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云南某复杂难选氧化锌矿石,采用预先脱泥-先浮选硫化锌-再浮选氧化锌的工艺流程,氧化锌浮选采用螯合捕收剂和高级黄药为捕收剂,闭路试验获得氧化锌精矿含锌35.26%,锌总回收率达到了79.73%,试验指标理想,为难选氧化锌矿回收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氧化锌矿的浮选工艺分为硫化-胺浮选法、加温硫化黄药法、脂肪酸直接浮选法、螯合浮选法、絮凝浮选法及其它浮选法等。本文系统介绍了这几种浮选工艺及其捕收剂的研究现状,认为浮选新工艺和新型高效捕收剂是解决氧化锌矿难以回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从捕收剂、抑制剂、活化剂、絮凝剂/分散剂等方面出发,总结了我国现阶段氧化锌矿浮选药剂的研究进展,强调了浮选药剂在氧化锌矿浮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展望了氧化锌矿浮选药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宋龑 《湖南有色金属》2020,36(2):29-32,47
氧化锌矿是锌金属的重要原料,但因成分结构复杂、泥化严重等原因,氧化锌矿的选矿指标一直不够理想。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对氧化锌矿浮选药剂(主要是捕收剂和调整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论述,并探讨了氧化锌矿浮选药剂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激光辐照对菱锌矿浮选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在国内使用氦氖激光器和氩离子激光器辐射菱锌矿、石英及其混合矿、兰坪氧化锌矿石、捕收剂十二胺及其溶液,对菱锌矿的浮选行为作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指出:经激光辐照后的锌矿物上浮率有上升的趋势,而辐照后的石英上浮率却趋于下降,辐照后的混合矿和兰坪氧化锌矿石的浮选,都能得到较好的回收率指标。文章还述及激光处理氧化锌矿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由于现有的氧化锌矿物的浮选技术不能高效回收矿石中的锌矿物.为了更好地回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研究菱锌矿、异极矿、方解石和石英在两种捕收剂溶液中的接触角变化,发现在pH为6~10的区间,两种氧化锌矿物与脉石矿物的接触角存在明显的差异,存在浮选分离的可能性.研究了磷酸酯溶液体系中,在硫化和不硫化的条件下,菱锌矿和异极矿...  相似文献   

7.
从含金硫化矿浮选过程的根本特征出发,阐述了低硫岩金硫化矿石无捕收剂浮选的可能性,证明利用无捕收剂浮选与有捕收剂浮选金的技术指标一致,并且无捕收剂浮选指标稳定可靠,药剂配方简单.  相似文献   

8.
从含金硫化矿浮选过程的根本特征出发,阐述了低硫化矿石捕收剂浮选的可能性,证明利用无捕收剂浮选与有捕收剂浮选金的技术指标一致,并且无捕收剂浮选指标稳定可靠,药剂配方简单。  相似文献   

9.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自主研发了一种浮选捕收剂——TY系列浮选捕收剂,该捕收剂主要应用于辉钼矿浮选。采用该捕收剂对陕西、内蒙古等地的不同品位的钼矿石进行了浮选应用研究工作。结果表明,TY系列捕收剂可完全替代目前钼矿选厂所用的柴油、煤油及黄药等捕收剂,所得钼精矿质量相当,钼浮选回收率可提高0.5~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冯海强  王毓华 《稀有金属》2022,(8):1083-1096
锂辉石浮选捕收剂的性能是影响锂辉石与脉石矿物浮选分离的关键因素。目前锂辉石浮选捕收剂主要包括:阴离子捕收剂、阳离子捕收剂、组合捕收剂以及新型捕收剂。单一的阴离子或阳离子捕收剂在浮选锂辉石时均需要高价金属阳离子做活化剂以及调整剂来控制活化过程的选择性,使用条件要求苛刻。与单一捕收剂相比,组合捕收剂能较好地提高对锂辉石的捕收能力和选择性,其中,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的效果相对较好,使用条件要求也较为宽泛,是目前锂辉石浮选捕收剂的研究热点。阴阳离子组合捕收剂可以通过捕收剂离子和分子与矿物表面的静电力、氢键和化学反应等,在锂辉石及脉石矿物表面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形式,达到提高锂辉石浮选分离效率的目的。因此,基于锂辉石与脉石矿物理化性质差异,开展锂辉石浮选捕收剂构效关系研究,可为锂辉石高效浮选捕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将是锂辉石浮选捕收剂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ITO靶材是高端液晶显示器、太阳能电池、导电玻璃等领域的主要材料之一,而ITO靶材的成形技术是关键环节。综述了冷等静压成形、冲压成形、模压成形、爆炸成形、挤压成形、凝胶注模成形等技术特点及研究状况,并重点介绍注浆成形的技术特点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ITO靶材的毒化机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了解ITO靶材的毒化机理,分别介绍了磁控溅射技术制备薄膜的基本原理,综述了ITO靶材在溅射过程中的毒化机理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影响ITO靶材毒化现象可能的原因,详细介绍了现阶段3种解决ITO靶材毒化现象的方法:不同工艺制备ITO靶材的影响、最佳Sn掺杂量和其他元素的掺杂等的影响以及溅射工艺的影响,指出了他们各自缓解ITO靶材毒化现象的原理。并且展望了未来解决我国ITO靶材毒化问题的发展方向。为我国ITO靶材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国产与日本产两种ITO靶材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比,并对ITO靶材的断口形貌与靶材黑化结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国产靶材与日本靶材的相对密度、电阻率、失氧率等参数比较接近,二者均为单一晶相的固溶体。国产靶材的断面为"解理+韧窝"的脆—韧混合断裂,断裂面晶界上出现了粒径较大的无规则颗粒物;而日本靶材断面为解理脆性断裂,断裂面晶界清晰,无颗粒物出现。  相似文献   

14.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短流程、近终形的新型材料成形技术.在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中, 设备是载体, 材料是关键, 工艺是基础, 三者是影响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特点进行总结, 分析了设备、材料和工艺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在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综述了金属增材制造设备的原料供给系统、成形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总结了金属增材制造材料中钛合金、镍合金、铝合金和钢铁材料的典型组织特点和力学性能; 论述了金属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孔洞、精度和组织的影响; 指出了目前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在设备方面存在设备成本高、产品成形尺寸受限、成形效率低等问题, 在材料方面存在生产成本高、适用性差等问题, 在工艺方面存在参数匹配困难、热积累严重等问题; 从降低设备和材料成本、扩大产品成形尺寸范围、提高产品精度和成形效率、拓展材料种类和适用范围、减少工艺参数匹配难度、提升产品质量及综合性能、开发金属增材制造新技术方面展望了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ITO粉末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冷等静压-烧结法制备了ITO靶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粉末、素坏及烧结后ITO靶材的表面形貌和气孔分布,并就粉末不同粒度组成对靶材压制与烧结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喷雾干燥-冷等静压-烧结工艺可制备出相对密度大于97%的ITO靶材,喷雾干燥...  相似文献   

16.
熔盐电解法制备高纯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还原ITO废料得到的铟锡合金为原料,氯化铟和氯化锌的混合盐为电解质,采用熔盐电解法经过两次电解,可以制备出纯度达到4N5的高纯铟,相对于湿法电解工艺,产率提高至少2倍,且工艺过程不产生废水。  相似文献   

17.
铟锡氧化物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简述了ITO粉末、ITO靶材、ITO透明导电薄膜的生产工艺、性质及用途,并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资源储量、生产和消费市场情况。  相似文献   

18.
高强钢先进成型技术和本构模型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钢是汽车车身轻量化的首选材料,但其成型问题一直是限制其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对高强钢的先进成型技术,如液压成型、激光拼焊、热冲压成型等的原理、特点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同时,对先进高强钢的本构模型进行了阐述,以期对改进高强钢成型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电化学手段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表面成功制备了Rh纳米粒子,并发现包裹剂、支持电解质以及电化学参数对产物的形貌及尺寸有着显著影响.通过对上述参数的调控实现了Rh纳米粒子的形貌可控制备,得到了准球形、岛状以及片层状的Rh纳米粒子.此外对岛状Rh纳米粒子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种结构具有良好的表面增强拉曼活性.  相似文献   

20.
The sheet with 1060 Al often is used to fabricate aluminum parts at room temperature in the incremental sheet forming proces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metal has a high ductility in the normal temperature. However, the material can cause a large quantity of springback for parts formed to influence dimensional accuracy.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the electric hot incremental forming process (EHIF)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imensional accuracy of parts compared to single-stage forming and double-stage forming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effect of main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tool diameter, feed rate, step size, and current, on temperature is studied in detail using the EHIF. Some target values, namely,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re measured with a cone using 1060 Al. Moreover,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and Box–Behnken design have been employed to analyze results in detail and to establish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models to predict target values. Finally, the evaluating model of temperature uniformity is proposed and verified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