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唐钢一冷轧重卷机组的生产流程和拉矫机状态。通过对拉矫机使用中拉矫辊消耗量大,经常出现断辊、掉辊造成带钢表面划伤缺陷等现象的研究,找出多项影响拉矫辊使用寿命的原因。经过辊端轴承结构的优化、装配质量的优化、生产工艺参数的优化、检修制度的完善,提高了拉矫辊的寿命,降低了备件和检修成本,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贾凌方  马伯 《上海金属》1998,20(5):27-30
板坯连铸机组辊列设计数学模型及Fortran程序,只需输入钢水炉容量、冶炼周期、产坯量、铸坯尺寸、要求的机型和弯矫点数等简单数据,即可输出经过拉坯力争性能核算和优化的铸机辊列尺寸等,并可绘出铸机辊列图。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连铸机拉矫辊的使用寿命 ,本文从拉矫辊的结构方面入手 ,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拉矫辊 ,其由内、外两层筒组成 ,两筒间采用过盈配合 ,靠此过盈配合产生的机械应力来抵消部分热应力 ,降低应力循环幅值 ,改善辊子的热疲劳环境。在此基础上 ,对新型拉矫辊结构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光弹及热光弹性实验和三维有限元求解 ,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 ,新型结构拉矫辊比原拉矫辊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张亮  陈兵  付光  舒建华  林海海 《轧钢》2014,31(6):5-8
在冷轧带钢生产线上,拉矫工艺是通过弯曲与拉伸的共同作用使带钢产生剧烈变形而达到改善板形和表面破鳞的目的,合理设置拉矫工艺参数是现场拉矫机高效运行的关键。本文利用有限元仿真手段,综合分析了延伸率和弯曲辊插入深度的设定因素,重点分析了张力与弯曲辊配置、带钢强化特性、破鳞效果及拉矫机辊系结构对弯曲辊插入深度设定的影响,为现场拉矫机工艺参数的合理配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ANSYS的连铸机拉矫辊热结构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连铸机拉矫辊实际工况,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连铸机拉矫辊建立三维热分析模型,得到了拉矫辊的温度场分布规律,并在温度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转换分析单元及外应力载荷的加载,实现热应力和外载荷的耦合分析,得到拉矫辊的应力场分布规律;并在温度应力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拉矫辊失效分析.  相似文献   

6.
肖松良 《钢管》2006,35(5):37-42
概述了Ф273mm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组的生产能力、产品规格及品种、工艺选型、生产工艺流程以及锥形辊穿孔、5机架限动芯棒连轧管、12机架微张力定(减)径等主要工序的工艺和装备特点及其技术性能参数;着重介绍了该机组最先进的物料跟踪系统、在线检测质量保证系统、穿孔机工艺辅助设计系统、连轧自动辊缝控制系统、连轧工艺监控系统、微张力定(减)径机工艺辅助设计系统等工艺控制技术。可供国内同类无缝钢管机组的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7.
Φ273mm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组工艺设备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概述了Φ273mm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组的生产能力、产品规格及品种、工艺选型、生产工艺流程以及锥形辊穿孔、5机架限动芯棒连轧管、12机架微张力定(减)径等主要工序的工艺和装备特点及其技术性能参数;着重介绍了该机组最先进的物料跟踪系统、在线检测质量保证系统、穿孔机工艺辅助设计系统、连轧自动辊缝控制系统、连轧工艺监控系统、微张力定(减)径机工艺辅助设计系统等工艺控制技术。可供国内同类无缝钢管机组的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产线较长的清洗拉矫机组,提出了基于张力测量及动态调整的拉矫机张力控制方法。设置测张仪在线实时测量拉矫段入口张力,基于实测张力作PI调节以控制清洗段传动设备出力。该方法能够显著减少清洗段传动设备对拉矫段入口张力稳定性的影响,使拉矫机张力波动从±0.4%降低到±0.25%,从而显著提高了带材拉矫质量。此外,相对于传统控制方法,该方法在可控性方面也有了本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连铸机预应力拉矫辊的光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连铸机拉矫辊破坏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预应力结构拉矫辊,并对拉矫辊的热应力、预应力辊的预应力及其工作时的总应力进行了光弹和热光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辊内、外表面处的应力幅值有了较大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王爱国  冯世云 《钢管》2014,43(6):34-37
概述了Φ180 mm TCM三辊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组的设计制造及生产工艺特点,介绍了该机组导板式锥形辊穿孔机、5机架限动芯棒连轧管机、3机架脱管机和24机架张力减径机的结构特点、性能参数以及控制系统应用情况,并对设备设计制造及安装调试的特点和精度要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