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荒诞作为一个审美范畴,已成为建筑艺术的一种审美趋向.试从荒诞的哲学基础与美学特性、荒诞的历史延续及其在建筑中的具象表现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王跃文小说既具图书畅销效应又得文坛充分重视的关键原因,在于他从文化视角审视社会问题、将现实生活内容风俗化的审美眼光和荒诞意味在文本审美境界的贯注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精神深度。在人物命运描述及相应故事情节的展开、官场常规生态及其“游戏规则”的剖析、整体社会环境荒诞现象的描述等方面,王跃文对客观现实的荒诞特征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揭示。象征隐喻性情节的荒诞意味。人物“发疯”、失踪事件和诡异、神秘体验的渲染,融反讽、戏拟于写实性白描的艺术笔调选择,体现出建构荒诞审美境界的主体自觉。以荒诞为意蕴核心的形而上感悟,使王跃文小说形成了既具批判现实主义深度、又有独到精神探索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建筑审美标准的变化、“建筑丑”存在的社会根源以及“建筑丑”的多种存在形态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建筑丑”是建筑美的异化,有其独到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建筑审美的角度来认识西方现代建筑艺术及其变化,发展的社会原因,重点论述其不同的审美准则,并总结一定的设计手法,作为提高我国建筑创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现代派是当代西方反传统、反理性的产物,他的审美形态是面临虚无深渊的“荒诞”,以往人们常常侧重于阐述现代派的怀疑一切的叛逆精神,缺乏对现代派重建精神家园的不懈努力作深刻的把握,本文试图以海明威和加缪为例注释现代派作家探索生命终极意义的“天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与审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属于综合艺术范畴的建筑,除了具有实用功能之外.还具有审美功能.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一个是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中国建筑历史悠久,是世界建筑之苑中的一枝奇葩。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与中国传统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发展中国建筑.就要了解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与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7.
将造型艺术规律与建筑审美相结合,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建筑美学基本主题。对绿化设置、建筑构件的细部处理、肌理的丰富性,以及建筑美学的视觉意义作了新的阐述,指出当今建筑创作发展方向应赖于客体固有的多样性和恒久性。  相似文献   

8.
围绕中和思想对民族审美理想的决定作用,对中和之美作了理性分析,探索其审美渊源.并对建筑中和之美的纷繁杂呈的艺术表现特征,以“维度”观念进行思维模式、空间模式、审美模式等方面的归结.  相似文献   

9.
建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根本条件之一,建筑是人类按照实用的要求,在对自然界加工改造过程中创造出的物质实体;同时又在这个加工改造中,运用了美的规律,注入了审美理想,显示了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建筑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有着自身的审美特征。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是体现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建筑空间与实体的对立统一,静态的、固定的、表现性的、综合性的实用造型艺术,建筑的造型美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上。  相似文献   

10.
从审美意识出发,对建筑艺术的特性、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以及中西古建筑中两种不同的艺术时空表现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作为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等待戈多》的荒诞性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基本审美特征:主题的不确定性;人物的非主体性;削平深度,让舞台本身说话;消解语言,语言仅仅用来填补时间空白。  相似文献   

12.
对于建筑艺术而言,装饰的现象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建筑装饰是建筑艺术中古老,广泛,含义深刻的部分,通过分析中国古建筑的装饰艺术特征,论述了建筑装饰一方面给人带来审美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震憾力传递着特定的历史,文化信息,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装饰的存在及其所产生的特定的形式秩序,揭示了建筑装饰艺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福建闽剧艺术中心大楼主立面外墙浮雕壁画的创作,探讨浮雕壁画与建筑环境的同一性关系,展现“写意”创作手法在建筑环境中的装饰审美和标志性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中国古代建筑美学内涵的分析和研究,论述了中国古代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和谐之美、寂静之美及伦理色彩,指出其间所蕴含的理性文化传统和审美逻辑心理,为进一步分析、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传统文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建筑美学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国古代建筑美学内涵的分析和研究,论述了中国古代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和谐之美、寂静之美及伦理色彩,指出其间所蕴含的理性文化传统的审美逻辑心理,为进一步分析、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传统文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建筑意象与建筑意境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建筑设计中建筑意象与建筑意境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探讨,利用建筑美学的理论来指导现代建筑设计实践.文章从美学角度分别阐释了建筑意境和建筑意象的含义,指出了建筑意境和建筑意象都是偏重于以实显虚,都在于情景交融,在艺术表现上都表现为含蓄隽永,虚实结合.但由于建筑意境和建筑意象是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因此,从建筑意境和建筑意象的渊源分别、涵义及内在联系辩析等方面入手,结合大量的建筑实例来分析其各自的独特内涵和审美特征,指出了建筑意境和建筑意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范子平以其20多年的小小说创作经历,形成了质朴淡远、广阔之中见宁静与和谐的风格。从他的小小说集《人生故事》(作家出版社2004年版)来看,不论是“涉及官场”的斑斓,还是“生活百味”的酸辛,抑或是“文革轶事”的荒诞,都能在脉脉的叙事中,使人感受到正义的力量和道德的敬畏,显示出愁悯与荒诞后面的温情与真诚,而小小说的思想张力和艺术审美价值就在这温情与真诚中自然而然地溢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建筑审美的角度来认识西方现代建筑艺术及其变化、发展的社会原因,重点论述其不同的审美准则,并总结一定的设计手法,作为提高我国建筑创作的借鉴。 现代建筑审美准则的内容,主要包括功能、简洁性、非对称性和空间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中,尤以按“中轴”对称均齐的建筑美为突出特点,被称为“中国式的建筑美”.本文试从空间意识、规范制度、文化心理、审美追求等角度出发,从“中国”观、中庸之道、礼制思想、永恒象征和美的和谐等方面理解和解释这一建筑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通过简单梳理建筑空间跨越式的演变历程,分析了空间艺术与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提出了当代建筑空间对“直观形象与动态发展、时代精神与民族文化、生态意识与科学技术”等艺术审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