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梅雨历为湖北暴雨洪水频发多发危害期。2013年的梅雨具有新的特点,也增加了应对工作的难度。从2013年梅雨特性分析入手,从应对梅雨的决策部署、适时预判的分类指导、强化一线的现场指挥、民生为上的综合防控、维护生命的有效避险、统筹雨洪的科学调度、梅雨之后的反思与部署等7个方面描述了湖北省科学应对梅雨暴雨洪水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梅雨历为湖北暴雨洪水频发多发危害期。2013年的梅雨具有新的特点,也增加了应对工作的难度。从2013年梅雨特性分析入手,从应对梅雨的决策部署、适时预判的分类指导、强化一线的现场指挥、民生为上的综合防控、维护生命的有效避险、统筹雨洪的科学调度、梅雨之后的反思与部署等7个方面描述了湖北省科学应对梅雨暴雨洪水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试析湖北省梅雨弱化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固有的梅雨期在湖北有弱化的趋势,对防汛抗旱工作产生了影响。分析了10年来的相关数据,从4个方面分析了湖北梅雨弱化的新特点,即梅雨时间趋短、梅雨总量偏少、局部强度偏大、影响范围扩大。提出了应加强监测预警、明确防洪重点、防汛抗旱并重、推进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武汉作为全国大城市之一,解决城区渍水是一道难题。2011年6月18日暴雨期间,武汉城区因部分地方渍水。一年过去了,武汉痛定思痛,有效保证了2012年梅雨集中降雨期的城区渍水问题。从治理渍水必须敢于担当、维护民生必须常备不懈、闻渍而动必须快速抢排、应急处置必须形成合力等4个方面介绍了城市排渍经验。  相似文献   

5.
基于江苏省68个雨量站61年(1954~2014年)梅雨期和梅雨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江淮之间和苏南地区梅雨特征规律。结果表明:(1)江淮之间和苏南地区的多年平均梅雨期为23 d,最长45 d,最短3 d,总体均呈延长趋势。(2)入梅时间南部地区早北部地区迟,总体相差不大。(3)入、出梅日期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近似不规则的正弦波变化,近60年入梅总体有先提前又推迟的趋势;出梅总体呈推迟趋势且1970年代中期以前出梅时间显著早于近30年。(4)两区多年平均梅雨量相当,5年和10年一遇重现期梅雨量基本一致,20年及以上重现期江淮之间梅雨量显著高于苏南。  相似文献   

6.
梅雨强度的指数权马尔可夫链预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夏乐天 《水利学报》2005,36(8):0988-0993
利用梅雨强度指数的标准值,应用其指数均方差建立了强度状态的分级标准。在验证了指数系列满足马尔可夫链性质的基础上,针对梅雨强度指数系列为一列相依随机变量的特点,采用以规范化的各阶自相关系数为权重,用加权的马尔可夫链来预测和分析未来年份的梅雨状况,并运用马尔可夫链性质得到了各梅雨状态发生的极限概率。最后以长江中下游地区46年的梅雨强度指数资料为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应用,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梅雨和台风是导致江苏省太湖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气象原因,研究两者的遭遇规律对流域防洪排涝及水资源调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1954~2017年梅雨与台风的同步资料,研究两者的历年变化特征、影响时间、台风路径、雨量等,并统计分析64 a梅雨与台风遭遇的可能事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梅雨期长度及梅雨量年际分布不均,整体呈上升趋势,多年平均梅雨期长度和梅雨量分别为22.8 d和225.8 mm;百年一遇梅雨量为660.8 mm,50年一遇梅雨量为590.7 mm;梅雨遭遇的台风共有34场,遭遇的概率为14.1%,其中6场为"入梅"遭遇,20场为"正面"遭遇,8场为"出梅"遭遇。  相似文献   

8.
基于梅雨监测指标的安徽江淮地区梅雨过程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国标《梅雨监测指标》规定的入梅和出梅条件,识别了安徽省江淮地区1957—2020的梅雨过程及其特征量,对比分析了国标与其发布前其他研究在雨日、出梅条件等方面的异同及其对梅雨过程识别和特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据国标识别的安徽江淮地区梅雨过程和特征量与其他现有研究方法的识别结果基本一致,以日降水量大于气候平均6—7月日降水量的1/2为雨日,比据国标规定的雨日识别的空梅年增多,识别的部分年份入梅偏晚;1957—2020年中有13个空梅年,约占1/5,非空梅年平均于6月19日入梅,7月13日出梅,梅雨期长23.7 d,梅雨期和降水集中期的降水量分别为270.7和263.0 mm,约占年降水量的1/4,占6—7月降水量的3/4;当研究区域较小时,应据环流和雨日条件确定区域的出梅日,不宜以最后一个雨期结束日的次日为出梅日;安徽江淮地区在空、枯梅容易出现较重旱情,尤其是连续的空、枯梅年,而梅雨量大且集中的年份易发生洪涝,尤其是梅雨量大于400 mm的年份(如2020年)。  相似文献   

9.
潘志南 《治淮》1991,(10):16-18
今年淮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梅雨特大,其特点是“入梅早、雨量大、暴雨多、雨季长”,造成建国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淮河下游地区发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梅雨,平均雨量达840毫米,是正常年景梅雨量的4倍;暴雨中心的兴化、高邮、东台三市多达1043~1302毫米,超过了多年平均年雨量。里下河地区水位普遍高于1954年,洪泽湖承泄上中游洪量500多亿立方米,入江水道两侧和洪泽湖周边的低洼圩区,外洪内涝,洪涝夹击,损失巨  相似文献   

10.
李娜  郭生练  王俊  熊丰 《人民长江》2022,53(3):44-49
依据1951~2020年长江中下游梅雨特征,包括入出梅时间、梅雨量和梅雨强度指数等参数,分析了梅雨与三峡水库洪水的遭遇规律.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洪水一般发生在7~8月上旬,当出梅时间偏晚时,与三峡水库主汛期发生重叠,梅雨有可能与长江上游来水发生遭遇,遭遇严重时形成流域性大洪水;8月中下旬,尽管三峡水库入库洪水仍可能较大,...  相似文献   

11.
浦阳江流域性洪水主要为梅雨和台风雨所致,各有其特点。针对梅雨、台风雨在浦阳江的不同空间分布、不同的暴雨特征,应用分期洪水理论来进行浦阳江防洪规划的洪水设计。浦阳江流域设计洪水由设计暴雨间接推求,分期洪水转换为分期设计暴雨、分期雨型的设计。为了避免应用分期洪水有可能降低流域防洪标准的现象,对分期设计暴雨做了适当修正,提出了分期雨型。  相似文献   

12.
以国际互联网为主要标志的新型信息网络传播技术带来了如火如荼的互联信息时代,它正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互联网的技术和社会特性带给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和挑战,深入研究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机制、方法、手段,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0引言梅雨入、出梅的迟早,梅雨期的长短,梅雨量的多少,梅雨空间分布直接关系到防汛、抗旱、城市防洪、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江苏省地处长江、淮河下游,梅汛期降水形成的洪涝、枯梅年产生的干旱已成为江苏防汛防旱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雨量代表站的选取,利用长系列代表性资料统计分析我省梅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江苏省防汛防旱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充分发挥协调监督指导作用,提前周密部署,强化责任担当,注重监测预报,科学精细调度,深化防汛监管,坚持固本强基,与各省(自治区)携手夺取了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新胜利,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水安全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一、梅雨标准及划分 梅雨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南部、浙闽丘陵和广东北部地区特有的一种天气.划定梅雨期以大气环流季节性的转折、调整为主要依据.在分析环流调整时,以暖湿气流的稳定北上,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120° E处脊线的北移位置为主,以西风带环流的调整为辅.根据以上原则,先确定人、出梅的环流调整日,然后再结合大范围降水现象的起始和终止日期,具体划分梅期.  相似文献   

16.
1985年汛期全国水情总的特点是:全国大部地区偏旱(请参看本刊第4期《1985年全国旱情及抗旱情况》一文),东北地区大部出现洪涝。汛期降雨,东北部及东南部明显偏多,一般较常年偏多四到八成;江淮流域梅雨不明显,淮河流域、长江流域中下游及湘、黔两省大部明显偏少,一般较常年偏少三至四成。汛期中,东北的辽河、浑河、太子河、鸭绿江、松花江以及福建的九龙江,广西的桂江、郁江,山东的大沽河都先后出现了大洪水或较大洪水,其中辽河支流东辽河、  相似文献   

17.
2016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受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梅雨锋长期静止或摆动于长江中下游,导致芜湖市漳河流域暴雨范围广、强度大、次降雨量大。本文分析了漳河流域持续降雨的洪水特点,为今后防汛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梅雨是每年春夏之交季节转换时期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一带,东亚大气环流中特有的阴雨天气现象。由于时值江南梅子成熟季节,所以称为“梅雨”或“黄梅雨”。梅雨期天气阴沉多雨,湿度大,光照少,易于细菌滋生,衣物、食品等物极易霉变,所以又称“霉雨”。 淮河流域在梅雨期前的5月中旬开始,有历时半月左右的阴雨天气,称为“春汛”,也称“迎梅雨”或“早梅雨”。其间正值春耕夏播季节,农作物需水期,早梅雨有利于农业生产。梅雨期若雨水、气温适度,对农作物、尤其是水稻的生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水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实施 14年来的作用进行了肯定 ,全面阐述了新《水法》的重点修改部分为 :①强化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注重水资源合理配置 ;②把节约用水放在突出位置 ;③加强了水资源的宏观管理 ;④重视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协调 ,加强了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⑤加强了执法监督 ,强化法律责任。最后根据新《水法》的主要特点提出了今后水资源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浙江省水灾害防治能力,从流域区域和县级行政区域两种尺度分析不同时段和频率的面雨量及其统计参数在不同雨区、地形区分布特征和空间变化,并建立各区域面雨量时段-频率-面积-深度关系。结果表明:面雨量及其统计参数计算结果与相关规划设计值、《浙江省短历时暴雨》相关结果一致性较好,结果较合理;台风雨主控区和梅雨台风雨兼容区不同时段面雨量变差系数的平均值比梅雨主控区大;对于山区流域区域,在同一干流或支流上,相同时段和频率的面雨量及其变差系数与集水面积呈负相关关系;对于平原或县级行政区域,不同时段和频率的面雨量在台风雨主控区最高,梅雨台风雨兼容区和梅雨主控区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