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测井技术是识别裂缝的主要技术之一,测井信息的种类也较多。常规测井方法中,信息明显且解释方法较成熟的主要有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和地层倾角测井,而在测井新技术中用于裂缝识别与研究的主要是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声波成像和方位侧向成像等成像测井系列。常规技术与成像技术结合,不但可以识别裂缝,计算裂缝的几何参数,还能给出裂缝的有效性、发育程度等参数,可进一步分析裂缝网络的横向展布情况。文中给出的实例说明了测井技术在探测裂缝方面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牛超群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9,8(3):97-102,88
本文主要论述了大庆油田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的发展应用的历史和现状,指出了与国外同行比较存在的差距,地球物理测井仪器设备及运用微机处理信息、研究试验手段及今后发展方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测井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井是一种井下油气勘探方法,用于发现油气藏,为评估油气储量及其产量提供科学依据。建国50年来,中国油气勘探使用的测井技术经历过五次兴起与发展,它们是:半自动测井技术、全自动测井技术、数字测井技术、数控测井技术和成像测井技术,应用这些测井勘探油气层,对发现新疆、青海、大庆、胜利、大港、辽河、中原、南阳、任丘、江汉、江苏、海上、四川、长庆等油气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测井技术的首创者是法国人康拉德·斯仑贝谢。斯仑贝谢公司一直是世界第一大测井公司。它的技术“统帅”和“灵魂”就是亨利·道尔(Henry Doll)。 亨利·道尔在他4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先后发明、设计、制造和试验成功了许多种地球物理测井仪器,提出 相似文献
5.
核磁共振是指某种原子核吸收强磁场中存在的一定频率的电磁辐射时而呈现自由进动的一种自然现象。核磁共振测井主要测量 2种信息 ,即纵向弛豫时间 (自旋弛豫时间 ,T1)和横向弛豫时间 (T2 )。从物理机理上看 ,T2 测量所获得的信息不如从T1所获得的信息丰富和有用。纵向弛豫时间 (T1)包含且只包含液 -固表面弛豫和体 -液弛豫的信息。T1既不受岩石内部磁场梯度的影响 ,又不受流体扩散率差异的影响。仪器测量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对T1结果的影响远小于对T2 结果的影响。尽管早期在T1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以及岩石学上的认识。然而 ,… 相似文献
6.
7.
1927年9月5日,斯伦贝谢兄弟以其发明的电测井方法在法国佩彻布朗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测井,记录的测井曲线清楚地指示盖层下面圈闭的、厚的含油砂岩,测井技术由此产生。在世界上出现第1条电测井曲线之后仅12年,在英国学习获博士学位回国、时任中央大学教授的翁文波先生(中国测井学科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于1939年12月20 相似文献
8.
珂特拉斯测井公司的ECLIPS,即5700成像测井系统,是一种集多任务采集、成像以及多功能解释处理工作站为一体的成像测井系统。辽河油田1996年引进了5700成像测井新技术,并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加以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油气勘探测井技术的更新换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井是一种井下油气勘探方法,用于发现油气藏,为评估油气储量及产量提供科学依据。中国应用测井技术勘探石油与天然气始于1939年。61年来,中国油气勘探测井技术经历了5次更新换代,第一代-半自动测井技术;第二代-全自动测井技术,第三代-数字测井技术,第四代-数控测井技术;第五代-成像测井技术,这些测井技术对提高油气勘探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过去10年里,工业界为减少与深水储层开发有关的巨大成本的需要加速了油气井设计和钻井技术的发展。自从我1994年调研了测井人的技艺水平以来,测井技术的进展跟上了井设计和钻井技术的发展,使深水井、大位移、水平井和多侧支井的钻井、评价和完井实施起来容易。
电缆测井和随钻测井(LWD)技术的新进展和发展非常迅速。数字电子技术和遥测技术的不断改进使仪器精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使仪器的应用扩展到高温高压环境,使井下处理得以增强,促进了新的小井眼设计取得成功。除了几种最新的仪器设计除外,电缆测井和LWD技术的新进展主要是我1994年所讨论的裸眼井和套管井设计技术的相应发展。储层监测是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研究出新的电缆测井仪器和永久放置的传感器。
声波电缆测井仪器的发展包括低频多极(全波、波形和交叉偶极)声波仪器,能在软地层采集横波和斯通利波。新的电磁(EM)波测井仪器设计包括多电极侧向仪、2种过套管电阻率仪、高分辨率方位侧向测井仪、以及能反映电阻率各向异性(Rv和Rh)的多分量感应仪。第2代脉冲回波liMR仪提供更多的测量,改进了轻烃和重烃的评价,能进行快速勘测评价。核测井中,几种过油管脉冲中子设计既提供俘获测量,又提供能谱测量。新的过套管地层测试器能在套管上钻孔、测试,并在完成地层测试后在钻孔孔眼放置高压塞子。
LWD的研发重点仍然是获得各种测量和井眼图像的实时传输能力,使钻井更安全、井位(地质导向)更准确、储层的排驱更佳。新的发展包括声波横波慢度、随钻地震、NMR;脉冲中子测量已进行了现场测试。
自从1994年以来,井下电缆测井和用于储层监测的永久放置的传感器整体上获得发展。电缆测井传感器包括测斜仪和加速度计,用于监测裂缝生长和流体流动。永久传感器包括地震和电磁(EM)的阵列、光纤传感器,可用于探测流体流动、监测流体接触面和饱和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14.
氧活化测井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氧活化测井是一种新的注入剖面测井技术,它能识别管内和管外流,定量确定目的层的吸入状况,测量精度不受流体粘度限制,适应的注入量范围也较宽。该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解决了注聚合物、低注入量、沾污严重及窜漏等疑难井的测试问题。 相似文献
15.
裂缝是流体渗滤的重要通道,也是一种有效的储集空间。裂缝网络展布情况直接关系到致密砂岩储层的具体产能,所以近年来国内外不断对裂缝性地层加大研究力度,尤其关注通过技术手段全面识别水淹层裂缝。为了更充分的了解不同发育程度以及不同类型的裂缝其相应物性、电性、结构等特征,本文着重开发一种裂缝识别测井技术,对裂缝成各项敏感参数进行提取与分析,以更科学、有效的识别并评价裂缝,同时在此基础上研究裂缝识别测井技术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1939年,我国首次使用测井技术勘探石油与天然气。60年来,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使用的测井技术经历了5个发展历程:半自动测井技术、全自动测井技术、数字测井技术、数控测井技术和成像测井技术。这些测井技术对提高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效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是目前发展较快的一项测井新技术。核磁共振测井在新疆油田的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核磁共振测井探测对象是储层孔隙中流体的氢核,通过采集自旋回波,可以提供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束缚水含量等信息。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对核磁测井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人员迫切需要核磁共振测井技术能够帮助判断储层中的流体性质。根据区块的地层特征,通过采用合适的核磁观测模式探测地层中流体的核磁信息,根据油气水的核磁特性的差异,利用差谱和移谱法达到识别油气的目的。核磁仪器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它在低阻油层的识别、油气水界面划分等方面为客户解决了常规测井无法解决的难题,应用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8.
19.
20.
近期开发的随“取心”测井(logging-while—coring)系统是在Oregon海岸Hydrate Ridge204区块进行海洋钻井工程时实施和试验的。系统主要由两套现有设备改进而成:斯仑贝谢公司的随钻电阻率测井仪和德克萨斯大学研制的电缆式可回收取心筒与锁具。这种组合结构可以保证在单个井筒中准确地确定测井取心深度和方位,而且无需起下管柱,节省了作业时间,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2002年7月在Hydrate Ridge南部水深788.5m处进行了试验,以平均32.9%的收获率从1249B井45m长的井段中取出8筒岩心,其中1筒岩心的收获率为67.8%。井下仪详尽记录了钻开的74.9m层段的高质量测井与成像数据。测井数据经过处理之后可以与邻近的1249A井的常规测井数据进行对比.在204区块的成功试验表明可以同时完成取心与随钻测井工艺。2003年,海洋钻井工程将在坚硬的高电阻率地层中应用随“取心”测井技术。预计在这些区域采用随“取心”测井技术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否则在这些钻井条件困难的地区,会因为钻井时间的限制而取消取心作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