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晟博  高炳学 《包装工程》2022,43(18):283-292, 326
目的 符号是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符号学在文创产品设计中被广泛应用;综合现有研究与应用成果,研究符号学理论在文创产品设计领域中的应用价值与方法。方法 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出三种符号学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及其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未来的研究策略。结论 能指与所指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用于文化符号解读、提取和应用;三元关系用于构建文创产品设计模型,三分法用于文化符号提取;语义、语构、语用、语境用于构建文物元素解读模型和地域文化解读模型。总结出符号学理论在挖掘文化外在表征与内在含义、为产品设计提供解析思路等方面研究较深入并发挥出较大的应用价值,但从能指与所指角度对提取形态符号的方法缺少详细研究,在基于文创产品设计模型进行文化元素编码时对用户因素考虑较少以及对文物元素解读模型的解读顺序不够明确,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将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黄连村本土地域文化、建筑特色等文化元素植入文创产品设计,探索佛山顺德岭南水乡"黄连"在文创旅游产品中的创新。通过对"多彩黄连文旅小镇"文化资源和视觉资源的整合与重塑,运用艺术设计手法将多彩黄连的文化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提高黄连村的知名度,打造属于地方特色的文旅名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传统节俗文化的特征,针对传统节俗文创产品的同质化、形式单一、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折扣等现象,以传承和创新为重点探究传统节俗文创产品设计新形式。方法 以符号学为理论基础,从索绪尔符号学理论出发,探究传统节俗文化符号在能指与所指2方面提取出文化因子,进行设计编码,使之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环境下的文创产品设计中。结论 总结出基于符号学理论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拓宽设计思维,提出文创产品设计思路。并以中秋节的典故文化作为文创产品案例进行设计实践,验证设计思路的可行性,为传统节俗类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郑君  王炳江 《包装工程》2023,44(10):340-346
目的 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为切入点,分析海南多种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海南地域文化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从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应用及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将海南经典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融合,对海南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并具体论述海南旅游特色文创产品与黎族文化元素、海南特有坡鹿文化元素的融合设计应用;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构思、产品受众、创意形式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对此进一步提出海南本地特色文化应与当地旅游文创产品深度结合发展的建设性意见。结论 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并聚焦其有价值的元素,对此展开深度的挖掘,给予文创更多的地域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海南地域文化元素的特征。将海南当地黎族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创新应用,有利于推动旅游文创产品及创新设计,可以让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并以人们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赢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5.
肖优  王洪亮 《包装工程》2020,41(20):228-233
目的 研究地方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旨在开发地方文化旅游标志,提升旅游产品的市场价值与品味;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探索适合经济欠发达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文创产品设计模式。方法 对地方文化元素及旅游文创产品的概念与特征进行综述,分析地方文化元素融入文创产品设计的意义,探索产品设计创新的突破口;结合永州地方文化中的自然景观、特色建筑、方言文化、民族文化等元素进行实例分析,提出文创产品设计的途径与方法。结论 在符合产品设计观赏性、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将文化元素应用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能够有效提升文创产品传承地方文化和实现区域特色发展的潜力,所提出的产品设计案例为同类型区域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淳  孙丰晓  焦阳  覃京燕 《包装工程》2021,42(20):188-195
目的 基于查尔斯·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以洪江古商城商道文化文创产品设计为例研究地域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的流程与方法,旨在探索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从而达到传承和推广地域文化的目的.方法 以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为基础,将语义学、语形学、语用学引入地域文化文创产品设计流程,以洪江古商城商道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为例,具体分析"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设计开发、传播推广"4个阶段的设计要点.结论 在符号学视角下地域文创产品设计应从语义学角度解读并梳理地域文化符号内涵,聚焦设计主题;从语形学角度提取并凝练地域文化符号的形式特征,赋予产品认知价值;从语用学角度引导文创品牌的符号消费,传播地域文化,最终使文创产品设计充分满足受众对地域文化解读、认知与传播、消费的多元需求,形成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符号学理论中索绪尔所提出的二元论,即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双层意义对非遗文创品牌产品包装设计中色彩视觉元素进行分析与解读,探索色彩搭配方式以及色彩的符号化转译。从符号学原理出发,对色彩符号进行研究。旨在通过色彩符号的力量提升非遗品牌包装设计的视觉美感和张力。凸显中国非遗品牌的文化内涵,展现非遗品牌视觉的魅力,打造具有特色的非遗文创品牌,提升非遗品牌整体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杨霞 《包装工程》2024,45(12):356-359
目的 探寻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策略,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从旅游文创产品的概念和作用入手,探究地域特色文化对旅游文创产品的影响,并对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策略展开研究。结论 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旅游文创产品开发需以创意凸显地域特色,创立旅游文创设计品牌;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需要明确产品定位,融入五感设计,挖掘地域文化,突出创意个性化。  相似文献   

9.
王蓉  广颖业 《包装工程》2024,(6):150-157
目的 为解决文创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创意要素的视觉形式表达难以规范化、体系化,以及较为主观的问题。方法 以三星堆面具为例,利用索绪尔符号学理论对文物的视觉特征建立“所指”和“能指”的分类归纳点,将“所指”归纳为文化内涵、审美特质、社会背景;将“能指”归纳为形态特征、色彩特征、材质特征、肌理特征和纹样特征,提出视觉特征模型。结果 建立对“能指”中五大特征的提取方法,构建文创创意的视觉特征模型与设计流程,使用KANO模型验证用户需求,并使用本文所提出的视觉特征模型进行三星堆面具系列文创的设计实践。结论 本文中文创创意要素的视觉特征模型概括了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将创意要素通过形态特征、色彩特征、材质特征、肌理特征和纹样特征进行概括、演绎和表达,并可将此模型作为后续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方法,进而推动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李娟  陈香 《包装工程》2020,41(8):160-165
目的针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同质化、地域性文化元素识别性特征较弱以及文创产品与用户、市场需求脱节等现状,围绕传统文化正确传承与产品设计创意创新2个重点,寻找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的出路,激发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创新潜能。方法以符号学为理论基础,从语义学、语构学、语用学3个维度对无锡博物院馆藏文化以及现有文创产品进行分析,提取地域特色文化符号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文创产品设计中。结论总结出基于符号学理论的产品设计方法要素,提出一种符合地域性文化应用方式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即"提取语义—解剖语构—改善语用",以达成博物馆文创产品内容创新、功能创新以及设计创新。以无锡博物院泥人"阿福阿喜"为例导出产品设计,为地方性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王先昌  彭雅莉  孔德强 《包装工程》2022,43(12):332-338, 358
目的 旅游业兴盛的当下,以非物质文化与旅游文创产品的融合为目标,构建基于非遗文化符号的湛江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方法 文章分析了旅游文创产品的属性,筛选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视觉符号特征鲜明、知名度高、感染力强的文化元素,经过打散、简化、形态加减、夸张变形、重构等艺术手法,对其形符和意符进行提炼,并结合旅游产品属性进行转译和编码,构建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结论 通过舞鹰雄非遗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实践,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非遗文化的植入提高了旅游文创产品的个性和品质,实现文化的“变现”和“带走”,还能拓宽非遗视觉元素的活化传承方式,更好地延续其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2.
李玮玮 《包装工程》2024,45(2):460-471
目的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把握旅游业和文化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凝练坭兴陶文化视觉符号,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将非遗文化和数字图像技术融合,产出具有传承价值和创新性的数字文创产品。方法 以坭兴陶文化为切入点,剖析坭兴陶文化的发展现状、文化特征、消费者需求的人文情怀,梳理数字文创的传播模式、媒介特征、文化符号转化等设计问题,探究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创产品的意义价值,提出将坭兴陶文化元素与数字文创产品融合设计的方法手段。结论 坭兴陶文化与数字文创融合的新方法、新思路,是传承坭兴陶非遗文化、提升产品文化内涵的新途径,丰富了旅游纪念品、文创产品的形式与内容,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都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张蕊  王瑾 《包装工程》2022,43(10):190-196
目的 分析基于符号的传播特性、文化符号的内涵和视觉性,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文化符号的设计进行分析,旨在为未来冬奥会文化符号的设计提供有益借鉴。方法 以符号学和文化符号为理论基础,从符号的符形与符义、能指与所指等角度,对北京冬奥会文化符号设计理念与造型设计进行分析,引申出北京冬奥会文化符号的意指内涵,从而得出北京冬奥会文化符号的设计特征。此外,北京2022年冬奥会文化符号具有很大的传播价值,可以传递本国的文化价值、彰显深厚的审美价值、凝聚奥林匹克的社会价值。结论 冬奥会文化符号是向世界传递冰雪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是世界文明进行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其设计理念要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设计形式要注重创新和突破,从而实现与世界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4.
曹成明 《包装工程》2022,43(16):420-430
目的 分析桂北地区建筑的文化精神、造型、结构、装饰、技艺等内容,将其应用到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中,使所设计的产品具有桂北传统建筑文化符号的特征,以此促进桂北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及旅游业的发展。方法 首先对桂北地区的建筑类型进行分类整理,从聚落公共建筑、天井式地居和干栏式楼居的造型、结构,以及建筑局部的屋檐、柱、门簪、柱础、门、窗、栏杆等装饰元素入手,挖掘、凝练、整理、归纳其文化符号和视觉元素;其次遵循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地域性、文化性、创意性、便携性等原则,对提取的元素进行解构、重构、融合等设计创新;最后进行设计实践。结论 结合桂北传统建筑文化元素进行旅游创意产品设计,可以提升产品的内涵与价值,让人们了解桂北建筑文化,有利于桂北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播。通过研究处理好建筑内容、元素提取、恰当载体、设计方法的关系,为基于桂北建筑文化的创意产品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周屹  刘青青 《包装工程》2023,44(18):376-384
目的 研究符号学在壮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实际运用,丰富壮绣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与造型设计方法。方法 以O.V.S架构为理论基础,进行符号学设计方法推演。通过壮绣图案纹样、象征寓意等方面的元素挖掘,对壮绣的文化符号构成进行分类和提取,构建壮绣文创产品的设计路径。通过O.V.S架构设计方法重组壮绣纹样造型元素,进行壮绣符号的编码和替换,运用微调、增删、缩放、旋转等方式进行造型演变,完成壮绣文创产品设计模型的表达。结果 运用符号学的观点与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挖掘壮绣的文化内涵,为壮绣文化的造型设计转换提供思路。结论 O.V.S架构设计方法能够对两个不同的设计对象进行单位替换,从而产出新的物体造型。将O.V.S架构设计方法与壮绣文化相结合,能够完成壮绣文化的创新性造型演变,拓宽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与思维。  相似文献   

16.
解春凤 《包装工程》2020,41(8):313-316
目的以地域文化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的特点为引,分析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及未来发展。方法从文创产品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功能开始,对其地域性元素的缺失展开分析,并以地域文化元素的基本构成及其赋予文创产品的认知、情感、美学、社交等功能为参考,从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具体应用原则和思路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究,结合纹样、色彩、材质、文化等细节进行全面细致的论述,同时列举海南、安徽、江苏等地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对特色地域文化符号的有效应用,提出两者融合的发展思路。结论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催发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创意及形式,使文创产品更具识别性、文化性和情感性,从而使人们在购买的过程中享受到一种亲切感和代入感,体会到不同的地域文化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徐波  林卫国 《包装工程》2018,39(24):328-333
目的 通过提炼历史文化、结合现代设计语言、代入文化符号,将航空元素融入现代纪念品中,打造航空文化纪念品的本土特色,丰富本土纪念品的创意品种,促进文化消费,带动其他相关文化创意产品行业的发展。方法 通过文献查找、资料分析、符号提取、归纳融合、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提炼总结航空相关元素,梳理文化纪念品的现状与发展,将航空元素代入其中,使其兼有航空符号的外形特征,同时具备产品本身的实用价值,形成特色的航空文化产品。结论 提升文化纪念品的设计内涵,需要找到相关的文化元素与媒介体,文化元素与媒介体之间的衔接方法利用了直接描绘式、媒介印刷式、产品模化式与融合式方法,选择产品与文化的有机融合是形成独特文化纪念产品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