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污染和腐败是全球食品工业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对食品质量安全与食品供应保障的关注点。准确、快速监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对降低食物浪费和食源性疾病爆发具有重要意义。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易制备、高特异性、性能稳定等特点,被广泛用于食品腐败菌与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本文综述微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乳液聚合法、电化学聚合法和微接触印迹法;介绍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荧光、电化学传感器、表面等离子共振、石英晶体微天平、共振光散射等方法在食品腐败菌与致病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子印迹和SPR信号放大技术,构建一种以嵌有纳米金的分子印迹膜为识别元件,用于检测奶制品三聚氰胺的分子印迹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MIM-SPR)。首先利用表面热引发聚合的方法在SPR金片表面合成嵌有纳米金的分子印迹膜,再对MIM-SPR传感器的吸附响应性、选择性、再生性及精准度进行评价。该传感器的响应值与三聚氰胺在1×10-2~2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加标浓度在0.5~1.5μg/m L范围内的回收率为86.43%~107.11%,RSD小于6.0%(n=5)。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选择性和再生性好、精准度高,可用于奶制品三聚氰胺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是研究分子间及生物大分子稳定性的一种有效的非标记生物物理技术,并已经成功应用于使用简单、快速、无需标记的生物传感器。本文主要介绍了SPR的基本原理,SPR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特点及设备以及在食物过敏原检测中的应用。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SPR生物传感器在检测牛奶、坚果、鸡蛋和鱼制品中的主要过敏原等方面,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检测快捷等特点,将发展成为食物过敏原检测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发展高灵敏检测技术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尤为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传感器的原理和增强SPR检测灵敏度的方法, 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应用SPR传感器检测农药残留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SPR检测农药残留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能够实时监测反应的动态过程,只需对样品进行简单的预处理,无需进行标记,也可以无需纯化各种生物组分,耗样量少,检测时间短,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该技术不仅可以检测分析物,而且可以测定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常数。目前,SPR在检测食品和环境领域中的农药残留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简单介绍SPR的基本原理以及SPR生物传感器的类型,重点综述SPR生物传感器应用于农药检测中传感芯片的识别分子种类,检测方法以及目前SPR检测农药的研究现状,最后对SPR生物传感器应用于农药检测领域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可实现免标记、实时、高灵敏度、定量、同时动态监测多个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近年来,SPR传感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医学诊断等方面的应用快速发展。本文简述了SPR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重点展示SPR生物传感器近年来在食品检测,主要包括食品品质、成分、安全等方面的应用,特别是致病菌、过敏原等方面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流体的棱镜型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模型来实现磁场传感。在该结构中磁流体的折射率随外加磁场的变化而变化。利用传输矩阵法,数值模拟了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反射光谱,考察了不同波长下金属层和磁流体层的厚度对传感灵敏度的影响,给出了仿真结果,并结合实际分析了其传感特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免疫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及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光寻址电位传感器、受体免疫传感器、光纤免疫传感器、DNA杂交传感器、压电免疫传感器、酶免疫传感器、分子印迹生物传感器等新型免疫传感器及其在食品卫生检验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以白坚木皮醇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在纳米金/羧基化碳纳米管/壳聚糖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采用电聚合法合成分子印迹膜,制备出白坚木皮醇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扫描电镜观测传感器不同修饰阶段的形貌特征,发现各修饰材料均修饰在电极表面。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分析其电化学特性,表明纳米金和羧基化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共同作用显著提高了电极分析的灵敏度。对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条件和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最佳摩尔比为1:10,最佳电聚合圈数为25圈,最佳电聚合速度为100 mV/s,最适洗脱时间为12 min,检测最适吸附时间为8 min,吸附溶液最佳p H值为7。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峰电流与白坚木皮醇的浓度呈良好的成线性关系,具有较低的检测限,加标回收率在97.44%~106.19%之间。该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拓展了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是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是光线入射到金属纳米颗粒上引起的共振现象,可被用来实时跟踪生物分子之间在天然状态下的相互作用。这种方法对生物分子无任何损伤,且不需任何标记物。LSPR比色法灵敏度高、多色变化,可用于制作试纸条、试剂盒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解释了LSPR的基本原理以及比色技术的概况,回顾了近5年基于LSPR的比色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最后,对基于LSPR生物传感器比色法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研究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