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基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从要素配置效应、产业协同效应、信息共享效应和信息反馈效应4个维度剖析了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机制。结合当前农业企业数字技术的应用实践,阐述了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绿色发展的内在逻辑,针对性提出了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绿色发展的二元驱动,即自下而上的市场调节和自上而下的政府调控。在市场调节方面,从生产端主动减污降碳、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不断攀升等方面分析了数字技术驱动下农业绿色化发展;在政府调控方面,建议采取政策制定与经济激励、数据共享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网络宣传等措施,激励和引导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生态、生活全过程、全方位的绿色化,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农业机械化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农业机械化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技术手段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植物病程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病程相关蛋白(PR)的表面在植物抗病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最近年来植物抗病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综述了最近在PR蛋白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4.
水杨酸在植物胁迫抗性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杨酸(SA)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信号分子,不仅能调节植物的一些生长发育过程,还在植物胁迫抗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简要综述了SA在诱导植物抗性方面的作用,分析和揭示了水杨酸增强植物抗性的初步机理。  相似文献   

5.
植物细胞抗重金属伤害的分子机制主要涉及金属离子高的吸收、运输、区域化及螯合作用等方面,其中跨膜运载蛋白的表达、调控对重金属超富集起了关键作用。金属阳离子运载蛋白家族主要包括CDF家族、NRAMP家族和ZIP家族。综述了近年来研究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吸收、转运和贮存zn、M、cd等重金属的分子机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出用煤矸石改良黄土的解决方案,解决煤矸石存量逐年增大且利用率低、季冻区黄土地基病害严重的双重难题。【方法】分析煤矸石改良黄土的反应机制,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直剪、固结压缩和湿陷性试验,分析煤矸石改良黄土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压缩系数和湿陷系数等力学性能指标,确定煤矸石的最优掺量;以黄土原料为对照组,将最优掺量的煤矸石改良黄土试件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再次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和直剪试验,分析冻融循环后最优试件的力学和抗冻融性能。【结果】当煤矸石质量分数为20%,养护龄期28 d时,煤矸石改良黄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585 kPa,抗剪强度为287 kPa,压缩系数约为0.19 MPa-1,黏聚力为63.755 kPa,内摩擦角为29.646°,湿陷性完全消除;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大,无侧限抗压强度逐渐减小,冻融循环次数为11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黏聚力损失率分别为26.9%、 7.4%、 18.6%,内摩擦角变化较小,煤矸石改良黄土的力学和抗冻融性能较好。【结论】煤矸石活性较低,改良后的黄土的强度虽然提升幅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全球土壤重金属污染不容忽视的现状,国内外学者在土壤修复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当前的土壤修复政策和评价标准主要指向土壤中重金属总量的减少,忽略了重金属的形态变化。然而重金属形态才是影响其生物有效性和毒性的关键因素。2019年我国农业农村部规定在土壤污染的治理中,在达成基本目标的同时应优先考虑修复方法对土壤性质的损伤风险以及环境污染风险,防止二次污染,保证耕地可持续利用。因此,如何在对土壤环境产生最低甚至无损害的前提下减少重金属总量或改变重金属形态从而降低其风险是土壤污染修复的热点。虽然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众多,但目前对土壤无损伤且有效的土壤修复技术有固定/稳定化、植物和微生物修复这三种。固定/稳定化技术可以短期内降低土壤重金属有效性,但易失去钝化效果,导致被固定重金属的重新活化;植物、微生物修复可稳定改变重金属有效性和总量,但其修复周期长,环境限制大。本文主要就上述三种环境友好型修复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阐述了各修复技术的作用机制、优缺点、环境风险和应用前景,并从提高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调节生物代谢活动、吸附钝化重金属、改善土壤修复环境四个方面阐述了不同强化方式的原理、修复效果、优势以及...  相似文献   

8.
协同推进秦巴山脉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产业发展,农业经济绿色发展是关键内容。本文根据秦巴山脉区域绿色循环发展的研究需求,深入分析该区域农业经济的现状,凝练农业经济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从农业发展政策、土地规模化经营、引导人才和资本定向流动、农业产业技术升级、劳动力素质提升、产业融合发展、世界名山品牌树立等方面完整阐述农业经济绿色发展的创新路径;针对性提出保障措施:推动区域发展的共同认识与学术研讨、示范农业经营的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建立农村产业金融机制、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优化基层组织作用、统筹城乡发展空间等。研究建议,设立秦巴山脉区域农业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特区,通过生态制度创新引导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浅谈农艺节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农业指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高效利用灌溉水的农业。主要包括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其中农艺节水是指通过农田土壤调控技术和作物生理调控技术节约用水,是节水农业发展的潜力所在。近年来,随着土壤水动力学、植物流体力学、植物生理、生化学等理论不断取得可喜进展,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以及化学领域农用膜剂产品降解性的实现,农艺节水技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增添了现代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基因诱导表达调控的研究方法,并概述了与ABA,乙烯,真菌激发子诱导表达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G-box,GT-1结合位点,GCC-blox,W-box),以及与这些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的转录因子(GBFS,GT-1,EREBPS,WRKY)。同时对植物基因诱导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工业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稻壳灰替代硅灰制备稻壳灰生态混凝土,改善生态混凝土的强度和植生性能,降低生态混凝土制造成本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方法】采用稻壳灰部分代替硅灰作为胶凝材料,保持硅灰和稻壳灰质量之和不变,对稻壳灰代替硅灰进行第1次配比设计,研究水和胶凝材料的质量比(水胶比)、稻壳灰替代率对稻壳灰生态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确定最佳水胶比和稻壳灰替代率的取值范围;进行第2次配比设计,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研究水胶比、稻壳灰替代率和孔隙率对稻壳灰生态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水胶比和稻壳灰代替率,并采用狗牙根、黑麦草、高羊茅3种草本植物验证稻壳灰生态混凝土的植生性能。【结果】随着稻壳灰替代率的增大,稻壳灰生态混凝土的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佳稻壳灰替代率为55%;3种草本植物均能够在稻壳灰生态混凝土中正常生长,高羊茅植生性能最佳。【结论】稻壳灰可以替代硅灰用作胶凝材料,制备的稻壳灰生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植生性能。  相似文献   

12.
低温胁迫是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植物尤其是经济作物的抗冷性强弱直接影响作物产量。近二十年来,广大学者已对植物抗冷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对植物抗冷性生理生化机理及各生理生化指标与植物抗冷性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对植物抗冷性基因进行分析,获得了部分与抗冷性有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3.
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的环境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固化稳定化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要技术之一,固化材料的环境材料理念加强尤为重要。环境材料是具有最低环境负荷和最大使用功能的人类所需材料,具有功能性、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性三大特征。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点位污染达到19.1%;治理途径有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有淋洗和固化稳定化(S/S)技术,实际应用中70%以上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选择后者。固化稳定化的环境材料的类别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氧化还原材料;环境材料的应用应结合重金属类别及其污染程度、修复目标和当地的土壤、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并与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等集成。结合国内外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环境材料作用机理,主要包括沉淀作用、吸附作用、配位作用、有机络合和氧化还原作用等,核心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和化学形态,降低其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围绕土壤重金属固化稳定化研究的系统化,提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应用基础研究框架,包括材料与重金属、材料-土壤-重金属、材料-土壤-植物-重金属、材料-田间-作物-重金属以及重金属治理的综合评价等5个层次,这是促进环境材料基础与应用研究结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纳米银是目前全球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人工纳米材料之一。由于其优良的抗菌等特性,纳米银应用范围广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纳米银在工业品、医疗品和生活用品中日益广泛的应用,其伴随的环境与健康风险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关于纳米银的生物过程、生物效应及其相关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都取得重要进展,为全面地阐明纳米银的环境和生物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纳米银暴露的环境健康危害,系统地总结了纳米银进入生物体的途径以及在生物体内的组织分布;纳米银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纳米银进入细胞的途径以及引发致死效应的毒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此外,还阐述了纳米银的环境健康风险及其在低剂量暴露条件下引发生物体非致死效应的作用机制,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概述了茉莉酸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生物合成及其生理作用,包括促进作用、抑制作用和抗逆境生理。重点阐述了茉莉酸类化合物在植物的抗高温胁迫、抗低温胁迫、抗干旱胁迫、抗盐胁迫、抗虫害胁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山区公路建设中会出现大量挖方导致植被破坏并产生工程废渣的处理问题,为了对高陡岩石边坡进行持久有效的植被恢复,并充分利用工程废渣,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结构与材料,将喷射混合料基础层、客土层与植生层组合为一体。其中喷射混合料基础层由种植土、工程废渣和胶凝材料三部分组成;客土层加入了土壤生态粘合剂,用以提高土壤的整体性与稳定性;植生层将植物种子与ECM生态矩阵材料混拌喷播。此组合结构通过与高陡岩石边坡的紧密结合,在实现结构稳定与抗冲刷能力的同时,改善结构的保水性,提高发芽率,满足在不利环境条件下的植被恢复耐久性。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省农业资源价值为研究对象,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模型,从生产功能的经济价值和服务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两类研究视角出发,完成了福建省农业资源价值测算研究。据此阐明了农业资源价值的实现过程和路径,提出了福建省农业资源价值提升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2015年福建省的农业经济价值为3553.6亿元,农业生态服务价值为11 939.5亿元,即农业的生态服务价值是其经济价值的3.4倍,农业资源资本化具有较大潜力;农业生态服务价值中,休憩服务、温度调节、气体调节、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服务价值分别为3161.3亿元、1119.2亿元、748.0亿元、1321.1亿元、2178.1亿元和3411.8亿元。福建省农业资源价值实现的途径主要有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业农村三产融合、农业生态补偿及绿色金融扶持,应从加大财政扶持、加强"三品一标"建设、推进农业农村产业融合、健全农业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和强化生态意识教育宣传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福建省农业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该文主要围绕盐碱地绿化技术在海昌海洋主题公园绿化工程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分析盐碱地对绿植的影响,加强对盐碱地改良工作的研究,采用渗管排盐和铺设排盐层的处理措施,结合海昌海洋主题公园绿化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良土壤,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栽植,以期能够有效改善盐碱地的土质和绿化植物的生长情况,提升盐碱地生态环境质量,为同类型绿化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作物生长和食品安全的问题,采取水培法,研究在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重金属胁迫下,洋葱根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总结重金属对洋葱根系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铅和镉对洋葱根系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铅和镉胁迫下洋葱根尖细胞大部分处于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前期;较高浓度的铅、镉使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核畸变;POD酶、CAT酶活力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铅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洋葱根系能对重金属铅、镉的胁迫产生相应的生理响应机制,为重金属污染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是与城市建设息息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规模急剧膨胀,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受到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依赖,保持着相对稳定和动态平衡,人们在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的前提下,必须主动改善和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城市园林绿化,可以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小气候,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