003,21(5):64-66
通过对建筑空间的审美特征、心理影响、空间尺度等进行分析,从人性化的角度体验建筑空间,寻求在建筑空间创造中实现自然、城市、建筑和人的多元交融。  相似文献   

10.
正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我们在讨论建筑形式美与艺术效果时,越来越趋向于思考人在建筑中的体验与感受。这也折射出建筑、室内设计愈来愈将人作为空间的主体,既关注其物质方面的需求,也重视其在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诉求。家居休闲空间的设计,彰显了人类个性情感的进发与品味,是内化式情感的集中呈现。为了解人们对居室休闲空间的真实感受及诉求,本刊在城市白领、公职人员及设计师群体中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查问卷,据收回的数据显示,健身房的诉求被摆在了首位,半数以上的人都有在居室中购买器械进行局部或是全身锻炼的体验。其次是影音室,因不受年龄限制,又能带来全新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极小空间中人体运动特点,研究极小空间尺度、形态与接触性体验的舒适性问题。通过胶囊公寓和1:1示范性极小建筑空间中基于时间、碰撞次数和碰撞部位3个指标的极小空间接触性体验实验,发现触碰行为是一种常态,下臂和小腿等部位是触碰集中部位,实验主体倚靠冲动强烈;依据极小空间行为特点,进行两种基本形态——方形和圆形极小空间的自由行走接触性体验实验,发现在极小空间中运动障碍和依靠依赖性都会随着空间尺度的增长而改善,而对于方形极小空间,这种改善会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前一篇文章谈的是平面空间的组织策略,这篇文章谈的是建筑空间的组织策略,差别就在于"平面"与"建筑"两个词。我在前一篇文章中指出对平面空间的操作导致特定的空间关系。通过对抽象艺术作品的考察,我们列出了八种空间图形。比如,"面——占据",就是将形状散布在画面空间上,形状占据空间,形状为图,空间为底,形状与形状之间的空间是连续的,流动的。如果我们将"面——占据"作为建筑空间构思的图解,就引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从平面图解的角度来讨论建筑空间是建筑师特有的  相似文献   

13.
在后现代的今天,建筑的意义浮于形式的创新和视觉上的符号堆砌,缺少对建筑本身的知觉体验。该文旨在从知觉体验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清水混凝土建筑的研究,以建筑自身和使用者的情感体验为依托,透过体验的镜头,分析人对清水混凝土建筑肌理、色彩感知和光影效果的情感变化,探讨清水混凝土在其建筑美学上的设计思考,以及它所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情感享受。  相似文献   

14.
王琦  杨立新 《建筑与环境》2007,1(6):149-151
本文通过对空间中时间因素的探索,诠释人在建筑空间中获得的连续复杂的完整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建筑入口是建筑室内外空间的连接、过渡部分。文章从空间角度入手,将人们对入口在建筑形态和城市环境中的体验进行分析,总结了入口空间形态的基本属性,探讨了建筑入口对环境的空间融入、中介过渡以及文脉的延续,从而以不同的方式解读建筑入口空间。  相似文献   

16.
建筑审美是设计的体验旨向,建筑的可持续设计具有独特的自然意趣,可以使建筑具有多重审美内涵,给予人高远的生命体验。从建筑本体、空间感受、环境意象三个面向,结合实际案例,对可持续建筑的自然审美体验做出了理论性阐释。  相似文献   

17.
<正>安藤忠雄曾说,"建筑是生活的原点,或者说是生活的容器。"它承载着居住者的印记,既有传统的留存,又融入现代生活的感受,赋予了居住空间独特的DNA。建筑、室内设计师作为空间的缔造者,在一个个的项目中,"拿捏"着合适的素材,构建着不同的设计理想,并企图让落成的建筑具有"对话"的功能。也就是说,一座建筑必须能在建构过程中承载设计师的设计梦想,预演未来使用者可能的居住体验,并成长为有机的生命体。自此,它将远远超越"居有屋"这一最质朴的愿望,成为如安藤忠雄所言的,"建筑是能够被一般人所理解并产生共鸣,同时又能超越一般人的想象的,这样的创造才能被称为建筑。"  相似文献   

18.
《新建筑》2020,(3)
VR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将赋予建筑设计空间认知的新手段,降低建筑学科的认知门槛,促进建筑空间的认知迭代。在探讨传统建筑空间认知困境的基础上,包括经验积累耗时长、非人本视角设计、学科认知门槛高等方面,提出沉浸体验、人本视角、动态决策的VR建筑空间认知特征,总结了VR在建筑设计前期空间认知、中期空间设计、后期空间表达的技术作用。VR技术以人本视角认知建筑空间的真实,实现建筑设计信息全息无损的认知交流,必将促进建筑空间认知理论与实践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黄帅 《山西建筑》2014,(33):22-23
以建筑空间的情感表达为研究内容,分别从塑造个人空间领域、纪念性空间、热闹交换空间、亲密空间、关切与亲和空间五个方面对建筑空间的情感进行了深入探究,揭示出了真正影响人们空间体验的相关因素,使空间由单纯的居住生活上升到精神需要的层次。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省立医院南院为例,从建筑师、使用者、病患陪护者3个不同的角色,感受、体验医疗建筑,通过对医疗建筑空间尺度的设计,空间氛围的营造以及医疗建筑设计中被忽视的细节三大方面论述,设计体验,体验设计,量化指标,得出对医疗建筑设计的评价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