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黄河小北干流的河道概况进行了介绍,对影响该河段河势变化的来水来沙、河道冲淤、天然节点、河道工程、涉河建筑设施、三门峡水库运用等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小北干流河道的治理思路应为理顺河势、放淤滞沙、防洪保安,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①完善河道治理工程体系,提高河势控制能力;②继续实施放淤工作;③充分利用桃汛洪水冲刷降低潼关高程;④建立有效的观测手段,为河道治理积累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对2009年桃汛洪水期间黄河小北干流永济滩区发生的较大范围漫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局部河势变化是引起漫滩的直接原因;近年来小北干流河槽淤积萎缩、过流能力偏低是漫滩发生的根本原因;洪水漫滩后滩地横比降的存在促进了漫滩水流的漫延,并使漫滩水流难以回归河槽;应加强和完善该河段控导工程建设,扼制局部河势恶化的趋势,同时加大河势监控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河道整治工程是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上控导河势,防护滩岸最主要的水利工程设施。结合当前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管理等情况,详细阐述了河道整治工程施工中应遵循的原则,施工特点及方法,并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新型筑坝方法同传统的柳石进占施工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黄河小北干流河道宽深比太大(40-52),属不稳定河道,河势受天然节点和人工整治工程的控导和水沙大幅芳变化的相互作用,具有汛期大幅芳变迁和非汛期局部变动的特点。解决水泊工程的途径是在河道整治基础上,对河势观测资料系统分析预测,选择吴一王上对稳定河段为取水段,采取建简易泵站多口分散取水,集中输送的水源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5.
王学通  张修志  曹然 《人民黄河》2012,34(12):7-8,11
2006年以来,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河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主流右移,危及右岸群众生命财产及企业的安全,为控导河势,迫切需要修建桥南下延工程。根据禹潼河段河势特性,分析确定了桥南下延工程的设计标准、设计水位、施工水位等关键技术参数,合理选择了工程位置线,为该河段治理工程的修建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河小北干流河道宽深比太大(40~52),属不稳定河道,河势受天然节点和人工整治工程的控导和水沙大幅度变化的相互作用,具有汛期大幅度变迁和非汛期局部变动的特点。解决水源工程的途径是在河道整治基础上,对河势观测资料系统分析预测,选择吴王一浪店相对稳定河段为取水段,采取建简易泵站多口分散取水,集中输送的水源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7.
黄河河口河段属由窄变宽的尾闾河段,两岸堤距5~10 km,控导工程布设稀少,河道平面变化大,对槽很不稳定。自小浪底水库运用后,特别是2002年开始的调水调沙,对于河口河段的河势影响较大,自宋庄控导工程以后一直到清四平面形态河势演变的总趋势是河势上提,对河道的河势及胜利油田生产均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对河势演变原因的分析,选择适宜的工程措施,有望解决该河段河势上提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民黄河》2021,43(9)
近年来,黄河小北干流主流河势游荡多变,滩槽水沙交换不畅,滩岸坍塌及河段生态环境等问题依然突出。为了更好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系统性的黄河小北干流河道整治方法。该河道整治方法主要由河道形态变化分析、工程布局及河道整治标准研究、回淤口工程布置及优化研究、生态补偿研究4个部分组成;采用"就岸防护"与"平行治导控制线"的方式修建河道整治工程,由被动防护转变为主动防御,达到归顺河势、限制主流游荡多变的目的;通过降低河道整治工程高程和优化回淤口布局改善滩槽水沙交换不畅的问题;最后创新性地提出生态鸟岛的概念,为改善浅滩湿地生态环境、促进黄河小北干流生态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9.
黄河小北干流河道冲淤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实测资料,探讨了黄河小北干流近几十年来的水文系列特点及河道冲淤演变规律,指出小北干流河段汛期淤积,非汛期冲刷,呈累计淤积状态。研究了河道冲淤量对来水来沙的响应关系,汛期冲淤量主要与汛期水量和沙量有关,非汛期冲刷量主要与非汛期水量正比。本文还建立了预测汛期冲淤量的BP网络算法,给出了小北干流河道不同来沙量时的合理输沙水量。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温孟滩河段历史上河势变化巨大,50年代末至70年代大力整治河道后,河势趋于规顺,流路基本得到控制。温孟滩区面积宽广,洪水漫滩在下游起到自然滞洪作用。为配合小浪底水库移民安置区建设,1996年将该河段左岸控导工程以防护堤贯连,把温孟滩区进行封闭,使河道缩窄,将来同流量水位将有一定的壅高;小浪底水库距温孟滩仅20余km,水库建成后拦沙运用期间,该河段首当其冲,河道将发生严重冲刷,须准备充分的备防料物,大力修守,保持这一河段完整的工程体系,避免其对下游河势变化的影响,同时联系到花园口至东坝头确保河段的河道整治工程,亦要进一步巩固完善,打一场攻坚战,争取小浪底水库建成后,清水下泄期使下游河道保持比较稳定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河道工程建设管理、防洪减灾、水文预报等工作提供参考,根据1960—2015年龙门站50场流量6 000 m~3/s以上的洪水资料,对河段洪水演进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小北干流洪水平均传播时间为15.2 h,1986年以后传播时间逐步延长,在2003年达到最大值30.6 h。近年来随着河道的持续冲刷,传播时间缩短为约20 h。(2)小北干流河段洪水平均削峰率为30%,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以及90年代至2015年是削峰率偏高的两个时期,2003年以后随着河段发生全线冲刷,削峰率呈减小趋势。(3)小北干流洪水传播时间及削峰率的变化与河道条件及水沙条件关系密切。三门峡水库建成以后河道淤积导致过流能力减弱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遭遇较为不利的来水来沙条件,是河段洪水传播时间延长、削峰率增大的直接原因。同时,洪水洪峰流量的大小、峰型、"揭河底"冲刷等也会对传播时间和削峰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民黄河》2016,(10):56-59
在分析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水沙变化情况,指出了现行河道整治工程布局的局限性,以今后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滩区安全等多种功能需求为背景,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布局的思路和平面型式。治理思路为:明确中水整治规模,适当布置小水整治工程,完善工程布局;加强畸形河势治理;重点河段强化边界控制;防洪工程建设与水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整治措施包括:1对已建的直线送溜段坝垛进行改建、加固;2按控制小水的要求对控导工程适当下延或上延,上延时要结合主河道控制线进行;3对特别重要的河段,尤其是两岸有大量引水需求的河段,适当辅以对口丁坝双岸整治以确保河势的稳定;4若局部河段出现畸形河势,则抢险工程宜结合主河道控制线布置。  相似文献   

13.
衡鹏  孙东坡 《人民黄河》2013,35(4):8-10
在对黄河下游来水来沙条件及张堂—高村河段主溜线、来沙系数、典型横断面宽深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濮阳河段水力、泥沙因子间的关系,研究了主溜流路变化及横断面调整的特点。结果表明:河道整治工程的修建使主溜摆动范围明显减小,在改善河势的同时塑造了新的河床形态;在现有工程布局下,整个河段河势大体上得到了有效控制;应进一步完善现有河道工程,增强对濮阳河段河势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1986~2002年黄河下游花园口站来水来沙条件与山东段河道的冲淤概况,结果表明在长期中小水作用下,黄河山东段河势演变显示了“小水坐弯、上提”的特点。分河段叙述了河势演变要点与整治工程以及东坝头以下两岸工程分布状况,阐明了河道自然情况下的演变与有工程约束情况下的河势演变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同时指出,为达到稳定河势、控导主流的目的,仍需要增建一定规模的整治工程。  相似文献   

15.
王李平  安超  孙凯 《人民黄河》2022,44(1):58-60,70
禹潼河段是黄河进入下游前最后一段宽河道段,自然滞洪沉沙作用明显。为协调河道防洪、生态环境保护、滞洪沉沙、护滩护站、控导河势等治理任务及目标,新一期河段防洪治理工程中,新建续建控导工程采用了新型控导拐头坝方案,在控导工程上首布置拐头坝,可调整坝后水流流场,预防回淤口进水导致水流抄工程后路。通过构建控导拐头坝三维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比选、论证并确定拐头坝长度,结果表明:工程长度1 000 m布置500 m回淤口方案最优,拐头坝长度采用200 m。  相似文献   

16.
黄河宁蒙平原河段,河势变化大,常造成灾害,需进行河道整治。1998年以来按照微弯型整治方案确定的治导线修建了一些河道整治工程。尽管工程总长度仅相当于河道长度的1/5,但缩小了河势变化范围,工程相对较多的河段,初步控制了河势,在防洪安全、引水灌溉方面发挥了作用。今后仍需加快整治、控导河势,且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宁夏黄河干流床沙取样资料分析,卫宁段及青铜峡至仁存渡分汊型河段为卵砾石河床,粒径d〉20.0 mm的卵石或碎石占全沙的百分数为80.9%~27.9%,呈沿程递减的趋势;仁存渡至石嘴山上段为过渡型河段,下段为游荡型河段,由粒径d〈1.0 mm的砂壤土及黏土组成,其中粒径为0.005 mm〈d〈1.0 mm范围的泥沙占全沙的百分数为72.0%~92.6%,呈沿程增加的趋势。研究了床沙组成与河势变化的相关性,提出河势变化除与来水来沙条件、河道比降、河道工程、天然节点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床沙组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库的蓄水运用改变了大坝下游河段的来水来沙过程,造成荆江河道沿程冲刷,可能引起局部河段河势变化,对荆江防洪造成威胁。对荆江河段重点河段开展原型观测,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监测导线分析法、岸坡稳定性评估体系等监测方法。综合荆江河道历史演变规律、重点河段10a来原型观测及岸坡稳定评估,分析得出荆江总体河势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荆江河道演变监测及分析项目为湖北省水利厅及时了解河道变化情况提供了科学依据,可指导荆江防汛,并为部分河道整治工程提供河势演变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宁夏黄河干流床沙取样资料分析,卫宁段及青铜峡至仁存渡分汊型河段为卵砾石河床,粒径d20.0 mm的卵石或碎石占全沙的百分数为80.9%~27.9%,呈沿程递减的趋势;仁存渡至石嘴山上段为过渡型河段,下段为游荡型河段,由粒径d1.0 mm的砂壤土及黏土组成,其中粒径为0.005 mmd1.0 mm范围的泥沙占全沙的百分数为72.0%~92.6%,呈沿程增加的趋势。研究了床沙组成与河势变化的相关性,提出河势变化除与来水来沙条件、河道比降、河道工程、天然节点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床沙组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河床揭底,又称河道倒床,是黄河小北干流(禹门口至潼关河段)自然调整河床的一种特异形式。它对河道摆动、冲刷淤积以及支流入黄有一定影响,是防洪抢险、工程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从1973年10月开始至今,观察分析小北干流揭底现象,取得以下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